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近幾年國人對於螃蟹的熱愛程度,導致畜牧養殖戶們紛紛開始養殖螃蟹,因為養蟹也不需要花費太多的時間,所以很是受養殖戶們滿意的。那麼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養河蟹的四防技術詳解。
一、防逃逸:安裝防逃牆:在池埂間水面上,鋪層銜結牢固的塑料膜,將膜的底端埋入泥中30釐米,上端用竹片或細竹作襯,埂上每隔一定的距離安上固定樁,拉直膜,後固定,牆的梗上部分也能用聚乙烯網片,網洞為2cm,高於表面60~80cm,進排水口必須用細網目(5毫米之下)的鋼絲網阻隔。在巡視時,如果察覺到牆面有破損,池臺上有滲水現象,都應採用及時的搶救措施。
二、防相互殘殺:河蟹有自相屠殺及殘食同類的習慣。穩妥處理好自殘問題,可以使用下面的辦法。同一個池子裡,應該放入大小一樣的同批蟹苗;池內用竹片或網格小的網片隔開,讓池水連通而將蟹群分開,竹箔和網片多出水表面部分需加裝塑料薄膜,攔截其爬過界,力求空間密度保持均等;池裡,建設部分如小土堆、柳樹根堆(1.0毫克/千克高錳酸鉀殺毒),讓蟹方便挖洞、居住。亦可種入少許的藻類水生植物,作為它們的藏身之地,減低脫殼時鬥毆發生率。
確保河蟹可以吃到合口足量的養料,這會極大降低其食用同伴的機率。精養池投餌量需要依據季節、水溫和頭一兩天投餵後有沒有剩餌為標準,靈活用量,合理調配餌料。如3-4月,水溫較低(8-15℃),以少量的精料為準;5至6月,溫度漸漸升高,加大投餌量,並側重於植物性飼料,例如青菜葉、水浮蓮等;7-10月,水溫較高,主要飼餵動物性餌料;11月以後,水溫降低,根據情形降低投食量。投餌應定點和守時,每天的下午3到5點較適宜,以助於晚上的進食。
三、防水體缺氧:使蟹池水質清新、溶氧豐富的最佳辦法是換水。在此之前,要對水源及水質進行嚴格的把關,嚴禁各類被汙染的劣質水進入池內。6月前,10月後,水溫較低,每10天換水1次,量宜小,約1/4;7-9月,水溫高,5天換水1次,最好量大,約是三分之一。河蟹正常活躍,換少量水,反之則多。生石灰可以殺掉病菌,讓水池中漂浮有機質膠結沉澱,池水肅清,水中鈣離子增多使池底泥礦化釋出磷、鉀等離子。7月之後的高溫時節河蟹成長繁盛,水中的無機鹽離子,恰是其蛻殼所必要的。七八九三個月,生石灰半月灑1次,每次每畝15~20kg,其他各月,1月1次,用量略減。
四、防病害、敵害:蟹种放養前,先清淤,使底泥厚20釐米。然後無需防水進行清池,每一畝水深1m,使用130~150kg化漿的生石灰勻稱的灑滿水面和池壁。將放進池中的幼蟹用百分之四的食鹽水衝洗5分鐘,植入的水草用1毫克/千克的高錳酸鉀藥液浸透20至30分鐘。用土黴素整池潑灑,可以防患細菌性病害;用25毫克/千克的福馬林全池灑開,能防禦寄生蟲類病發;用0.1mg/kg的孔雀石綠藥液潑灑,能抵禦真菌性的病症。 首要敵害,鼠、青蛙、水蜈蚣等。清理水池的時候,要完全清掉池內的蛙卵、蝌蚪、水蜈蚣。進水地方要用細孔的鐵網過濾。周圍的防逃裝置要堅固,無損完好,預防青蛙的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