[致我們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記]歸來兮魯班

2021-01-09 大眾網

央廣網桃源1月28日消息(記者丁玲娜、夏恩博)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木工曾是中國農耕社會的重要工種,也是勞動大軍中令人尊敬的職業。數千年時光流轉,木工形成了體系完備、博大精深的傳統手藝,在中華文明史中留下了燦爛的一筆。如今,「鋸子」時代已經過去,傳統木工後繼乏人。我們懷念木工曾經帶來的溫馨回憶,更要呼喚「工匠精神」的回歸。

湖南省桃源縣,沅江水自西向東穿過縣城。明清時期,桃源的木工技藝精湛,被請進皇宮,得名「桃源工」。如今,知道「桃源工」的,不多了。

2012年,桃源縣重建歷史學家翦伯贊的故居,全是木質結構,工藝要求高,文物部門廣貼「招賢榜」尋找高級木工,卻無人揭榜。桃源縣楓樹鄉鄉長翦林華說,當時費盡周折,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個人。

翦林華回憶稱,專門搞木器的老木匠,本地都沒有了。傳統的木頭插銷、軒等手藝,本地沒有木匠會做,最後,他們通過各種途徑找到了程冬初木匠。

程冬初和他的木雕《桃花源裡可耕田》

程木匠,叫程冬初,50歲,學木工35年了。

程冬初說,做方子的時候,露出一點點的那個叫針軒,他們都是提前用墨子把每個地方的線劃好。這樣粘上去,才能合得攏,這是木工師傅最厲害的地方。

木工是悠久而古老的手工,《禮記》把木工列為「天子六工」之一。春秋時的魯班被尊為木工祖師,發明了鑽、刨、曲尺、墨斗等工具。幾千年農耕社會,生產生活,都離不開木工師傅的勞動和創造。

程冬初的家,像是一個木器博物館。程冬初說,他是子承父業,從小就喜歡這一行,15歲正式拜的師。除了擺弄古建築,程冬初還擅長木雕,按國家職業標準,他是「精細木工」。

程冬初介紹說,這個木雕叫做《花開富貴》,使用桃源樟木刻制,全是手工雕出來的,長度兩米多,有90公分寬。

憑著好技術,程冬初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一年到頭有接不完的活兒,月收入90塊,是當時一般工人的三倍。

計劃經濟年代,木工是勞動大軍中令人尊敬的職業,工廠需要,家庭也都歡迎。那時過來的人,或多或少都會有關於木工的記憶,大衣櫃、吃飯桌,家裡總有幾件木工師傅打的家具,一些手巧的人家,還自己動手,製作小桌子、小板凳。

著名歷史學家翦伯贊的故居

一首名叫《木工老爸》的歌這樣唱到:「憑著一把鋸子撐起了家,這就是我勤勞善良的木工老爸,靠著一把斧頭養活這個家,這就是我質樸可愛的木工老爸……」

兒時的場景,樸素的生活,當時間拉開距離,過往的流光碎影會格外明亮,撒向心田,帶來溫暖的回憶。

逝者如斯,霧氣蒸騰的沅江,依舊伴著桃源城。江邊,程冬初的家具廠已開了十多年,如今也招不到工人了,當年的同門也都紛紛轉行,程冬初發現,自己漸漸成了「獨行者」,唯一堅持陪伴他幹木工活的是妻子。

程冬初妻子告訴記者,因為老公兼職做別的事,要不然維持生活都很困難。她的師傅教了幾個徒弟,但好多人都放棄了。

傳統的「鋸子時代」過去了,流水線代替了手工,生活中對木工的需求也少多了。年輕人願意當大廚、學理髮,卻不願沾出力出汗的木工活兒。像程冬初這樣的「精細木工」,要靠長年累月的錘鍊,更是無人問津了。

