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巴音布魯克草原聽長調牧歌

2020-12-25 人民網

牧民歌手在演唱長調。

比賽現場馬頭琴悠揚。

長調聲聲,蒼茫質樸。

美麗草原大舞臺。

載歌載舞。

誰唱起了長調

「誰唱起了長調

像母親一樣安詳

雄鷹展開了翅膀

在天邊自由飛翔

誰唱起了長調

像歲月一樣悠長

祖先跪拜的地方

花兒靜靜開放……」

今年7月下旬,新疆和靜縣第二十二屆東歸那達慕大會在巴音布魯克草原深處的巴音郭楞鄉舉行蒙古族長調邀請賽。那天,牧民們早早騎馬趕來觀看。參賽的選手每一位都是盛裝登臺,成為草原上最靚麗的焦點。長調歌手們亮開嗓子,仿佛就置身於無垠的大草原中,看到蔚藍的天空、成群的牛羊、奔馳的駿馬、自由的牧人。馬背民族熱誠的情感發為心聲,化作天籟,那蒼茫質樸、高亢悠遠的韻調,歌唱故鄉、草原、駿馬、愛情以及父母養育之恩……每一首長調牧歌,都是一曲美好的詩篇,一個溫情的畫卷,一次靈魂的訴說。

30歲的牧民依仁且那第四個出場,他身材高挑,神情略有些憂鬱,往臺上一站,挺拔、英俊,透著幾分長調歌者的瀟灑霸氣。

依仁且那來自和靜縣哈爾莫敦鎮哈爾莫敦村,他放牧著40多匹良種馬、600多隻巴音布魯克黑頭羊,收入可觀,生活已經小康。他從小聽著父母唱長調長大,對長調有很深的情結。記憶中,父親只要喝了馬奶酒就會盡情地唱上幾曲,鄉親們舉辦婚禮等場合都會請他去唱。不幸的是,父親早逝,依仁且那唱長調是跟著姑姑學的。他發願要成為像父親那樣優秀、受人敬重和歡迎的長調歌者。

「每一首長調都不一樣,演唱的環境和感受也都不一樣,歌者會根據不同場合即興增加一些自己的激情、感覺在裡面。」依仁且那說,「我們祖祖輩輩用歌聲表達情感,對長輩、對同輩、對弟妹想說什麼話,都可以用歌唱出來。」這次他參賽的長調曲目是《脫穎而出的棗紅馬》,歌中想像自己賽馬得了第一名,騎上獲獎的棗紅馬,去到一個地方唱給親戚朋友們聽,告訴大家這個自豪的消息!然後又騎著馬兒去到一個地方,對自己的情人唱這首歌,說「我就是這匹棗紅馬,除了我沒有別人,我就是第一!」

依仁且那是和靜縣近年來湧現的眾多蒙古族長調傳承人中的一個。自2005年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名錄以來,蒙古族長調作為國家級非遺和世界非遺項目在我國內蒙古和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等地得到很好的保護與傳承。

巴州和靜縣素有「東歸故裡駿馬天堂」美譽,是土爾扈特蒙古族傳統文化的重要傳承地。200多年前,土爾扈特等蒙古部落10多萬人在渥巴錫汗的率領下,從俄國伏爾加河流域舉義東歸,歷經千辛萬苦,來到天山中部的巴音布魯克草原和開都河流域定居。流傳在這裡的蒙古族民歌因地理、歷史條件的不同和生活、語言等方面的差異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天籟與心籟

蒙古族的生存環境歷來是地廣人稀,加上遊牧的生活方式,使他們對愛有著自己的思考和獨特的表達方式,長調民歌就是在這種愛的原動力作用之下產生與發展的。它以思念、讚賞的歌曲為主,大多數都是描寫草原、牛羊、白雲等,尤以唱馬的歌曲最多,充分體現出草原深廣無垠的美好景象和草原人敬愛故鄉的真摯情懷。蒙古長調的表演者穿蒙古長袍,配以馬頭琴音樂。傾聽一曲長調牧歌,猶如站在蒼茫草原向大自然傾訴身心的體驗。

長調民歌的魅力就在於情景交融、天人合一,達到草原「天籟」與牧民「心籟」的完美統一。她是離自然最近的一種音樂。

這些牧歌,生動地記敘了蒙古民族的歷史、生活習慣和英雄傳說;反映了他們對真、善、美的歌頌,對假、惡、醜的深惡痛絕;抒發了追求正義、熱愛光明、憧憬未來的美好願望。

「長調牧歌以女性傳唱者為多,姑娘出嫁等都要唱長調。如提親,男方第一次到女方家要唱委婉含蓄的長調表明來意,女方家也用長調表達是否有意。男方第二次上門才說出提親的話,這樣表示尊重對方父母。有深厚的民俗文化土壤,所以長調永遠不會消失。」這次比賽的評委之一、新疆大學長調研究專家策巴圖說,「現在各州、縣、鄉都有長調協會,民間有很多長調微信群,年輕人也開始學唱長調了。誰唱錯了,老人會指出來,並教會他們怎麼唱。」

