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電視劇《青年醫生》的熱播,一群堅守夢想、滿腔熱情的年輕人,讓人們的目光聚焦在急診室裡,他們的友情、愛情,以及對醫學問題的思考與執著,充分釋放了當代年輕醫學工作者對青春與夢想的追求。在長春,也有這樣一群年輕、陽光的醫學院女生們,這群「90後」女生們,闖過恐懼、嘔吐、做噩夢的人生第一關,在解剖課上尊重每一具冰冷的屍體,她們說:「拿起手術刀,因為我們熱愛生命。」
記者體驗 解剖屍體 她們早已司空見慣
在長春中醫藥大學仲景樓,來自研究生學院2014級專業學位三班的學生們開始了本周的第二次解剖課。下午1點30分,在班長孫琳豐的帶領下,記者踉踉蹌蹌地走向解剖室。看似普通的走廊,卻不知為何總讓人感到一陣涼意。解剖室門口處豎立著人體骨骼的標本,記者小心翼翼地向右瞄了一眼,差點喊了出來,牆角處一排裝有福馬林的透明容器裡,裝著各種人體器官標本,人腦、胃臟、大腿肌肉……
當實驗室天棚上圓形的雪白大燈直射在解剖臺上時,同學們熟練地搖動著解剖臺,緩緩升上來的屍體赤裸著身體。大師兄段長偉用手術專用的小鑷子輕輕一拉,掀起前胸的皮,心臟一下露了出來,學生們都圍在周邊,將目光凝聚在那具屍體上……
孫琳豐告訴記者,他們班57名學生中,37名都是女生,對於解剖課,他們早已司空見慣,不覺得有啥害怕的。
面對恐懼 嘔吐 大哭 做噩夢 不敢吃肉
「面對冰冷的屍體,你們難道就不害怕嗎?」看到記者的畏懼,一位長相可愛的女學生忙風趣地說,「起初啊,我們和你一樣,不是不怕,是怕得要死。」
說話的這位女學生是來自吉林市的蘇琪,研一的學習在她看來,恐懼已經是過去時了,「面對一具死屍,恐懼、害怕,那種畏懼是常人不能想像的。」蘇琪說,第一堂解剖課下來,回到宿舍後,幾個女同學都和她一樣,害怕得睡不著覺,只要一閉上眼睛,總覺得有一個人的腦袋從床底下爬出來,那一夜,她們一直聊到半夜,直到困得不行了,才不知不覺地睡去。
「太震撼了。」趙潔第一次接觸屍體解剖是通過視頻,膽小的她雖說沒有看到實體,但還是被嚇哭了。後來在第一次解剖課上,看著眼前被福馬林浸泡過的屍體,她一直作嘔,好幾個女生都吐了。「像腦漿,你知道的。」趙潔說,後來班上很多女生都不敢吃肉,想到解剖課上的場面,飯都吃不下。
克服恐懼 每天至少看一部恐怖、驚悚片
作為醫學院的女生們,恐懼在所難免,可既然選擇了這一專業,怎麼都要過這個坎,為了鍛鍊自己的膽量,她們的辦法還真不少。
解剖課後,女生們換下白大褂,「自己說服自己」是她們克服恐懼的第一種方法。在郭雙和曲瀟麗的宿舍裡,這群「90後」鍛鍊膽量的方式有些特別,「看恐怖片、驚悚片,每天至少一部,要求不嚇人的不看。」以前膽小內向的郭雙,每天晚上和室友們更換一部新的恐怖片來提升勇氣,時間長了,這種方式還真挺管用,當初怕得要死的解剖課現在一點恐懼感都沒有了,她們甚至會主動搬運剛剛運送來的屍體,以此鍛鍊膽量。
男生眼中 醫學院的女生最累 她們為此犧牲許多
在該校研究生2014級專業學位三班,37名女生讓班裡的男生刮目相看。李陽清楚地記得,新生開學後的第一次解剖課,許多沒有接觸過屍體的女生們不敢進教室,當時總會有女生躲在他身後,拽著他的衣角。
「醫學院的女生更細膩,為了醫學工作,她們犧牲了很多。」段長偉說,經過磨練的醫學院女生讓男生佩服,她們最累,把許多玩、逛街、吃小吃的時間都放在了去圖書館看書上,甚至雙休日的早上6點,醫學院的女生們已在圖書館排起了長長的隊伍。
解剖課、實習期間等很多時間,女生們不能佩戴首飾、化妝等,學習、生活、娛樂的話題也永遠離不開醫學,累的時候,同學們相互推拿。孫琳豐告訴記者,醫學院的女生們一心學到本領,通過自己的努力,為病人服務,是所有醫學工作者的心願。
為了夢想 現在不斷提升自己 今後治病救人
醫學院的學生學習時間比其他專業的學生要長,為了實現成為醫生的夢想,至少要苦讀5年本科和3年研究生才有機會臨床為患者診病。女同學們還風趣地算了算,「照這樣學下去,找對象都成問題啊。」的確,她們不但要背誦大量的中醫經典理論,參加解剖、生理、生化等基礎醫學課程的學習,還要在實驗室做繁瑣的科研實驗,在醫院進行20多個月的臨床實習。
一直以來,學校培養出了「最美女研究生」殷楠、「小神醫」付琨等多名優秀研究生;多次在國家的課外學術和社會實踐大賽中獲獎,曾獲得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二等獎,「圓夢中國,公益我先行」全國微公益大賽先進團隊,首屆中國青年志願服務項目大賽銀獎等榮譽。
就是這樣一群年輕的醫學院學生們,每一次的解剖課,同學們都會用默哀、鞠躬的方式,向遺體捐獻者致敬,這些「不會說話的老師」教會他們尊重生命,他們也希望通過這種尊重,向世人講述治病救人的職責和生命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