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書勢」與「筆勢」在書論中的表述形式

2020-12-21 回鋒收筆

書勢

「書勢」可以首先被理解為五種書體的「勢」,這五種書體即篆書、草書、隸書、行書、楷書。「書」在書法上講就是這五種書體的統稱。「勢」表示的就是這五種書體各自的在用筆的上、形體上以及在整體上所產生出的運動著的狀態,以及經由運動狀態而生成的精神狀態。這裡的「運動狀態」、「精神狀態」並不局限於作為書寫主體的人,還可以表現在自然的、社會的事物的「運動狀態」和「精神狀態」,當然,對於具有藝術性質的書法來講,經由運動狀態而生成的精神狀態是主要的。這在以「勢」為名的書論中都有著明確的體現。

其次,「書勢」還可以理解為各種書體的在歷史上的形成與發展的狀態。比如衛恆《四體書勢》說:

秦既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難成,即令隸人佐書,曰隸字。漢因用之,獨符璽、幡信、題署用篆。隸書者,篆之捷也。

這些其實就是對隸書形成與發展狀態的描述,具有「書傳」的性質,也即是書法史。但這種意義並不是「書勢」所主要關注的。在專門談到《字勢》、《篆勢》、《隸勢》、《草書勢》時,就表述為具體而生動的狀態了,比如:「其曲如弓,其直如弦。矯然突出,若龍騰於川;渺爾下頹,若雨墜於天。或引筆奮力,若鴻鵠高飛,邈邈翩翩;或縱肆婀娜,若流蘇懸羽,靡靡綿綿。是故遠而望之,若翔風厲水,清波漪漣;就而察之,有若自然。」這是一個生機盎然的自然世界,這種生機盎然的狀態令人流連忘返。

「勢」在這裡不能被解釋成某種「文體」稱謂的,這一方面與「勢」的本義相悖,另一方面也與《書勢》所論主旨不符。

「勢」作為萬事萬物的狀態概念與「勢」作為「書」的狀態概念,表面上看似範圍變小小了,但事實上仍然是同一的,因為「書肇於自然」,即使「勢」之前的限定範圍再小,如「筆勢」、「形勢」等等,都可以還原為萬事萬物的狀態,當然,「書勢」的範圍肯定會小,因為它要還原出與人的精神狀態同一的那種狀態來,這是一種「交融」的狀態。不能引起「交融」狀態的狀態並不在「書」對「勢」的還原之列的。「勢」並不是書法的專用名詞,在《孫子》中,「勢」也是經常用到的狀態概念,軍事與書法雖然是兩碼事,但在最運動性這一狀態性質上卻是異曲同工的,後世有以軍事因素喻書者,並非妄談。這種運動著的狀態是書法具有美感的基礎,而不是書法的「象形」性。

「勢」在書法中的「實在」的「存在者」其實並不是「書」、「筆」、「形」、「體」等等,而是人(書寫者與欣賞者)與萬事萬物,只是為了表述的方便而成為書勢、筆勢、字勢、體勢、形勢等等的一種習慣性表述,「勢」事實上是人(書寫者與欣賞者)與萬事萬物一體的這種「勢」,從書論的種種對於「勢」的表述來看,無論是自然事物的狀態還是人的狀態,其中都隱含著書寫者與欣賞者的精神狀態在裡面。

但書勢、字勢、體勢、形勢等等的表述又非常符合書法的內在特徵,即書寫者的用筆狀態與點畫、形體的形成是同步而同一的,從運動狀態到精神狀態的生成始終是貫穿於筆的運動之中、點畫、形體的形成之中的,所以,「書」、「筆」、「形」、「體」等等雖然不是「實在」的存在者,但它們本身都是來自於或通於、生於人與自然、社會兩者,所以它們仍然是屬於「存在者」,其中除了「筆」無關乎自然形式而關乎書寫者的運動狀態與精神狀態以外,其餘的視覺上的東西事實上都屬於物自身,即老子說的「物形之」之「形」。

蔡邕說「形勢出矣」之「形勢」,可謂中的之論。「形」與「物」是同一的。書法中的「形」包括線的形、體的形,點地形等等,雖然這個「形」與自然之「物」很難一一對應,也不作為書法還原的重點,但至少可以說明書勢、筆勢、字勢、體勢、形勢等等的提法在「形」與「物」的同一性上,是合理的。做這樣的解釋並不是多此一舉,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說明「勢」並不是單一的筆的、字的、字形的、字體的、單個字的、多個字的純粹的動,而是一種「審美」之「勢」。