和靜縣東歸長調協會副會長吉日格塔拉告訴記者,協會2010年成立之初只有40多人,現在有100多人,會員來自牧區、農區、機關、學校等,他們經常深入各鄉開展活動,已收集了3000多首長調。而牧區還有很多沒有被聽到、沒有被收集上來的長調歌曲,急需收集保護傳承。

文化旅遊名片

「這幾年,我們一直致力於長調的整理、傳唱與繼承,長調民歌培訓班從2017年就開始舉辦了。長調主要靠口頭傳承,舉辦培訓班就是希望更好地保護和傳承這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和靜縣博物館館長、新疆衛拉特蒙古歷史文化研究協會會長才仁加甫介紹,如今像巴音布魯克鎮和巴音郭楞鄉這樣的長調傳承地,長調歌手的培養和長調歌曲的整理與收集都有了專人負責。

巴音布魯克天鵝湖長調藝術團有100多名成員,團長巴代瑪說,他們冬天在城鎮;夏秋在牧區唱了20年,8次獲得自治區和市級表彰。目前,她還在6個村的長調傳承點帶徒弟。

此次那達慕大會長調比賽中,多位選手來自巴音郭楞鄉的「和靜縣東歸衛特拉民歌協會」。該協會70多名成員,都是巴音郭楞鄉各個村的牧民。他們中的靈魂人物是76歲的才吾樂奶奶,她是和靜縣會唱經典長調民歌最多的人,能唱100多支古老的經典長調。

「老一輩的人幾乎都會唱長調,現在年輕人唱得不多了,小時候我了解的歷史知識都是來自老一輩唱的長調裡,這麼好的中華文化得好好傳承下去,不能讓它消失了。」才吾樂16年前從鄉幹部崗位上退休後,就回到鄉村投身到四處教唱長調民歌的工作中。

《萬匹鐵青馬》是才吾樂花了3年時間回憶整理的一支長調民歌,已被收錄進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料庫。為了整理出這首歌,除了自己的記憶,她還跑了數百公裡,拜訪各個牧場的老人。

如今,巴音郭楞鄉民歌協會大部分成員都在18歲至45歲之間。為了鍛鍊大家的長調演唱水平,才吾樂經常組織隊員們到各個村演唱。近年來,他們參加過不少演出活動,除了一年一度的那達慕大會以及縣裡鄉裡組織的演出活動外,前年冬天還受到文化部邀請,參加了中國首屆非遺春晚。他們的演唱成為當地促進文化旅遊的一張名片。內地不少遊客專門來巴音布魯克草原,到巴音郭楞鄉聽他們演唱。

「潔白的氈房炊煙升起

我生在牧人家裡

遼闊的草原

哺育我們成長的搖籃……」

「當阿爸將我扶上馬背

阿媽發出親切的呼喚

馬背給我草原的胸懷

馬背給我無名的勇敢……」

長調牧歌是音樂化的草原。無論什麼時候,只要你踏上遼闊無邊的巴音布魯克草原,或驅車於雪山達坂之間,或漫步於風景如畫的鞏乃斯花海,或流連於九曲十八彎靜靜淌過草原的美麗開都河畔,或駐足於炊煙升起奶茶飄香的蒙古包,處處都可聽到那令人神往的歌聲。如果暫時無法來到巴音布魯克,聽聽這些深沉柔韌、粗獷率真以及自由氣息的長調歌曲,也能感受到大草原之美,也能感悟到一種別樣的激蕩人生。

