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養生牢記3點,貼秋膘怕胖、喝水不解渴、溼氣重,可以這樣吃

2020-12-20 一級營養師蘭心

立秋之後,夏天的暑氣並未完全消退,但秋分之後,暑氣基本已消,天氣漸冷,陽氣內收。秋分,是真的進入秋天了。

俗話說,「秋冬進補,開春打虎」,秋冬天是大家習慣進補的季節,這種習慣是基於自然規律的。但是,對於有些人來說,進補又怕胖,有些人進補還會上火。秋分之後該怎麼吃,更有利於身體健康呢?牢記這3要點。

1、怎樣貼秋膘不怕胖

貼秋膘是中國民間自古以來的習俗。為什麼要貼秋膘?

夏天天氣炎熱,消耗大,胃口不好,吃得少,經過一個夏天,人往往要消瘦好幾斤,所以,古人稱夏天為「苦夏」。

秋天天氣漸涼,陽氣內收,脾胃功能增強,胃口好了,秋天又是豐收的季節,當然要趁機補一補,把夏天的虛損都補回來。

而且,古代人的飲食不如今天這麼豐富,普通人體內脂肪含量不高,而脂肪能起到保暖的作用,秋天適當「貼」點肥肉,給身體貼上一層保溫層,更能抵擋冬天的寒氣呀。所以,入冬之前,就要把「秋膘」貼好。

但現代人飲食豐盛,大多數都是營養過剩的,就不要貼肥肉了。但我們大多都有氣血不足的問題,因為壓力大、思慮多、經常熬夜等,這些都是大耗氣血的,又不會補,一說到進補,就是大魚大肉,或各種保健品,根本沒補對地方。所以,別看現代人吃得人高馬大的,但其實身體都很虛,氣血虧虛。

所以,現代人「貼秋膘」,貼的是氣血。

但直接補氣血,效果不一定很好,因為壓力大、思慮多的生活方式,會導致脾胃功能虛弱。脾主運化,它相當於一條生產線,把食物加工成身體所需的營養。如果這條生產線出了問題,加工出來的都是廢品,合格率太低,儘管我們吃得很豐盛,但身體想要的營養並沒有得到,而廢品卻堆積成災,這就是現代人最常見的,營養不足與營養過剩共存的狀態。

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從養脾胃入手,也就是說,貼秋膘、補氣血,要從脾胃做起。秋冬天進補,首先補的是脾胃。

比如黨參、白朮、茯苓、甘草、蓮子、山藥、芡實、薏仁、陳皮、荷葉、山楂、麥芽等,都是可以調理脾胃的,但作用不一樣,有的健脾,有的祛溼,有的理氣,有的化痰,有的補氣,有的補陰,只有各方面都兼顧,才能養好脾胃,而不是單靠某種食物。

食補一:山藥四神湯材料:茯苓、蓮子、芡實、薏仁、山藥各15g。白糖少許。做法:將茯苓、蓮子、芡實、薏仁、山藥浸泡2小時以上,放入豆漿機或破壁機中,加水至最高水位-最低水位間,選擇「豆漿」鍵。完成後,加少許白糖調味。

用豆漿機或破壁機處理,最方便快捷。可以在晚上臨睡前將材料泡上,早上起床,先把材料衝洗一下,放入豆漿機處理,就可以忙其它事情了。收拾完畢,四神湯也打好了,可以當早餐的飲料喝,也可以灌到保溫裡,帶到單位喝。

四神湯也可以燉湯喝,排骨湯、雞湯、鴨湯、牛肉湯、羊肉湯、豬肚湯等,都可以加一副四神湯進去。用電飯煲或電燉鍋很方便,把材料準備好,放到鍋裡,選擇「煲湯」即可。也可以預約時間,如晚上睡前準備,預約時間,早上起床喝;也可以上班前準備,預約時間,下班回來喝。煲之前,加適量料酒、幾片姜、1-2個棗,煲好後加少許鹽調味即可,不用加其它調料。

2、口乾、嘴唇乾,喝水又不解渴

秋天燥,燥傷的不是「水」,而是陰,是津液。所以,不是喝水就能解決的。

雖然,唾液、眼淚、鼻涕、消化液、體液、血液等,水分含量很高,但並不是只有水。拼命喝水,只是提供了其中一種材料,其它材料缺乏,身體仍然合成不了唾液、眼淚、鼻涕、消化液等,所以,喝水不解渴,甚至喝越多水,身體排出去的水更多,反而更缺水。

