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文/歷史趣味講,歡迎關注與傳閱!
薛寶釵在大觀園的眾女子中算是各方面都非常優秀的,品行處事都完全符合那個時代的正統思想。按薛寶釵這樣出色的才貌和智慧,本應該像賈母一樣,擁有圓滿的一生,嫁入公侯之家,用自己的智慧和從小接受的傳統家規教育,守業持家,成為一個家族德高望重的主母。但是在作者的筆下,薛寶釵卻沒有能擁有一個這樣歲月靜好的圓滿結局,而是落得了心機用盡卻落得了獨守空閨的悽涼結局。寶釵不僅命運悲慘,而且比起能被眾多讀者欣賞和憐惜的林妹妹,寶釵卻常常會被一些讀者不待見,批判其為「心機女」等等。那麼寶釵到底是做了什麼,她的性格上面有什麼黑點這麼不招待見呢?
(一) 薛寶釵和賈寶玉的感情代表的就是封建社會下的包辦婚姻,就是自由愛情的最大阻礙
現在的時代是注重個性和個人感受的時代,包辦婚姻的時代已經過去,許多人更希望自由地追求自己所嚮往的愛情。賈寶玉和林黛玉的真實感情在紅樓夢的那個時代,是非常難得的勇於追求自由愛情的代表。但是因為金玉良緣而得到賈府上下眾多支持的薛寶釵,就成為了賈寶玉和林黛玉自由戀愛之間非常大的阻礙。薛寶釵最終得以和賈寶玉成婚,就代表了那個時代封建思想終究是扼殺了兩個年輕人的感情。
(二) 薛寶釵實際上就是全方位的封建教育下的產物
薛寶釵實際上就是一生看來都是個悲劇,沒有自己的欲求,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能幫助自己的家族。她身為皇商之女,自小受到很好的教育,讀書識字,她對文學、藝術、歷史都擁有廣泛的知識,能夠侃侃而談。這樣一個才女卻完全接受封建教育的思想,認為女子最應該做的還是相夫教子,紡織女紅,詩詞歌賦這些都是次要的。同時因為她所接受的封建教育,她本人也在這樣的成長環境下變得極愛說教。薛寶釵算是封建禮教最忠誠的擁護者,她信仰封建禮教,並且時刻以此來規範自己的行為。在與寶玉多次接觸後,一直規勸寶玉走「仕途經濟」之道,反而因此,引起寶玉對她很大的反感。從根本上說,寶釵和寶玉雖然擁有金玉良緣的命定緣分,從思想和人生選擇上來說,卻從來都不是一路人。
(三) 薛寶釵性格中顯而易見的世故
寶姑娘做的所有事情似乎都是有目的性的,她很清楚自己最終要達到什麼樣的位子,要做什麼樣的事情。她的情商非常高,不會像黛玉一樣對看不慣的事情直接地去指出。她在為人處世上信奉著「不關己事不開口,一問搖頭三不知」的原則。她非常善於處理人際關係,讚美和奉承別人對她來說也是信手捏來的事情。她會去揣摩她需要去建立關係的人的思想和喜好,然後通過迎合他們來獲得自己達成目標路上所需要的事物。寶姑娘這種帶有虛偽和世故的面貌,跟真性情的林妹妹比起來,自然不會被讀者所喜愛和欣賞。但是寶姑娘在那樣的年代,在賈家這樣一個複雜的大家庭中寄人籬下,自然要有存活下來的手段。
(四) 極其冷情
薛寶釵平日裡會為了自己在府中的人脈和聲望,連帶著對下人也很禮貌親切。但是實際上,她的階級觀念更為強烈。對於對自己沒有利用價值的人,她絲毫沒有投入情感。王夫人把金釧兒逼死後,她本質的封建剝削階級的冷情,讓她為了拉攏王夫人,安慰王夫人,而說金釧兒:「不過多賞幾兩銀子給她,也就盡了主僕之情了。」
寶姑娘的身份實際上擁有很特殊的社會地位,她是封建禮教的守護者,是封建勢力陣營的幫兇。但是其實她就是受封建勢力的壓迫和毒害的一個少女,是封建勢力下的一枚棋子。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感情是愛情悲劇,那麼賈寶玉和薛寶釵就是婚姻悲劇。薛寶釵即便一直信奉著金玉良緣,終於嫁到了自己用盡心血追求的地位。
但是從實際上來說,賈寶玉和薛寶釵從各種觀念上就存在著非常大的分歧,所以兩個人根本無法久處。薛寶釵雖然也愛慕著賈寶玉,卻並未像林黛玉那樣表達過心意,和寶玉互訴衷腸相處。而是討好在賈家有話語權的賈母和王夫人身上下足了功夫,證明自己是最適合賈寶玉妻子的人選。最終卻還是悲劇收場。
(聲明:內容來歷史趣味講原創,嚴禁轉載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