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森竹海賞秋色丨那人那山那水那景還有那忘不了的情

2020-12-25 歷史文化廣角

「十.一」長假原先準備去浙江,計劃是先到南潯再到金華。不曾想黃平預約了孤城和其他幾個朋友來崑山鄉的三公山遊覽觀光,並約我一同來崑山做客陪陪來玩的文友們,我應允了,去浙江旅行的計劃也就隨之取消了。

我和三公山有緣,那裡的山,那裡的人與我有不了的情結。

奶奶的娘家就住在山裡。十多歲那年的春上,奶奶帶著我進山走過二十多華裡的山路,耗了大半天的時間,那是我第一次去的三公山。初次進山,頑皮的我除了好奇還是好奇。色彩斑斕的花草,清香悠悠,讓我看得眼花繚亂。嶙峋怪狀的奇石,小的像鳥雀,大的像猛獸,真是看什麼像什麼。貪婪山色,獵奇著山裡的美景,我在山野中奔跑著,無論我是怎麼跑都沒有掙脫大山的懷抱。山的空曠,山的偉岸,澎擊著幼小的心靈,烙下敬仰的痕跡。深山裡傳的故事更是披上一重神奇的色彩,原生態綠色的淨化蒸發著無限的生機。

大山裡的人很熱情,來了客人吃喝款待還不夠,他們就把深藏在大山裡的故事兜出來,要客人能夠摸著大山裡人心口的脈搏是不是跳動著。太姥姥住在山口蘇家,莊前有座山叫裂山,裂山開了個很大的一個口子,長百餘米,深不見底。太姥姥村裡人告訴我:這個不見底的深溝,每每陰雨天氣,時有蟒蛇出洞,溝邊人們時常看到洞邊有一些散亂的雀毛或是兔皮什麼的,有時侯村裡也丟失一些毛雞,也許和這個深溝深藏的蟒蛇、野獸有關的。我往狹洞裡瞅,陰森森的很怕人。太姥姥村裡人講:當心啊,小孩別掉洞裡了,很深的。太姥姥村裡人又說:江北山巒地勢精力顯弱,當年的地藏王菩薩經過三公山打坐時,三公山經受不住菩薩的法力,菩薩只好去江南的九華山了,臨行時菩薩一腳踩去山體立即就出現一道深深地裂口。

在去樅陽境邊的山道,有個石婆凹,石婆凹有塊石頭形似老婆婆一樣的身型,山裡人習慣地稱它為「石頭婆婆」。然而,這個「石頭婆婆」有身無頭又是怎麼回事呢?太姥姥村裡講得很神秘:傳說遠古的時候,這一帶有一個山神叫羅吒,他恨透了山村平易中的繁華,幹擾了他的安靜,於是,他就想從深通海龍王的吊罐底引出海水,把這一帶變成南海艄。羅吒為了跨山便捷,就預備在兩山之間架一座橋――黃龍橋。橋梁架成之時,就是山裡人的遭殃之日。天機不可洩露,橋必須在人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才能架成。羅吒神企圖架橋,這個惡毒的用意還是被神機妙算的石婆婆算到了。

一天,正值三更半夜,就在羅吒神把橋梁準備上架的當兒,石婆婆就學著雞鳴狗叫,連續叫了三聲。警鐘般的聲音驚動了天庭,也驚醒了山裡人。各路神仙前來討伐,山裡人也打著燈籠火把,帶著刀槍劍戟,浩浩蕩蕩衝上山來。驚天動地的喊殺聲徹底摧毀了羅吒神架橋的陰謀。羅吒神看著傾圯的橋梁,又氣又恨,跨過一座山,來到石婆婆面前,對著「石婆婆」是連抽了三鞭,鞭到頭落滾倒了山凹裡。慈祥的石婆婆為了山裡人能夠過上平安幸福的日子,就這麼壯烈犧牲了。山裡至今還流傳著咒罵羅吒神歌頌石婆婆的民謠「羅吒神,禍事佬,擬動機,架黃龍,害平民,剮萬刀,壞事多多罪難逃。」 「石婆婆,菩薩心,處處為人平易近,三聲鳴叫倒橋梁,庶民幸福不忘情。」

三公山我不再陌生,親身的感觸,不絕縈耳的神話傳說——留戀往返中,時時觸發著我再去山上探勝的欲望。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機會總是有的。

十月六日上午,《詩歌報月刊》主編小魚兒、安徽省作家協會、安徽省詩詞協會的孤城、袁木、等文友聚集於無為崑山鄉的崑山中學,由黃平和崑山中學校長何愛兵在前領路,我們從崑山老街出發,二十多分鐘便來到了三公山腳下。