筆勢

在古代書論中,崔瑗在《草書勢》中首先提到「勢」,文中說「絕筆收勢,餘綖糾結」,這時筆與勢還沒有形成數學概念,之後蕭子良《答王僧虔書》中首先提及「筆勢」。之(東漢)蔡邕:《九勢》,見《歷代書法論文選》。後「筆勢」又衍生出「鋒勢」「畫勢」等等的說法,崔瑗的「絕筆收勢」可做淵源。

「筆」、「鋒」、「畫」三者在「勢」上是同一的,如前所述,書寫者在用筆中的運動狀態以及經由運動狀態而生出的精神狀態會貫穿於整個書法活動中,這尤其是對於書寫者而言更是如此。對于欣賞者而言,如果他同樣是書寫者,那麼這種同一的狀態對他來說也是感同身受的,這在中國古代不存在書寫者與欣賞著之間的隔閡問題,因為古人都是用毛筆且「書」對於他們來講是共有的文人遊戲。當然,書法欣賞的獨特之處還在於它的文化的、自然的還原,但即使這樣也阻擋不了書法的在古代的創作與欣賞之間的同一性。

「毛筆」是書法的狀態審美或「勢性」審美的現實基礎。比如說「中鋒」,「中鋒」就是毛筆運動的狀態,即是「筆勢」之一,其中的「勢」並不單單指毛筆運動的狀態,這中間存在者「勢」的層次問題,就好「德」既可以是原本的「自然而然」,又可以是品行之「德」一樣,「勢」作為「成」物之「勢」,它既包括物性的狀態,也包括「成」物之「品性」,即精神或心理的狀態。精神之勢或心理之勢在書法中是建立在物性的運動狀態上的,不然書法就可能是一種冥想。「中鋒」的這一筆的運動狀態就直接蘊含著精神狀態。「中鋒」之「中」是語言在文化上對於精神狀態的暗示或召喚,這並不是一種視覺直觀,而是語言的暗示。

類似的還有「側鋒」、「偏鋒」。人們在書法中對於「中鋒」這一用筆狀態的偏愛在很大程度上與書法形式的本身的質感、形式感的在最初的意義上已經相去甚遠,「在最初的意義上」是指人們對於自然世界的形式的最初的關係狀態,人們之所以對於這些形式存有所謂的美感,全是因為這些形式至少沒有為我們帶來「痛」。柏拉圖說:「形式美所產生的快感是不夾雜痛感的。」它們之間在後來之所以能夠建立起審美上的對應關係,主要在還於我們在世界中的已成為既有的文化狀態。所謂「正鋒取勁,側鋒取妍」即是此意。

「畫勢」之「勁」勢、「妍」勢等等正是「筆」的「中鋒」、「側鋒」之勢構成的。人的精神、心理的狀態不一定非得以藝術的形式呈現出來,他可以去吶喊、去靜默、去遊歷……,但文學藝術,尤其是書法,是一種直接經由運動狀態而進入文化精神狀態的藝術,它比起繪畫來更具有直接性,它堪與詩歌同位,甚至比詩歌還要直接。

用筆首先對應的是點畫線條,線條所呈現出的質感、形式感是直接來自於用筆的這種在時空上的同一狀態,使得書論在對書法進行陳述時極端的重視技法因素,這恐怕就是書法何以稱之為「法」的最為顯性的原因,當然「法」在根本上是法自然,但我們卻不能否認「用筆」狀態直接決定著著書法美的所有呈現或生成。所以,書論中的「筆勢」即是「筆」的運動狀態,也是「鋒勢」、「畫勢」,這三者在語言修飾上是可以互換的,如:「甚快」、「堅勁」、「恨少」、「飄動」、「飛動」、……,都是通用的。

這種通用性,也表明著「勢」在書論中是作為一般的「狀態」概念的存在。「勢」作為狀態,在運動上只表示為「動」、「靜」,事物「靜」的狀態是其本身在運動上達到平衡穩定的結果,此時我們會察覺到很多原來看不到的東西呈現出來,比如說事物的「形」或「形式」,它屬於物自身,但它也反映著事物的「運動狀態」與「精神狀態」,我們在藝術中所直觀到的形與形式,在根源上就是現實存在著的事物在靜態下呈現出的形與形式,我們對這些形與形式有所感,我們稱此為形式感或「形式美」,它在悄悄的構成這某種還原之美,是誰在「悄悄著」,就是那在審美活動中不曾說出來的「語言」。

如果僅僅靠直覺與直觀,且不論我們還能否獲得間接體驗,僅僅靠直覺與直觀,我們對於事物的美、藝術的美恐怕也只能停留在純粹的運動狀態之中,而難以有更為深層次的情感體驗了。因為「美是一種善,其所以引起快感正因為它是善。」對人而言,精神狀態的價值感要大於運動狀態的快感。

