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身上,這個3個東西不能吃!有些人卻最愛吃,小命都吃沒了!
雞是我們最長吃的肉類食物,在古代傳說中,雞是神獸重明鳥的化身,可見雞在我國古代人民心中的地位。
雞肉中富含營養,可以滋補養生,同時還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但是我們在吃雞的時候,要注意,雞肉中的這幾個部位是不能吃的,對身體傷害很大,我們一起來看看。
【雞肉的養生價值】
雞肉的營養價值較高,還有鈣、磷、鐵、鎂、鉀、鈉、維生素A、B1、B2、C、E和煙酸微量成分,並且極易為人體所吸收。
祖國醫學認為,雞肉性味溫,可養肝補血,對於血虛,面瘦、目暗等人群,有非常好的調理滋補的作用。
【雞身上3個東西不能吃】
雞很養人,但是雞身上的這幾個部位,卻是害人。但是有些朋友卻非常愛吃,殊不知它們所食用的都是害人「毒藥」。我們平時在家清洗雞的時候,一定要將這幾個部位去除。
1、雞屁股
雞屁股,在很多地方都被稱為「雞尖」,雞尖經過處理之後,不論是燒烤還是油炸,都非常的香美,是很多人的最愛。但是雞尖卻是「致命」的。因為雞屁股是淋巴腺集中的地方,毒素大量積累,病毒、細菌無數。大家想想,人們經常吃這個毒素積累的地方,時間長了,小命能不玩完嗎?小編建議大家,雞尖再好吃,為了健康,還是不吃為妙!
2、雞皮
很多地區都有炸烤雞皮的美食,並且很多人都愛吃,但是卻不知,很多雞皮中的抗生素、賀爾蒙、脂溶性的毒素都超標。食用過多不僅會導致肥胖,還會使女童出現早熟的傾向。因此,雞皮食品最好不要食用,大家在家烹飪雞肉食,最好將雞皮去除。
3、雞脖
不僅是雞皮和雞屁股不能食用之外,雞脖最好也是不要食用的。因為這個部位不僅肉少,二期而是淋巴腺聚集的地區,毒素也較多,對人體健康不利。
【雞肉食療方法】
雞肉是錯了對傷害健康,但是吃對了卻養生保健。下面小編給大家推薦幾款雞肉食療方法,適用於日常常見身體健康問題的調理,一起來看看吧!
百合粳米雞
製作方法:仔母雞1隻,百合60g,粳米200g。將上二味裝入雞腹,縫合;加姜、椒、鹽、醬油少許,用水煮熟。開腹取百合、粳米作飯,並飲湯吃肉。
功效:源於《聖惠方》。本方取母雞益陰血、補氣益脾;百合久蒸能益脾養心;粳米益胃氣。用於產後虛羸少氣,心悸,頭昏,少食等。
姜椒煨雞塊
製作方法:烏雄雞1隻,切塊,加入陳皮10g,胡椒3g,高良姜、草果各6g,用鹽、醬油及醋少許調味,以小火煨燉至爛熟。空腹食。
功效:源於《飲膳正要》。本方以雄雞肉溫中補脾,用高良姜、草果、胡椒溫中散寒、止痛,用陳皮、胡椒理氣健胃。共奏補脾溫中、散寒止痛的功效。適用於脾胃虛寒,心腹冷痛,食慾減退等。
酒煮雄雞
製作方法:雄雞1隻,用米酒和水各半煮熟。乘熱食。亦可加姜、椒、食鹽少許調味。
功效:源於《本草綱目》。本方用雄雞補腎益精,米酒溫裡助陽。用於腎虛精虧,耳鳴耳聾;陽痿、遺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