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進口大豆七年來首降背後,全球大豆貿易格局待重塑

2020-12-20 第一財經

海關總署近日發布數據顯示,2019年1月,中國進口大豆738萬噸,較去年12月份的572.1萬噸提高近30%。去年12月份,中國大豆進口曾創2011年12月以來的新低。

總體來看,2018年,全年大豆進口8803.1萬噸,同比下降7.9%,這也是7年來首次下降。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進口國,中國大豆進口貿易波動的情況牽動著世界大豆貿易商的心弦。其實,大豆進口下降的背後,折射出中國對大豆宏觀需求的降低,以及中國應對近年來進口增長所採取的努力。

大豆進口量下降的背後

作為大豆的原產地國家,中國曾經是最大的大豆出口國。

據統計,1994/95年度之前,中國為大豆淨出口國。進入2000年以後,旺盛需求促使中國大豆進口量逐年飆升。1999/00年度,中國進口大豆剛突破1000萬噸。到了2009/10年度,中國大豆進口量飆升到5034萬噸,2017/18年度甚至飆升到9350萬噸。

短短25年左右的時間,中國完成了由大豆出口國向世界上最大的大豆進口國角色的轉變,進口量佔全球大豆貿易量的60%。毫無疑問,中國已經穩坐世界大豆進口國的頭把交椅。角色轉變的背後,最重要的是國內居民對動物源蛋白需求增加,刺激了我國養殖行業快速增長。

2018年大豆進口量下降,其根本原因也是需求增幅放緩。

布瑞克農信集團研究總監林國發對第一財經記者解釋稱,多年來,居民消費水平持續提升,人均肉蛋消費基數已經達到較高水平,需求增幅放緩,促使養殖業擴張放緩。尤其是2016、2017這兩年間,生豬養殖規模快速擴張,透支了未來的發展增速,而且推動了養殖行業的規模化。由於規模化提升了飼料轉化效率,直接降低了飼料需求,飼料需求階段性的天花板開始出現。

貫穿於2018年的大事件,主要是中美貿易摩擦和非洲豬瘟,雖說是突發原因,但也切實影響到大豆進口。值得關注的是,2018年11月,國內開始執行新版畜禽團體標準,積極引導飼料企業合理配方,降低動物飼料中的蛋白用量。

近年來,國內飼料蛋白的增量主要來自於豆粕。這是因為2006年以後,飼料工業快速增長,加上餵養方式轉為全價料餵養,這一比例的增加推動了豆粕需求的快速飆漲。2017/18年度,大豆進口升至9350萬噸,2007/08年度大豆進口量為3782萬噸。10年間,增長1.47倍。

業內認為,執行飼料新標準的背後,既有畜禽養殖行業迫切需要綠色轉型的考慮,也有飼料技術進步能夠顯著降低飼料中粗蛋白和磷的水平,而中美貿易摩擦導致大豆進口出現缺口亦是較為直接的觸發原因。

根據初步評估,考慮到非洲豬瘟疫情將導致明年生豬供應下降,豬飼料需求下降,從而減少豆粕的需求量,再結合低蛋白飼料推廣,2019年,將降低350-450萬噸豆粕需求量。未來隨著低蛋白飼料逐步被養殖戶接受,再加上養殖戶自配料中也逐步調低蛋白含量,理論上最高可減少1000-1200萬噸大豆進口量。根據測算,若將中國生豬飼料中的大豆含量降低至國際水平,相當於每年減少2700萬噸大豆需求。

重塑全球大豆貿易格局

儘管2018年大豆進口量7年來首次下滑,但8803.1萬噸的大豆進口量佔進口糧食總量的比例仍然超過80%,絲毫不影響業已形成多年的大豆佔主導型糧食進口格局。

當然,大豆對外依存度的高企,也引起了高層的重視。

目前,巴西、美國、阿根廷是中國三大主要進口來源國,其進口量佔大豆進口總量的95%左右。自從2013年巴西超越美國,成為中國第一大大豆進口來源國以後,巴西逐年持續增長的大豆產量及價格優勢,不斷擠佔美國大豆在中國的市場。因為大豆出口政策及國內土地、氣象、資源等因素,阿根廷大豆產量波動較大,每年向中國出口大豆500萬-1000萬噸。