相關焦點

  • 筆法可練「書勢」難造
    張芝草書作品選蔡邕在這篇著名的書論《九勢》中,首先強調」書肇於自然「,明明白白告訴大家,書法是通過黑白表現陰陽,形成點畫字體,進而產生字態和筆勢。王羲之喪亂帖選他又列舉了具體點畫自然書寫狀態,並作了形象的描述 , 注意,他對具體點畫的表述,不能理解為筆法要領,而是筆勢範疇,故為《九勢》。
  • 王羲之的書法原則:結字是基礎,筆勢是裝飾,用筆是技法
    書法欣賞也一樣,不知道什麼樣的作品是上品,就要向前人的法帖和書論去學習。沒有根據的憑喜好定高低,到底不能讓人信服。王羲之 喪亂、二謝、得示帖王羲之的《書論》中,曾經有一段對書法書寫程序的介紹。「欲書先構筋力,然後裝束,必注意詳雅起發,綿密疏闊相間。」
  • 書法美的根源——書勢
    「勢」廣泛存在於中國古代藝術中,其中「書勢」最具有代表性,它是中國藝術最突出的理論特徵。「勢」是一切事物運動所蘊含的力量趨勢,「勢」在物理以及文學等其他領域都有自己獨特的含義。在勢文化當中,書法最具代表性。
  • 《中國書學技法評註》:從古代書論中窺見美的境界
    一本60萬字的古代書論研究專著何以一版再版?細細讀之便可發現,當是源自經典的力量,源自著者開鑿混沌之願力。《莊子·養生主》中以「庖丁解牛」的故事提出了「技進乎道」這一中國藝術哲學的關鍵命題。古人對於「技」和「道」兩者關係的理解各有不同,但一個較為普遍的傾向是,「技」為小技,「道」乃大道——在書法領域更是如此。
  • 孫過庭在書藝和書論方面對中國書法有何貢獻?
    孫過庭在書藝和書論方面對中國書法有何貢獻?答孫過庭的草書,用筆圓熟自然,筆勢遒勁奔放。結字取法魏晉,墨法精潤。書法出於王羲之而又不被王羲之所束縛。孫過庭資料中所講的著作,極有可能指的就是《書譜》。該書實際並未完稿,現存《書譜》僅為其開首部分,儘管並非全貌,但已使後人享用不盡。《書譜》闡述了各種書體的功用和特點,總結評價了歷代書家的書技,提出了賞析標準和學習方法。宋高宗稱讚它說:「妙備草法,手不少置。」清王文治《論書絕句》云:「墨池筆冢任紛紛,參透書禪未易論。
  • 黃簡講書法(筆勢篇)32——複雜的筆勢01
    又如"走"字,篆書中是這樣寫的,下面是"止"。隸書中,如這個"起"字,左邊的"走"跟篆書一樣。真書中"走",下面的"止"可以取三牽綰這個筆勢,也可以用兩點一捺,《陰符經》就是這樣取勢的。曲鉤勢第一折抬筆向左,在書法中是常見的。如智永寫的這個"幾"字,四個筆勢,一上來先寫兩個蟠龍勢,然後就是曲鉤勢,這是抬筆的,最後第四個筆勢是倚戈勢,這樣乾乾凈凈的,四個筆勢就寫完了。
  • 一篇劃時代的書論,「學書三階段」、「五乖五合」至今仍視為經典
    他所著《書譜》是歷代草書中最知名經典之作。有史記載:此人到了40歲,才做了「率府錄事參軍」的小官。上任時間不長,就辭官回家抱病撰寫書論。不久,因貧病交困,暴卒於洛陽植業裡之客舍。書論即《書譜》,暴卒又有什麼原因呢?有記載:「因操守高潔,遭人饞議丟官」。有沒有其自身的問題,從「四十見君後遭饞言」可找到端倪。
  • 中國傳統文化,書法藝術,作品形式構成和風格
    作者在平行拖動過程中造成許多斷點,加上「點」比「線」多,這樣就大大影響了作品情感的表達,作品的流動性又減弱了一層從筆法豐富性和流動性來看,這幅作品在書史上無疑處在不高的位置。此外,作品軸線變化不大,有多處地方雷同,章法的豐富性也無從談起,貌似激烈,實則貧乏。
  • 書法的筆勢是什麼?點畫之間如何呼應形成筆勢?
    「本」字,也是橫豎撇捺基本線條組成的,不過上面一筆一筆寫的,還不算書法,書法要講筆勢,點畫之間彼此有呼應。飛度是虛筆,可寫出來,也可以不寫出來,一個筆勢中的飛度,是大圈的一部分。飛度也可以聯繫兩個筆勢,你看《陰符經》的這個「天」字,上面兩橫是一個筆勢,下面撇捺是第二個筆勢。飛度把兩個筆勢聯繫起來。
  • 中國作者姓名在國際英文期刊中的正確表述