程冬初說,現在好多家具都是機器做的,他這裡基本是靠手工雕刻出來的,都是實木家具,有些東西機械代替不了。

工匠始祖——魯班

冬至過後,桃源城潮溼而寒冷,一早,程冬初沒有去自己廠裡,而是帶著一份沉甸甸的任務匆匆趕路,他要找當地政府,辦一所木工學校。

程冬初說,他連名字都想好了,叫「魯班學校。」因為木匠的祖師爺就是魯班,他想把這門手藝傳承下去。

木工是傳統社會重要的手工,無論是作為技藝,還是作為職業,木工演進的漫長歷史,都伴著技術進步,反映著文明的進程。

如今,隆隆的機器聲似乎掩沒了一切,像這樣手工的聲音,很少聽到了。

也許,正是從這些粗重的敲擊、錘打聲中,我們才能聽出,來自遙遠過去的遺響,我們才能揣想,世世代代勞動者的身影。這樣的景象,在今天的大山深處,偶爾還會感知。

雲貴高原山區,貴州龍山鎮河壩村,一座瑤族木屋建成了,按照傳統,老木工龍運勇唱起歌謠,為新屋的主人祈福。龍運勇說,祖輩傳下來的歌謠,只有他還會唱幾句。

龍運勇告訴記者,像他這樣做傳統木工的人不多了。他已經45歲,都算年輕的。更年輕的因為做木工賺不到錢,都出去打工,再過些年,這門手藝就會漸漸消失掉。

相關焦點

  • 《致我們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記》 等你回襄陽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特別奉獻《致我們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記》,這一季聚焦故鄉的名字。我們將走進五個地名的變遷故事,撿拾群體記憶裡的舊日時光和明日期望。今天為您推出第五篇《 等你回襄陽》。襄陽,湖北省所轄地級市。這裡是楚文化的發源地,120回的三國演義中,四分之一事關襄陽。這裡走出了米芾、孟浩然,二人均號「襄陽」。闖王李自成在此稱王,張自忠將軍抗戰中,殉國於此。
  • 致我們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記 時光縫出的優雅
    11月30日起,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推出特別奉獻《致我們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記》。
  • 香溪河上的千年古音 《致我們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記》聲音季
    我們身邊,有多少聲音正在成為回憶?有哪些聲音已是歷史的迴響?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特別奉獻《致我們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記》,這一季聚焦聲音——為您打開我們的聲音檔案,一起去聆聽穿越千年的荊楚古韻、吳越山歌,去感受震撼心靈的草原天籟,去尋找老成都巷子裡一聲聲清脆的喊堂聲,去回憶溫暖一代人記憶的農村大喇叭。今天為您推出聲音季第一篇:《香溪河上的千年古音》。在湖北興山縣,群山之中香溪河水婉約而過。
  • 致我們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記 四川「好巴適」
    方言,承載著一方水土的文化基因,歲月流轉,熟悉的俚語卻正在改變。
  • 廣州雙門底,一條街穿越千年-致我們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記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特別奉獻《致我們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記》這一季聚焦故鄉的名字。我們將走進五個地名的變遷故事,撿拾群體記憶裡的舊日時光和明日期望。一說北京路,可能廣東、廣西、河南、湖北、山東、江西……全國很多地方的聽眾會說,我們這兒有。其中,最年輕的「北京路」,應該在三沙市永興島上。
  • [致我們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記——中國功夫]少林棍
    武術,是中國「國術」,既講究形體規範,又求精神傳意;既追求動靜結合,也追求內外兼修,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印記。漫長的歷史演進過程中,中國功夫繁衍流變,派系林立,拳種紛顯。在武俠小說和影視作品裡,中國功夫混雜著民族情緒和電影特技,許多武俠人物被一步步推向「神壇」。實際上,隨著冷兵器時代的結束,傳統武術逐漸失去了其實戰意義,很多流派和技法面臨失傳。一代宗師現在哪裡?中國功夫路在何方?
  • 漸去漸遠的老宅 《致我們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記》古村季
    但是,在漫長的歷史變遷中,在現代生產生活方式強烈衝擊下,我們的傳統村落正在急速消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特別奉獻《致我們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記》,這一季聚焦古村落。我們將觸摸散落在古村落中的書院、宗祠、民居、戲臺、碼頭,喚醒失落在寂寥古村中的文化基因。今天推出第一篇:《漸去漸遠的老宅》。
