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故宮的「國寶」宋畫,拿放大鏡看會嚇你一跳

2021-01-09 騰訊網

傳 播 藝 術,播 種 幸 福 。

國內、外藝術名家 | 藝術品收藏 | 文學 | 音樂 | 視覺

宋畫的遺存比我們想像中要多,至少有上千件,主要散布在中國、美國和日本等200多處所在,沒有哪一位專家敢說:我看過全部的宋畫。

在感覺上,宋畫似乎離我們並不那麼遙遠。因為,宋畫作為一種美學基因,早已植入進中國人的文化傳統。

藝術史家高居翰這樣讚嘆宋畫之美:

在他們的作品中,自然與藝術取得了完美的平衡。他們使用奇異的技巧,已達到恰當的繪畫效果,但是他們從不純以奇技感人;一種古典的自制力掌握了整個表現,不容流於濫情。藝術家好像生平第一次接觸到了自然,以驚嘆而敬畏的心情來回應自然。他們視界之清新,了解之深厚,是後世無可比擬的。

一張宋畫,可以放在手機中觀看,完全禁得住你手指無限度的撐大。每一次局部的放大,都會令你發現一個意想不到的新世界。

以下是臺北故宮館藏的宋畫精選:

宋人 江帆山市

本幅畫兩峰迴抱,山寺、野店隱現其間,廟宇坐落山坳,依山而築。谷間雲霧嫋繞,飛鳥陣陣,一派黃昏景象。

全幅畫船、人物、建築、樹木、水紋等景物用筆,細膩精緻。舉凡船隻結構、設備,山寺、野店之建築,無不描繪精確,人物神態形貌皆栩栩如生。

在構景方面,景物集中於左半邊,嚴謹寫實;用色則呈簡澹清雅,畫幅雖小,山城點染卻是生意盎然。畫上未署名款,據筆墨畫風分析,應是接近北宋燕文貴(活動於10世紀末)時代的精彩作品。

李迪 秋卉草蟲

李迪(12世紀)在南、北宋之際,先後任職於宮廷畫院,擅長花鳥、草蟲、犬貓等題材,是南宋早期宮廷花鳥竹石題材的傑出畫家。

本幅畫葉稍上,螳螂高舉雙臂,想要捕食金龜子,金龜子適時察覺,立即振翅飛起。螳螂撲了空,只好無奈地回首悵望。

昆蟲追逐與逃脫的生死瞬間,透過畫家的描繪,扣人心弦。

畫家含蓄的署名

而畫中細膩精緻的色彩變換,以及花葉昆蟲所散發的感官魅力,充分展現畫家對於徽宗畫院追求設色與質感兼具的風格傳承。

宋徽宗 溪山秋色圖

本幅畫重山迭嶂、沙坡群樹出現在畫面的左上側,山石輪廓渾圓,水墨淡染其間,綴以煙靄野水,呈現抒情詩意的山水意境。

畫上雖鈐有北宋徽宗趙佶(1082–1135)的花押及「御書」印記,然作品的實景多被安排在畫面左半側,與北宋取中軸構圖的巨軸山水畫,有所不同。從畫風看,畫成時間約在南宋初期。

