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方便麵等於消費降級? NO!正換姿勢爬上年輕人餐桌

2020-12-15 新華網客戶端

  國人平均每年吃掉29包方便麵,愛嘗鮮的年輕人追求其中「網紅」品

  它們換著姿勢爬上餐桌,更注重「質」的杭州人購買單價同比增長7%

  你還在吃方便麵,真是因為消費降級嗎

貨架上,方便麵琳琅滿目

  下班回家的地鐵上,「90後」女生寧寧在網上點了青菜、午餐肉、雞蛋,還有最重要的辣白菜方便麵。付款後不到半小時,她和配送小哥幾乎同時到了家門口。「比起外賣,煮方便麵可以加許多自己想吃的食材,更大程度滿足自己。」最近一個人的日子,寧寧選擇重回方便麵的懷抱。

  近日,一份關於方便麵的報告再次成為話題:2018年全世界方便麵銷量達到1036億份,而中國市場為402.5億份,佔全球方便麵銷量近四成,排名第一。從人均來看,中國消費水平也不甘示弱,28.75份的數據也遠高於世界人均方便麵消費量13.6份。

  在很多人印象中,吃方便麵或意味著貼上了「消費降級」的標籤,那如今,為何泡麵還如此火熱?是真的「降級」嗎?又是哪些人在消費著方便麵?近日,錢江晚報記者進行了一次深入走訪。

  選哪種?一個品牌數十種「口味」

  年輕人愛嘗新,什麼是網紅吃什麼

  「真是選擇困難症要犯了,這麼多新口味到底吃哪種好。」昨天下午,高溫天都未能阻擋大家選購方便麵,一位顧客駐足專櫃邊好幾分鐘。

  在世紀聯華超市中,滿滿當當兩排貨架都是方便麵。一眼看過去是「方便麵雙雄」—— 康師傅和統一的聚集。但仔細看一眼,真的讓人眼花繚亂。

  以康師傅為例,記者發現,除了記憶中的經典紅燒牛肉麵之外,還有金湯系列、鮮蔬面系列、鍋煮拉麵系列等。

  按照口味來分,僅牛肉口味,你就可以選擇紅燒牛肉麵、老壇酸菜牛肉麵、金湯肥牛面、酸辣牛肉麵、香辣牛肉麵、滷香牛肉麵……

  記者粗略統計了一下,僅僅康師傅旗下方便麵的SKU(庫存進出計量的基本單元),就超過50個。

  在古墩路印象城的沃爾瑪,一位女顧客在購物車裡一口氣放了七八碗售價6.5元的康師傅蔥油拌麵。她告訴記者,暑假孩子在家,早上用這個當早飯,省時又方便。

  不過,不要以為方便麵都便宜,其實,六七塊錢的「身價」,只能算中等。在沃爾瑪,最貴的康師傅速達麵館系列,每碗需要20元左右。

  在盒馬501城市廣場店,記者發現,貨架上擺放最多的是來自韓國、日本、泰國、越南等進口方便麵品牌,包括出前一丁、農心、KOKA、一楽、Doll公仔麵等。此外,酸辣粉、螺螄粉、方便火鍋等新型方便麵也佔了一席之地。這類方便麵包裝精美,配料可以多達七八種,味道與常見的有些許不同,當然,價格自然不會低,大部分都在10元以上。

  例如,越南進口的一種香辣鹹蛋黃方便麵,一盒92g,售價12.9元,在記者觀察的十幾分鐘裡,不停有年輕顧客從貨架上拿走買單。一位女生告訴記者,這款方便麵之前是朋友圈中網紅,口味獨特,分量不多,適合用來嘗鮮。

  在新零售另一個陣地超級物種,不大的方便麵貨架上,除了康師傅的高端系列速達麵館之外,幾乎都是「原裝進口」方便麵了,最貴的紫山自熱番茄豚骨拉麵,每份售價34.5元。

  拖了後腿?中國人均一年吃掉29包方便麵

  杭州人購買單價同比提升7%

  據美國諮詢公司裡斯諮詢最新發布的《方便麵行業分析與展望報告》顯示, 2011~2013年,中國方便麵年需求量一路增長到了462.2億份。2013年之後,市場需求開始下滑,2016年跌至385.2億份。這意味著,2013年到2016年,由於外賣用補貼拉動市場,方便麵平均每天需求下降723萬份。

  與此同時,2016年方便麵銷量最低谷時,康師傅已經連續三年營收下滑,淨利潤則連續四年下滑。到了2017年,業績開始出現回暖。根據康師傅2018年年報顯示,公司營收606.86億元,方便麵業務佔據營收39%,同比增長5.73%。

