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與一位禪僧的故事

2020-12-17 ReaderX

之前有篇文章專門聊了聊王守仁初讀《王陽明》,如何理解知行合一?,這是一種站在高處的寫法,美其名曰高屋建瓴吧!

然而我印象比較深的還不是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而是他和一個和尚的故事。

28歲才入仕,三年後王守仁請了個病假,搬到了西湖旁邊住了一陣。在這個時候他其實是有點兒想要離開塵世,就是想要歸隱,不過最放心不下的是自己的老祖母和父親。

王守仁當然做不到和佛陀一樣拋妻棄子,反倒因親情關係變得優柔寡斷。

不過正是這個優柔寡斷,讓這個儒家「忠實信徒」想通了:如果人人都拋妻棄子,那麼人類將會迎來自我滅亡。

想通了這一點,他來到當地的一家寺院,裡面有一禪僧,已經打坐了三年,期間眼睛不睜,嘴巴不張。要是放在王守仁剛剛入仕那會兒,他肯定會走上前去虛心請教,就像他在九華山那樣,神僧啊,請為我指點指點。

然而,這個時候的王守仁卻在一旁怒斥道:他(和尚)整天在嘀嘀咕咕什麼?

這位禪僧聽到這句話後,簡直是受到了驚嚇。怎麼會有這麼一位狂人,於是睜眼來和王守仁攀談起來。

這裡需要插播一段時代背景。

我們知道整個明朝都是怪怪的,原因很簡單:上梁不正下梁歪。明朝皇帝,特別是中後期的皇帝,奇葩的很,有愛玩木匠的,有愛修仙的,有四十多年不上朝的。

因此在王守仁生活的明中時期,民間出現修仙之人不足為奇。反倒是怒斥修仙的王守仁讓人摸不著頭腦。

兩人開始攀談起來,王守仁問和尚家中還有何人,和尚說老母親尚在。於是王守仁就抓住骨肉親情關係這一點展開攻勢。

對談結束後,情形大變。

和尚邊哭邊向王守仁道謝,並且當天就還俗回家了。

兩人的對話,內容不難想像。

骨肉親情關係是什麼?就是王守仁不能夠狠下心拋棄父親和祖母而選擇逃離塵世的那一種牽絆。他相信周邊的人和自己一樣,也是無法完全逃離骨肉親情的。

上世紀五十年代,一位美國心理學家發表的研究至今還是能夠屹立不倒:母嬰之間的溫柔肢體接觸對後來的依戀的形成意義重大,甚至超過了撫養之情。當然了,不能指望明代人明白當今的研究成果。

正是基於對骨肉親情的堅定認可,王守仁把禪僧給勸返了。

一般人看來,吃虧的肯定是那位禪僧。虔誠的佛家徒會說這位禪僧的思想不夠堅定,並且道行也太淺。現代多元化社會的我們會認為王守仁這是不對的,你怎麼可以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給別人呢?

禪僧吃虧在哪裡?

我們順下去想想,佛陀的做法難道就完全不能接受嗎?佛陀選擇在自己得道之後來度化自己的妻兒,讓他們免受苦難,這樣子難道不比在一起受苦受難強嗎?

和尚也可以用同樣的說辭來駁斥王守仁:我繼續修行,待成佛之後再來度化我那受苦受難的母親,這比我和老母待一起受苦要強。

這裡就觸及了佛家和儒家的終極矛盾。

根本在於佛儒兩家的宇宙觀的差異,兩家認為的宇宙是不相同的。

儒家認為宇宙是有限的,我們的生命只有一代,我們生活的環境也只有這一片土地。因此都按你們佛家那樣來的話,人類將會走向滅亡。

然,佛家認為宇宙是無限的,生命也是無限的,生命永遠在六道當中來回。所謂的六道,包括我們比較熟悉的天道、人道、地獄道,還有阿修羅道、餓鬼道、畜牲道。

生活在本質上來說是在受苦,我們在這一代受苦,還要在下一代受苦,在下下代受苦,這也正是佛家常說的苦海無邊。然而要想脫離苦海,唯一的辦法就是擺脫輪迴。擺脫輪迴的本質就是要終結身上一切的因果關係鏈條。