款步而行。深入山坳,兩山排闥,青黃雜糅,滿目蔥蘢。叢林,時鳥飛過;山澗的小溪淙淙地流淌,清澈的溪水翻卷著浪花糅合著山裡人的純潔一起奔向了山外。

時值深秋,山裡人公事先行。與蓮花、三公行政村的緊緊相連佔地五百多畝的新華水庫,這時水庫已經抽乾,一群檢修工程人員正在水庫緊張而有序地施工,汽車、電機的轟鳴,鬧得山坳裡沸沸騰騰的。生動活潑的勞動場面活躍了大山深處寧靜的氣氛——深山並不閉塞,深山更不寂寞。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山裡人習慣於平靜的生活,他們從田間的勞作中得到自我意識上的安慰和滿足。黃牛近附著農人悠閒地啃著地表上的食草,對於圍攏著的大山,黃牛好像並不感到囚禁,或者說它壓根兒就沒有試圖游離出走大山的念頭,它不管外面的世界是怎樣的一種新奇變化從不羨慕,它把自己的生老病死早已經託付給了這塊土地。它為了這大山,大山也給予了它的一切。

登高望遠,目光應接無暇,騰空想像,處處是景,物物生情。

「你們看——山南的那片竹林,竹浪湧動,像不像竹海?」順著嚮導劉老師的指向循聲望去,只見竹葉席捲飛聲傳色,好一幅氣勢恢宏的精彩畫面。眈眈相向那片洶湧澎湃的綠色浪潮朝著我們這些遊客漫捲而來。圇囿綠色的浪濤,飛翎翱翔,逐浪排空。有了竹林,才有海的感觸;登臨崑山,才能體現高聳博大的境界。

「秋天的崑山,竟然如此勃發的生機,可想而知陽春三月的崑山是怎樣的一種氣派!我等不枉此行啊。」詩人孤城嘖嘖地讚嘆著。

何愛兵說:「劉老師引路,我們去竹林裡面觀光。」

我們一行八人沿著竹林的林蔭小道攀援而上,進入竹園頓覺空茫。山下是竹,山上也是竹;前面是竹,後面還是竹。山上、山下,前後左右,連成一片,一望無際。竹海森森,四顧茫然,無法辨認出我們來時的方向。

微風掃過,竹葉沙沙。一根根翠竹鑽出石縫、拱出厚土拔地而起,根連著根,心結著心,像是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在昔日的艱難的環境中堅忍不拔,頑強戰鬥,生生不息。

我很久沒有上過這樣的高山了,爬了一陣子有些累,後面的人就主張歇會兒,於是我們就不約而同地坐在竹林的一塊大石塊上,一邊喘著粗氣,一邊侃著大山,精神意志並沒有徹底地衰落。

袁牧主任的孩子給蚊子狠狠咬了一口,小孩的胳膊上立即隆起了紅疙瘩。我的胳膊,還有其他一些文友的身體不同的部位都遭到了蚊子的襲擊,癢的我們好難受。劉老師向我們解釋說,:「崑山的竹林可能與別的地方有些不同,六月的蚊子最多,嗡嗡呦呦的整個竹林全是蚊子。好像沒有這些蚊子,就不是崑山的竹林。蚊子已經成為崑山竹海的一大特色。哈哈。」

「這算是一種特色,這麼蹩腳的特色還值得驕傲啊?」我咕噥了一句。置之可否,蚊蟲的騷擾並沒有阻撓我們的視線,反而讓我從竹海到竹園的深處領略到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壯麗聲色,是承接崑山春夏的一種葳蕤;聲色頑皮的挑逗,就像披植在崑山凹裡的傳奇神話,蒸騰著人間無限的魅力。

崑山的畚箕堖、吊罐底、幸福橋、萬丈樓與五彩池,還有那曬刀石、雷打石……那些神奇而又壯觀的景點,有待我們進一步用心智去開發,要去的。崑山,你有多少精彩全都展現給世人吧,讓我們看個夠。崑山,你的深邃和博大就像那森森的竹海無邊無際。

