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語老師聽了「想罵人」的中式英語,學霸一臉懵,學渣卻秒懂
大家還記得,我們剛上初中時,是如何學習英語的?那個時候,很多人沒有條件,再加上一些教學方法不科學,還沒有學音標就開始學習英語單詞,語法還沒有學會,就要開始使用單詞造句!在這個時候,學渣們就開始了造各式各樣的「中式英語」。那麼,這些「中式英語」都有哪些呢?一起來了解下吧。
-
「奇葩」暑假作業,與五個外國人合照!是崇洋媚外還是學習英語?
但是有的暑假作業內容就稍微有些「奇葩」了,這不珠海一家長就反映了自己孩子的暑假作業有一項很是奇葩。▲「奇葩」暑假作業,與五個外國人合照!這位家長表示,在孩子的暑假作業中,有一項作業非常的奇葩,那就是要孩子跟五個外國人進行合照。家長表示,這樣的作業沒有任何的實際意義,關鍵是周圍也沒有外國友人,這樣的作業怎麼去做?確實,也總不可能為了一項作業然後再帶孩子出一趟國吧。
-
那些年的中式英語只因詞彙量少,如何快速記單詞
接受過九年義務教育的人多多少少都學過一些英語,不過有時候別人會吐槽說,自己說的英語只有自己才能聽得懂,就像以前為了備考四六級,在宿舍和舍友約定說英語,溝通起來可以說毫無障礙,結果考試依舊半做半猜。不過有的網友還是很優秀的,造了一些雖然「中式」但是很有「靈魂」的句子。
-
中式英語讓外國人愛恨交加
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北京市民學外語組委會專家顧問團團長陳琳,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作為主要為外國人準備的英語菜單,菜名翻譯必須遵從4個原則:一要說清原材料,是肉還是菜,是什麼肉什麼菜;二要說清烹飪方式,是煎、炒、炸,還是蒸、煮、煨;三要告知口味,是酸、甜,還是辣、鹹;四要介紹菜名背後的文化故事。也就是說,在一行文字中,要把這些要點都表述清楚。
-
美國漢子:取締中式英語挺好,但我還挺想吃「鴨子在盤子上爆炸」噠~
之前,國內各種奇奇怪怪的「中式英語」把他雷得外焦裡嫩,而如今聽說英文翻譯要規範起來了,他倒是有那麼一點點不舍了……來看看他對「中式英語」說了些啥——在中國,看到奇奇怪怪的魔性翻譯簡直家常便飯的事兒。這些年我已經見過各種奇葩的翻譯,比如飯店菜單上有「鴨子在盤子上爆炸」「德國人虐待香腸」……諸如此類的。
-
「add oil」等中式英語並非大逆不道 「Tony帶水」等混合詞彙略顯...
來源/視覺中國「add oil(加油鼓勁)」被收入牛津英語詞典?近日這條躥紅的消息頗令英語發燒友好一陣激動,但專家卻表示,即便是真的也別太當回事,更不能把這些奇葩中式英語奉為學外語的圭臬。最出名的中式英語有「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人山人海)」「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見)」「Give you some color to see see(給你點顏色看看)」以及「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等。
-
英文寫作中有哪些常見的中式英語表達?
在英語聽說讀寫四項技能中,幾乎所有人都會認同的一點是:寫作是最難提升的一項。對於中國的英語學習者來說,制約寫作提升的原因除了閱讀量不足和缺乏邏輯思維訓練外,還有中式英語問題。什麼是中式英語?中式英語有哪些表現?怎樣減少中式英語現象?希望這篇文章在回答以上三個問題的同時給你帶來啟發。
-
法媒:德國人眼中的「中式英語」
法新社5月5日文章,原題:語言愛好者呼籲保護「中式英語」德國人紀韶融(Oliver Radtke)寫了兩本關於「中式英語」的書,並努力為後人保存中國特色的英語。「許多『中式英語』不單單是不標準或者不正確的英語,」紀韶融說。他關注的是公示牌、菜單和商店門面上的英語。
-
爆笑校園:呆頭「神翻譯」英語,簡直把中式英語發揮得淋漓盡致!