只需要在水裡加點滋陰生津的材料就可以。比如銀耳、麥冬、玉竹、生地、五味子、百合、梨、葛根、蜂蜜等,主要成分還是水,但卻比水又多了一些東西,這些東西含量雖不高,但卻能幫身體合成唾液、眼淚、鼻涕、消化液等各種液體,喝進來的水,才真正被利用起來。才不會喝水不解渴,越喝溼氣越重。

銀耳,是滋陰特別好的食物,簡單易得,口感良好,素有「平民燕窩」之名,說明它能與燕窩媲美,卻又不像燕窩那般「高傲」,普通人也能接近它。

銀耳生長在潮溼的環境中,本身自帶溼氣。常見的袋料銀耳,是人工栽培的,生長速度極快,這樣的銀耳,溼氣來不及自行轉化,所以,這樣的銀耳更容易生溼。而段木銀耳,是播種在段木上,處於野外的環境中,生長緩慢,一年只有一季。長時間的生長,可以讓銀耳更好的駕馭溼氣,這樣的銀耳不那麼容易生溼。

新鮮的銀耳,溼氣更重,曬乾的過程,溼氣也會部分消除,所以,新鮮的銀耳更容易生溼,曬乾的銀耳就不那麼容易生溼,更適合長期食用。

新鮮銀耳保質期極短,儲存要求更苛刻,如保存不當,很容易變質。鮮銀耳本身無毒,但變質的鮮銀耳,會產生一種強毒素——米酵菌酸,高溫也難以去除,最嚴重的可致死。所以,吃鮮銀耳,要買新鮮的,而且要儘快食用完,即使放在冰箱裡,也不要儲存時間太長。

燉好的銀耳羹,即使隔夜,也很難導致中毒。銀耳含有硝酸鹽,無毒無害,但在細菌作用下,硝酸鹽會轉變成亞硝酸鹽,過量的亞硝酸鹽,可導致中毒,出現噁心、嘔吐、頭暈、嘴唇皮膚發紫等症狀。但「離開劑量談毒性就是耍流氓」,一般一碗銀耳羹,隔夜產生的亞硝酸鹽含量,還不如一根火腿腸裡添加的亞硝酸鹽含量高,怕啥。

亞硝酸鹽是合法食品添加劑,可以起到保鮮和增色的作用。外面買的火腿、熟食,顏色看起來紅撲撲的,跟自己在家滷的肉、做的腸,那種暗沉的顏色完全不同,就是亞硝酸鹽的功勞。

但要注意保存,吃不完的銀耳羹,要第一時間放入冰箱冷藏,這樣可以大大減少亞硝酸鹽生成。但也不要儲存時間過長,最好第2天吃完。

銀耳可以和很多食材搭配,想補血,可以搭配大棗、桂圓、枸杞等;想滋陰,可以搭配百合、梨等;怕生痰溼,可以搭配薏仁;想清熱生津,可以搭配梨、馬蹄等。

食補二:冰糖銀耳羹材料:幹銀耳10g,冰糖1小勺。做法:銀耳泡軟,撕碎,放入電飯煲中,加2碗水,選擇「煲湯」鍵。完成後,加入冰糖,攪拌,使冰糖融化即可。

銀耳浸泡時間不需要很長,最多2小時足矣。如果著急用,10分鐘也夠了。

影響銀耳出膠的因素很多,把銀耳撕碎些有利於出膠,加水不要太多,5g幹銀耳加1碗水,可以煮成一碗銀耳羹,大約按這個比例確定銀耳用量和水量即可。

與銀耳搭配的食材也會影響銀耳出膠,比如枸杞、梨、大棗等,都可能使銀耳出膠慢,建議先熬好銀耳羹,再將其它食材放入,再煮至其它食材軟爛即可。

慈禧太后,每天早上起床,洗漱完後,小廚房的太監們,要馬上獻上一碗新鮮出爐的銀耳羹。我們沒有小廚房,但有高科技的廚房電器,利用電飯煲、電燉鍋、豆漿機的預約功能,不需要宮女太監,也能在早上起床後,吃到一碗熱乎乎、剛出鍋的銀耳羹。

3、口乾、皮膚幹,但身體溼氣重,還能喝銀耳羹嗎?

有些人很矛盾,口很乾,大便卻很粘;皮膚很乾,但腳氣很嚴重;舌苔厚膩,大便卻很乾燥。乾燥與溼氣並存,該潤燥還是祛溼?這樣的體質,還適合喝銀耳羹嗎?

