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休息150天,每周只工作26小時,德國經濟為何還那麼強?

2020-12-11 騰訊網

德國歐洲資本主義國家中,最強大的國家。他是僅次於美中日的世界第四大經濟體,也是僅次於中美的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其出口額佔了歐盟總出口額的45%,是西歐經濟發展的龍頭大哥。

就是這麼發達的德國,每年卻擁有100多天的休息日,成為世界上工作時間最短的國家,這與同樣強大的日本形成了鮮明對比。

工作與生活

在許多歐美人的觀念中,他們是不喜歡工作與生活交雜在一起的。歐美的教師一到了休息時間,就會自動在門上掛一個請勿打擾的牌子,哪怕學生有很重要的事情要詢問,只要不是特別緊急的大事,都必須要等到老師的上班時間開始。

而連最普通的維修工人也是這樣,他們會有固定的上下班時間,如果業主在他們的休息時間請他們工作,他們會對此表示很生氣。

德國人也是如此,他們不允許工作的時間完全侵蝕了生活。據統計,德國人每年的雙休日達到102天,除此之外,他們還有三到四十天的帶薪年假,加在一起接近150天。

而德國由於受基督教、天主教等宗教影響,所以他們還會有聖誕節、復活節、萬聖節等節假日,這麼算下來,德國人的年工作時長只有1047.5個小時,也就是說,他們平均每周只工作26個小時。

德國的法律其實也在保護德國人的休息權益,他們不允許企業老闆對員工實行加班制度,而老闆也的確不願如此,因為老闆也不喜歡加班。德國人認為,人必須要回到生活中去休息,去學習,才能充滿電,保證工作上的質量。

工作與效率

上述已經提到了,德國人擁有足夠多的休息時間,其實是為了更好的工作,在德國人工作時,他們絕不會因為其他的事情分心,正如在生活中,他們不會為工作分心一樣。這樣的觀念不無道理。因為德國人用著最短的工作時間,創造出了最令人信任的工作口碑。

德國的汽車工業非常發達,國內有名的汽車品牌數不勝數,寶馬、奔馳、保時捷等,都是由德國人生產的。

德國的工匠精神舉世共睹,一個德國人生產的鍋,經過上幾十年甚至上百年都還能用;而我國青島地區由德國人修建的下水道,至今仍然在使用。

由德國出產的汽車,則更不用說,基本上你只要不追求更新換代,開上個一輩子絕對沒問題,因為德國汽車不但質量好,廠家還會給你保修,修的時候都會很仔細,把問題給你徹底解決掉。

在這一點上,德國又和日本形成了對比,日本人的產品雖然也是很先進,質量很不錯的,但那跟德國是遠遠不能比的。

當然,日本的科技水平是足夠領先的,可是為了賺錢,他們總是會把質量降低一些,比如在汽車上,很多汽車他們都不會建造得很完美,為的就是讓更多的人買新車,拉動汽車銷售。可嚴謹的德國人不會如此,他們會在生產上尋求完美,比起日本的這種銷售模式,他們更多是靠口碑賺錢。

而德國人的口碑也的確成了他們賺錢的優勢。由於德國人的工作質量很高,所以他們的加班費會很昂貴,但許多企業仍然會選擇花高價來請德國人工作,因為他們有最佳的口碑。

工作與教育

而德國人水平如此高的工作素質,其實離不開德國的教育。早在普魯士時代,聞名世界的鐵血宰相俾斯麥就推行了六年義務教育制度,而如今的德國,已經推行到了13年義務教育。德國的年輕人中,有40%以上都具有大學學歷,排名居世界第五。

德國的教育對所有人都開放,德國不實行高考制,不給學校設門檻,只要你想去某所大學求學,哪怕是德國最頂尖的大學,通過申請都可以去。但是這並不代表德國的大學文憑很好混,它採取的是低進高出政策,你只有真心想要學習,在學校裡花了心思苦讀,最後才能通過嚴格的畢業考試。

比起國內發達的學前教育來說,德國人反而不是很贊成學前修教育。德國人不會讓自己的孩子從小就去接觸那些高級的理論知識,很多德國的小孩,從小就跟著父母去超市,認識各類產品及其用途,也會學著打理庭院的花花草草。

他們的父母不會把他們關在家裡寫作業,而是帶他們到城市的各個角落,郵局、商場、汽車站、火車站等,培養他們的生活技能,爭取早日獨立。所以,在這點上來看,德國人注重的,是對於知識的運用。

當你置身美麗的德國,也許你看到的低頭族會比國內少很多。不管是在公園的長椅上,還是街角的咖啡廳,包括在地鐵的座位上,你隨處可見,德國人的手中總是捧著一本紙質書在研讀。

