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這家印尼華僑開的「三無」小破店,12年了居然還沒倒閉

2020-12-15 舌尖上的泉州

10:30AM-出發

我再次站在「中午到底吃什麼」的人生十字路口,決定試一家口碑超好的印尼飯館~驅車19公裡,在一片工廠旁,找到了它!

第一次來,有些震驚,方圓五裡沒有看到什麼人。一眼望去只有成片的廠房,如果不是阿雲的招牌夠大,我真的要懷疑是不是被司機拉來稱斤賣了...

還好,飯香不怕路途遠...

還好,找到了這家「小破店」...

= 小破店,是當年的避難所 =

我們來得算早的,店裡還只有兩三桌客人,但阿雲的大兒子已經盯著爐灶忙得滿頭大汗。

這家開了12年的小店,和粉絲說的一樣,很「隨意」。老闆阿雲一家是1960年印尼排華歸國的那1/1000,他們的祖輩都不是泉州人,從陌生害怕,到把這當家,他們花了將近60年。

十二年前,賣千層糕的阿雲一家,在自家樓下開了小飯館,本來只是想把印尼菜的手藝傳承下去,沒想到客人越來越多,飯館也一直開到了現在。老式切菜梆子,手寫點菜本,一切都和當初一模一樣。

= 十二年,不變的是味道 =

按照阿雲的推薦,點了一桌子好料。才端上桌,香味就沁得我瞬間沒了矜持,揮著手大喊「哇槽!這也太香了吧!」

① 沙嗲肉串

...

還在烤爐上,肉串誘人的顏色和沁鼻的肉香味就已經讓我丟了魂。

肉串塊頭很大,炭火烘烤使得肉串更是軟爛入味,老人家也嚼得動。

沙嗲醬是祖輩傳下來的,印尼做法,比起普通的口味更重一些,還加了蒜蓉和花生,只需一口,就讓人連聲驚嘆欲罷不能,瞬間折服!

② 千層糕

...

千層糕和肉串一樣,是祖傳老手藝,如今是小兒媳繼承了這功夫。一個人守著六個烤箱,來來回回層層疊疊,一兩個小時,只能出爐六個。

用料是麵粉雞蛋,再搭配一些印尼香料,看起來簡單,卻碰撞出讓人驚豔的香味。平時賣的不多,但是逢年過節,每天都得兩三百個,不提早定都吃不到呢~

③ 沙姜雞翅

...

這道雞翅是看了粉絲的推薦點的,味道不像傳統的雞翅,隱隱帶著姜香,很奇特。

選用的都是翅中,皮肉相連嫩滑多汁,再加上表面裹著的醬汁,正!

④ 菠蘿炒大腸

...

菠蘿炒大腸?!第一次看到的時候我是一臉問號的...壯著膽吃了一口,瞬間眼睛都亮了!酸甜味直衝腦門,大腸嚼勁十足,很奇妙!

看著一桌子好料,才真的覺得,頂著大太陽跑來這,不虧!

= 時間,磨平了傷痕 =

阿雲的大兒子,是個可愛的大叔,聽說我們想去附近轉轉,說著就開著車帶我們去了。說到當年的印尼排華,他知道的不多,老一輩們也不愛提,畢竟那是個黑暗的1960年。

當年的房子,就只剩下兩三棟,其餘的都因為生活變好,建成了小洋樓。

「我小時候就是住的這種房子,是當年排華回來的落腳地,其實我父母都不是泉州人,他們都是早年就生活在印尼的,但是我是土生土長國產的哈哈哈~」

穿過老房子回到飯店,看著吃飽喝足的人群緩緩走出。或許藏在菜館裡的人情味,才是它身藏深山也能屹立不倒的原因。

歲月雖不饒人,卻也抹平了當年留下的傷痕。

但願,一切美好,都可以被留存。

阿雲特色飯店

丨地址丨

泉州市洛江區雙陽街道辦事處後門旁

(導航可直接搜索阿雲特色飯店)

丨營業時間丨

11:00-14:00

17:00-21:00

丨打卡小tips丨

①有時候店裡會承辦婚宴哦~保險起見,建議打電話訂桌再去哈~

②菜的分量都是按人頭數炒的,價格也不盡相同,如果很介意,最好先提前詢問哦~;

③阿雲給的分量真的超足!大家點菜要慎重哦~雲兒可是吃不完打包了一堆呢;

