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要有「煙火氣」,擺地攤到底行不行,看國外城市如何做的

2020-12-15 日常視界

最近頭條推薦的熱點話題,是關於「一場城市新政」的新聞,大意是說,「在今年全國文明城市測評指標中,已明確要求不將佔道經營、馬路市場、流動商販列為文明城市測評考核內容」。首先要為這個消息點讚!今天整理一組近些年在國外拍攝的照片,換一個角度來回應這個話題:看國際都市中,人家是怎樣對待城市「煙火氣」的。上圖是日本東京的跳蚤市場。

上圖與本圖,都是日本東京國際論壇大廈前的「大江戶骨董市」。東京是繁華的大都市,東京國際論壇大廈也是該市重要的會展活動中心,在這樣繁華的現代城區,卻允許擺攤設點買賣生活用品。當然,參與這個市場的攤主,也都是文化人,大多是收藏的文化品或者具有一定文化含量的日用品。這樣的市集,不僅沒有影響市容,反而提升了城市的活力和文化內涵。

再看英國倫敦的一個場景,這是最著名的倫敦眼景點附近,橋下的攤點,這裡賣的是圖書。以前,我們國內書攤也不少,但多數屬於「違規」,現在見的很少了。

倫敦的小吃攤,食客們正吃的帶勁兒呢。背景的現代建築是倫敦最著名的碎片大廈。當時我在現場專門拍下來這個瞬間,就是想體現在這樣一個國際化大都市,小吃攤並沒有被清除,相反,人們似乎還很享受這種輕鬆愜意的煙火氣息。

在愛丁堡,我則專門體驗了另一種地攤市場——車庫跳蚤市場,人們利用車庫的空間,開車帶著自己的物品,停車打開後備箱,就是一個攤位了。其實這種「後備箱地攤」我們在國內也常見,但大家都明白,這種方式主要方便於隨時「逃跑」。可在國外卻形成了一種生意模式,人們利用這種空間,銷售一些小物品,或者自家的舊物件。

愛丁堡城堡景區邊上的「地攤區」。城堡之於愛丁堡,就相當於故宮之於北京的旅遊地位。這裡同樣迎接著來自全球各地的遊客,但允許擺攤設點,蘇格蘭傳統的飲食、染織、藝術品等,都在這裡展示交易。在另一層意義上講,這是一種蘇格蘭文化的露天民俗博物館。它並沒有帶來秩序的混亂、遊客反感,反而增加了旅行的豐富色彩,填充了旅遊的內容,讓遊客驚喜不斷。

這是日本奈良的地攤。看這感覺,是不是很像中國了?奈良以古都聞名,但並沒有排斥當下生活的現實,路邊這一排小攤,看起來也很「俗」,多數是舊書、燒烤、遊藝等,但讓人感覺很接地氣。

再來到捷克的布拉格,胡斯廣場的核心地位有點像咱北京的最大廣場,可在聖誕節前後,廣場上遍布的是各種小屋,吃喝玩樂一應俱全。

這是胡斯廣場的另一個角度,人們沉浸在這樣的休閒氣氛中,十分「煙火氣」吧。

在愛爾蘭的高威小鎮也是這樣,遊客爆滿,街道也很擁擠,但兩側依然為大攤小攤留下了空間。我說的大攤,就是指酒吧、咖啡館這類的經營。小攤則是手工藝品、小物件為主的。

我們將視線從國際拉回到北京的胡同,本圖為整治前的棉花胡同,有很多小商店、也有地攤,是一個全年不間斷的市集,生活用品、果蔬食品等應有盡有,為周邊居民生活提供了很多方便,也帶來了不少就業。但客觀講,由於胡同道路狹窄,也為交通、衛生等城市管理帶來挑戰。

現在的街道清爽了很多,但煙火氣當然也淡去了很多。回到最開頭講的新聞報導,不對馬路市場搞一刀切,這是好事。當然,對於北京來說,街道的整治不僅涉及交通、衛生這些城管問題,還有首都城市定位等大課題。所以,既要讓城市充滿煙火氣,又要保持好秩序,更要符合城市定位,在現實操作中,需要更多智慧和更開闊的視野。