相關焦點

  • 到草原聽一聽蒙古族長調,讓心和靈魂隨著歌聲在草原的曠野中飛翔
    蒙古族長調產生於草原遊牧民族的生產勞動中,是一種具有鮮明地域文化和遊牧文化特徵的演唱形式,通過草原人特有的語言以及悠揚的旋律訴說著蒙古民族對歷史文化、人文習俗、道德、哲學和藝術的感悟,被稱為「草原音樂活化石」。
  • 長調民歌:蒙古民族靈魂的歌音
    ——衛拉特民歌《博格達山》   【蒙古族長調民歌】   長調是蒙古語「烏日汀多」的意譯,是一種由北方草原遊牧民族在畜牧業生產勞動中創造的、在野外放牧和傳統節慶時演唱的民歌,流傳在我國內蒙古地區和蒙古國,我國內蒙古地區的長調分為巴爾虎、科爾沁、察哈爾、鄂爾多斯、衛拉特、阿拉善等風格區,體裁有牧歌、思鄉曲、讚歌、婚禮歌、宴歌等
  • [視頻]草原天籟---長調
    [視頻]草原天籟----長調 12:30 來源:CCTV.com 進入[新聞30分]>>     CCTV.com消息(新聞30分):在內蒙草原上有一種聲音被傳唱了千年
  • 仝卓老歌新唱《牧歌》,大自然的味道讓我們陶醉
    藍天,白雲,羊群,都在他譜寫的長調中,就像從天邊飄過來悠揚綿長的旋律。經過仝卓新編新唱,把我們所有的同事仿佛帶到蒙古的曠野裡。你想想就這麼短短的幾句歌詞:藍藍的天空飄著那白雲,白雲的下面蓋著雪白的羊群。羊群好像是斑斑的白銀,灑在草原上,多麼愛煞人。
  • 聽風 |《呼倫貝爾大草原》
    在草原上,河流馬群相伴,一覽無餘卻又望不到盡頭。七月是草原最美麗的季節,也最讓人心曠神怡。許多動聽的長調以及民歌,都特別強調和讚美植被、湖水、動物等大自然的良性循環。草原人以感恩之心唱出了人與草原和諧共生的美好感情。草原上的牧民會善意提醒來到此處的遊客:除了美好的回憶,不要帶走草原的任何東西,你可以看,可以聽,可以感受,但自然的東西就讓它們自然地存在著吧……有人說,呼倫貝爾歸來不看草。在這裡,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民族文化。這裡民風淳樸,熱情好客。
  • 聽!這響徹在昭烏達草原上的天籟之音……
    點擊播放音樂伴隨著一曲如詩如畫、優美抒情的《牧歌》,讓我們一起走進昭烏達蒙古族長調民歌的世界……在中華民族的民歌寶庫中,有一種蒙古語稱之為"烏日圖道"的民歌,意即"長歌",國家音樂界規範化的定名為"蒙古族長調民歌"。
  • 去巴音布魯克假裝旅行
    作為1鄉人,雖然也屬於巴音布魯克,但巴音布魯克對我們而言,總是在遙遠的額勒再特山的另一邊是滿載著我們濃濃期待的地方無論是小時候期待爸媽去巴音布魯克帶回來那邊商店的零食辣條還是青春期期待著和三五好友一起參加那達慕一起爬山郊遊巴音布魯克 是我們草原孩子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大城市
  • 烏英嘎《心之尋——草原天籟烏英嘎》2018全新專輯正式發行
    其中新專輯《心之尋——草原天籟烏英嘎》主打歌曲之一《永遠的長調》由著名詞作家高山作詞,曲作家新吉樂圖作曲。今日,官方同時發布了《永遠的長調》的MV。著名音樂評論家田青說:「我聽烏英嘎演唱立刻想起'原聲天籟、律動中國'這句詞。真是天籟之音!也讓我想起漢語有一個名詞叫「聲遏行雲」,就是形容美好的聲音把天上飛馳的流雲都停止了,太好聽了,雲彩都不願意飛走了!真是日聽長調三十首,切盼能做草原人。」
  • 巴音布魯克草原不是你想的這樣
    巴音布魯克草原位於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靜縣西北的巴音布魯克區境內,在裕勒都斯河流域。巴音布魯克草原是著名的5A級景區,景區「九曲十八彎」的開都河、天鵝湖都是名聲在外的景點。那麼巴音布魯克草原是不是一派「風吹草地現牛羊」的風光呢,今天我用我的旅行經歷來告訴大家吧。 巴音布魯克草原我去過兩次,一次是2018年走獨庫公路自駕去的,一次是2019年從和靜縣坐大巴車去的。兩條路線風景還是不同的,走和靜那條路線是白天,在公路沿線時常能看到在草原上悠閒吃草的黑頭羊和犛牛,這兩種都是巴音布魯克的特色動物,偶爾還能看到騎馬放牧的牧民。
  • 去巴音布魯克只看草原?還可以見到一種能飛越珠穆朗瑪峰的鳥類
