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澳媒透露,2018年至2020年間,澳大利亞累計拒絕了至少10個中企赴澳投資項目,給出的儘是些站不住腳的「莫須有」理由。如今,中澳關係陷入僵持,在這一情況下,澳大利亞對華出口貿易也受到影響,令該國貿易出口商賠了不少錢,因此當地商界多次呼籲澳政府,儘快修復與中國的關係。然而,即使是面對澳商界的殷殷期盼,澳政府還做出了進一步損害中澳關係的舉動——在短短2天時間裡拒絕了2筆來自中企的投資。
澳2天內2次拒絕中企投資
據悉,遭到澳大利亞拒絕的兩筆中企投資分別是中國建築集團對澳大利亞建築承包商Probuild價值3億澳元的收購交易及中國電力巨頭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開展的一座價值3億澳元的新天然氣發電廠建設項目。眼下正值中澳關係緊張之際,澳政府在這一節骨眼上無端拒絕中企在澳投資,無疑會使中澳貿易再生隔閡。
截至目前,澳大利亞已經有11種商品因為質量不過關、存在傾銷等問題在中國市場上屢屢「碰壁」,使得澳大利亞出口貿易大受打擊。儘管澳大利亞依靠鐵礦石對華出口,穩住了中國作為該國第一大貿易合作夥伴的關係,但這並不意味著未來還能夠保住中國市場。
數據顯示,2020年澳大利亞對華出口額達到1480億澳元(約合人民幣7436億元),而澳大利亞高校專家的建模則指出,如果中澳貿易減少95%,那麼澳大利亞將面臨約84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439億元)損失。需要注意的是,目前中國已經採取行動計劃逐漸減少澳鐵礦石的進口數量,這意味著如果澳大利亞不能修復與中國的關係,那麼未來很可能無法再憑藉任何一項商品在中國市場上獲利。
澳商業地產或遭到「反噬」
事實上,澳大利亞拒絕中企在當地的投資,也嚴重阻礙了該國的經濟發展道路。據《澳洲財經在線》1月15日報導,針對中資兩筆合計高達6億澳元(約合人民幣30億元)的投資項目遭到澳政府拒絕一事,摩根史坦利表示,如果中資對該國的商業地產項目進行大規模撤資,那麼當地商業地產估值將受到負面影響。
對於海外投資與澳大利亞商業地產的關係,摩根史坦利明確指出,海外資本對澳大利亞的投資,有利於提高當地商業地產的交易活躍度,從而推動該國大型商業地產投資開發商、投資機構的發展。據悉,過去10年,澳大利亞寫字樓、零售地產、工業地產領域有40%的交易與離岸投資者有關,且有51%的交易與海外實體有關。其中,中國投資者在當地工業地產領域的投資佔比始終處在「第一」位置。可想而知,中國投資者對當地商業地產的貢獻有多麼大。
不過,依照澳政府的多項舉措來看,顯然是沒有顧及到當地商業地產的未來發展。早在去年3月,澳大利亞就推出一項新規,要求將商業不動產的投資審批金額從2.75億澳元降低至零,同時進一步延長審批時間,將原來的30天時限大幅延長至6個月。當時澳大利亞給出的理由是為了防止海外企業在疫情期間以低價收購當地企業資產。對此,有分析稱,這項新規間接導致海外資金大規模撤離,將造成該國房地產行業面臨近300億元的損失。顯然,澳政府的不明智決定,只會「反噬」當地商業地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