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裡陸續又來了兩撥客人,卻失望而返。原來這裡需要提前一天預約座位,而且食材也是根據預定的客人數量來準備。 100元一位的定製素食,在廣州,大概僅天水一家。天水每月會有一份新菜單,而這份新菜單就是當月唯一的菜式。 | 我做什麼,你吃什麼 | 用到的蔬菜有秋葵、茄子、南瓜、苦瓜、茭白、玉米、芋頭,而幾乎每一道菜都顛覆了它們常有的做法:用芝士焗過的玉米粒用來搭配苦瓜,烤過的茭白撒上了幹辣椒粉,南瓜芋頭和菌類混搭在一起……最重要的是,從賣相到味道,它們都讓人驚喜。 其實,從六年前開店之初,天水就一直走「我做什麼,你吃什麼」的路線了。 在原址中大的時候,素食館的名字是「天水私廚」,店面雖不大,但一開始就秉持日本懷石料理的理念,堅持用當季的時蔬來創意菜單,將食物的品相和味道做到極致,從30元一位到80元一位,這期間從朋友的口口相傳,到不斷有陌生人慕名而來,天水的名氣也越來越大。 不得不提的是,「天水」也是老闆的茶名,朋友們平時就叫他天水。 「我覺得只要用心就能做出好吃的食物。」這個好琢磨的漢子,在食材搭配、口味調製、烹飪技巧上不斷創新、嘗試,是當時「天水私廚」唯一的廚師。 | 松茸、龍舌蘭蜜……什麼貴用什麼 | 幾乎每個月的菜譜裡,都有天水最新發掘的食材。比如,當天中午的主食——關廟面,是臺南很出名的麵食,這種面有韌勁,口感很好。 「我們現在準備上荔枝菌,是野生的,只有在早上3、4點才能採摘,它們是長在白蟻窩上的,在從化、增城一帶可以找到,而且只有一個星期的時間可以採摘。」 前段時間,天水在菜式裡嘗試加入了海南的橋沙地瓜;接下來,打算在菜譜中引入松茸,它們生長在雲南藏區,只有7月和8月可以吃到新鮮的。 | 旅行中汲取菜譜靈感 | 萌生開素食館的念頭,是08年11月從臺灣旅行回來。在這之前,天水已經在吃素食了,而臺灣相對成熟的素食文化,讓他有了將素食向法式、西餐、日本懷石料理等形式變化的想法。 搬到東方紅創意園後,素食館擴大了經營規模,有了一支專業的廚師團隊。而他則把更多精力放在了食譜創意上,需要不斷尋找新的靈感和食材。 今年3月,去日本旅行時,天水在大阪附近的一個小漁村裡呆了幾天,買當地的材料,做一些日本料理,4月的菜單自然就融入一些日本料理的元素。 「借著工作的名義去旅行,我希望自己的一生都在旅行中度過。或遠或近,都以一種旅行的心態去體驗。於我而言,每一天面對的人和事,就像是旅行一樣,所有東西都是一種在路上的相遇。」 為什麼開素食館? 開素食館的出發點很簡單,除了喜歡素食,做菜會讓我很愉悅,我用百分之百的熱情去做食物,吃到的人也會感覺幸福,就像是愛人的感覺,食物裡的愛在傳遞。 我期待自己做的素食,是給所有人吃的,不只是給一部分者素食主義者,也希望讓更多的人了解吃素是怎樣的體驗,把素食的方式帶到更多人的餐桌上,一起感受當季的食物帶來的美味。 吃素帶給你的變化? 除了健康,吃素會帶給你生活形態、意識、生活方式的改變,會儘量節約,心也變得沉靜,越來越往內心,不會過於浮躁。思考問題會儘量刨除負面情緒,思想比較正向。 吃素以後,會越來越喜歡植物,這一點我深有體驗,吃素之前,不太在意植物,因為跟它們沒有連接,沒有感應。現在很喜歡花花草草,早上撿撿掉在地上的樹葉,都會很開心,院子裡種了竹子、桂花、爬牆虎。 -The End-
帶著各種幻想,小編終於等到了上菜,先後上了8道菜,第一道是冷盤,然後湯、四道熱菜,一道主食,一道甜品,還有一小盤青菜。
除了對當季時蔬的挖掘,美味的食物也源自天水在用料方面的追求極致。比如,當天中午的最後一道甜品——有點酸酸甜甜的酸豆乳,是用山泉水豆腐、橄欖油、新鮮檸檬汁、蔗糖做成的,最上面還鋪了一層龍舌蘭蜜,由龍舌蘭草提取,相當難得。
很多靈感都來源於每月的旅行,他每年都會去臺灣,最難忘的經歷是去西藏騎行。不管是國外還是近郊,他覺得「旅行就是打開自己的心,去跟新鮮的東西交融、交織。」所以,他總能在旅行過程中找到新的食物和創意。
▲ 天水蔬食料理在東方紅創意園裡的小院子
戳閱讀原文,遇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