這樣的體質,從本質上來說,主要跟兩方面有關,可能是肝鬱氣滯,也可能是脾胃虛弱。

肝鬱氣滯,相當於交通警察罷工了,身體裡出現了堵塞,水分或其它營養的輸布不均勻,有些地方送不到,有些地方又泛濫了。

脾胃虛弱,運化不好,同樣的食物,別人能加工出80%的合格品,供身體使用,20%的廢品排出去;而脾胃不好的人,可能只有20%的合格品,根本無法滿足身體的需求,但卻有80%的廢品,堆積在身體裡,所以,想要「水」卻沒有「水」,乾燥;但廢品很多,排不完,溼氣重。

這種體質,要從疏肝理氣和健運脾胃入手,身體疏通了,運輸正常了,脾胃的加工合格率提高了,能滿足身體需求了,自然就不會有這種矛盾了。

銀耳羹滋陰潤燥的效果很好,但對於這類人卻不太適合,運化不好,反而生更多痰溼,可是又很口渴呀,喝水不解渴怎麼辦?

可以喝一些既能補氣又能滋陰的茶水,補氣可以使身體的運化能力提高,就不會把滋陰的東西都加工成痰溼了,運化好了,身體也才能真正得到「水」的澆灌。

食補三:生脈飲材料:黨參9g,麥冬9g,五味子6g。蜂蜜適量。做法:將黨參、麥冬、五味子裝到茶袋中,簡單衝洗一下,放入養生壺,加水至800ml,選擇「花茶」鍵。煮好後,將茶水晾至約50℃,調入約2勺蜂蜜,攪拌均勻即可。

如果氣虛嚴重,可以將黨參換成人參,用生曬參即可;如果氣虛又有虛熱,可以換成西洋參。

蜂蜜也是滋陰潤燥的。蜂蜜在生脈飲中的作用,除了加強潤的效果,還有調和的作用,五味子太酸了,酸味有收斂的作用,收得太過,反而影響循環,適當加些蜂蜜,可以緩和酸味,補進來的「水」能順利的循環起來,才能「澆灌」全身。所以,別小看了蜂蜜,缺它不可。