乾隆彈幕+御題詩一定少不了

此作呈現南北宋之間,山水構圖由主山堂堂的雄偉風格,轉趨帶有抒情氣氛的南宋特徵。通幅筆法細緻,兼具李郭派筆墨與文人淡墨氣韻,殊有重要藝術意涵。

宋人 如來說法圖

佛陀半跏趺坐於蓮座,座側有二天王、阿難、大迦葉和二供養菩薩圍繞。坐佛長眉細目,法相莊嚴;二天王身穿盔甲,手持劍槊,神情威武。全作人物神情各異,栩栩如生。

畫幅四角分鈐「雙龍」、「政龢」、「政和」、「宣龢」共四個半印,符合「宣和裝」鈐印形式,可知曾為徽宗內府所收。

畫中供養菩薩體態豐腴,衣紋沿線以墨暈染,仍見晚唐餘風;而坐佛肉髻低平,髻底有一隆起物,具宋代佛像的特色,推測畫成時代或在北宋早期。

燕文貴 奇峰萬木

本幅繪高山景色,遠山皆在雲氣之上,近景祇露山巔。三組山體巧妙呼應,又有留白的雲霧加以襯託,畫面尺幅雖小,卻別具遠眺遼闊效果。

尤其是山石塊面的分割,運用更多的皴染來經營質面,筆法與李唐相近,可視為〈萬壑松風〉與〈江山小景〉之間的轉折點。

畫無款印,籤題舊稱「燕文貴奇峰萬木」,但風格與活動於北宋時期的院畫家燕文貴(967-1044)無關,分析可能是南宋初期,受李唐影響下的畫家精心之作。

秋塘雙雁

雁、鵝同科,古人多通稱為雁。

本幅畫秋日池塘一隅,微有風意。雙鵝在淺灘間休憩,四周黃蘆、紅蓼、枯荷相映成趣。翠鳥卻驟然飛起,劃破了靜謐。其中一鵝引頸而望,仍不改情意。

畫家利用洲岸、水草、殘荷組成圓形構圖,再通過禽鳥的視線與動態,製造畫中的呼應關係。綜觀構景與筆法,近似崔白的風格,表現出畫家對自然生態詳實的觀察與描繪。

類此巨幅且優異的北宋花鳥畫作並不多見,本幅應是徽宗朝畫院秋渚水鳥題材的存世傑作。

範寬 溪山行旅

範寬(活動於十世紀),陜西華原(今耀縣)人,經常來往京師與洛陽一帶。個性寬厚,舉止率直,嗜酒好道,擅長山水畫,初學五代畫家李成,後來覺悟說:

「前人之法,未嘗不近取諸物,吾與其師於人者,未若師諸物也;吾與其師於物者,未若師諸心。」

於是隱居終南太華,留心觀察山林間,煙雲變滅,風雨晴晦,各種變化難狀之景,當時人盛讚他:「善與山傳神」。

此圖是唯一傳世名跡。

董其昌背書

巍峨的高山頂立,山頭灌木叢生,結成密林,狀若覃菌,兩側有扈從似的高山簇擁著。樹林中有樓觀微露,小丘與巖石間一群馱隊正匆匆趕路。

細如弦絲的瀑布直洩而下,溪聲在山谷間迴蕩,景物的描寫極為雄壯逼真。全幅山石以密如雨點的墨痕和鋸齒般的巖石皴紋,刻畫出山石渾厚蒼勁之感。

畫幅右角樹陰有「範寬」二字款。

重磅級經典作品,值得每一個局部都放大,花一些時間、細細的看——

-E N D-

【 國際藝術大觀 】

臺北故宮的「國寶」宋畫,拿放大鏡看會嚇你一跳!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版權聲明

我們尊重原創。《國際藝術大觀》所推內容若涉及版權問題, 敬請原作者告知,我們會立即處理!