  統一的情況也類似。2018年年報顯示,營收達到217.72億元,同比增長4.6%。其方便麵業務當年營收為84.25億元,同比增長5.7%。從人均來看,平均每人每年吃掉近29份泡麵,遠高於世界人均水平。

  有人說,5%的增長可能不算高,但細究之下你會發現,方便麵兩大巨頭營收增長的關鍵是中高端方便麵產品的熱銷,直接拉動了企業整體業務。

  在我們身邊,也是這樣實實在在的例子。世紀聯華杭州地區的方便麵銷售,在今年保持良好發展趨勢,銷售額增幅較高。「從數據上看,吃方便麵的人變少了,但大家對方便麵消費品質提高了。」杭州華潤萬家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華潤方便食品客單價同比提升7%。

  「過去方便麵的銷量會出現下滑,是因為整個方便麵產業端的供應並不能匹配消費端對於高質量方便麵的需求。」在中國食品行業分析師朱丹蓬看來,由於方便麵企業進行了健康化的變革,大大弱化了消費者心中方便麵不夠健康的觀念。同時,相比外賣,方便麵的標準化、品牌化又讓其在食品安全方面更勝一籌。

  真是「降級」?正換姿勢爬上年輕人餐桌

  各大品牌發力線上,推出更特色產品

  「方便麵銷量的起落與行業自身表現相關,與消費升降級沒有直接關係。」一位業內人士告訴錢江晚報記者,品牌滿足了消費者的某種需求,消費者願意掏錢買單就是升級;反之如果該品牌消費者花一分錢都覺得不划算,那就不僅僅是降級,是被淘汰。

  在該業內人士看來,品牌的核心是滿足消費者需求。毋庸置疑,消費者生活水平整體上升,而消費升級和消費降級是偽命題。

  《方便麵行業分析與展望報告》還指出,中國方便麵市場在2019年還將持續逐步回暖,銷量有望回升到2014年的水平。

  不過,從大環境看,雖然中國的外賣市場增長放緩,餐飲外賣仍是方便食品的強力競爭對手。

  此外,隨著90、00後為代表的年輕一代消費者成為消費主流人群,其消費需求日趨多元化和個性化,今天的方便麵也在與其他方便食品競爭,比如,粉絲米線、螺獅粉、涼皮涼麵、重慶小面等,且它們與方便麵的目標消費人群非常接近。

  「進入低增長通道的中國方便麵企業,需要給消費者重新愛上方便麵的理由。」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便捷的購買渠道包括線上,這或許爭奪消費互動和銷售資源的新戰場。

  記者注意到,康師傅天貓官方旗艦店開闢出了健康營養系列欄目,裡面有DIY創意面、湯品粉絲等全新單品。在統一天貓官方旗艦店,自熱火鍋月銷量超過2萬件,香拌一城涼皮月銷量超過2.5萬件,而這些單品記者尚未在杭州線下超市發現蹤跡。

  「新產品會先在線上建立品牌勢能和口碑後,再往線下延伸。」一家方便麵品牌相關負責人告訴錢江晚報記者,線上已經成為他們獲取消費需求,進而改善產品的重要方式。

  當然,新工具不起決定性作用,最核心的是產品。朱丹蓬表示,中國的市場很大,人口增長減慢但將近14億人口的龐大基數還在增加。只要企業提供好的產品,依舊可以獲得大發展。(記者 陳婕 馬焱 通訊員 李想)

