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9月以後,恐怕在飛機上吃一份航餐,真的要比不上在機場泡一碗泡麵了。
從8月底以來,就有很多頻繁飛行的乘客發現,在乘坐國內航班時,明顯感覺到飛機餐「縮水」了,比如公務艙的正餐餐食變成了一份三明治、早班機的餐食只有一個肉包子,國航還在官網專門發公告調整客艙服務,餐食的部分也有縮減的趨勢。
作為對這種變化的解釋,9月9日,民航局綜合司副司長顧曉紅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航司出於安全考慮,在短途航線上取消或簡化了餐食服務。
在飛機餐「消費降級」的同時,中國的泡麵市場卻正在發生一場「觸底反彈」式的回暖。近期幾家方便麵上市企業發布半年報,康師傅、統一、日清等公司方便麵業務收益錄得增長,尼爾森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中國方便麵市場銷售額同比增加7.5%的同時,整體銷量也同比增長1.4%。世界方便麵協會預測,2019年中國方便麵銷量有望維持在400億份以上。
幾大龍頭方便麵企業對此的解釋,圍繞著「差異化」、「創新化」、「高端化」等幾個關鍵詞,不折不扣的「消費升級」。
一邊是飛機餐的消費降級,一邊是方便麵的消費升級,這兩個曾一度被視為經濟運行的「晴雨表」的消費領域,背後透出的又是怎樣的經濟動脈變奏?
飛機餐盒下的增長放緩
在1980年代的民航,你可能會吃到飛機上提供的燒烤龍蝦和魚翅羹,國際線還有免費的茅臺、以及中華和熊貓香菸。隨著空中出行的發展,飛機餐也進入了「降級」通道,但乘客在正餐時雞肉飯還是牛肉麵的選擇權還是有的。
轉眼到2019年下半年,飛機餐的「消費降級」早有預示:7月,民航半年工作會披露,今年上半年,民航全行業累計盈利316.1億元,同比下降2.4%,其中航空公司盈利同比減少24.5%。
儘管與去年相比,油價上漲和匯兌損失的影響在減弱,但除了華夏和春秋,國航、東航等六家航企上市公司淨利潤同比下滑。究其背後的原因,莫過於客運和貨運增長的雙放緩,民航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行業的座公裡收入下降2.5個百分點,載運率下降1.3個百分點,其中貨運錄得負增長。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9年8月份居民消費價格顯示,七大類價格同比六漲一降,其中,交通和通信價格下降2.3%。與此同時,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8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49.5%,比上月小幅回落0.2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 2019年8月份居民消費價格
國家統計局 PMI指數變化
由此可見,航司收入的下降,可能正是飛機餐食「消費降級」、從而達到降本增效的直接動因。但是,客運收入下降、乃至貨運的負增長,已經可以看出,經濟下行的壓力不小。同樣是上市航司,春秋航空客座率和客公裡收益的雙升,下行壓力下低成本模式收到了正向的反饋。
方便麵吃好一點?
與飛機餐的降級相比,方便麵的升級卻帶來了企業收益的增長。
2013年開始,中國方便麵銷量出現下滑,到了2015年,方便麵行業銷售形成斷崖式的墜落。而到2019年年初發布全年報時,幾家龍頭企業的方便麵銷售開始回暖。另據上市方便麵企業半年報,康師傅上半年方便麵營收同比增長3.68%;統一上半年方便麵業務收益為42.68億元,同比增長2.8%;日清食品的期內收入為14.98億港元,淨利潤同比大增41.1%。
如果經常逛超市,這種變化你可能已經感受到了。貨架上售價3塊5的方便麵越來越少了,創新口味的方便麵越來越多。康師傅的Express速達麵館的目標是「麵館級好面」,統一「湯達人」保持雙位數增長,日清的新概念產品御當店系列、白象的「湯好喝」系列、今麥郎的「老範家」……
如果從口味和價格的角度看方便麵,看起來都是針對當下消費需求和消費心態的升級。高端方便麵無疑拉高了企業的收入,據市場研究機構CTR Insight數據,康師傅10元以上超高端面市場上,市場佔有率逼近70%。
與此同時,方便麵的「好夥伴」榨菜,營收和利潤也在提升,涪陵榨菜去年其利潤同比增長61%,今年上半年繼續大增77.52%,其董事長周斌全也歸結為「精品化」戰略;另一個「好夥伴」火腿腸,雙匯發展2018年實現利潤總額63.32億元,同比2017年上升9.94 %。
真可謂是,榨菜火腿配泡麵,生活過得有滋味。
如果說航司代表的交通領域是是經濟發展的硬指標(比如前期已透支的汽車消費),其效益不好揭示的是宏觀經濟減速,那奇怪的是,曾經作為「農民工綜合指數」組成部分的方便麵以及榨菜火腿腸,為什麼卻又進入了回升通道?