旗下品牌 】

收藏國際 ID:shoucanggj

藝術道 ID:yszdao

喜歡請點讚 分享朋友圈 也是一種讚賞

The more we share, The more we have

相關焦點

  • 拿千年國寶討好日本,臺北故宮,你真的做錯了!
    大家都沒有料到,臺北故宮院長陳其南為去中國化,不珍惜國寶已到了如此人神共憤的地步。這位新院長,於2018年上任。上任當天,他就公然揚言主張「故宮臺灣化」。在保護文物一事上,屢屢做出政治獻媚之舉。有人問:一次正常的臺灣和日本的文化交流,一次文物展覽而已,有必要這麼憤怒?這麼認真嗎?我的回答是:有必要!
  • 臺北不是「臨時倉庫」,這些國寶告訴你何德何能敢稱「故宮」!
    人們總喜歡將故宮博物院和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相比較,兩者同為「故宮」,究竟孰優?結果無一例外都判定給了北京的那位!對於臺北,不能稱其為「故宮」,只能說是個「臨時倉庫」!研習君今天可要為臺北故宮站站臺。臺北故宮博物院典藏的書畫,依其藝術性的高下,分為「國寶」、「重要古物」和「一般古物」三種等級。
  • 珍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館裡的七大國寶,有生之年一定要去看一眼
    臺北故宮又稱臺北故宮或中山博物院,屬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1965年在臺北市陽明山建成,其包含了大量清代北京故宮、瀋陽故宮和熱河行宮中的藏品,是臺灣仿北京故宮建造的一座大型歷史博物館。相信了解臺灣的都知道,臺北故宮一直以來就號稱國寶眾多,更是頻頻展出一眾珍品和孤品。
  • 臺北故宮用45件書畫告訴你 什麼樣的文物才是「國寶」?
    原標題:【雅昌專稿】臺北故宮用45件書畫告訴你,什麼樣的文物才是「國寶」?    2017年10月4日至12月25日,臺北故宮博物院將舉辦一場擘畫「國寶的形成」特展,希望通過書畫菁華的展覽和詮釋,向觀眾推介「國寶」的評選標準以及古物分級制度的宗旨與成果。  為了達到最好的效果,臺北故宮決定以書畫為例,特從所藏書畫中遴選出34件國寶級書畫及11件重要古物向大家闡釋「國寶」的定義標準。
  • 【雅昌專稿】臺北故宮用45件書畫告訴你,什麼樣的文物才是「國寶」?
    除了宋徽宗這種鼎鼎有名的大家,臺北故宮還選擇了牟益、衛九鼎等在書畫史中「名不見經傳」的人物,通過對他們作品的闡釋,告訴觀眾為什麼這些「沒什麼名氣」的畫家的作品被定義為「國寶」。▲ 宋徽宗《文會圖軸》(局部),絹本,設色,縱:184.4,釐米:寬123.9 cm,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 《臺北故宮》
    周兵/著 金城出版社    揭秘曠世文物的傳奇內幕:《故宮》導演看臺北故宮,2009開年大型紀錄片《臺北故宮》總導演周兵在本書裡講述了紀錄片以外的曠世文物、國寶真相。——中央電視臺主持人/白巖松     這是我第一次走進臺北故宮,第一次領略到這其中的傳奇和宏美,《臺北故宮》值得每一個中國人一看一讀。——鳳凰衛視主持人/陳魯豫     每個人身上都有文化的遺傳,到了一定年齡,密碼自然啟動,帶你回望歷走。一個人是這樣,一個時代也是這樣。《臺北故宮》就是一次轉身的凝。
  • 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就在你家門口
    策展方從臺北故宮博物院館藏的五千餘件國寶級藏畫中,精選四十七幅進行了微噴複製,在畫廊進行全天候展示。其中有三幅還是當之無愧的「鎮院之寶」。  說起臺北故宮博物院,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大概是翠玉白菜和肉形石。事實上,要論珍貴程度,這兩件文物恐怕連前一百名都擠不進去。真正的無價之寶,是三幅宋代的山水畫:範寬的《溪山行旅圖》、郭熙的《早春圖》和李唐的《萬壑松風圖》。
  • 臺北故宮「國寶聚焦」展朱熹《易繫辭》、唐寅《採蓮圖》
    澎湃新聞獲悉,從昨天起,臺北故宮博物院推出「國寶聚焦」展,該展每期僅展兩件書畫巨作,雖然數量不多,但均為美術史中聲名赫赫的一時之選。此次將展出宋朱熹 《易繫辭》冊和明唐寅 《採蓮圖》卷。展期為三個月。唐寅《採蓮圖》卷局部唐寅《採蓮圖》卷局部臺北故宮博物院典藏的書畫文物,依藝術性之高下,區分為「國寶」、「重要古物」和「一般古物」三種等級。為了展示其推動古物分級的成果,從2020年起,臺北故宮博物院將選定正館107陳列室規劃為「國寶聚焦」專室,每次選展二組件國寶級書畫,展期以三個月為原則,定期更換展件。若屬「七十件限展書畫精華」,展期則以42天為上限。
  • 臺北故宮博物院:北京的故宮看建築,臺北的故宮看寶貝!
    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了歷代文物藝術精粹,大致可分為青銅器、書畫、陶瓷器、圖書典籍、工藝品和宮廷類文物等。故宮裡面的寶貝真的很多,一定要花時間在裡面好好看看,肯定會讓你驚嘆的。來之前就聽說過,北京的故宮看建築,臺北的故宮看寶貝。果真如此。臺北故宮外表很簡樸,但是裡面的寶貝真是能讓你花了眼。中國宮殿式建築,共4層,白牆綠瓦。
  • 相比於北京故宮,臺北故宮有哪些值得一看的寶貝?
    對於臺北故宮,很多人被忽悠了,跟團去的遊客們很多回來都說:哎呀,這次去臺北故宮真是開眼了,我看到了兩件鎮館之寶翡翠白菜和肉形石!而且我們中午飯還吃了兩道這個菜吶。殊不知,這位遊客所看到的所謂"鎮館之寶」,其實在臺北故宮中根本就不夠資格,充其量是個一般文物而已了。
  • 「臺北故宮」將國寶借給日本 媒體:恐淪為「臺獨」工具
    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一件國寶的遭遇引發網友熱議,大家紛紛用上述兩個詞語描述自己的心情。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且聽小銳慢慢道來。這件國寶就是顏真卿書寫的《祭侄文稿》,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 到臺北故宮,一定要見的國寶!