  • 章詒和:悲兮遠道 魂兮歸來
    篁竹深巖不見天,我所悲兮在遠道。」吳梅村的這首詩末一句曾被章詒和用作其著作自序的標題。在李輝揭露所謂「國學大師」文懷沙的劣跡後,這兩年難得一見文章的章詒和兩周來忽然連續發出兩篇雄文,分別披露黃苗子密告聶紺弩導致後者罹禍以及馮亦代在章伯鈞家「臥底」的往事,一時之間,頗有「文化群雕」轟然倒塌之意。
  • [致我們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記]滿漢全席憶京華
    從食材的獲取到烹飪的過程再到菜品的名稱、就餐的儀式,幾乎每一味食物都蘊含著我們民族的習慣、性格甚至思想和哲學。然而,民俗的流變、健康的理念、環境的影響、傳承的斷檔卻讓曾經的一些美食如今在餐桌上越來越難覓蹤跡了。從滿漢全席到徽州糕餅,從水席到盆菜,當美食的記憶漸行漸遠,遺憾的絕不僅僅是口腹之慾。
  • 蔣飛飛,魂兮歸來
    視頻:南充45萬市民送別蔣飛飛□蔣曉英(南充白塔中學老師)等你,十裡長街,五十萬人,從高速出口一直到烈士陵園,所有人在翹首等待,等待我們的英雄、我們的蔣飛飛魂兮歸來飛飛,當聽到你和你的戰友在涼山木裡森林大火中失蹤的消息,我們的心都在懸著,揪著!30人!都像春天一樣年輕!我們祈禱:可千萬千萬不要……但不久,你們的遺體被找到了,噩耗被證實了!親人哀哀欲絕,民眾悲咽不止,而後媒體傳來的追悼會種種場景更是讓人悲不自勝。飛飛,你還疼嗎?
  • 魂歸來兮 矢志復興
    原標題:魂歸來兮 矢志復興清明臨近,這是中國人每年祭奠祖先、緬懷先烈的日子。而在今年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這個清明顯得格外與眾不同。歷史總是沉重的,自近代鴉片戰爭以來,中華大地在列強的鐵蹄下飽受蹂躪。
  • 詩朗誦:《魂兮歸來》
    詩朗誦:《魂兮歸來》 發表時間:2020-04-17
  • 特稿:他鄉遇「中國」——中華文化海外印記
    新華社北京6月4日電 特稿:他鄉遇「中國」——中華文化海外印記新華社記者悠揚的崑曲唱段在俄羅斯莫斯科大學植物園「藥劑師花園」響起,將一個唯美的東方愛情故事向當地觀眾娓娓道來。近日,實景園林演出《牡丹亭》為第14屆契訶夫國際戲劇節拉開序幕。
  • 春暖花開,魂兮歸來
    但江城的烏雲還沒有散去,春風中江水仍在嗚咽哭泣……好在那些逝去的親人,從今天起他們可以在親人的告慰中得到安息,魂兮歸來!我想如果我能看見他們的音容,他們一定是微笑的,儘管他們也眼含淚水。
  • 魂兮歸來——郭志剛作品展|西安崔振寬美術館
    這次展出的近50幅油畫和水墨作品以「陵墓」、「骨」、「香」、「風」、「水」、「羽化」、「千秋」等系列呈現,探索當代藝術在繪畫語言中的新語境,語言精純,以魂統形,氣象深厚,作品散發著雄渾博大、元氣四溢的東方美學當代精神,充分展現了當代知識分子的文化使命。開幕式同期發布郭志剛先生個人大型畫冊專著《魂兮歸來——回向東方美學深處的當代性》(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
  • .| 魂兮歸來——郭志剛作品展將於12月26日在西安崔振寬美術館開展
    這次展出的近50幅油畫和水墨作品以「陵墓」、「骨」、「香」、「風」、「水」、「羽化」、「千秋」等系列呈現,探索當代藝術在繪畫語言中的新語境,語言精純,以魂統形,氣象深厚,作品散發著雄渾博大、元氣四溢的東方美學當代精神,充分展現了當代知識分子的文化使命。開幕式同期發布郭志剛先生個人大型畫冊專著《魂兮歸來——回向東方美學深處的當代性》(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
  • 魂兮歸來,永守親族!
    山有木兮國有殤。魂兮歸來,以瞻家邦。身既歿矣,歸葬山阿。人生苦短,歲月蹉跎。魂兮歸來,以瞻山河。身既沒矣,歸葬山麓。天何高高,風何肅肅。執幹戈兮靈旗矗。魂兮歸來,永守親族。「魂兮歸來,永守親族「。讀完最後一句,不僅,悲從中來!
  • 廣東醫療隊員再回洪湖 悅兮半島最高禮遇迎接英雄歸來
    10月14日下午,12名廣東援洪醫療隊員到達洪湖悅兮半島,回訪他們曾經戰鬥過的地方洪旅集團啟動最高禮遇,歡迎英雄歸來!年初的那37天,他們跨越嶺南的暖風,逆行奔赴寒冷的洪湖岸邊,做了許多值得我們永遠感激的事情
  • 足球的拉丁美洲正在消逝
    在加萊雅諾的《足球往事》裡,有如下記載:當時的一位歐洲作家如此評價烏拉圭隊,「一個新發現,這才是真正的足球,與之相比,我們以前所知道的足球、我們所踢的足球,不過是男學生的業餘愛好而已。」習慣了長傳高球的歐洲人,第一次近距離看到眼花繚亂的短傳和高速的節奏變幻,這讓他們開始重新思考這項運動。
  • 王者榮耀:魯班獅舞東方皮膚模型動作一覽,金色煙花特效很喜慶
    繼官方公布了下個賽季戰令限定皮膚歸屬魯班七號後,小夥伴們愈加期待這款名為獅舞東方的皮膚局內建模和技能特效如何?為了滿足玩家的好奇心,官方在剛剛正式公布了新皮膚的實戰效果,一起隨小編來看看吧!首先魯班獅舞東方作為16賽季榮耀戰令進階版的80級獎勵,是由《王者榮耀》官方與佛山市南海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展開合作推出的聯動皮膚,魯班七號也因為這款皮膚成為了「醒獅非遺」的宣傳大使,可以看到新皮膚主打傳統民俗風格,這裡順帶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