結語

秋分之後,正式進入了秋天,天氣乾燥,需要補「水」。同時,脾胃能力增強,是時候把夏天的消耗補充回來了。

秋冬天補得好,來年春天少遭殃。但進補之前,一定要養好脾胃,秋冬進補,先補脾胃。

身體乾燥,喝水得不到解決,不是水的問題,是身體所需並非水,而是津液,需要加一些滋陰生津的食物。

滋陰的食物容易生痰溼,乾燥與溼氣並存的體質,要先調和肝脾,補氣滋陰同時進行。

牢記這3個要點,秋分養生不費勁。

相關焦點

  • 秋季不要忙著「貼秋膘」,真正會養生的人,都是這麼吃的
    「貼秋膘」到底有沒有道理?很多人都想錯了現在的人,跟以前相比,生活水平已經不一樣了。以前人都是營養不良,而現在人都是營養過剩,身體素質肯定是不一樣的。因此如果拿以前的標準來看如今的話,自然是不符合的。貼秋膘這個習俗真的得改一改了。
  • 雞湯、爆魚燜肉、紅菱、芋艿、雞頭米……秋分時節蘇州人這樣貼秋膘
    記者 李淵 見習記者 劉達今日秋分,素來講究「不時不食」的蘇州人在這個節氣又會盯上哪些「好吃吃」呢?昨日,記者來到葑門橫街,雞、鴿子等高蛋白食物的銷量較前幾日有所增長,同時紅菱、芋艿、雞頭米這樣的時令好物也是蘇州人的「心頭好」。
  • 這樣喝水,遲早攤上大事!傷心、傷腎、溼氣重,都是因為……
    一位病人體形偏胖,平時血壓偏高,經常服用降壓藥。因為聽說喝水可以「稀釋血液」,於是每天都會強迫自己喝很多水。結果,喝了一段時間水後,他發現自己的食慾不太好,胃部老覺得不舒服,身體還有點疲倦。醫生告訴他,原因就是喝水太多,導致體內溼氣積聚,久而久之就影響到了脾胃功能。
  • 溼氣重的人可以多喝水嗎?不管好壞,這2類水還可能加重病情
    對於溼氣重的人,你可以仔細觀察你的身體健康情況,在溼氣重的情況下,身體往往會出現多個不適,如比較常見的渾身乏力、大便粘馬桶、食欲不振。 有的人說這樣的人不可以多喝水,多喝水還會加重自身病情,讓身體健康情況更差,真實情況是這樣嗎?
  • 今日秋分|一葉知秋秋意濃,舒適涼爽正當時
    秋季養生   甬城已經入秋   秋季是一年中調養身體的好時節   那麼,該如何正確養生?此時冷空氣對人體進行適當刺激,可以提高機體對低溫的適應能力。另外,初秋時節,暑熱尚未完全褪去,過早添加衣服,一旦氣溫回升,就很容易出汗受涼導致感冒。   雖說「秋凍」有一定好處,但也要因人而異。這種養生方法更適合體質較好的人群,老人、兒童及抵抗力較弱的人還是應根據氣溫變化,及時增減衣物,特別需要注意的是,秋季不宜赤膊露體。
  • 喝水居然最不解渴?關於吃的8個真相你要知道
    中國人對「吃」這件事的熱情可以說是天下無雙,天上飛的、地下跑的、水裡遊的......各路食物都被「發掘」出神奇功效,但你真的了解這些食物的本質嗎?你真的以為喝水最解渴?其實豬可能還沒有你胖?!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關於「吃」的8個真相。
  • 溼氣重吃什麼好 解決溼氣可以吃這些
    新鮮的胡蘿蔔排毒效果比較好,因為它能清熱解毒,潤腸通便,打成汁再加上蜂蜜、檸檬汁,既好喝又解渴,也有利排毒。胡蘿蔔對於去除溼氣也是有很大的幫助,吃胡蘿蔔還能幫助我們補充身體的維生素,是非常好的一種蔬菜。體內若是溼氣過重,還可以多吃下面這些食物。
  • 「我不是胖是可愛」換冬裝、貼秋膘、曬太陽,這是什麼神仙日子?
    雖然說氣溫還不算太低,但畢竟已是11月份,不少人都在忙著貼秋膘。咱們忙著進補,小動物們也沒閒著。天氣微冷,小浣熊、水獺、獼猴就開始過起了貼秋膘的日子。吃吃喝喝,曬曬太陽,光吃不動,還有很多人來買票圍觀,昆明動物園小動物班全班同學過的就是神仙日子啊!
  • 立秋貼秋膘 注意這五類人群不適宜「貼秋膘」
    貼秋膘是很多朋友都會做的事情,到了立秋時節,甩開嘴巴胡吃海喝,美其名曰貼秋膘,但你知道嗎?這種感方式並不是正確貼秋膘方式,反而容易導致健康受損,在貼秋膘之前首先要看一看,自己是否屬於這五種不適合貼秋膘的人群,還要注意貼秋膘的方法。立秋貼秋膘是什麼意思立秋,民間素有「貼秋膘」一說。很多人對貼秋膘沒有什麼概念,到底貼秋膘是什麼意思?
  • 中醫提醒:「啃秋 貼秋膘」有講究 吃西瓜也需注意
    「啃秋,貼秋膘」也有講究 吃西瓜並非人人適宜。資料圖  長城網唐山8月12日訊(史愛華 記者 邢丁)啃秋,就是在秋天大快朵頤一番。在江南一帶人們認為立秋這天吃西瓜,可以不生秋痱子。唐山市中醫醫院腫瘤科中西醫結合副主任醫師王清賢介紹:中醫學認為,秋季黴氣盛,易傷津液,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宜,故立秋到來,全家人圍坐,吃西瓜或香瓜可以滋陰潤燥,清熱除煩,清除暑氣,避免痢疾。  需要注意的是,食用新鮮水果一定要適量,過食或暴食亦會影響身體健康。夏季由於天氣炎熱,人們大都沒什麼食慾,又加上貪食冷飲,往往脾胃功能受到損害。
