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了,這5道食譜做起來,貼秋膘,降秋燥,葷素搭配營養好

2020-12-24 家有悅味

夏盡秋來,金風漸至,今日立秋,傳統意義上的秋天開始了。這個時節:「涼風至,白露生,寒蟬鳴」。在民間一直有立秋貼秋膘的說法。

大意就是,伏天的時候天氣炎熱,人們的胃口不好,一個伏天過下來,就會清瘦不少。所以到了秋天就要多吃一些肉類食物補一補。

秋天氣溫多變,氣候乾燥,貼秋膘的同時也需要降秋燥。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從主食、素菜、葷菜、煲湯到甜點的5道適合秋天來食用的立秋食譜,一起來看看吧。

主食:薏米百合粥

粥一年四季都是餐桌上的主角,秋季喝粥也是最利脾胃的。

準備食材:大米100克,薏米50克,百合40克,白糖適量。

具體做法:

1、 百合提前泡發,清洗乾淨;薏米淘洗乾淨後,加入清水泡軟;大米淘洗乾淨備用。

2、 鍋中添入適量清水,先將薏米放進去煮沸後轉小火燉煮20分鐘,然後再加入大米煮至湯汁粘稠。

3、 湯汁粘稠後再加入百合煮開,煮好後,加入適量白糖攪勻,出鍋即可。

素菜:西紅柿炒山藥

準備食材:山藥1根,西紅柿1個,蔥花適量,食鹽半小勺,白糖1小勺,雞精少許,清水少許,香菜少許。

具體做法:

1、 山藥清洗乾淨,削去外皮,切成片狀。山藥的黏液含有皂甙,手接觸後會有過敏現象,所以在削皮的時候最好戴上一次性手套。

2、 西紅柿清洗乾淨後,切成塊狀;蔥切成蔥花;香菜清洗乾淨切成段狀備用。

3、 鍋中倒入食用油,油熱後放入蔥花爆香,爆香後放入山藥和西紅柿煸炒均勻。翻炒均勻後加入食鹽、白糖、雞精調味,最後添入少許清水,以防粘鍋。

4、 翻炒至食材熟透,出鍋裝盤,再放上香菜點綴,這樣美味的西紅柿炒山藥就做好了。

葷菜:可樂紅燒肉

準備食材:五花肉300克,可樂1瓶,姜5克,料酒1湯匙,老抽半湯匙,食用油適量,食鹽少許。

具體做法:

1、 五花肉清洗乾淨後,切成小塊;姜切成薑絲備用。

2、 鍋中添入清水,放入切好的五花肉煮開,用勺子撇去浮沫,撈出瀝乾水分。

3、 另起鍋,鍋中倒入適量食用油,放入薑絲爆香,爆香後將薑絲去除,倒入五花肉翻炒均勻,炒制五花肉變色後,加入料酒繼續翻炒。

4、 翻炒均勻後再倒入老抽翻炒,使每塊五花肉上都裹上醬油色。然後倒入可樂,可樂的量以沒過食材為準,開鍋後轉中小火燉煮。

5、 湯汁濃稠後加入少許食鹽調味,最後大火收汁出鍋裝盤。

小貼士

可樂蒸發的很快,一定要不定時地給五花肉翻面。

煲湯:清湯老鴨煲

準備食材:老鴨450克,油菜10克,食鹽少許,蔥、姜各2克。

具體做法:

1、 將老鴨清洗乾淨後,用刀剁成塊,放入鍋中,加入清水煮沸,撇去浮沫,撈出瀝水。

2、 油菜摘洗乾淨,瀝乾水分備用。

3、鍋中添入適量清水,加入鴨塊、食鹽、蔥薑片,大火煮沸,再轉小火燉煮,

4、燉煮至食材熟爛後,加入油菜即成。

甜點:冰糖燉雪梨

準備食材:雪梨1個,冰糖適量,枸杞4粒。

具體做法:

1、 雪梨清洗乾淨後,從梨頂端的1/3處切開,用勺子將梨芯掏出,再放入冰糖和枸杞,蓋上梨蓋,放入碗中。

2、 鍋中添入清水,將碗放入蒸屜上,開鍋後轉中小火蒸約1小時左右。

3、 時間到關火取出即可。稍微放涼後就可以食用了。

記得在小時候母親經常給我燉梨吃,不過那時的做法是將梨切成塊放入碗中,加入冰糖燉煮的,也很好吃呢。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我是家有悅味,文章是本人的原創作品,希望大家能喜歡,如果大家在製作過程中有什麼問題,可以關注我,給我留言一起探討和交流美食經驗,我們共同把美食做好,讓我們吃的更健康,更營養。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一樣的美食分享,希望大家吃出好心情!

