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小但是好吃,養殖河蟹的模式和管理,學習一下。河蟹是淡水裡的小型的兩棲動物,價格昂貴的淡水產品,營養價值很豐富,但是大都在養大閘蟹,河蟹反而很少,其實河蟹吃起來比大閘蟹更好,蟹肉更鮮嫩而且比較鮮。河蟹養殖不是很簡單,沒有正確的管理方法會有很大的損失。那麼養殖河蟹的時候一般是採取哪種模式,怎麼去管理,今天我們就研究一下河蟹的養殖模式和管理方式,大家共同學習一下。
河蟹最常用的養殖方式就是池塘養殖,使用池塘養殖河蟹的時候,首先要確定池塘的面積,再進行整體的整改,在池塘的用水泥澆灌一層,然後在池塘的底部鋪上一層細密的漁網,池塘周圍建好堅實的圍網,避免河蟹逃掉。在池塘中間可以撒入一些畸形石頭,給河蟹了提供窩點。
水質是河蟹能否健康生長的關鍵條件之一,尤其是在夏天光照強烈溫度高時,水溫也因此升高,水裡容易細菌滋生,影響河蟹的生活環境,這時候檢測和把控好池塘水的質量,維持池塘水的溫度不高於30攝氏度,保持水深在兩米左右,如果水位過低的話,水溫會變得更高,螃蟹容易受熱而死。如果水質檢測不合格的時候,要及時的更換池塘裡的水,換水時不需要全部排空換掉,每次在50釐米左右,分多次換完。換水的時候一定要順便清理水中的雜物,防止造成持續汙染。如果在雨天或者陰天,等天氣水中含氧量不足的時候一定要注氧氣或者用大規模換水的方式提高水的含氧量。
在稻田中進行河蟹的養殖在管理上不是很方便,稻田裡圍欄不好設置,河蟹非常容易從地裡逃掉。但是還是很多人喜歡用稻田養殖,最主要的一個好處就是在稻田裡養殖的河蟹肉質更美味,價格也會更高,在養稻田養殖河蟹的時候,還要留意農藥使用一定要謹慎,避免農藥進入到稻田水裡殺死河蟹。
在大型的開闊、流動的水域進行養殖的時候,一般用水箱養殖的方式,如果不使用水箱首先管理和採收的時候就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果在開闊的水域養殖不等採收,估計也就跑得差不多了。所以必須利用水箱等限制其活動範圍的工具,來進行養殖。不僅可以方便管理,而且流動水域的水質不用太過操心。只需要食物問題就可以了。前期的水箱成本投入可能稍微有一點大,但是總體上來說這種的水箱養殖的方式是一件十分便利的方式。
目前還有人研究出一種混養的方式就是利用蝦跟蟹同時養殖,它們的食譜沒有衝突,兩者也沒有食物鏈關係,所以在混合養殖的時候,注意管理好,同一個池塘可以進行兩種養殖,產生兩倍的經濟利益,所以也是很多人都會採用的一個方式。
給河蟹投餵的食物一定要新鮮,過期變質的食物河蟹不會吃,如果投入了過多的變質飼料,有可能造成水質的汙染。河蟹主要是肉食,但投放時一般也要注意營養搭配,適當的投餵一些植物的飼料。投放次數要根據天氣和生長情況投喂,在高溫天氣的時候要多投一點,整體投餵量,要根據池塘養殖河蟹的總數量來具體計算,誤差不要太大。如果第2天水裡漂浮的飼料過多,就要及時的進行清理,防止變質汙染水域。
每天對河蟹生長情況進行關注,早晚各進行一次檢查,看一下水裡飼料的剩餘量以及活動規律。如果發現異常的河蟹,一定要及時的檢查一下是不是病害,如果是因為水質的問題要及時的換水。如果是河蟹數量在減少,那麼一定要檢查一下是否有河蟹的逃生通道,及時堵塞通道防止河蟹逃脫;或者是有沒有河蟹的天敵的出現。
河蟹的生長環境裡需要有水草等植物,野生馴養後,最好儘量模擬野外的環境,加速河蟹適應環境,並且還能為河蟹提供休息的地方。植物也可以
當做
食物供河蟹吃。水草還能淨化水,能進行光合作用的水草,還能增加水的氧含量。夏天的時候可以達到遮陰效果,有利於河蟹的納涼,但是要合理的控制水草的種植面積。這就是我為你們整理的河蟹主要的養殖模式和管理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希望你幫助大家解決養殖時遇到的問題,如果你有更好的管理模式,可以分享給大家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