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經濟水平的發展越來越快,國民生活質量越來越高。交通工具的發展,大大方便了我們的出行。我們從古代的馬車、轎車到後來的火車、長途大巴,再到如今的高鐵、飛機,大大緩解了居民的出行壓力。高鐵,一直以來都是最令我們驕傲的長途交通工具之一,它的作用可是不可估量的,不僅可以提高居民的出行效率,還能對城市的發展有巨大的推動力量,軍事運輸、城市聯繫以及拉動經濟的增長等方面都出了很大力。現在國內許多城市都紛紛建起了高鐵,建起了四通八達的鐵路網局
港珠澳大橋是東亞建設的跨海大橋,連接香港大嶼山、澳門半島和廣東省珠海市,總長約55公裡。港珠澳大橋是我國一座非常重要的橋梁,為了成功建造港珠澳大橋,可以說是斥資近千億,而且除了港珠澳大橋之外,中國每年投入了很多的資金在建造橋梁以及高鐵和高速公路上,幾乎可以說是入不敷出。中國早已透支了未來10年將近20年的金錢,就像一個20來歲的年輕人,為了買房,年紀輕輕的就背負上了,幾十萬的貸款。那這樣的做法到底正確不正確呢?
港珠澳大橋目前已經成為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作為中國建,建設史上裡程最長,投資最多,施工難度最大的跨海橋梁項目,港珠澳大橋受到海內外的廣泛關注。港珠澳大橋連接起世界最具活力經濟區快速通道的建成,對香港,澳門,珠海三地的經濟社會一體化,意義深遠。
全長約50公裡,工程造價超720億港元的港珠澳大橋,自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時正式通車,小型車輛通行費,每車次150元人民幣。據記者說,港珠澳大橋開通後的首個周日經大橋往來三地的車流量超過3000輛次,客流量則接近7.8萬人次。自24日通車以來,經過港珠澳大橋的車輛,大部分為穿梭巴士,跨境巴士等公共運輸工具。
港珠澳大橋開通最初幾日,每日客流量均超過3萬人次。三地政府為了重視港珠澳大橋,開通初次的交通流暢和安全,因此,初期向持粵港兩地車牌的香港車輛發放的大橋通行許可證數量為5000張,以確保大橋交通順暢,後期逐步發放更多許可證,是能夠在港珠澳大橋上行駛的香港私家車數量,逐漸增至1萬輛。
港珠澳大橋就像它的名字一樣,通過這座大橋,就可以往返於香港,珠海,澳門等地區,首先方便程度是溢於言表的。開車從香港到珠海的時間將由原來的三個多小時縮減為半個多小時。這座橋上每天的人流量都非常的多,據數據顯示,一天的收入都高達近50萬元。但以目前的收入來說,想要回本還需要很多年的時間。
不過我們應該透過這座橋梁而看到本質,港珠澳大橋目前來看是不會處於虧本的狀態下的,其次,中國已經有能力向世界彰顯著自己國家的橋梁建造實力。目前已經吸引了世界上很多國家來求助我國的工程師幫忙建造橋梁,這對於我國來說同樣是一筆不菲的收入。
這座大橋不能完全用金錢來衡量,一座橋,一條路所發揮的經濟效益,是無法簡單用造價來衡量的,作為一個千億級的超級工程,國家建造它自然有合理的戰略考量,比如協助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對於國家來說,港珠澳大橋本身就是一項投資,最終需要產生效益的。
不管我國在建造高鐵,還是建造橋梁,都是出於為人民的生活方便而作為前提,而且最大的效益還是在於連通港珠澳三地,拉動了三地的經濟發展,如此看來,港珠澳大橋的建設還是非常划算的。不知道對此,小夥伴們你們怎麼看呢?歡迎在評論下方留言,和大家一起討論一下有關港珠澳大橋的看法。
圖片來自網絡,如侵權請告知刪除
如果喜歡小編的朋友們,可以給小編點個大大的關注,等候你們許久啦!小編會給大家推薦很多很多好吃好玩的地方,帶你走遍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