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現錯誤舉動!2天內2次拒絕中企投資,澳商業地產或遭反噬

2021-01-20 財經ShareV

據澳媒透露,2018年至2020年間,澳大利亞累計拒絕了至少10個中企赴澳投資項目,給出的儘是些站不住腳的「莫須有」理由。如今,中澳關係陷入僵持,在這一情況下,澳大利亞對華出口貿易也受到影響,令該國貿易出口商賠了不少錢,因此當地商界多次呼籲澳政府,儘快修復與中國的關係。然而,即使是面對澳商界的殷殷期盼,澳政府還做出了進一步損害中澳關係的舉動——在短短2天時間裡拒絕了2筆來自中企的投資。

澳2天內2次拒絕中企投資

據悉,遭到澳大利亞拒絕的兩筆中企投資分別是中國建築集團對澳大利亞建築承包商Probuild價值3億澳元的收購交易及中國電力巨頭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開展的一座價值3億澳元的新天然氣發電廠建設項目。眼下正值中澳關係緊張之際,澳政府在這一節骨眼上無端拒絕中企在澳投資,無疑會使中澳貿易再生隔閡。

截至目前,澳大利亞已經有11種商品因為質量不過關、存在傾銷等問題在中國市場上屢屢「碰壁」,使得澳大利亞出口貿易大受打擊。儘管澳大利亞依靠鐵礦石對華出口,穩住了中國作為該國第一大貿易合作夥伴的關係,但這並不意味著未來還能夠保住中國市場。

數據顯示,2020年澳大利亞對華出口額達到1480億澳元(約合人民幣7436億元),而澳大利亞高校專家的建模則指出,如果中澳貿易減少95%,那麼澳大利亞將面臨約84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439億元)損失。需要注意的是,目前中國已經採取行動計劃逐漸減少澳鐵礦石的進口數量,這意味著如果澳大利亞不能修復與中國的關係,那麼未來很可能無法再憑藉任何一項商品在中國市場上獲利。

澳商業地產或遭到「反噬」

事實上,澳大利亞拒絕中企在當地的投資,也嚴重阻礙了該國的經濟發展道路。據《澳洲財經在線》1月15日報導,針對中資兩筆合計高達6億澳元(約合人民幣30億元)的投資項目遭到澳政府拒絕一事,摩根史坦利表示,如果中資對該國的商業地產項目進行大規模撤資,那麼當地商業地產估值將受到負面影響。

對於海外投資與澳大利亞商業地產的關係,摩根史坦利明確指出,海外資本對澳大利亞的投資,有利於提高當地商業地產的交易活躍度,從而推動該國大型商業地產投資開發商、投資機構的發展。據悉,過去10年,澳大利亞寫字樓、零售地產、工業地產領域有40%的交易與離岸投資者有關,且有51%的交易與海外實體有關。其中,中國投資者在當地工業地產領域的投資佔比始終處在「第一」位置。可想而知,中國投資者對當地商業地產的貢獻有多麼大。

不過,依照澳政府的多項舉措來看,顯然是沒有顧及到當地商業地產的未來發展。早在去年3月,澳大利亞就推出一項新規,要求將商業不動產的投資審批金額從2.75億澳元降低至零,同時進一步延長審批時間,將原來的30天時限大幅延長至6個月。當時澳大利亞給出的理由是為了防止海外企業在疫情期間以低價收購當地企業資產。對此,有分析稱,這項新規間接導致海外資金大規模撤離,將造成該國房地產行業面臨近300億元的損失。顯然,澳政府的不明智決定,只會「反噬」當地商業地產。