相關焦點

  • 《1980年代的愛情》:那山、那水、那人,那雲、那天,那情
    因為同樣是霍建起導演的另外一部電影,《那山那人那狗》,不僅色調優美,畫面精美,而且在國內外榮獲諸多大獎。因此,文章的標題就借用了這部電影名字的起法,那山、那水、那人,那雲、那天,那情。山,水,人電影中營造出的世界,位於湖北利川,環境優美,風景迤邐。對於戀愛中的情侶來說,這裡絕對是一個適合觀賞的旅遊勝地。電影中雨波和麗雯的故事,也是從這裡開始。
  • 老家的那山那水
    老家的那山那水 文/李洪玲 在雲貴高原旅遊,飽覽了七彩雲南秀美的山川,徜徉在古色古香的麗江古鎮,徘徊在西南邊陲的茶馬古道……此刻,使我不禁想起了那山那水,那莊那疃,那人那事--我的家鄉、膠東半島萊陽丁字灣畔的一個叫西蒲的山村裡
  • 那山那水那人,大連莊河優聖美地雲盤谷一日遊
    工作之餘的休閒聖地,可以相約上好友或一家人出行,來這裡感受山的美、水的綠,領略這裡的風光,品嘗地道的農家菜。在這裡,清晨叫醒你的不是鬧鐘而是農家院子裡的大公雞。農村早晨的空氣特別新鮮,如若睡不著,可以早點起床來感受一下鄉土的氣息。這裡的人們很樸實,鄉村的院子裡都會種滿蔬菜:小蔥、大白菜、土豆、地瓜、芸豆、茄子等。
  • 周末時光丨那山 那情 那座城(附語音)
    這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電視專家拿出手機,給我翻看拍攝的幾段視頻道:「這裡的建設有很多常人想不到的艱難,當時雪花飛舞,寒風刺骨,建設者們拿著鐵鍬一鍬一鍬地挖土,他們在山坡上齊心協力鋪黑色的防風網,整個山坡呀,為了芝櫻花不被凍死做好保溫,就這樣大家連續多日挖土,鋪蓋……」此刻,還有什麼能讓我不去敬畏自然和致敬勞動者呢?
  • 再訪懷集洽水鎮,感受那山那水那情
    2020-09-30 09:48:02 來源: 懷集領域網 舉報   那山那水那情
  • 那山那谷那水
    而今日的那山、那水、那谷歷盡千年萬年之後。 還是那樣叮咚作響,只不過她野性的美,她的嘶吼,她的滄桑已被圈養成人文的修飾,但徜徉其中時所有未經雕琢的,無時無刻不在衝刷著她的熱情。 探其谷、山、水源頭時,她們的幽深、陡峭、平緩在光滑的石壁中延伸,一直消失在清冽山泉的汨汨中,水底青苔的匍匐中,谷頂樹木的交錯掩映中。
  • 那山 那水 那仙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足見山之名採,在乎是否有「仙」。而今我也說一山,也說一「仙」。 九山之所以名稱,是為多山者故。既然多山,是必連綿起伏,植被豐茂,林木森森。爾有九山林場,南起神牛谷,北至白沙,西、南則與沂源接壤,面積之廣,令人嘆止。故而於臨朐境內,頗負盛名。
  • 推薦|那山,那水,那人,那片碧綠的大草原
    「無邊綠翠憑羊牧,一馬飛歌醉碧宵」,這片土地的每一山、每一水、每一草、每一木,都是獨立而自由的靈魂,不受拘束,也不容褻瀆!那山溫婉的輪廓,連綿不斷,繁密的青草輕輕落在矮矮的山包上,遠眺而去,宛如微微漾起的層層碧波。白雲恣意地徜徉在頭頂的蔚藍中,在無垠的碧波上投下一片片倒影,於是,便成了地上的羊群。
  • 微電影《那山那情》首映!
    9月11日,由中共白山市江源區紀律檢查委員會和江源廣播電視臺聯合拍攝的微電影《那山 那情》正式首映,展現民族文化的原創歌曲《罕王發跡的地方》正式發布。首映式現場視頻製作:於廣澤首映式在江源區政府廣場舉行。
  • 那山那水那草原
    那山那水那草原拈花一笑我想去遼闊的那拉提草原走一走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看花兒在陽光下綻放追逐落日觸摸星星把心事放飛
  • 湘西的那山,那水,那橋
    青翠欲滴的山上被白色的大字點睛了,山仿佛都站起來了,你走它也走,走出好遠還能看到那些標語。小時候總想是那座山在移動嗎?跟著我走嗎?現在才明白原來是貼的那些字、寫的那些標語是寫在山頂上的,所以走很遠還能看到。
  • 閬中天宮院:那山、那水、那一片人間仙境