相關焦點

  • 立秋要「貼秋膘」了,鴨肉肯定不少,預防秋燥還不會發胖!
    隨著立秋,氣溫終於降下來了,沒有之前的那麼炎熱了,但是還是有些悶熱。立秋了,很多人都說是秋天到來了,其實不然,立秋並不是秋天已經到來了,而是在當地氣溫連續在5日之內都是22℃以下,這樣才算是秋天真正的到來了。我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不同地方進入秋季的時間也是不一樣的。
  • 立秋貼秋膘 注意這五類人群不適宜「貼秋膘」
    貼秋膘是很多朋友都會做的事情,到了立秋時節,甩開嘴巴胡吃海喝,美其名曰貼秋膘,但你知道嗎?這種感方式並不是正確貼秋膘方式,反而容易導致健康受損,在貼秋膘之前首先要看一看,自己是否屬於這五種不適合貼秋膘的人群,還要注意貼秋膘的方法。立秋貼秋膘是什麼意思立秋,民間素有「貼秋膘」一說。很多人對貼秋膘沒有什麼概念,到底貼秋膘是什麼意思?
  • 秋天多給家人做這道湯,既能貼秋膘,還能補營養,喝一碗回味無窮
    推薦語:說能貼秋膘,大家都不敢吃了吧,其實這個還好,營養不錯,還回味無窮下文轉載自作者:老李愛釣魚秋天多給家人做這道湯,鮮美多汁,老少皆宜,喝一碗回味無窮現在雖然立秋雖然天氣還是非常的燥熱夏天很多人都沒有什麼胃口,所以吃得最多就是蔬菜和清淡的食物,現在入秋又到了大家貼秋膘的時候,但是建議大家一開始不要大魚大肉的吃,因為這樣身體會很難消化。但是可以葷素搭配著吃,現在這個天氣喝湯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既能貼秋膘還能很好地補充身體的營養。
  • 立秋後,絲瓜靠邊站,秋天最該吃此菜,煲湯鮮甜解渴,潤肺降秋燥
    立秋後,絲瓜靠邊站,秋天最該吃此菜,煲湯鮮甜解渴,潤肺降秋燥。入秋啦,入秋後初期的氣溫依然還是很炎熱,但還很乾燥,秋燥天飲食上也需要做出相應的調整,各種湯湯水水的可以多喝,既能消暑解渴,還能潤肺降秋燥。
  • 娘仨貼秋膘午餐,4道菜1主食,營養均衡,孩子說最愛吃媽媽做的菜
    平時老公因為工作原因,中午不在家吃飯,只有我和兩個孩子,孩子正在長身體,吃飯不能含糊,我這個當媽的為孩子的一日三餐是費盡心思,每天都會頂著三十多度的高溫在廚房裡忙活幾個小時,中午基本上是4道菜外加1個主食,葷素搭配,有蔬菜有肉有豆製品,雖然做著麻煩了些,但自己做的乾淨衛生吃著放心,
  • 明日立秋,廣東人愛喝這道老火靚湯,營養滋補還防秋燥!
    明日就是立秋了,感覺夏天都還沒過,秋天都已經到來了,今年的立秋來得有點匆忙啊!立秋一來,最近的雨水也都變得多了起來,突然天氣的變化,會讓我們人體感覺不太舒服,尤其是廣東地區,溼熱之中,又帶著雨水,更是難受!
  • 立秋貼秋膘老北京的習俗,八月七日農曆 2020年六月十八今日立秋
    八月七日農曆 2020年六月十八今日立秋立秋貼秋膘,這是老北京人多少年的一種習俗,更近似乎一種儀式感的節日或者禮節,雖然立秋這天未必天真的會涼,也許還是悶熱難耐,但是人們似乎會欣慰的說,今天立秋了,天兒馬上要涼快了,那種愜意和暢快,仿佛炎炎的烈日忽地下了一場淋漓的大雨,那樣的清爽和舒適,是的,八月七日農曆 2020年六月十八今日立秋。
  • 立秋後,豬肉雞肉靠邊站,秋天最該吃這肉,鮮香滋補,降秋燥