他們每個人都很安靜,沒有手機外放的嘈雜,也沒有在公眾場合的高聲喧譁,他們靜靜地給自己充電,不斷提升自身的思想和才能。

由於德國教育的發達,因而培養出來的人才都能夠具備優良的工作素質,有這樣一群優秀的工作者,再加之本身嚴謹周密的做事風格,德國人根本不需要長時間的加班工作,就能得到很好的工作成果。

結語:

德國的佔地面積只有兩個廣東省這麼大,而人口更是只有日本的一半,但德國人每小時工作產生的國內生產總值,卻高達數10億美元,遠遠超過英國和義大利等其他西歐國家。

德國能取得這麼大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於他們對於人自身發展的重視。德國人從小就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漸漸養成了嚴謹的做事風格,而國家也在教育上投出了大量的資金,為的就是培養出更多的人才。

德國人的休息時間那麼長,雖然有國家法律的保護,但企業老闆本身也並不願壓榨員工,因為只有給員工足夠的充電時間,他們才能在工作上保持活力,從而不斷取得突破和進步。

相關焦點

  • 德國人大放厥詞:我們年休150多天,經濟依舊能追上中國!
    經過多年的付出和努力,我國在諸多領域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在經濟上我們成功的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所以很多國家看到我國發展速度之後也是接連感嘆。儘管如此,但還有一些國家也是感到不服氣,而在這次,德國也是大放厥詞,我們一年休息150多天,經濟也能差點追上中國。
  • 一年休息150天,可經濟發展依然世界領先!
    德國人的厲害之處:一年休息150天,但經濟發展卻世界領先 對於德國,給世人最深的印象可能就是工業的嚴謹,我們熟悉的BBA就是出自於德國人之手,包括國內大街小巷的大眾汽車。在去年,德國GDP僅次於美國、中國以及日本。由此可見,德國的經濟發展是處於世界領先水平,而且這種領先是長期保持的。
  • 一年休息150天,經濟依舊全球領先
    大家特別熟悉的汽車比如奔馳、寶馬、大眾等汽車品牌都出自德國,自從1886年卡爾·本茨發明第一輛汽車至今,德國的汽車行業就一直處於世界頂尖的位置,在2017年的全球世界GDP排名中,德國更是以35954.06億美元的經濟實力獲得了世界第四。
  • 德媒:我們一年休息150天,經濟照樣能跟上中國
    德媒:我們一年能夠休息150天,但經濟卻照樣能夠領先很多國家,就算跟中國比起來,那也是只遜色了一點,這種情況就讓不少人感到好奇,德國人憑什麼能夠過得這麼舒服?
  • 年休假超過150天,經濟排名全球第四
    很多人都覺得德國人肯定是每天辛勤工作,早出晚歸很少有節假日,這樣才導致如今高的經濟水平。事實卻是,德國人一年休假甚至超過了150天,幾乎是一年當中,將近小一半的時間都在休息,但是經濟的發展卻絲毫沒有降低。那麼為什麼德國人一年休息150天,還有如此優秀的成績呢?根據調查,德國人每年都有102天的雙休日,最少也有20到40天的休假時間。
  • 德國人一年放假150天,為什麼經濟還能發展那麼好?理由很簡單
    不知大家有沒有一種感覺,每天工作忙忙碌碌,時間很快就過去了。可不僅感覺什麼事都沒有做,還把自己整得半活不死。工作上的壓力,還有同事和領導之間的關係處理,以至於現在很多年輕人上班只是為了下班,在撐著日子罷了。但有一個國家的工作制度確是所有人所羨慕的,那就是德國。
  • 南京鼓勵試行每周2.5天休息制度-說說休假那些事
    《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培育新消費行動計劃》中提出試行 2.5天休息制度。南京鼓勵各類企業在滿足生產經營需要前提下,合理安排工作時間,靈活試行每周增加0.5天休息,支持有條件的事業單位適時試行每周2.5天休息制度。疫情衝擊下,多數經濟活動接近半停擺狀態,消費領域受到損失嚴重。
  • 世界上「假期最多」的國家,一年可以休息150天,不想休息都不行
    我國雖然是周末雙休制,但是很多人周末並不能休息兩天,甚至有時平時都還需要加班。現在的年輕人工作壓力都是比較大的,最期待的就是假期可以好好地休息一下,或者出去旅遊放鬆一下。世界上「假期最多」的一個國家,一年可以休息150天,不想休息都不行。
  • 德國人到底多可怕,一年放假150天,經濟發展依舊世界領先
    直至今日,國人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都非常注重勤奮。舉個例子,現在很少有不用加班的工作,無論身處於哪種行業,基本上都需要加班,以此來為單位趕進度。相比之下,德國人就比較「懶惰」了,他們一年要放假一百五十天,但他們經濟地發展,依舊領先於世界,至此很多人感嘆,德國太厲害了,那麼德國人到底有多可怕呢?