    比如,同一位中國作者在不同英文刊物上的姓名表述形式,經常前後不統一,甚至在同一本期刊上發表的文章中,前後的姓名表述也有差異就目前科技文獻出版情況而言,中國作者姓名的表述形式可以分成以下三類:第一類是傳統的中國式的姓名表述形式,即漢語拼音的姓在前,名在後,「姓」與「名」中間留空格,名的部分不論是單字還是雙字,均拼寫完整,雙字之間不加短線,只有頭一個字母大寫。
  • 王登科:古代書論隨筆六則
    比如:「快劍斫陣,強弩千裡,所當穿徹,書家筆勢,亦窮於此。」即便是黃氏這樣眼界的人,他也不得不承認米芾在「技法」層面的高妙與不同尋常。但傳統書法的批評最後總會從「技」的層面,回到「道」的歸宿中來。倘若至此,米芾就相形見絀了。這也是黃氏在最後筆鋒一轉所謂的「然似仲由未見孔子時風氣耳」。    可見,在傳統書法的批評語境中,「技」從來都附屬的,只有致於「道」的努力,才會青史留名。
  • 言論丨《食品安全法》中「者」與「企業」概念淺析
    因此,只要從事食品生產經營這一活動的,無論組織形式如何、規模如何、管理水平如何,都可以稱之為食品生產經營者,有時也稱之為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從《民法總則》《個體工商戶條例》相關要求可以看出,「個體工商戶」是自然人或家庭參與經濟活動的形式,屬於自然人範疇,非獨立的組織。從現代經濟學理論來看,「企業」是一種經濟組織形式,有相應的組織構架以及開展生產經營活動需要的管理制度。
  • 撇和捺組合與撇和撇組合有哪些筆勢?
    黃簡講書法(筆勢篇)30——撇捺的複合筆勢01你看這個"永"字,紅色點畫的複合筆勢都講過了,現在只剩下撇捺的複合筆勢,也就是說,我們學筆勢已經進入最後階段。1、撇和撇的組合好,開始講撇的複合筆勢,首先是撇和撇的組合。"永"字中有兩個撇:掠和啄。
  • |草書|行草書|筆勢_網易訂閱
    一、筆畫呼應牽連  行書行筆時要手指靈活,筆畫要上下左右相互牽連,行筆迅連,筆勢圓轉互相呼應。  筆勢呼應的方式有三種,一為鉤挑呼應,二為牽絲相連,三為筆畫合併。用牽絲相連,筆勢更加連貫。但牽連不要過多過長,否則滿紙牽絲,幹擾了筆畫的清晰程度,纏繞混亂。  3.筆畫合併倒字訓練  筆畫之間距離大時要筆勢呼應,以牽絲或鉤挑相連,是虛連。筆畫合併,是把鄰近的上下或左右的兩筆或者更多的筆畫直接連成一筆書寫,是實連。這實際是減省了筆畫的起筆收筆,將兩個或更多的筆畫直接合併在一起書寫,十分簡便快捷。
  • 雲田畫論:淺析中國山水畫中「樹」的寄情寓意
    淺析中國山水畫中"樹"的寄情寓意夏紹毅【摘要】:縱觀中國繪畫史,為什麼在隋唐以後山水畫藝術獨立成科,經過五代的發展,到宋代走向成熟並出現繁榮。至此,山水畫作為獨立的畫科而長盛不衰。但在唐宋時代發展起來的山水中樹木的寄情和寓意功能對山水畫的發展無疑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二、中國山水畫中樹木的寓意性被運用到山水畫的創作中,並被社會大眾廣泛接受。自然界中的動植物自古以來就被賦予審美意義,從初始可能圖騰式的思維演變到王權專政氣氛的表達,在山水藝術形象上籠罩著一層濃濃的神秘色彩。
  • 書法創作中的四組核心關係
    這種在筆畫中看不到,卻影響筆畫呈現的形態且能根據筆畫形態推測出來的揮運法度,書法中稱為「筆勢」。疾、澀是相對而生,相對而存的。書法中的力度不只體現為物理力的強弱,不只體現為毛筆提按力度的機械力的大小,書法中的「力」源於筆畫的質感,這種質感的出現與筆法背後的筆勢有著相當大的關係。
  • 預製混凝土化糞池圖集淺析容積
    預製混凝土化糞池圖集淺析容積 ,「ic5sunm」   合肥峰昊化糞池公司專業生產玻璃鋼化糞池、水泥化糞池、塑料檢查井、大口徑埋地排水管材等一大批新型建材產品,如有需要,歡迎隨時來電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