    那山、那水、那一片人間仙境「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是陶淵明心中的桃花源。而我心中的桃花源是一處:青山常在、綠水長流、家家有花、人人有愛、可以讓我心停留的地方。你心中的桃花源是否和我一樣呢?它坐落在山水之間,山、水、古建築群融為一體,自然天成,既藏風又聚氣,觀星象、習術數、擇福地,好一塊山水寶地。這裡山勢延綿起伏、雲蒸霧繞,好似天帝、神仙居住的宮殿...輕輕地跨入幽靜的山門,一陣輕風掀起了我的紗裙;清脆的鳥鳴聲縈繞在我耳旁;一縷清澈的陽光透過神秘的大殿,帶我進入了這座神奇的院落。
  • 美麗鄉村建設,溫州鹿城區山福鎮的那山那水那人
    旅遊體驗師用鏡頭尋找「鄉情鄉約鄉韻,那山那水那人」,山福鎮第二期主題攝影志願服務走進金岙村和江南上村,一幕幕感人的瞬間留住心底。八月的驕陽,火辣辣地灑向大地,走在路上,感到熱浪滾滾。但對我們志願者來說我們那一顆公益的熱心更熱。
  • 臨沂市沂南小九寨溝——那院、那水、那山
    我很幸運身為臨沂人,臨沂地大物博,在我們臨沂就有一個小九寨溝——三山溝·石崇崮。在這裡有充滿田園風光的院落;有飛流直下,澎湃咆哮的瀑布;有如世外桃源的深山大峪,在這裡可以滿足你對大自然的一切幻想!鄉村石碾鄉野藩籬二、那水
  • 那山那水那人:溫州旅遊體驗師山福鎮公益拍攝記
    在烤得要化的日子,用鏡頭尋找「鄉情鄉約鄉韻,那山那水那人」。今天,山福鎮第二期主題攝影溫州旅遊體驗師志願服務走進金岙村和江南上村,一幕幕感人的瞬間留駐心底。走進山福鎮江南上村,還沒碰到村支書,村裡居民們坐在門口那一幕悠閒的景象,讓我回到了童年的時光。
  • 那山,那水,那片火紅的杮子樹——鶴伴山
    人在一個地方待久了,往往就會覺得無聊、壓抑、甚至厭煩。舒解這種情緒的好方法就是走出去,去到一個有山有水的幽僻處,把自己徹底交給大自然。在封閉成籠子的狀態下,連續工作一個長夏,那滋味,不是一句「累成狗的感覺」能涵蓋得了的。
  • 【三秦文學】那山,那谷,那人
    那山叫狄青山,那谷稱重耳谷,上山下谷,谷山相襯,位於子長市高臺鄉。那山,是巍峨的。高聳入雲,屹立於黃土高原之巔,一覽眾山小,流雲飛渡日。站在峰頂遠眺,清風徐徐,四周層巒疊嶂,雲蒸霞蔚,煙嵐如畫,北國風光盡在眼前,高原景致滌蕩心胸,凡塵俗事瞬間拋之,眼前豁然開朗。
  • 槍桿巖:那山 那水 那人 那事
    「江南千條水,雲貴萬重山,五百年後看,雲貴勝江南。」槍桿巖今天的大美,早被大明開國名相劉伯溫一語言中。因山,因水,槍桿巖特別。鬼斧神工的造化,不僅成就槍桿巖不可複製的孤峰,也成就槍桿巖周邊的危崖暗流——竹葉溝的溪流在槍桿巖下注入彭家洞,出洞流入達那河,抬頭看了一眼天空,又一頭鑽進天生橋下的伏流,流過「洞內有洞、天外有天」的九洞天;五指山的餘脈崔嵬而下,在槍桿巖對面造就手扒巖,再往前,誕生了梯子巖,它們無不壑幽崖峭、無不水媚山雄。
  • 那山那水那古村
    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村民敬其為「神樹」,有「枝不掛屋、鳥不做窩、洞不生蟲、晴日生香、夜生白光、旺不見長、有求必應、建村植槐、廟槐同期、根井相連」之譽。為村人提供生活用水。冬暖夏涼,清冽甘甜,不溢不落,俯視如鏡,故名「鏡泉」。鏡泉周邊的石條上千年,至今紋絲不動,極其牢固,水池旁邊的捶布石歷經千秋,平整如初。只見水面清冽,古樹倒映,枝節畢現。
  • 徐州籍詞作家殷召輝《那山那水》QQ音樂首發
    「山是湖的眉,湖是山的眼,山水相依雲漫漫,一夢思戀千萬年。杏花白桃花豔,雲龍山水映嫵顏,倩影近歌聲遠,鶴飛高天向雲端。那山那水那片天,誰的遇見誰的緣。你的留戀我的家園,那山那水那片天,誰的遇見誰的緣。《那山那水》的歌詞出自徐州籍詞作家殷召輝, 徐州的山山水水滋潤了萬物的生長,同樣怡養著詞作家殷召輝的身心。尤其是五A級的雲龍湖風景區更是徐州人的驕傲,春風十裡的桃紅杏白,雪花飄映的冷豔水墨,無不激越人們久閉的心扉,滌蕩久落的塵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