④嘻嘻~還有專門包廂哦~

編輯 | 肥肥子

攝影 | 飽飽

相關焦點

  • 泉州這家印尼華僑開的「三無」小破店,12年了居然還沒倒閉…
    我們來得算早的,店裡還只有兩三桌客人,但阿雲的大兒子已經盯著爐灶忙得滿頭大汗。這家開了12年的小店,和粉絲說的一樣,很「隨意」。老闆阿雲一家是1960年印尼排華歸國的那1/1000,他們的祖輩都不是泉州人,從陌生害怕,到把這當家,他們花了將近60年。
  • 「泉州小聯合國」的印尼華僑小區,竟能吃到東南亞9國美食!
    「小聯合國」。好在這些華僑後代沒想到要私藏,開的小店佇立於此,訴說著歷史的變遷,寄託著異國的牽掛。- 01-印尼沙嗲醬加入特別配方。端上桌就能聞到香味,甜香入味,襯得肉也格外的緊實。 地址 / 鯉城區樹兜社區江南大道明新華僑中學旁6號嘗一嘗越南卷粉,印尼的九層糕,這是找遍泉州都未必有的味道。
  • 泉州好吃的沙茶麵,我只認西街這碗歸國華僑的印尼味
    泉州作為東方第一大港商貿繁榮,開放包容是著名的僑鄉而印尼作為許多華僑的第二故鄉當地的印尼風味也早已融入泉州的古早味裡來▲圖片來自【好攝咖】從西街的影劇院右側拐進驛內巷走到底有家帶有印尼印記的特色小店——美好生活沙茶麵這是花花目前在泉州市區吃到最好吃的沙茶麵
  • 一串3元,還不單賣!在泉州胭脂巷,就能吃到印尼味兒的沙嗲肉串
    燒烤架放在店鋪外頭,坐在店裡的顧客不會被燻一頭油煙。店鋪內裝修真的hin!簡!約!▲別看店面不大,但可以同時招待36個人趁著高峰期時間還早,九兒仗著自己財(shi)大(bu)氣(yao)粗(lian),硬是拉著老闆閒聊了幾句。
  • 無人看管的店也能賺錢 泉州「80後」開桌遊小店
    新開的店依舊吸引不少顧客  因為想打造一個大家一起玩樂的場地,一個「80後」年輕人在華僑大學廈門和泉州校區學生街先後開起無人看管的桌遊店,沒有服務員,沒有收銀臺,店裡只有1000餘把鑰匙和自動投幣的投幣箱。
  • 一鍋大骨湯鎮店13年!泉州這家老牌餐廳,是多少人的大眾食堂!
    「13年老字號裡的童子雞湯」  泉州這家店,憑著一鍋大骨湯,火了13年!聽朋友說,他家最近又新出了個童子雞竹耳筒骨湯,饞得我趕緊來打卡。湯裡的肉,聽說是從山東小肉雞之鄉運來的童子三黃雞,看這香香嫩嫩小模樣,我現在就要吃!掉!它!
  • 如果不是因為這碗炒粉,泉州西街這家「小破店」早就倒了!
    在西街一條巷子裡, 開著一家名為「小海」的小酒館。它被擠在古厝之間,不僅不顯眼,看上去還有種「枯藤老樹昏鴉」的舊意。我們進店時,陳伯(貓咪的名字)咻地竄上冰櫃,對我們打量片刻後打了個哈欠,就當作安檢過關了吧!
  • 印尼華僑夫婦開店11年,搬遷4次,依然擋不住吃貨追隨的腳步
    「 華大學子獨家美食記憶 」金連飯店■ ■■■■在泉州有這樣一家店,它是每個華大學子的青春美食記憶。它就是【金連飯店】,印尼華僑夫妻倆開的店,靠著獨家印尼咖喱系列美食還上過報紙和電視。是不是每個大學,都有這樣一個館子,擺放的紅豔豔的塑料花和紅桌布,這明明是九兒大學時和舍友同學們經常聚餐的那個館子。
  • 走進福建泉州華僑農場:南洋風情惹人醉
    泉州華僑農場——南洋風情惹人醉(我的僑鄉·我的家⑨)泉州地處福建東南沿海,泉州人素有「愛拼敢贏」的精神和闖蕩天下的傳統。目前泉州籍華僑華人有950多萬,遍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全國25個設區市重點僑鄉中位居第一。
  • 只靠一碗印尼咖喱,這家店就足以令吃貨們鍾情
    店不大,每次最多只能同時坐下十人,沒有紙質菜單,餐品每日現做,賣完就打烊。它還從來沒對外宣傳過,但無礙它備受饕客們的好評,成為了一家「總是被安利」的小店。作為少見的印尼餐廳,「等一碗咖喱飯」很會挑戰桂林人的口味,因為你不能用尋常的味覺經驗去評價它。
  • 驅車十幾公裡,只為一條3.5元的印尼糯米卷,這家小賣鋪到底有什麼魔力?
    趕上清晨的第一輛車,我們出發前往那個有著「泉州小聯合國」之稱的華塑社區。在那裡,你可以聽到閩南語、普通話夾雜著東南亞各國語言的問候,吃到正宗的東南亞風味,感受不一樣異域風情。我們前行的第一家店是被食客們打卡了無數次的「聰記」,在這裡月熊被一口軟糯的「糯米卷」圈了粉。