相關焦點

  • 你還在吃方便麵,真是因為消費降級嗎
    下班回家的地鐵上,「90後」女生寧寧在網上點了青菜、午餐肉、雞蛋,還有最重要的辣白菜方便麵。付款後不到半小時,她和配送小哥幾乎同時到了家門口。「比起外賣,煮方便麵可以加許多自己想吃的食材,更大程度滿足自己。」最近一個人的日子,寧寧選擇重回方便麵的懷抱。
  • 方便麵銷量回暖無關消費降級
    的確,2017年之前數年,線上幾大外賣平臺憑藉「燒錢」火併,使得大部分國人得實惠,開始嘗試外賣。既然貴不了幾塊錢,有飯有菜有湯,當然沒必要去泡一碗方便麵,10-20元的消費市場迅速被佔。不過去年以來,隨著線上外賣平臺座次塵埃落定,幾大「寡頭」自然沒必要再補貼,對商家的高額抽成也被商家最終轉嫁至客戶買單,自此外賣單價與方便麵價格差距開始大幅拉開,因而方便麵得以重回大眾消費視野。而與此同時,外賣的增幅逐年減緩,銷售額也是如此。對照相關數據統計,中國方便麵市場銷量從2011年的424.7億包增加到2013年的462.2億包。
  • 方便麵市場觸底反彈又一個消費降級的信號來了?
    很多人會認為那個充斥著特殊香氣的方便麵時代一去不復返,然而它高傲地回來了,很多人又將其冠之是消費降級的信號,然而它卻創造了一個消費市場。陰雲密布的方便麵行業似乎迎來了一絲曙光。春江水暖鴨先知,關係到消費者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總是那麼的讓人敏感,或許有人講不清經濟形勢,看不懂宏觀走勢,但當香菜從5塊一斤一下子跳漲到25塊錢的時候,連菜市場的大媽都能講出對未來消費的擔憂。可能也有很多人在看到方便麵市場回暖的數字時,會調侃說吃方便麵、吃榨菜的日子要來了,消費降級,絕對的消費降級。
  • 休閒食品消費爆發式增長!方便麵、榨菜成香餑餑「消費降級」是認真...
    「宅在家的特殊時期,可以不玩遊戲、不出門,但不能沒有吃的。」春節至今,宅家生活讓半成品菜、方便零食等休閒食品消費迎來爆發式增長。然而,國外研究機構有一種說法叫「泡麵經濟」,意思是方便麵市場的回暖意味著「消費降級」。
  • 低價消費品熱銷不等於"消費降級" 多消費的榨菜方便麵去哪了?
    在低價消費品「逆襲」的同時,整個外出就餐市場也在快速擴容,「舌尖」消費需求多元化才是本輪餐飲消費升級的顯著特徵  「舌尖上的消費升級」除了體現在「吃」的多元化之外,不斷成熟的觀念升級也是這一輪升級浪潮的顯著特徵,健康、節儉、兼顧品質與性價比的消費觀成為當前餐飲消費新潮流
  • 方便麵的文藝復興:曾被打消費降級標籤 靠啥年銷量大增3.2%
    歷經數年低迷後,被打上「消費降級」標籤的方便麵,並未被時代淘汰,而是重新恢復了增長態勢。所謂「國民美食」方便麵是如何扳回這一局的?(在北京知春路一家沃爾瑪超市的方便麵區域,消費者在挑選方便麵。隨著商超便利店、外賣餐飲等勁敵崛起,中國人的飲食選擇越來越多,方便麵的銷量曾經大幅放緩,乃至連年下滑,不少人還給方便麵打上了「消費降級」「不健康」「低端」的標籤。然而,就在人們紛紛唱衰方便麵之時,中國的方便麵市場已經悄然走出了低谷,重拾升勢。回暖是暫時的,還是穩定的趨勢?企業如何讓方便麵留在了消費者的餐桌上?
  • 房租上行,消費下行,如何優雅的消費降級?
    在生活成本極高的北上廣深,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追求極簡生活和消費降級。網絡上對於極簡生活的定義是這樣的:極簡方式不是苦行僧式的自虐,而是一種更為人性化的、經濟的、環保的、輕鬆愉悅的生活方式。然而身邊的很多極簡風生活的朋友卻無奈的表示:說到底,還是因為生活成本高,沒有錢,現在房租這麼高,只能追求極簡和消費降級。如果不用付房租,生活可以直接提高一個檔次,自然不用消費降級。
  • 華創:方便麵消費升級 「鼻祖」日清帶來什麼啟示
    日清在日本國內方便麵份額超50%,品牌認知度高居前三,未來國內市場增長來自於目標群體擴大及細分產品創新,繼續聚焦現有核心人群(20-44歲男性)之外,將老年人、女性及年輕人納入目標消費群體,針對不同人群推出細分化產品。此外,也積極發展方便麵之外的第二板塊業務,糕點麥片業務重塑品牌擴大業務規模,冷凍速凍食品板塊聚焦高附加值產品等。
  • 榨菜方便麵成80、90後最愛 中國人吃飯真降級了嗎?
    榨菜方便麵成80、90後最愛 中國人吃飯真降級了嗎?來源:聯商網2018-09-25 15:33聯商網消息:近期,榨菜、火腿腸、方便麵等低價消費品銷量逆襲的新聞引起了消費者的廣泛關注。阿里旗下本地生活服務平臺口碑的數據也顯示,這些低價消費品的消費風潮正在外出就餐市場中蔓延。
  • 方便麵用創新「圈」住年輕人