    臺北故宮在規模和氣勢上沒法和北京故宮相比,但你可別小瞧,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寶物,那都是珍品中的珍品。有人說:「北京故宮的建築世界第一,臺北故宮的藏品世界第一。」歷代評論家對此畫稱讚備至。徐悲鴻曾高度評價此畫:「中國所有之寶,故宮有其二。吾所最傾倒者,則為範中立《溪山行旅圖》,大氣磅礴,沉雄高古,誠闢易萬人之作。」
  • 臺北故宮鎮館之寶到底是什麼?可不是「翠玉白菜」和「肉形石」
    尤其是玉器中大名鼎鼎的「翠玉白菜」,很多海外遊客為了一睹其「風姿」,到臺北故宮一日遊的都大有人在,它甚至還在臺灣的歷史課本裡出現過。換言之,從北京故宮先南遷又最終被運往臺灣只佔22%。聞言後臺北故宮也表示,院藏並無「鎮館之寶」的文物分類,文物分級制主要分為國寶、重要古物、一般文物三類。但是從臺北故宮的回應和一些學者的討論中,我們也得到了一些資訊和收穫,也是大眾所關注的:臺北故宮最值得看的寶貝到底是什麼?
  • 臺北故宮博物院最全朝代國寶珍藏大賞
    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是中國大型綜合性博物館、臺灣規模最大的博物館,也是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研究古代中國藝術史和漢學重鎮。臺北故宮博物院內收藏有自南京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和國立北平圖書館等所藏來自北京故宮、瀋陽故宮、避暑山莊、頤和園、靜宜園和國子監等處的皇家舊藏。所藏的商周青銅器,歷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獻、名畫碑帖等皆為稀世之珍。截至2014年底,館藏文物達69.6萬餘件文物。
  • 臺北故宮執意借「國寶」給日本 日本的「回報」呢?
    臺北故宮博物院這次一口氣借出了四件典藏文物,包括顏真卿的《祭侄文稿》,還有懷素的《自敘帖》等,都是稀世珍品。《祭侄文稿》可說是目前傳世所見頂級的國寶墨跡,極少拿出來展覽,上一回在海外展出,是1997年在美國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按理說,全世界各大博物館之間互相出借文物進行交流活動是很常見的操作,並不會招致罵聲。
  • 臺北故宮再展國寶!看古人如何畫那些「真山水」
    本文轉自【雅昌專稿】;7月10日,臺北故宮博物院推出新展「攬勝——近現代實景山水畫」,但事實上,現今學界對「實景山水畫」概念的釐定和使用仍舊十分模糊。實景山水畫是不是個偽命題?臺北故宮認為:畫中山水真實存在於現實中的這類繪畫,可通稱為「實景山水畫」。如其展出的沈周的《畫廬山高》(國寶級文物)中的廬山即在今江西境內。
  • 臺北故宮PK北京故宮 誰的國寶最多?
    壺體四面以蟠龍紋為主體紋飾,並在腹部四角各鑄一飛龍,圈足下以兩隻伏虎承器。臺北故宮博物院:毛公鼎、散氏盤足外牆兩側各有一長方形穿孔,可穿繫繩帶。該器通體施紅釉,因釉質在高溫燒造時垂流而使口部顯露出白色胎體,底部紅釉凝聚,釉色濃重。外底施白釉並鐫刻乾隆御製詩。臺北故宮博物院:北宋汝窯天青無紋水仙盆、北宋汝窯蓮花碗
  • 北京故宮與臺北故宮,哪裡的國寶多?
    北京故宮老照片   兩大故宮博物院,哪裡的國寶多?   臺北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博物院又稱臺北故宮、中山博物院,建造於1962年,1965年夏落成。藏品多來自南京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和國立北平圖書館。
  • 臺北故宮博物院推出「國寶聚焦」展
    近日,為期三個月的「國寶聚焦」展在臺北故宮博物院拉開序幕,宋代蔡襄《書尺牘》冊和梁楷《潑墨仙人》冊在此展出。「國寶聚焦」展每期僅展兩件書畫巨作,數量儘管不是很多,但都是美術史中聲名赫赫著作。臺北故宮博物院典藏的書畫文物,根據藝術性的高下,分為「國寶」、「重要古物」和「一般古物」三種等級。為了呈現推動古物分級的成果,從2020年起,臺北故宮博物院將選定正館107陳列室規劃為「國寶聚焦」專室,每次選展二組件國寶級書畫,展期以三個月為原則,定期更換展件。若屬「七十件限展書畫精華」,展期則以42天為上限。
  • 媲美北京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國寶玉器珍品名錄
    臺北故宮博物院,成立於1948年,前身是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和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一年可接待超過614萬人次參訪旅客,曾位列2015年全球參觀人數第六多的藝術博物館。臺北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典藏近70萬件冊的藝術品和文物(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品105萬件),大部分是原先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和國立北平圖書館等機構所藏來自紫禁城、盛京行宮、避暑山莊、頤和園、靜宜園和國子監等處皇家舊藏;另有部分是編列預算購置,接收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歸還文物,以及透過各界捐贈和徵集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