相關焦點

  • 澳媒抗議中企投資項目:侵佔了我們的領土
    儘管新冠疫情仍然在全球肆虐,但是中企並沒有放慢「走出去」的步伐,正在積極同世界各國開展合作,最近中企又同巴布亞紐幾內亞達成了一個重要的漁業項目,然而這卻引起了某些國家的不滿。
  • 3次「叫停」中企收購後,遭索賠229億
    觀察者網12月9日援引外媒報導,由於烏克蘭反壟斷委員會拒絕了中企收購馬達西奇公司股份的申請,目前,中國投資者已根據我國與烏克蘭籤署的關於投資促進和相互保護的協定,對其提出國際仲裁,要求其賠償3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29億元)的巨額損失。中企承諾投資16億,烏克蘭仍3次「回絕」!
  • 澳洲對華打壓加碼,中企15億收購案打水漂,澳媒:將招來無盡反制
    當地時間1月12號,澳大利亞聯邦財長弗萊登伯格宣布否決中國建築集團對該國建築承包巨頭Probuild的收購案,理由是可能對「國家安全」造成威脅,該項收購案價值近3億澳元(約合人民幣15億元),目前中企已經撤回了收購報價。
  • 剛剛澳大利亞否決中企近15億收購案,發生了什麼?
    據澳洲財經見聞1月12日報導,在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FIRB)審議了長達8個月後,澳大利亞聯邦財長弗萊登伯格(Josh Frydenberg)最終決定否決中國建築集團(下稱「中建集團」)對該國建築承包巨頭Probuild的收購案。據悉,該項收購案價值近3億澳元(約合人民幣15億元)。
  • 中企欲收購電信企業Digicel,澳卻阻攔:將影響該國電信安全
    近期,澳大利亞又做出「錯誤舉動」,繼日前否決中國建築集團對澳大利亞建築承包商Probuild的收購案及叫停中企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建設天然氣發電廠的項目後,澳大利亞又在近日對中國企業收購電信網絡供應商Digicel的計劃橫加阻攔。
  • 華為2次上訴卻遭2次駁回,瑞典態度堅硬
    自瑞典宣布了針對華為等中企設備的禁令後,華為為維護自己的利益,兩度向瑞典法院起訴瑞典郵政和電信管理局(PTS),但結果都未能如華為所願。繼華為第二次提起上訴後,瑞典方面也予以了第二次拒絕。瑞典法院2次駁回華為上訴據外媒1月15日報導,針對華為提起的有關PTS將其排除在瑞典的5G網絡建設之外的上訴,瑞典最高行政法院予以駁回。據悉,這項起訴是華為在今年1月5日提出。此前,華為曾在2020年11月5日向瑞典斯德哥爾摩行政法院提起上訴。第一次上訴後,斯德哥爾摩行政法院先是在11月9日宣布了相關暫緩令,但到了12月6日又撤銷暫緩令,表示華為有權繼續上訴。
  • 中企15億收購案被否,中國回應:澳在自損形象及信譽
    ACB News《澳華財經在線》1月12日消息,澳大利亞財長喬希·弗萊登伯格(Josh Frydenberg)近日表示,他將拒絕批准中國建築集團(中建集團)對建築承包商Probuild價值約3億澳元(約合人民幣15億元)的收購案,理由是這項交易會對澳洲國家安全產生威脅。澳否決中企收購案,中國回應:澳在自損形象及信譽!
  • 先拒絕中企收購馬達西奇,後拆除華為設備,烏克蘭也要學土澳?
    近期烏克蘭以「地緣風險」為由否決了中企對烏克蘭航空發動機製造企業馬達西奇公司的收購,近日烏克蘭又將拆除和砸毀其在辦公大樓內安裝的所有中國華為公司的5G設備。烏克蘭針對中企的歧視行為,十分令人不解和氣憤,難道烏克蘭也要走土澳的老路嗎?
  • 商業地產一周要聞:疫情下的商業動態、萬達再現高管變動…
    ,港企跟進。疫情倒閉商業模式創新,線下實體商業遇冷,卻火了電商。   恒基兆業:受影響租戶2月基本租金可減免2成至6成   2月13日,香港經濟前景不明朗,加上疫情肆虐進一步打擊本地零售業,不少地產商均為租戶推出支援措施。恒基兆業推出商鋪租金援助措施,旗下商場受影響的零售、飲食及教育租戶,2月份基本租金可減免2成至最高6成。
  • 中企投資巴新漁業項目,澳大利亞讀出別樣味道:「佔領澳領土」
    報導所稱的「澳大利亞家門口」指的是巴布亞紐幾內亞西部省達魯島,「漁港」指的是福建省中鴻漁業有限公司在達魯島投資建設的「綜合多功能漁業工業園」項目。這一正常的中企投資項目被澳大利亞一些人讀出了別樣的味道。中鴻公司在巴新達魯島投資建設「綜合多功能漁業工業園」項目備忘錄籤署儀式11月12日在巴新首都莫爾茲比港舉行。