    如何滿足年輕人的需求,讓年輕人喜歡,正成為大多數品牌最重要的課題之一。作為資深的消費產品,方便麵行業在歷經多年努力後,健康轉型提速,創新進入活躍期,特別是在品牌年輕化方面,表現頗為亮眼。與此相應,方便麵主要品牌順應消費升級趨勢,紛紛以價值創新布局高端市場,走營養健康路線,贏得年輕人的青睞。  去年上市的康師傅速達麵館系列,憑藉「醇厚湯汁、超大肉塊」的賣點,遠遠超越了大眾對於方便麵的認知。從麵條到高湯到肉包,均在技術層面實現了跨越式突破。
  • 大數據丨中國人吃了全球方便麵38%,銷量下滑3年後翻紅
    傳統的方便麵消費以家庭為場景,凱度消費者指數研究顯示,中國有超過85%的城市家庭在線下購買,只有不到9%的城市家庭在線上購買過。但出於囤貨線上買得更多,平均有9包/次。康師傅和統一多年發展了數十萬經銷商,產品擺在全國一、二、三線城市的超市、小店,線下渠道控制力極強。但線上市場環境要廣闊得多,也是能夠突破既有格局的全新領地。
  • 華創:方便麵消費升級,「鼻祖「日清(01475)帶來什麼啟示?
    日清在日本國內方便麵份額超50%,品牌認知度高居前三,未來國內市場增長來自於目標群體擴大及細分產品創新,繼續聚焦現有核心人群(20-44歲男性)之外,將老年人、女性及年輕人納入目標消費群體,針對不同人群推出細分化產品。此外,也積極發展方便麵之外的第二板塊業務,糕點麥片業務重塑品牌擴大業務規模,冷凍速凍食品板塊聚焦高附加值產品等。
  • 「昆蟲大餐」爬上法國人餐桌
    「昆蟲大餐」爬上法國人餐桌 《 青年參考 》( 2013年10月23日   13 版)
  • 去年河南人吃下的方便麵,繞地球30多圈…來解鎖吃「北京」的新姿勢!
    吃北京方便麵的多種姿勢 回憶童年式 將方便麵捏碎 撒上調料,搖一搖 仰頭把方便麵倒進嘴裡 動作一定要快! 姿勢一定要帥!
  • 餐飲老闆,請做好迎戰「消費降級」的準備
    而消費低迷勢必進一步拖累宏觀經濟。陷入惡性循環。  一場「消費降級」正悄悄到來。它將如何影響餐飲行業?我們又該如何做準備?從業態變遷來看,小吃、粉面等快餐店增多,有鍋氣的飯館酒樓減少;從菜品變遷來看,從現做現吃的小炒降級預包裝飯盒。還有社區菜站火爆,這些不都是消費降級嗎?  「就連買肉,都由以前的『老闆,來2斤包餃子』,現在變成了悄悄在貨架上拿半斤的,買多了肉疼。」
  • Z博士的腦洞|社會看經濟系列之三:方便麵與離婚率
    本系列一講了五星級酒店,系列二講楊超越,系列三,也就是最後一篇,講方便麵。方便麵引發的「消費升級還是降級」大戰2018年中,「康師傅」一定想不到,一份「例行」發布的財報點燃了市場的爭論熱情。腦補一下這個畫面,方便麵就著榨菜,嘬上一口二鍋頭。妥妥的「消費降級」吧!就此,方便麵引發了一場究竟是消費升級還是降級的大戰。一方說,吃得只剩下方便麵,絕對是降級啊。另一方說,怎麼是降級呢?
  • 方便麵,咱們吃出了全球第一
    印度尼西亞和印度則分別以125.4億份和60.6億份位列世界第二、第三大方便麵市場。報告還指出,2018年方便麵的世界人均消費量為13.6份/人,也就是說,2018年世界上每人平均吃掉13.6份方便麵。其中,韓國、越南、尼泊爾等國家和地區市場消費者的人均消費量位居前三。其中,韓國的人均年消費量排名第一,人均年消費74.6份,中國的人均年消費量為29份。
  • 飛機餐縮水,方便麵卻賣到400億份,竟是因為這些理由!
    作為對這種變化的解釋,9月9日,民航局綜合司副司長顧曉紅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航司出於安全考慮,在短途航線上取消或簡化了餐食服務。在飛機餐「消費降級」的同時,中國的泡麵市場卻正在發生一場「觸底反彈」式的回暖。
  • 真正的消費降級並非拼多多,而是小米商城、名創優品和網易嚴選
    拼多多不屬於消費降級,至於屬不屬於消費升級,今天我們也暫不討論。因為拼多多的絕大多數用戶,並不是說以前買一千一件的衣服,現在到拼多多上買一百一件的衣服的人。而是一直都是買一百左右一件衣服的消費者,發現了拼多多還能再低個二三十塊所以改變平臺,他們的消費並沒有發生任何明顯變化。那拼多多不是消費降級,為什麼我還是說2018年的最大關鍵詞是「消費降級」呢?
  • 「我有一家巧麵館」 方便麵巨頭與年輕人的羈絆之路
    可見,找準找對了出路,積極應對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才是拯救市場的正解。市場巨頭統一企業在中高端市場加碼佔位的同時,也沒有放棄中堅大眾市場,而是鼓勵特色子品牌、特色口碑產品,通過創新、創意營銷,經營得愈發紮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