需要說明的是,中國是美國大豆的第一大出口市場,在貿易摩擦之前,美國約有62%的大豆銷往中國。中美大豆貿易相互依存度均較高。兩國貿易摩擦升級後,大豆成為最受影響的雙邊貿易貨種之一。

據統計,2018年,巴西向中國出口了6610萬噸大豆,同比增長30%,佔中國大豆進口總量的75.1%。美國向中國出口大豆僅為1664萬噸,同比下降49%,僅佔中國進口大豆總量的18.9%。

阿根廷由於2018年大豆大幅減產,其出口到中國大豆數量出現顯著下降。加拿大出口到中國的大豆數量,也出現較為明顯的下降。烏拉圭出口中國的大豆數量穩定,維持在300萬噸左右。

俄羅斯、烏克蘭、印度向中國出現大幅增長,但由於基數較小,其出口到中國大豆,佔中國進口量比例不大。

概括來說,2018年,中國從巴西及美國進口大豆合計佔進口大豆總量的比例達到了94%,從俄羅斯、印度、阿根廷、烏拉圭等各國進口的大豆總量約為同期大豆進口總量的6%。

從國內來看,儘管中國積極推進大豆產業的發展,提升國產大豆供應,但由於國內土地有限,且需要優先保證主糧供應的穩定性,國產大豆增幅有限,更需要多元化進口大豆保證國內大豆供應。

業界人士認為,未來隨著中國持續推進大豆進口多元化戰略,將在一定程度上重塑全球大豆貿易格局。

對於未來大豆進口格局,林國發分析稱,中短期來看,主要進口來源仍以南美為主,特別是巴西。未來五年,巴西大豆將基本維持在中國大豆進口量的60-75%之間,整個南美大豆進口佔中國進口量在70-85%之間。當前,雖然大豆產量主要集中在美洲大陸,但是全球適宜種植大豆的地區有很多,比如東歐、非洲等地區,只不過這些地方缺乏市場和相應的配套。可以預期,這些地區將會受中國因素的影響,而擴張大豆種植面積。

