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社會的未來,文物見證人類的歷史,兩者看似毫無關聯,但只要加上一點點創意,通過設計師的巧手,孩子也能穿上、用上「文物」。「海上文博」 ——2018上海創意設計大賽之「童裝設計大賽」和「孕嬰童產品設計大賽」決賽暨頒獎典禮7月26日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行。本次大賽以「當過去遇見未來」為設計主題,以上海博物館提供的「10大國寶級館藏文物」為元素,通過新生代和品牌職業設計師的創新思維,讓文博授權與時尚童裝、孕嬰童產品生動結合,發掘文物活化的新道路。
「犧尊」兒童推車
「海上文博」2018上海創意設計大賽由上海博物館、長寧區文化局、博聞中國主辦,在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上海市文物局和上海市版權局的指導下,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上海中國航海博物館、劉海粟美術館等八家上海文化文物單位暨文化部文博文創試點單位共同參與,探索「版權+設計」模式,把文化文物單位的「藏品」和「展品」變成「商品」和「產品」。
「童裝設計大賽」自徵稿以來共計收到1080來自全球的童裝設計作品,投稿數量再創新高。活動現場,小模特們身穿入圍決賽的20強童裝設計作品走秀。設計師均從上海博物館十大館藏文物獲取靈感,例如大克鼎、清雍正年間粉彩蝠桃橄欖瓶、商代文物戈等。
入圍作品中,「童·印」系列由吉林藝術學院學生魏欣怡設計和製作。設計師的靈感來源於中國風,將服飾設計與文博元素相結合。「提到中國最先想到的就是中國紅,所以順著這個思路我發現了充滿中國特色的中國印,再把中國印和石家河神人融合,繪製出『石家河神人印』」。魏欣怡運用了傳統的刺繡和現代化的數碼印花技術,將傳統手藝與現代科技結合,用多元的手法讓文物時尚起來。西安工程大學學生夏璐璐以孝王大克鼎、嘉靖景德鎮窯五彩魚藻罐、犧尊、苦筍帖、「戈」鴞卣為靈感設計了《始·記》系列作品。「打破結構,進行二次分析,提取紋樣,將一種歷史厚重感與責任感加強到衣服上,營造一種穿上歷史的華服盛宴。」她希望,觀眾能從衣服上讀懂中國「智」造。
童裝秀
孕嬰童產品大賽自徵稿以來,共收集到751份來自全國院校及工業設計團隊的原創設計作品。在展示區,擺放著上海博物館鎮館之寶大克鼎的迷你版本――大克鼎嬰兒奶嘴。這個作品由江南大學學生王先琪設計,以孝王大克鼎文物為設計之源,材料以矽膠為主,具有安撫孕嬰,展示文物以及防髒三個功能。現場還能看到「犧尊」兒童推車、「戈」鴞卣紋迷宮、「騎馬女傭」兒童牙刷水杯、十二生肖拼板積木等。別出心裁的設計把文物變成母嬰用品,文物融入日常生活,又不失實用性,真正地使「藏品」變成了「商品」。上海博物館藝術品公司總經理胡緒雯說:「上博以中國古代收藏為主,這次活動架起了設計師和觀眾的互動平臺,現場看到了許多豐富多彩的文創設計,這也是上海博物館所期待的。」
運用戈鴞卣形態設計的溫奶器
在上海市版權局指導下,徵集到的2000餘件作品均通過長寧版權服務工作站元意識智慧財產權服務平臺(上海市版權示範基地)登記確權,並同步在國際最大的全球授權展上與來自世界各國的123家展商以及425個全球熱門IP開展商貿對接和合作。
入圍作品展示
傳承中國傳統文化,不僅僅是保護歷史文物,更重要的是將傳統文化融入現代生活。長寧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區文化局黨委書記康文華說,「海上文博」將繼續作為長寧區重點打造的文化品牌活動,為全力打響「上海文化品牌」建設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