  • 泉州這家店,嘴小的別來…
    這麼大的也就它了 主打美式簡餐,從上午一直到晚上9點漢堡最小的都有25CM,真替嘴小的女生擔心...,上桌時還散發著濃鬱的奶香味,整個店都能聞到!牛肉、蘑菇、香腸一樣不少,層層疊疊地鋪在了最上面,這料比飯還多,真的很犯規!
  • 【眾志成城控疫情】泉州華僑農場:歸僑僑眷自發捐口罩
    剛剛廣播結束,福建省泉州市雙陽華僑農場的萍姐就匆匆趕往廣場,和志願者們一起發口罩。從除夕開始,作為社區幹部的她就一直沒有休息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來得突然,這些天社區幹部和志願者們一起勸導居民少出門,密切跟蹤外來人口的相關情況、做好消毒等工作。萍姐說:「特別要感謝社區峇釐僑友會捐助的口罩,讓居民們有了更好的保障。」
  • 泉州華僑農場——南洋風情惹人醉(我的僑鄉·我的家⑨)
    原標題:泉州華僑農場——南洋風情惹人醉(我的僑鄉·我的家⑨)泉州地處福建東南沿海,泉州人素有「愛拼敢贏」的精神和闖蕩天下的傳統。目前泉州籍華僑華人有950多萬,遍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全國25個設區市重點僑鄉中位居第一。
  • 藏在中山路危樓下的小破店,一碗黑湯,竟然火了12年…
    · 藏在危樓底下的小破店 >· 據說中山路旁的曾姑娘巷中,藏著一家只有七八平米的小「破」店,又小又難找,竟然還火了12年!它開在曾姑娘巷一個破敗的危樓底下,店面特別小,不仔細走進來,根本注意不到。雖然位置偏僻,但這家店的生意一直十分紅火,靠的就是眾多的回頭客。
  • 中國首個歸僑別墅區泉州「華僑新村」的前世今生
    中新社泉州11月30日電 題:全國首個歸僑別墅區——泉州「華僑新村」的前世今生  作者 孫虹 蘇巧鳳  步入著名僑鄉福建泉州「華僑新村」牌坊內,街外的繁華和喧囂就拋在了身後。  這是中國首個歸國華僑高檔別墅區,建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最初的住戶以印尼及菲律賓歸僑、僑眷為主。據福建泉州《1949-1985年大事記》中記載,為了安置回國的歸僑和僑眷,「1955年,始建華僑新村,歷經數年建成5排48幢花園別墅建築群。」
  • 泉州老華僑記憶中的滿煎糕,味道溫潤香甜,願意為它排隊1小時
    在我們福建泉州,有著特別多的特色小吃,讓數不清的家鄉人無論走到哪裡都會想念,尤其是對於老一輩的泉州人來說,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家鄉這些樸實的美食充實了他們對童年的回憶。泉州市是華僑之鄉,泉州人一貫以敢拼愛贏著稱,所以有很多的泉州人都去往世界各地做生意,以尋求更好的生活。
  • 泉州這家手工壽司居然比日料店還好吃,就在這條路上……
    在泉州有不少手工壽司,但是並不一定比日料店的好吃,最近有人安利我這一家店,據說比日料店的還好吃,到底味道如何?我們一起來去看看吧。
  • 衡陽路這家越南華僑開的雞肉粉店,對不起,我知道得太遲了!
    大老遠跑來 就為這家越南華僑開的雞肉粉店 沿著巷子一直往下走,是這次的目的地「桂越靚粉」,這家店倒是藏得很深,如果不是粉絲推薦了很多次,我還真不知道。這裡的雞肉粉好吃到,讓不少住在江南、仙葫的人都願意為它驅車前來。
  • 泉州那些「乘風破浪的阿姨們」,憑藉自己的手藝火爆泉州美食圈
    在泉州,有這麼一些阿姨們憑藉自己的手藝火爆泉州美食圈。小編經過一周的篩選,選出了泉州美食圈那些「乘風破浪的阿姨們」,你們更喜歡那位阿姨的美食呢?湯汁也是這個粉團的精髓之處,是陳阿姨的兒子特地跑遍臺灣學習,再結合上地道的泉州做法,才研製出來的。只要喝上一小口,濃濃的鮮味就在嘴裡蔓延。五、賣韓料的裴阿姨裴阿姨是朝鮮族人,來泉州也已十六載有餘。因為對家鄉的思念,開了這家叫「三千裡」的韓料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