  • 一年休息150天,經濟依舊領先世界
    其實恰恰相反,德國人的生活節奏比較慢,一年有150天都在休息,幾乎佔了一年中一半的時間。 德國人會將工作和生活劃分的非常清楚,也不會將工作帶到家裡完成,離開了公司就完全是個人時間,除了緊急情況,一般都不會加班。
  • 你不了解德國人的可怕,一年休息150天以上,科技發展依然世界領
    時至今日,很多人提起對德國人的印象,就是嚴謹,這個民族仿佛已經成為了嚴謹的代名詞,正因為德國人的嚴謹,所以他們國家的科技水平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我們所熟知的BBAD奔馳寶馬奧迪大眾,都是德國車企。
  • 德國人究竟多「可怕」,一年假期150天,經濟發展仍然世界領先
    但也不是所有國家都有這種文化,比如德國,德國人究竟有多「可怕」呢?他們一年的假期多達一百五十天,一年總共就有三百六十五天,相當於一半的時間都在休息,他是怎麼做到休息這麼多天但是經濟發展依舊世界領先的呢?
  • 每周只工作4天?那些北歐福利真讓人酸
    然而一些實驗和現實的實踐表明,增加一定程度的休息時間,其實會帶來意想不到的積極效果。《衛報》稱,縮短工作周其實可以提高生產率。8月份,微軟日本公司進行了每周工作4天,周末休息3天的測試,想要以此來改善工作與生活的平衡。結果顯示,生產率驚人地增長了約40%。
  • 每周休息兩天半能行嗎? 盤點各國休假制度
    葉先生說,「員工都為下午的出行心馳神往,誰還把心思放工作上?如果這種休假模式被推行,每周總會有這樣的人出現在辦公室,豈不是很影響工作?作為老闆,我肯定希望員工為我的公司創造最大的價值,而不是拿了工資卻不工作、少工作。」
  • 歐美工作時長改革爭論:德國每周28h 瑞典每天6h
    報告建議在勞動生產率達到一定水平的前提下,實行每天工作9小時、每周工作4天的制度。該報告在網絡上引發熱議。每周工作多少小時最合適?這個關乎工作與生活平衡的話題,不僅與工薪階層的權益直接相關,更是一個複雜的社會問題。中國現行的每天工作8小時、每周工作5天的制度源於西方,而《環球時報》駐歐美記者採訪發現,這些相對成熟的社會如今也在尋找該問題的答案。
  • 山西:飯店員工每天工作不超8小時 每周休息1天
    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8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40小時,每周應當保證勞動者至少休息一天……今日,記者從省總工會獲悉,近日,省財貿輕紡菸草工會和省烹飪餐飲飯店行業協會聯合出臺了
  • 盤點各國休假制度:法國每年約150天不用工作
    有些網友建議延長11天假期總數,或延長春節,或恢復「五一」七天長假。而此次公布的三套放假安排方案法定節假日總天數不變,仍為11天。那麼,世界其它各國的公共假日  法國:節假日最長 每年約150天不用工作  法國是世界上節假日最長的國家。雙休日、帶薪長假、法定節假日再加上其他假日,法國人每年大約有150天不用工作。
  • 普通中國人在德國工作,一年能賺多少錢?
    如今,我國每年出國旅遊、留學和工作的人數在不斷增加。調查顯示,他們多數會選擇去一些發達國家。而近年來,德國已經成為這些人群的新寵。據《法匯報》報導,德國作為歐洲經濟的領頭羊,越來越受非歐盟地區的高尖端人才的喜愛。
  • 不好意思,我又放假了——德國人一年到底上幾天班?
    德國德國法律規定,入職超過6個月的職工每年享有最低24個工作日的帶薪年假。在每周5天或4天工作制的企業工作,則按相應比例為至少20或16個工作日年假。這意味著,德國每周工作五天的普通員工,每年至少可以依法休長達1個月的帶薪假期。更何況這只是法律規定的最低限度,許多行業和公司提供的待遇更高,德國經濟研究所2016年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德國人均年假為30天。
  • 「法定雙休」是不是周六日休息?每周工作時長最多幾個小時
    「法定雙休」是不是周六日休息?每周工作時長最多幾個小時­  一周只休息一天?太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願意加班,一些90後、95後職場新人,視雙休為不能觸碰的底線。­  近日,23歲的吳先生在城市留言板留言,自稱在武昌一家科技公司上班,每周上班6天,周六周日必須有一天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