    立秋意味著由夏季轉向秋季,天氣由炎熱轉向涼爽,人們的飲食結構也隨著天氣的轉變而有所調整,俗話說「秋天到,貼秋膘」,此時要吃一些溫潤有營養的食材,尤其是一些肉類,以肉貼膘。進入秋天,逐漸會變得乾燥多風,飲食方面還要注意「降秋燥」,這個季節最該吃的肉莫過於鴨肉了,鴨肉屬味甘、性涼,初秋季節的天氣仍以炎熱高溫為主,食用相對比較涼性的鴨肉,可安撫初秋高溫所帶來的燥氣,有著溫和滋補將秋燥的作用,在很多地方秋天吃鴨肉已經成為了一種飲食傳統,豬肉、雞肉、羊肉這些都要靠邊站了,用鴨肉和蓮藕一起來煲湯,鮮香溫和,老少皆宜,喝完全身舒坦。
  • 學會這道油酥餅的詳細做法,貼秋膘很簡單,金黃酥脆,唇齒留香
    比如立秋在南方有「立秋啃秋瓜」的習俗,在入秋的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而在北方,立秋是吃烙餅炒雞蛋的,也有很多北方地區吃一個肉丸的餃子。而對於立秋後的秋天,最有意義的一個詞就是「貼秋膘」啦,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因為人到夏天,沒有什麼胃口,飯食清淡簡單,兩三個月下來,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
  • 今日立秋具體時間 幾點立秋2020 立秋貼秋膘是什麼意思
    今日9點06分,將迎來「立秋」節氣。它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立」有「開始」的意思,「秋」指暑去涼來。「立秋」意味著秋天的開始。今年的立秋時節,處在中伏和末伏時段,熱氣騰騰的「秋老虎」,提醒著人們暑氣的餘威仍在。
  • 立秋燉大肉合集!貼秋膘吃這三種肉最「清補」>>
    立秋至,吃大肉,貼秋膘根據老北京的習俗立秋當日要多吃肉白切肉、紅燜肉、燉雞、燉肉、燉鴨貼好秋膘以迎接寒冷的冬日東北以餃子應對萬變江南……雖說入秋要補,但此時不宜盲目「貼秋膘」、大補特補,而是要「清補」。
  • 立秋將至,你會貼秋膘嗎?
    原標題:明天立秋,你會貼秋膘嗎?   大暑已過,秋季將至,明天8月7日便是2020年立秋。它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對於農民來說,立秋象徵豐收季節的前奏;而對於食客而言,立秋是品嘗美食大快朵頤的號角。立秋時節,全國各地又有哪些立秋必吃傳統美食?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尋覓秋天的味道吧。
  • 今日立秋進補正當時,冬瓜排骨湯這麼煲,美味補鈣,一鍋不夠喝
    隨著立秋後自然界氧氣開始收斂,沉降,人們的養生也要開始好好保養了。經過一個炎熱的夏天,熱得沒有什麼胃口,兩三個月下來,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秋風一起,胃口大開,想吃點好的,增加一點營養,補償夏天的損失,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貼秋膘也要循序漸進,不要一下子大補起來,先從煲湯慢慢開始,今天雨媽給家人做的就是冬瓜排骨湯,小火慢燉1小時,湯濃味美,孩子一口氣喝了兩碗。
  • 立秋後,苦瓜絲瓜靠邊站,最該吃的菜是它,滋補去秋燥,不懂可惜
    立秋後,苦瓜絲瓜靠邊站,最該吃的菜是它,滋補去秋燥,不懂可惜。自古就有: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處暑正當暑的說法。立秋後,三伏尚未結束,「秋老虎」發威,需更多注意防暑降溫。在飲食上還應堅持祛暑,但飲食講究順應時令,與盛夏不同,入秋後應逐漸轉為祛暑與降燥兼顧。