縱觀整個社會消費品零售大盤,國家統計局貿易外經司統計師張敏在解讀7月份數據時指出,吃用類和文化娛樂類商品、網上零售、餐飲旅遊等服務消費,都在較快增長。我們甚至一不小心可以得出這個結論:
經濟下行消費反而開始上行,人們的消費欲望史無前例地增強了。
或者說,「口紅效應」正在成為現實。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階段,人們反而會購買更多廉價的「奢侈品」,從而起到安慰性心理作用,反正投資需謹慎,還不如花小錢追求小逼格,讓自己在人群中有點小光芒。
作為「口紅效應」的表現,比方便麵更直觀的是,2018年我國限額以上化妝品零售額為2619億元,同比增長9.6%,超過社會消費品9.0%的平均增幅。甚至於,中國電子第一街的華強北,不少數碼商城已悄然轉型為美妝商城。
我國限額以上化妝品零售額持續增長
也正因此,「夜經濟」呼之欲出,換上夜店妝容,去小酒館擼個串喝杯酒,消散對未來的增長的迷茫,此舉一定程度上可視作「為國增肥」。
「坐飛機少、吃泡麵多」
不過,經濟脈搏錯綜複雜,不可簡單地一概而論。
民航與方便麵指標反映的另一個變量,是人口隨經濟發展的遷徙情況。傳統上,坐飛機出行反映的是經濟發展帶來的出行節奏加快,而方便麵作為「農民工綜合指數」中的一員,也是基建等投資是否增長的表現。民航與方便麵行業的表層變化之下,又有新的變量正在產生。
在民航行業地圖上,近年來,三線城市正在成為炙手可熱的要地。航空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二、三、四線普通民眾出行的首選途徑,支線航空需求明顯上升。在民航局「控總量調結構」的要求下,國內航企新開通的航線更多是三線城市,而今年上半年盈利逆勢增長的華夏航空,是國內唯一上市的支線航司,公開資料顯示,按航點劃分,華夏航空覆蓋的支線航點佔國內支線航點的34.2%,在國內支線航空市場名列前茅。
華夏航空支線航線數量保持較高增長
與此同時,方便麵行業也在將目光投向較低線的城市。在提升高端產品的同時,方便麵企業針對下線城市和低線城市高性價比的消費需求,調整產品結構。康師傅則推出了更大份量、性價比高的大食桶、大食袋、雙享桶產品,擁抱下沉市場,在新型城鎮市場挖掘商機。由於抓住了城鎮化崛起的契機,根據市場研究機構CTR Insight數據,康師傅大份量產品銷量的增長率高達80%。
下沉市場正是這兩個「經濟遷徙指標」的匯聚點。恆大研究院的《中國人口大遷移:2019》發現,中國人口大遷移的趨勢,正從城市化開始向大都市圈化轉變。在全域層面,三線城市人口略微流出,四線城市人口顯著持續流出但近年有所回流。但與一般三四線城市明顯不同,發達城市群的三四線城市人口仍稍有流入。報告預測,到2030年2億新增城鎮人口的約80%將分布在19個城市群,約60%在七大城市群。
在2019年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於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要求以都市圈為城市群建設的突破口、以同城化為都市圈發展方向,這是中央第一份以都市圈為主題的文件。
造飛機和吃泡麵
或許,未來圍繞大城市而居的都市圈「小城青年」、「小鎮青年」,將會是經濟增長的一大動力人群。而方便麵消費表現的變化,恰好又和他們的消費升級習慣吻合。
小鎮青年在很多方面的消費支出高於一二線青年
早前的一份《小鎮青年零食飲料酒水行業洞察》報告顯示,在消費市場上,小鎮青年已經成為無法忽視的存在。這些工作壓力相對較小,休閒時間相對較多的人群,正在高速崛起,他們願意花錢消費,也敢於消費。在飲料、酒水、零食的消費上,小鎮青年們不在乎錢,更願意買貴的,價格高的商品更受他們青睞。隨著網購的滲透率不斷加深,他們對於商品也產生了極強的好奇心,甚至開始開始引領消費潮流。
飛機餐的「消費降級」和方便麵的「消費升級」在2019年並存,或許也暗示著當下的一個癥結:宏觀經濟增長放緩態勢下,在一線大城市之外,都市圈範圍內的下沉市場的消費力反而變得活躍,但是,國產ARJ21、C919飛機所代表的高端製造投資,真正要落地轉化為消費力尚需時日,兩駕馬車趨於步調和諧、同步發力,關鍵還在於這一「轉化」。
(個人觀點,如有不當,請予指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