儘管阿衰動漫已出,但那糟糕的配音實在是讓人提不起任何興趣,所以在小編看來,美好的事物還是以它最原始的形態繼續呈現在人們眼前吧!作為爆笑校園這本漫畫的男豬腳,有著火星思維的農村娃呆頭,今天又在「狗刨中學」裡鬧出了何種笑話呢?跟隨小編的腳步,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
德國人眼中的"中式英語" 中國式思維使英語豐富
法新社5月5日文章,原題:語言愛好者呼籲保護「中式英語」 德國人紀韶融(Oliver Radtke)寫了兩本關於「中式英語」的書,並努力為後人保存中國特色的英語。「許多『中式英語』不單單是不標準或者不正確的英語,」紀韶融說。他關注的是公示牌、菜單和商店門面上的英語。
-
「中式英語」視頻走紅:中國英語教學的敗筆還是突圍
視頻中,一位男記者和尚比亞官員對答,網友稱其「發音夾雜方言腔調,語法存在中文思維痕跡」,掀起了一場關於「中國式英語」的爭論。有人說,這是中國英語教學僵硬呆板的表現,有人說,只要能溝通,「中式英語」又何妨?網友「小橋流水」說:「看了這個視頻,我突然對自己的口語自信了。」網友「流星雨rain」說:「記者一開口,世界都安靜了。但是老外居然聽懂了,還真難為他了。」
-
「中式英語」或是講好「中國故事」的新鮮語彙
專家直言,中國文化「走出去」過程中,「翻譯題」更難更多集納民間智慧的「中式英語」,或是講好「中國故事」的新鮮語彙■有些曾經被調侃的「中式英語」用詞,如add oil(加油)、lose face(丟臉)、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見)等,後來均已「驗明正身」,被收錄進入了
-
終於練到了中式英語3級,歪果仁瘋了
官宣,這不是假的——中式英語add oil被加入牛津詞典,成為一個名正言順的「單詞」。吃瓜不嫌事大的外媒於是找了八個中式英語來考歪果仁,結果,大家普遍得分只有1/10。當然,我也不介意你用通俗的說法,以及極為賞嘆的語氣,稱呼我為「Oh myartist」,這是「O」的另一種解讀,形態千變萬化、情緒千絲萬縷,就是中式英語的妙處所在。
-
中式英語「long time no see」成標準英文詞組
有調查顯示,7成參加投票的網友表示贊成中式英語的使用,認為中式英語既有趣又被大家口耳相傳,將來外國人也會這麼用。 當中國人自嘲被中式英語雷得「裡嫩外焦」時,說英語的外國人卻開始發起了「拯救中式英語」的活動,在這些擁護中式英語的外國人眼中,英語字典邂逅中國語法,中式英語錯得「韻味十足」。 中式英語引國外追隨者 中式英語指的是那種語法不對、拼寫錯誤帶有中文習慣的英語,主要見之於中國許多地方的標牌。
-
讓人啼笑皆非的「中式英語」
有個德國人幹了一件本應中國人做的事兒:把這些公共場合的Chinglish拍成照片,在網絡上開了博客,建了個「Chinglish網絡博物館」,還出了本叫《日常生活中的中式英語》(Chinglish-Found inTranslation)的書…… 並非是對中式英語的嘲笑 這位總結Chinglish的德國青年叫紀韶融,輸入網址
-
「歪果仁翻譯中式英語」pk「中國人翻譯口型」到底誰會贏?
中國外文局發布調研報告,「創新」成為榜單中認可度非常高的詞。超過九成的人對中國高鐵豎起大拇指,被外國人評為中國新四大發明的「支付寶」「網購」也進入榜單。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在逐漸增強,而且一直以來被眾人調侃的「中式英語」中也有幾個短語已經被牛津收錄進了詞典。近日,在網絡上有一個話題「讓歪果仁翻譯中式英語」就引發了網友的熱議。於是有媒體專門找了幾組「中式英語」讓會說英語的外國人來翻譯,看得簡直大快人心啊!
-
「中式英語」博物館:THE SEA FUCKS GOODS
- 名詞解釋 Chinglish:即中式英語,是「Chinese」和「English」的英文混成詞。指帶有中文語音、語法、詞彙特色的英語。 話說Chinglish這件事在我們身邊真的很多見,無論是在地鐵裡還是高級酒店,身邊都不乏用中國口音講英語的人。對於這樣的人,路人往往及時發現並側目而視,這真的是日常生活中蠻有喜感的一件事。不過你可曾注意到,那些書面的Chinglish在生活中更是常見,從菜單到招牌,乃至公共場合的標識都有令老外一頭霧水卻能讓國人會心一笑的錯誤英語。
-
《中式英語(Chinglish)》十月亮相百老匯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娛樂英語>影視英語>影視資訊>正文《中式英語(Chinglish)》十月亮相百老匯 2011-10-10 10:12 來源:新華網 作者:
-
「用英語怎麼說」譯成How to say in English,典型的中式英語!
有人說,中國人學英語,有很多口語表達都很中式。我想說,因為我們是地地道道的中國人啊,況且外國人說中文也會鬧出很多笑話不是,大家都彼此彼此,哈哈哈......玩笑歸玩笑,我們還是不得不承認,在學英語時,很多時候受中文習慣的影響,我們說的很多表達在老外眼裡其實都是Chinglish,比如下面這些,來看看你的表達都還地道嗎?1. 這個價格對我挺合適的。
-
潘文國:各國英語與中式英語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各國英語與中式英語 2014-07-10 來源:教育部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 潘文國 《公共服務領域英文譯寫規範 第1部分:通則》的研製和發布是我國語言生活中的一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