有因必有果,因為我們有了親情骨頭關係,因此你將面對生離死別之苦,疾病纏身之苦。當你斬斷這種因果關係之時,就是你擺脫輪迴脫離苦海之日。

所以佛家修煉必須出家,就是為了終結家庭親情關係。佛家人不能夠置辦家產,就是為了終結世俗關係帶來的因果。

相關焦點

  • 王陽明——不得不說的故事!
    說起王陽明,估計現在很多年輕人都不知道他是何方神聖,但是這兩年,大大經常在不同的場合提起的「知行合一」,就是來自王陽明的學說。科普下王陽明吧!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字伯安,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今屬寧波餘姚)人。
  • 王陽明的生平故事
    王陽明的生平故事一位高僧告訴王華,要他給兒子改名為王守仁。王華照做了,王守仁這才說話。王華對兒子家教極嚴,王守仁少年時學文習武,十分刻苦,但非常喜歡下棋,往往為此耽誤功課。其父雖屢次責備,總不稍改,一氣之下,就把象棋投落河中。王守仁心受震動,頓時感悟,當即寫了一首詩寄託自己的志向:  象棋終日樂悠悠,苦被嚴親一旦丟。  兵卒墜河皆不救,將軍溺水一齊休。
  • 輪迴故事:王陽明的神通與輪迴故事
    編者按:王陽明是明代大儒,宋明理學代表人物之一,也是心學大家,與陸象山合稱陸王,對後世中國思想史、軍事史影響很深遠,也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合於一身的代表人物之一。王陽明早年曾出入佛道兩家,因此留下一些故事。
  • 崇義縣博物館,王陽明在崇義的「故事」都在這兒
    在崇義縣遊玩期間,除了王陽明國家森林公園外,還去了崇義縣博物館,博物館位於陽明大道,緊挨王陽明國家森林公園,據悉這座博物館始建於2015年,也正是王陽明奉請設立崇義縣500周年之際,是一座以展示和傳播王陽明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吸引了眾多周邊遊客的到來,我也是在遊覽完王陽明國家森林公園後便來到了這裡。
  • 文化名人故事:董雲忘年拜王陽明
    董雲是明朝的一位著名學者。他從小就非常喜愛讀書,讀完了家裡的藏書後,他就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四處找書看。因為幾十年如一日的讀書習慣,他的知識十分淵博。明朝期間,有一位十分著名的學者、理學家,他的名字叫做王陽明。當時上到學者名流下至平民百姓,很多人都非常佩服他的學問。在董雲六十八歲那年,他前往會稽山遊玩。很巧的是,王陽明正好在稽山書院講學。當董雲聽到這個消息後,熱衷求學的他便與同伴們一起前往聽課。
  • 去紹興博物館,看王陽明的故事
    紹興博物館經過兩年多時間策劃的原創特展《聖賢之道——陽明的故事》正在熱展。王陽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浙江紹興府餘姚人。曾築室於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世稱陽明先生。這也是國內首次舉辦的王陽明個展。我們旨在全方位介紹王陽明生平及其偉大功績的同時,更好地弘揚陽明心學,傳播國學文化。本次展覽持續到2月28日,亮點多多。●參展文博單位多至30餘家,其中有多家國家級和一級博物館加盟。如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廣東省博物館、安徽博物院等。
  • 王陽明的心學小故事,每一個都透露著大智慧
    強盜不以為意,脫掉了外套,接著王陽明又讓他脫掉內衣、內褲,內衣大盜脫掉無言其他,要脫掉內褲時,大盜便慫了,直呼「不方便!」。王陽明回答道:「你連死都不怕,怎麼還在意區區一條內褲呢!看來你還是有良知的啊!」強盜無言,只得乖乖認罪。此乃,人皆有良知,即使是一個蠻橫無理的大盜。
  • 王陽明的一生傳奇故事!
    我覺得想要學習王陽明所提出來的觀點倒不如來看看他的生平並且研習幾個關鍵的思想。王陽明的出生充滿著傳奇色彩,說是他的母親在超過十個月之後才生下他,而且他的奶奶在他出生之前做過一個很神奇的夢,夢見有仙人乘著祥雲抱著他緩緩而來。這個小編當然不會信以為真,這肯定是有的人瞎扯的。
  • 演員王陽明喜當爹,妻子蔡詩芸聖誕夜順利生產,王陽明曬牽手照
    從王陽明公開的幾張妻子在孕期拍攝的幾張寫真來看,蔡詩芸即使是懷孕了,對自己的身材管理也依然非常到位。不過這一點圈內的女明星都做得非常好,懷孕了之後,大多數都只是胖肚子,四肢依然十分纖細。王陽明有「臺灣第一帥哥」的稱號,不僅長得高大帥氣,在娛樂圈也是一位受觀眾喜愛的實力派男演員。
  • 1個小故事告訴你:王陽明的心學,不僅是哲學理論,更是智慧結晶
    王陽明生而不凡,氣質天成,後來建功立業,著書立傳,創「心學」以傳世,被譽為「立言、立功、立德」的賢人。在王陽明的一生中,總是有些讓人覺得非常神奇的故事發生。小故事1則王陽明擔任廬陵縣令時,抓到了一個罪惡滔天、冥頑不靈的大盜,並親自審問。這個大盜明知罪不可恕,擺出了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架勢說:「要殺要剮隨便,就別廢話了!」王陽明於是說:「那好,今天就不審了。不過,天氣太熱,你還是把外衣脫了,我們隨便聊聊。」大盜說:「脫就脫!」