相關焦點

  • 【中國農業部:2018/19年度預測中國大豆生產和消費與上月一致,大豆...
    2019-03-08 13:28:45來源:FX168財經網 【中國農業部:2018/19年度預測中國大豆生產和消費與上月一致,大豆進口比上月調增135萬噸】本月預測,2018/19年度中國大豆生產和消費與上月一致,大豆進口比上月調增135萬噸。
  • 2019年中國大豆市場分析
    (二)大豆及食用油進口情況海關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總計進口大豆8851.1萬噸,較2018年增加47.4萬噸,增幅為0.5%;我國總計進口食用植物油953.3萬噸,較2018年增加324.3萬噸。從年度數據來看,2019年我國大豆進口量同比略增。
  • 我國首次批准進口國內開發的轉基因大豆
    6月28日,記者從農業農村部獲悉,《2020年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進口)批准清單》日前由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發布。其中包括北京大北農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開發的轉基因大豆——DBN-09004-6,這成為了中國首次批准進口國內公司研發的轉基因大豆產品。農業農村部稱,這些批准進口的轉基因產品將用作加工原料。
  • 進口格局已變!中國大豆"崛起",這些人受益……
    進口格局已變!中國大豆"崛起",這些人直接受益...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消費國,而我國大豆80%以上依賴進口。我國主要的大豆進口國為巴西和美國,近幾年我國每年從美國進口的大豆佔美國大豆出口量的60%以上。
  • 中國為何進口轉基因大豆?農業部:世界大豆生產決定
    對於去年我國進口大豆大部分都是轉基因產品一事,農業部科技教育司司長廖西元回應稱,是由世界大豆生產貿易決定的。中國每年對大豆的需求量非常巨大,如果都由國內來生產,必會擠佔其他的作物,因此要靠進口來彌補;而全球最大的大豆出口國美國轉基因大豆種植比例為95%,阿根廷、巴西幾乎全部種植轉基因大豆。所以在全球大豆貿易中,主要是轉基因大豆。
  • 2018年全年中國大豆行業分析:進口量超8800萬噸
    2018年全年中國大豆進口量超8800萬噸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大豆加工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2季度中國大豆進口量明顯增長,2018年3-4季度中國大豆進口量下降;2018年2季度中國大豆進口量波動幅度最大,相比1季度增長29.34%。
  • 危中有機,大豆能否成為中國農業崛起的支點?談基因科技助力大豆...
    近一年來,中美貿易暗潮湧動,不僅是製造業,農業領域也因貿易爭端而動蕩不已。在中美貿易爭端的多番磋商中,大豆進口問題成為雙方博弈的利益點。中國產業信息網的5年統計數據顯示,中國83%的大豆都用於壓榨大豆油,來源於美國、巴西等國的進口大豆出油率高,抗病性好,單產也高,且由於種植模式相對先進,生產人力成本相對更低,與國產大豆相比價格優勢明顯,因此成為中國長期依賴的大豆進口來源。以2018年數據為例,中國大豆進口量為8803萬噸,而年自產大豆總量僅為1600萬噸,不及年消費需求的1/6。
  • 我國每年進口轉基因大豆近億噸 你知道這些大豆的主要來源國麼?
    巴、美、阿——中國大豆進口三大來源國!稍微熟悉我國大豆進口現狀的朋友都應該知道,我國的進口大豆來源國主要有三個,按照進口量來看的話,分別是巴西,美國和阿根廷!這三個國家每年出口至中國的大豆總量超過了8500萬噸,佔據了我國大豆進口總量的90%以上。此外,烏拉圭,俄羅斯大豆也少量的進入中國市場,但是不管在進口總量還是發展態勢上來看,還遠不能夠和巴、美和阿三國相提並論。
  • 狂奔大豆終局!13日申報進口 買主繳超4000萬關稅
    已於13日正式向海關申報進口) 活動預告:2018年網易經濟學家年會夏季論壇將於8月26日在北京舉行,屆時,包括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託馬斯·薩金特在內的經濟學大咖將共議中國及世界經濟問題。
  • 中國進口4400噸俄羅斯大豆後,俄羅斯將關閉7億市場大門?
    摘要:最近,俄羅斯對華農產品出口大增,特別是大豆,中國已經表示將進口更多的俄羅斯大豆。另外,俄羅斯的油菜籽也將在華佔據一席之地。但,俄羅斯近日卻宣布,暫停進口中國多種水果。這是怎麼回事呢?|俄羅斯油菜籽對華出口將取代加拿大?
  • 美國成為中國大豆第一大進口國
