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州,又名「榕城」,是沿海地區綠化水平最高的省會城市之一。雖然靠近熱帶,福州的氣溫常年較高,但清新的空氣和優質的環境也讓它獲得了「宜居城市」的稱號。在人們的印象中,仿佛只有一些熱門且偏遠的旅遊城市才能宜居,而福州就做到了繁榮與宜居並存。雖然這裡人口密集,但絲毫不印象人們的居住環境。

在筆者看來,一座城市是否宜居,良好的生存環境並非唯一的評判標準。隨著現代人生活水平的提升,相應的設施配套是否完善,也深刻影響了每個城市人的生活。所以,一些氣候條件好的旅遊城市適合度假,卻並不適合常住。同時,大城市也在想法設法改善本地人的居住條件,從而成為合格的宜居城市。

福州,比起一線城市還尚有差距,但是完善的城市設施和相對發達的經濟水平仍然吸引了不少外來人口。當然,對於一座擁有780萬常住人口的大城市而言,如何在現有基礎上實現更好的發展,是一個很有深度的話題。

福州地鐵濱海快線,是一條去年年底在開工的城際快線,從這條線路身上,我們便可以大致窺探出福州未來的發展方向。常言道:「要想富,先修路」,這並非只針對於貧困山區,在大城市同樣適用。近年來,為什麼包括福州在內的許多城市都有意將地鐵線路向郊區延伸?這是一種前瞻性的規劃,地鐵就仿佛是引領城市向前進步的指針。

與已開通和在建的其它地鐵線路不同,福州地鐵濱海快線從命名再到設計,從規劃站點再到運輸目標比其它線路承擔的意義更深遠。毫不誇張地說,這條線路將奠定福州雙核城市格局的形成。從內陸到沿海,通過一條地鐵,重塑福州的建成區輪廓。

眾所周知,福州雖然位於沿海,但與省內眾多城市一樣,山地和丘陵佔據了大部分面積。雖然人口的逐漸增多,福州也將目光放在了人跡罕至但地勢開闊的濱海地區。為了促進老城與新城的融合與協同發展,6號線和濱海快線就成為了兩條東西走向的地鐵新通道。

當然,濱海快線還有一個重要的職責就是將長樂國際機場納入全市的軌道交通體系中,縮短機場與城區之間的通行時間,引導更多的客流。由於長樂機場修建在海邊,所以常年以來,當地人們在前往機場的時候都需要花費較長時間,間接地限制了機場發揮其空中樞紐的功能。

根據規劃,濱海快線不僅彌補了6號線沒有延伸至機場的遺憾,同時也會在福州火車站設置站點。通過這條快線,將市中心的火車站與濱海地區的機場連通,地面樞紐與空中樞紐融合,從而打通「最後一公裡」,形成一個完美的換乘系統,實現高效的客流運輸,間接緩解了福州城市公路系統的運輸壓力。

快線,最大的特點就是快,而要做到這一點,除了提升列車本身的時速外,也縮減了站點。這條長達62公裡,號稱福州最長地鐵的濱海快線,僅設置了13個站點,且均為大站。這樣一來,整條線路的運行時間就會大大縮短,最高時速將達到140公裡。

根據規劃,從老城區乘坐快線僅需30分鐘就可直達濱海新城,這將有力促進人口向新城方向遷移。2024年,是濱海快線建成之年,相信那時的福州與今日相比,又會有更大的變化。驚喜總是在未來,只要充滿期待,全力以赴,福州的未來就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