  • 少年傳奇王陽明
    少年傳奇王陽明大明王朝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的冬天,天氣寒冷,明雲密布,朔風凜冽。北京紫禁城的午門外,一幫錦衣衛的校尉正押解著一位30多歲的年輕官員,他們扒去他的官服,把他面朝下背朝上地扔到地上,準備對他施行「廷杖」的刑罰。
  • 牆裡開花牆外香——南宋禪僧畫家牧溪
    跟你說吧這是個人名,南宋禪僧畫家,在日本遠比在中國有名,日本人稱其為「日本畫道的大恩人」。 宮崎駿工作室負責人高畑勳 宮崎駿工作室負責人高畑勳曾說:「我喜歡的正是中國水墨畫裡的留白,比如南宋牧溪的作品……」;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日本的川端康成也曾滿懷深情地向亞洲各國的作家們介紹被我們遺忘的牧溪:他是中國早期的禪僧
  • 王陽明先生有哪些傳奇故事?
    王陽明平定寧王之亂。1519年寧王朱宸濠發動宸濠之亂。宸濠之亂是君權和官權矛盾激化產生的,原因可以追溯到前輩們的恩怨。時任汀贛巡撫、僉都御史的王陽明知道後舉兵勤王,於1519年七月二十日攻下了南昌。二十四日二人在南昌東北開戰,部下被燒死淹死的有三萬餘人僅兩日朱宸濠就大敗,其與部下都被生擒。
  • 聽學術大咖說王陽明與上猶的故事
    5月25日,王陽明「萬物一體之仁」思想學術研討暨《與曰仁諸弟書》手札品鑑會在位於上猶縣中稍的贛州·天沐陽明溫泉度假小鎮舉辦。省內外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圍繞王陽明「萬物一體之仁」思想的社會關懷、王陽明「萬物一體之仁」思想與生態建設、上猶縣陽明文化遺存研究、王陽明手札《與曰仁諸弟書》的思想內涵、王陽明手札《與曰仁諸弟書》蘊含的文化信息、王陽明手札《與曰仁諸弟書》的藝術特色等主題作了精彩的主旨發言。
  • 蘇軾「安西老守是禪僧,到處應燃無盡燈」,指莫高窟哪一窟內容
    禪窟是在主窟左右兩壁各開鑿僅供坐禪用的幾個小型洞窟,以供禪僧習禪修行、禮佛觀像,在莫高窟開鑿的禪窟有北涼第267、268、269、270、271窟、西魏第285窟。第285窟是莫高窟最大的禪修式洞窟之一,也是莫高窟禪僧畫像最多的洞窟。莫高窟佛教徒畫像中,除佛弟子和羅漢像最多外,就是禪僧畫像多。「禪僧」就是坐禪苦修的佛教僧人。指導僧人進行禪修的高僧稱為禪師。
  • 王陽明高祖精通卜術,臨終卜卦28字預言,百年後在王陽明身上應驗
    千古完人王陽明,在龍場悟道後不僅創建了陽明心學,提倡知行合一,開辦學院授徒講學,他還運用奇謀妙計,剿匪平叛,為大明朝立下了不朽之功,被後世稱為三不朽之人物。王陽明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從他出生一直到去世,充滿了各種神奇色彩。
  • 胡志毅:希望孩子們學王陽明立長志
    「明代思想家、哲學家王陽明到5歲還不會說話,跟愛因斯坦一樣,都是很晚才學會說話。所以有時候天才很奇怪。」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教授胡志毅寥寥幾句,就喚起了孩子們聆聽的興趣。12月19日,「都來讀書」全民閱讀計劃攜手浙江大學,走進貴州湄潭浙大小學。5位來自浙江大學的教授,與25名當地小學生共讀人文經典,希望讓孩子們在閱讀中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 中國最後一位大儒:王陽明最經典的三句心學語錄
    ——王陽明媛猿解讀:這句話個人認為是王陽明最經典的語錄。所以放在了第一條。王陽明認為萬物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心的存在。我不看花時,花與我心同寂,我看花時,花就在我心中。這句話在古印度的哲學著作《奧義書》中也有差不多的表述「我是一切創造的總和,在我之外,一無所有。」衍生開來去講,就是人生難免諸多沉浮,以淡定心面對之。
  • 睡前故事:謀略的最高境界——明陽老師講王陽明心學系列
    重點 睡前故事聽完的好處 1、音頻有助於催眠。 2、音頻內音樂是腦波音樂,有助於大腦開發。
  • 三本書讀懂王陽明心學精髓與終極智慧
    」作者:王陽明 在歷史上,立德立言立功都很顯著的有兩個半人,兩人指諸葛亮、王陽明,另半個人指曾國藩。《傳習錄》是王陽明心學之經典,王門之聖書。《王陽明大傳》「千聖皆過影,良知乃吾師。這本書是一位日本學者歷時25年寫成,詳細剖析了陽明心學的起源發展分歧,通過王陽明的生平記錄以達到對中國儒家文化的分析和透視,通過記錄事件的背景、文字、詩詞和詳盡的重大事件,從宏觀的角度闡述王陽明整個人生的路徑,和最終獨創致良知學說的由來。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