    洛杉磯:從中國進口量跌至11年最低美國上周四發布的數據顯示,洛杉磯港從中國的進口量跌至11年來最低的月度數據,該數據首次開始揭示全球疫情大流行的影響。與1月份相比,美國排名第一的港口下降了41.58%,儘管幅度很大,但沒有2月份在洛杉磯國際機場和甘迺迪國際機場記錄的下降幅度那麼大,這兩個機場從中國的進口下降了50%以上。
  • 2017-2018年中國大豆行業進出口貿易及增長情況統計回顧
    2017-2018年中國大豆行業進出口貿易及增長情況統計回顧2018/7/31 17:38:53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列印】【關閉】核心提示:由於國內大豆供應增量仍遠小於需求增量,大豆自給率仍處於下降趨勢,國內大豆供應仍然嚴重依賴進口。
  • 進口俄羅斯非轉基因大豆:咱們東北大豆又要「遭殃」了
    據了解,2019年東北大豆將會迎來同行的競爭——也就是進口俄羅斯非轉基因大豆。因為我國已經全面放開對俄羅斯大豆等農產品進口區域限制,未來,將會有更多的俄羅斯大豆、豆粕、油渣進口至中國,並且和咱們的東北大豆爭奪非轉基因大豆市場。
  • 狂奔大豆終局:13日已申報進口 買主繳超4千萬關稅
    新京報獨角鯨科技(ID:dujiaojingkeji)獨家獲悉,載運美產大豆的散貨船「飛馬峰號」(Peak Pegasus)已於2018年8月11日23:50,靠泊大連大窯灣北良港,12日4:00開始卸貨作業。13日13:40,貨主正式向海關申報進口上述大豆。海關將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已生效的對美部分商品加徵關稅措施規定,依法徵稅。
  • 農業農村部:2019/20年度中國大豆進口9400萬噸
    生意社07月13日訊   7月10日,農業農村部市場預警專家委員會發布《2020年7月中國農產品供需形勢分析》。  大豆:本月估計,2019/20年度,中國大豆進口量9400萬噸,比上月估計數調增300萬噸,主要原因是大豆壓榨需求持續向好,企業積極採購大豆,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繼續推進,大豆進口增加。近期,受中儲糧國產大豆競價銷售全部成交和高溢價影響,國產大豆期貨現貨價格繼續保持高位,國產大豆銷區批發均價中間價區間每噸4425-4625元,比上月估計區間上調150元。
  • 大豆價格創18年新高!中國對美進口激增200%,價格卻越來越貴?
    作為全球最大的大豆進口國,中國每年進口大豆量達到8000至9000萬噸。而為了降低貿易風險,一方面我國實施大豆振興計劃,擴大國產大豆種植面積;另一方面則堅持推動大豆進口多元化,美豆、巴豆陸續來華。不過,即便今年國產大豆產量及進口大豆數量雙雙創歷史新高,大豆的身價卻越來越「金貴」。
  • 2020最新數據出爐:糧食進口1.4億噸!大豆破億噸!
    每日總裁速遞:1月14日海關總署公布了2020年全年進口數據,2020年1-12月我國糧食累計進口14262.1萬噸,同比增加3117.5萬噸,增幅27.97%。數據來源:海關 中華糧網作圖大豆全年進口總量在預期之下突破一億關口。2020年1-12月大豆進口量達到創紀錄的10032.7萬噸,比2019年的8851.3萬噸增長13.3%。
  • 中美大豆博弈:掰腕子的累了,佔便宜的笑了
    2018年10月,一艘滿載著穀物和油菜籽的貨船從美國出發開往中東。它的目的地是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國家——伊朗。截止至10月26日,伊朗從美國進口大豆88.6萬噸,成功晉升為美國大豆主要買家。這是美國豆農很難想到的。在過去五年裡,他們每年賣到伊朗的大豆從來不會超過20萬噸。
  • 中國農業軟肋:停止大豆進口,我們將吃不起豬肉
    中國是世界公認的大豆起源地,在古代我們稱稻、黍、稷、麥、菽為五穀,其中菽指的就是大豆,雖然大豆起源於中國,但大豆在中國市場一直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每年都需要進口數千萬噸,我們有超級水稻解決糧食的問題,為麼沒有超級大豆解決這塊市場空缺呢,這其實取決於我們的耕地面積,2019年我國大豆的播種面積約
  • 中國對亞太五國貨物實施關稅減讓 大豆進口關稅下調至零
    6月26日中午的一則消息,讓「中國大豆進口」再次成為輿論關注的話題。當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了「關於實施《〈亞洲-太平洋貿易協定〉第二修正案》協定稅率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決定自2018年7月1日起,對原產於孟加拉國、印度、寮國、韓國、斯裡蘭卡的進口貨物適用《〈亞洲-太平洋貿易協定〉第二修正案》協定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