  • 10個錯誤的喝水方式 不解渴反傷身
    二、不渴就不喝水健康養生講究一天8杯水,喝水不是為了解渴,而是為了幫助體內新陳代謝。當你等到渴了再喝水時,這是你的身體已經出現了缺水的現象而發出的信號,人體長時間缺水會增加血液的黏稠度,誘發心腦血管疾病。三、喝千滾水千滾水是指反覆加熱的水,水燒開後儘量當次喝完,別反覆加熱,這樣的水最好別喝。
  • 終於找到貼秋膘的正確方式
    貼秋膘 ≠ 大魚大肉,胡吃海喝而是要循序漸進得慢慢補①調理脾胃,多吃些有營養,易消化的LIKE→魚、動物瘦肉、禽蛋、山藥、蓮子②潤燥為主,吃些生津養陰滋潤多汁girl特地根據不同階段挑選出了魔都八大貼秋膘餐廳/第一階段:調理脾胃/潮界一米香潮汕砂鍋粥/第二階段:潤燥/從前慢滋補甜品
  • 溼氣重怎麼辦?牢記4件事,排溼氣,有助於健康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十人九溼」,說明大部分人體內都有溼氣,但是溼氣的輕重程度不一樣。溼氣本是來自大自然超市的環境,如果人們再不注重運動飲食,長期下去身體裡的溼氣自然會越來越重,自己都能感覺到不舒服。溼氣重怎麼辦?
  • 「貼秋膘」就是吃葷菜?素食對身體也大有好處
    南京的天氣一天涼似一天,很多人都開始惦記著要「貼秋膘」好好補一補。提到秋季進補,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吃葷菜、喝葷湯。但其實,「貼秋膘」除了吃肉類的菜外,多吃一些增強人體免疫力和抵抗力,並且能夠排毒養顏的素食,對於身體也是大有好處的。
  • 學了這些與胖有關的日語詞彙 你還在繼續貼秋膘嗎?
    在日本,人們常把秋天稱作是「食慾之秋」,這可不僅僅是吃貨們為自己「貼秋膘」找的藉口。炎熱的夏天讓人食欲不振,失去幹勁,而涼爽絢麗的秋天著實令人胃口大開。而且秋天是豐收的季節,可以嘗到多種多樣新鮮的美食。日本秋季美食戳這裡→
  • 「甜甜圈」這麼做著吃,隔壁小孩都饞哭了,秋分正是吃它的季節
    時光荏苒,又要到秋分的時節。有句老話說的好「立秋後貼秋膘」,在貼秋膘的同時也要注意好多的問題。寶媽同樣每天都在考慮的問題莫過於孩子愛吃什麼,缺什麼營養。孩子愛吃肉也不能每天只吃肉,還要添加一些孩子不愛吃的才能保證營養搭配與膳食均衡。寶媽最在意的莫過於以後能否長有一米八的大個兒。
  • 溼氣重的症狀有哪些 溼氣重吃它有祛溼功效
    溼氣重的症狀有哪些舌苔厚膩假如照鏡子的時候,發現自己舌苔非常的厚或者發現自己的舌體胖大,並且舌頭邊緣還伴有非常明顯的齒痕的話,那就證明體內的溼氣太重了,應該及時的調理。溼氣重怎麼辦1、運動溼氣重的人要適當的運動,因為運動可以緩解壓力,促進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溼氣排出體外。一般跑步、遊泳、瑜伽都是可以的。
  • 立秋貼秋膘不吃肉吃什麼?吃土豆解飽、胡蘿蔔護眼、牛奶補鈣
    他們都會說「貼秋膘」。 在我國傳統上,立秋後要貼秋膘,這時候人們會吃很多的動物性食物,如豬肉、羊肉、牛肉等,在做法上也是多為油炸、紅燒的為主。如有的地區會選擇吃炸五花肉、燉五花肉,有的地方風俗還是吃蒸螃蟹、焯鱔絲,還有的會吃紅燒魚、小籠包等等。可這些食物吃完之後,等著你的還是肥胖,並沒有對身體有什麼好處。那我們立秋後貼秋膘不吃大魚大肉吃什麼?大家可以吃土豆解飽、胡蘿蔔護眼、牛奶補鈣。
  • 為啥有人狂吃不胖,有人喝水都胖?老中醫:這2者或是脾胃問題
    生活中為什麼有人狂吃不胖,有人喝水都胖呢,老中醫說這兩者都存在了脾胃問題,為什麼有人說狂吃不胖有人喝水多胖,其實瘦不下來和吃不胖都不一定是好事兒,可能是他們的脾胃出現了問題。為什麼有些人吃得不多,但很胖,甚至喝水都會發胖?
  • 立秋要「貼秋膘」了,鴨肉肯定不少,預防秋燥還不會發胖!
    立秋了,很多人都說是秋天到來了,其實不然,立秋並不是秋天已經到來了,而是在當地氣溫連續在5日之內都是22℃以下,這樣才算是秋天真正的到來了。我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不同地方進入秋季的時間也是不一樣的。其實,在立秋到秋分這一段時間,都被稱為「長夏」。秋天是天氣逐漸的由熱變涼,然後再由涼轉寒的過渡季節,之後就是冬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