  • 立秋後,鴨肉和它們一起燉,酸爽開胃,去秋燥
    秋天是滋補的季節,也是貼秋膘的季節。但是初秋還是比較炎熱的,畢竟在三伏天裡面,不能補得太過頭了,還是要吃一些清熱解暑的滋補食材為好。立秋後,鴨肉和它們一起燉,酸爽開胃,去秋燥。我家的冰箱到了夏季,一般就是涼性食材多些,這樣可以隨時吃一些清熱下火。鴨子就是其中之一的涼性食材。鴨子肉質偏涼,一年四季都適合。而且鴨肉有增強食慾、利水消腫、滋陰補虛的效果。
  • 立秋後要多吃這6道家常菜,貼秋膘補能量!內含詳細做法!
    跟著二十四節氣走,這一年又立秋了。「立秋」是進入秋天的第一個節氣!古語:「早上立了秋,晚上涼颼颼」天氣慢慢會由熱變冷,要多吃好的「貼秋膘」了!在我國的很多地區立秋這一天,會有很多不一樣的習俗!比如在天津等地,都有啃秋,咬秋一說,意思是立秋吃甜瓜啃西瓜,抓住夏天炎熱的小尾巴!在我們這就只知道立秋後天氣漸涼,經過炎熱的夏季,原本沒多大胃口的人們,立秋過後要貼秋膘了,夏季食欲不振,營養也不會補充到位!立秋一來!胃口也會好起來!各種肉類吃起來!大魚大肉都喜歡!
  • 立秋後防秋燥,給家人做這5個湯,潤腸通便,還清淡營養
    立秋後,天氣仍然炎熱,要防秋燥,多吃一些清熱潤肺的食物,保持腸道通暢,同時吃一些滋陰養胃清補食物。如山藥、大棗、玉米、白蘿蔔、百合、南瓜等。秋季果實成熟,瓜果、豆類蔬菜種類多,魚、肉、禽、蛋也比較豐富,但要注意平衡膳食,多吃溫、軟、淡、素、鮮的食物,可多做清淡的營養湯菜,以養脾胃。立秋後防秋燥,這5個清淡營養的湯,可以隔三差五做給家人吃!下面分享給大家,希望你們喜歡。
  • 明日立秋,貼「秋膘」,多食三寶,勤飲三茶,防好三病,守護三氣
    立秋,也稱七月節,在古代, 有立秋迎秋之俗,更有「貼秋膘」之說。明日立秋,貼「秋膘」,多食三寶,勤飲三茶,防好三病,守護三氣明日立秋,貼「秋膘」老話講:「一夏無病三分虛」。「苦夏」消耗人體能量,立秋過後,則要補償身體虧損。
  • 中醫提醒:「啃秋 貼秋膘」有講究 吃西瓜也需注意
    「啃秋,貼秋膘」也有講究 吃西瓜並非人人適宜。資料圖  長城網唐山8月12日訊(史愛華 記者 邢丁)啃秋,就是在秋天大快朵頤一番。清朝張燾的《津門雜記》中記載:「立秋之時食瓜,日咬秋,可免腹瀉」。在江南一帶人們認為立秋這天吃西瓜,可以不生秋痱子。唐山市中醫醫院腫瘤科中西醫結合副主任醫師王清賢介紹:中醫學認為,秋季黴氣盛,易傷津液,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宜,故立秋到來,全家人圍坐,吃西瓜或香瓜可以滋陰潤燥,清熱除煩,清除暑氣,避免痢疾。  需要注意的是,食用新鮮水果一定要適量,過食或暴食亦會影響身體健康。
  • 一家四口的早餐,有粥有菜,葷素搭配營養美味,老少愛吃!
    周末,一家四口的早餐,有粥有菜,葷素搭配營養美味,老少愛吃!立秋過後,我家就經常這樣吃早餐,趕走秋燥,快捷美味,比早餐店實惠,老公直呼比五星級酒店還好吃。接下來分享我家的早餐做法:【西蘭花瘦肉粥】立秋之後多喝湯湯水水,早餐吃粥,不僅營養豐富,營養更易吸收。做法:大米洗淨倒入電飯鍋,加入適量的水按煮粥煎,煮35分鐘之後,把切好豬瘦肉放鹽、油、醬油,生粉拌均倒入粥裡拌均。西蘭花切小朵,洗淨放入煮沸的鍋裡汆燙撈出,放入粥裡煮熟,放鹽、香蔥拌均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