  • CFIUS :2015年中資對美國酒店地產投資總額達到26億美元
    外界對其退出原因的猜想中, 「因當地監管而終止」頗具爭議。21世紀經濟報導綜合採訪獲悉,在遭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審核的收購申請中,雖然中國連續三年(2012-2014)佔據榜首,但這更多反映出近年中資對美投資交易數及交易規模的快速增長。
  • 加拿大拒絕合作後,莫裡森這回很識趣,中企29億成功拿下澳金礦
    一直以來,黃金就是天生的貨幣,目前的黃金市場也是因此緊俏起來,自2020年12月開始反彈上升,並在短短一個月內上漲了10%。這一情況的發生,讓許多投資者和企業看到了商機。世界上許多企業開始大力收購金礦公司,我國也投身加入了這一熱潮。
  • 投資香港商業地產三成為內地豪客
    孫先生(化名)在廣州本土的房地產投資圈中大名鼎鼎,就是因為近幾年他一躍成為香港商業地產的投資「大戶」,既會花幾百萬港元買小「鋪仔」,也會豪擲10億港元購買商場後拆分散賣。他投資的靈活性強,精準度高,出手快準狠,因此成為香港新一代的商鋪炒家。
  • 商業地產初現創意商業模式 商鋪投資仍是熱點
    記者為此採訪了天津部分房地產業界的專家,他們建議,對於那些仍舊熱衷房產的投資者,當下暫時不要考慮投資住宅,而「不限貸、不限購」的商業地產項目憑藉「穩定經營」和「超高回報」將是非常好的投資品種,其中商鋪則是最佳之選。  不過,記者在走訪中發現,近年來津城湧現出不少商業項目,直接導致了同質化競爭激烈,同樣為商鋪投資「增值」帶來了考驗。
  • 中國在海外最大礦業項目再起紛爭 澳國首富指責中企強姦其利益
    因向中國賣礦榮登2010年澳大利亞首富的礦業大亨克萊夫·帕爾默與中企中信泰富引發的罵戰7日吸引不少關注。矛盾的根源是中澳鐵礦項目的礦山特許開採權費用,該項目是中國在海外最大的礦業投資項目。帕爾默指責中信泰富在並未全額支付相關費用的情況下,試圖「奪走」澳大利亞的資源。他還稱不會坐視「澳大利亞人的利益被外國公司強姦和歧視」。
  • 澳大利亞犯下7項「大錯」,如今3天2次向中國求和
    因而本月初,澳大利亞3天2次「示好」。總理莫裡森12月1日參加視頻會議時聲稱「我們的工作重點是建立對話」,「不需要再進一步放大(漫畫事件)」;12月3日,莫裡森再次呼籲進行對話,稱雙方是「互惠互利的」、目標是讓兩國「愉悅共存」。但近幾年來,澳大利亞的行為卻從未讓最大貿易夥伴感到「愉快」。
  • 中企屢敗屢戰,澳最大牧場爭奪戰有何玄機
    這場可能再次拒絕中國投資者的收購戰,也被外界視為將嚴重削弱澳大利亞對於外商投資的吸引力,因此也掀起了呼籲明確外商投資規則的高潮。中企屢敗屢戰再次競標基德曼公司在澳大利亞的四個州擁有10家牧場,總面積佔澳大利亞國土面積的1.3%,約佔澳耕地面積的2.6%,相當於一個浙江省的面積,是澳肉製品出口的主要供貨商之一。
  • 大名城重回地產業務 舊痾再現
    銷售額到去年還不足200億元的大名城在閩系房企中並不引人矚目,倒是5年前,公司由地產賽道向資本賽道傾斜的舉動更引人關注。著力發展金控業務後,其房地產銷售額排名開始下滑,在2019年克爾瑞房企銷售金額排行榜中大名城排在第100名。遺憾的是,在地產銷售排名下滑的同時,其在金控板塊的嘗試也以失敗收場。2019年底,大名城結束了這次大膽嘗試後,重回地產業務。
  • 深度 商業地產、旅遊地產如何做餐飲?
    當商業綜合體已經成為「舌尖上的綜合體」,當休閒旅遊已經成為人們生活方式。餐飲業態在商業地產和旅遊地產中佔據了越來越重要的位置。
  • 地產內參|1500萬豪宅經547輪競價後2514萬成交,有人直呼瘋了!
    《地產內參》欄目由騰訊房產運營出品,旨在復盤房地產行業內每天的要點資訊信息,成為勤勞的地產人人手一份的資訊參考。今日熱點速覽:成龍的上億豪宅不賣了!巧的是,由於此後御嘉置地陷入債務糾紛資產被拍賣,這兩套房子及車位均位於拍賣資產中,也就出現了如今這一幕。天眼查App顯示,御嘉置地有限公司成立於2002年,當前註冊資本6000萬元,主要從事房地產開發、銷售商品房、物業管理、出租商業用房等業務,執行董事及總經理均為李建國。實際上,李建國名下共有30家公司,註冊資本多在百萬及千萬級別,涉及礦業、能源、文化、科技、傳媒、投資控股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