    提起巴音布魯克想必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也許你不像一些戶外達人一樣可以切切實實的感受到它的美,但是年初上映的一部電影,使得巴音布魯克走向大眾的視野。《飛馳人生》中說「巴音布魯克,1462道彎,109公裡。耍小聰明,贏得了100米,贏不了100公裡。你問我絕招,絕招只有兩個字,奉獻!
  • 為什麼沒有去巴音布魯克景區看「網紅日落」,我們卻不覺得遺憾?
    導讀:在這篇遊記中,您將欣賞到不用去巴音布魯克景區就可以看見的免費日落美景,以及採採卷耳的自駕遊感受;後文有採採卷耳總結的巴音布魯克小眾旅行實用攻略哦。不過因為近期疆內疫情反覆,建議小夥伴們推遲進疆行程,先跟採採卷耳一起雲遊吧!
  • 《呼倫貝爾大草原》
    草原母親我愛你 深深的河水深深的祝願 呼倫貝爾大草原 白雲朵朵飄在飄在我心間 呼倫貝爾大草原 我的心愛我的思戀 呼倫貝爾大草原 白雲朵朵飄在飄在我心間
  • 騎馬放羊,田園牧歌 許孩子一個草原夢
    騎馬放羊,田園牧歌許孩子一個草原夢[序]呼倫貝爾 究竟蘊藏著什麼?遼闊無際的草原,田園牧歌般的生活,以及關於成吉思汗的種種傳說……這裡有璀璨的星空,有自由的牛羊馬群,有淳樸的族民,有熱情的 俄羅斯 後裔,還有許多許多獨特的美食。
  • ...傳承長調非遺文化 ——甘州區舉辦平山湖2018喀爾喀蒙古族長調...
    舞臺與燈光交織在一起,37名身著華美蒙古族服飾的選手們現場演唱著一曲曲長調民歌,用高亢、寬廣的音律,訴說著對草原山山水水、牛羊駿馬的獨特情懷,展示了流傳千年的蒙古長調獨有的魅力。  蒙古族長調民歌是一種具有鮮明遊牧文化特徵的獨特演唱形式,它以草原特有的語言述說著蒙古族對歷史文化、人文習俗、道德、哲學和藝術的感悟。2005年,蒙古族長調民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顧名思義,長調一代一代傳到今天,完全是靠口傳心授,代代相傳。
  • 暮色中,草原和天空一樣遼闊,故鄉放牧的長調悠揚
    圖/尼瑪文/孫英傑【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暮色漸漸濃了鄉愁,長生天從指縫裡露出絲絲金色,宛如母親的,灑滿了草原,如盛開的金色蓮花,神秘高貴。馬群從天際而來,鼻息劃破溼潤的空氣,鬢髮與草葉一起搖擺,蹄音回落,激昂的長調四處流淌,草原安詳而陶醉。天空下的草原和天空一樣遼闊,馬群奔跑時的煙霧回到出生的地方,在神的懷裡呢喃細語,打探人世的深淺與悲歡,透露牧人的生機。
  • "聽風"內蒙古草原星光音樂會 唱響呼倫貝爾草原
    中國網6月20日訊 近日,由自治區旅遊局主辦、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承辦、呼倫貝爾市旅遊局協辦的「『聽風』內蒙古草原星光音樂會」於在呼倫貝爾大草原上舉辦。本次音樂會從現場布置、參與演出歌手到節目安排,充分尊重了草原原始本色,力求最大限度還原草原原生態的自然魅力。
  • 包頭美食品牌榜出爐 草原牧歌、小尾羊獨佔鰲頭
    近日,包頭市第二屆網際網路大會「吃在包頭——包頭市飲食行業大數據」出爐,排在美食品牌榜的前五位餐飲企業分別是:草原牧歌(需求面積:300-1000平方米)、阿健食府、小尾羊(需求面積:500-800平方米)、馬家私房菜、樂廚餐飲。
  • 中國留學生都蘭在蒙古國的六年「長調」之路
    新華網烏蘭巴託6月5日電(記者 石永春)從內蒙古大草原來到蒙古國求學,專攻蒙古長調,讀完4年本科又讀兩年研究生,在漫漫「長調」路上走過了6個春秋,中國留學生都蘭5日畢業了,並在烏蘭巴託舉行畢業演唱晚會暨首張CD《祈福之韻》發行儀式。  都蘭自幼聰明好學,喜歡唱歌。
  • 信陽師範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舉辦「我從草原來」專場音樂會
    音樂會以蒙古族傳統民族民間音樂和現代創作曲目為主,採用長調、呼麥、馬頭琴演奏等藝術表演形式,為觀眾演繹了《鴻雁》、《我從草原來》、《莫尼山》、《雕花的馬鞍》等21首耳熟能詳的經典曲目,整場音樂會充滿了濃鬱的蒙古民族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