相關焦點

  • 地攤夜市,城市嫋嫋煙火氣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曙松 攝)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黃璐 王馨 鄧偉城市煙火氣,最撫凡人心。5月28日,在全國兩會記者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提到,西部一個城市,按照當地的規範,設置了3.6萬個流動商販的攤位,一夜之間有10萬人就業。
  • 最是城市煙火氣,看「地攤經濟」如何邂逅文旅
    俗話講,人間煙火味,最撫凡人心。這段時間,地攤經濟火遍了全國大街小巷,刷爆大家的朋友圈,還上了熱搜,引起全國網友熱議,不少網友為此點讚:「真接地氣!」。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山東煙臺考察時表示,地攤經濟、小店經濟是就業崗位的重要來源,是人間的煙火,和「高大上」一樣,是中國的生機。
  • 「煙火氣」的老北京曾是這樣,有市集有地攤有人氣
    最近全國各地關於地攤經濟的討論很多,很多人認為,城市小商攤在保持管理秩序的前提下,應當予以保留,這不僅有利於經濟的復甦,也使城市更有生活的「煙火氣」。對於這點筆者感觸更深,因為常在胡同裡遊走,所以對胡同重要價值的看法,就是因為它是「活」的,是具「煙火氣」的文化存在,而不是「死」的文化陳列。
  • 城市的煙火氣 生活的幸福感
    說起地攤生意,作為「90後」的我也是有所經歷的,小時候大街小巷會有那種叫賣聲,或者街道、經過的路邊,都會有那種賣手工食品或者日用品的小販,「來來來,又香又甜的板慄,要買要快,抓緊趕快」「所有商品不要九百九,也不要九十九,現在全部只要九塊九」……小攤販們像說相聲似地招攬著顧客,街道兩邊一派《清明上河圖》似的繁榮景象。
  • 除了成都,還有哪座城市適合「擺地攤兒」?這三座城市煙火味十足
    隨著疫情的逐漸散去,最近網上聊得最多的就是「地攤經濟」,政府的認可和低成本化都讓曾經消逝的「地攤兒」如雨後春筍般地湧現出來,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美味小吃、特色服裝、亮眼的飾品讓諸多地區琳琅滿目,呈現出欣欣向榮的狀態,曾經遠離我們的煙火味道似乎又回來了。
  • 古代的地攤經濟|地攤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這兩日地攤經濟登上熱搜,不少小夥伴喊著終於可以吃最愛的路邊攤了,也有不少極具「經濟頭腦」的小夥伴要去擺地攤賺點外快。於是就有了以下話題關於地攤的話題:#全員擺攤# #我爸喊我擺地攤##假如你目前的職業去擺地攤##國內最好逛的地攤夜市# #如果去擺地攤該做什麼生意#
  • 武侯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全力保障「地攤經濟」,讓城市充滿煙火氣
    (總第474期) 人間煙火氣 最撫凡人心 隨著國家大力鼓勵「地攤經濟」,武侯區的「地攤經濟」發展得如火如荼,給城市帶來了無窮活力,賦予了獨特風情。
  • 臺山「三件法寶」留住文明城市「煙火氣」
    近年來,針對佔道經營、馬路市場、流動商販等管理,臺山推出了一系列人性化管理服務措施,以劃定「黃實線」 、張貼「責任牌」、設立「臨時擺賣區」三件法寶,疏堵結合引導臨街商戶和流動攤販文明經營,有效改善市場周邊環境的同時留住城市「煙火氣」,受到百姓群眾點讚。
  • 西安地攤經濟回暖城市煙火氣回歸 省政府發文提出「四允許」
    記者調查西安早市夜市攤群點凸顯城市煙火氣記者了解到,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西安市城管局積極響應省市疫情防控指揮部工作要求,有效引導企業佔道經營,並公示備案了一批設置規範、管理有序的臨時攤群點,既檢驗了管理成效,又打造了臨時攤群點的全新樣板
  • 對不起,我要去夜市擺地攤了
    對不起,我要去夜市擺地攤了 美食是城市的信仰 夜市是城市的靈魂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地攤夜市便是一座城市最純粹的地方
  • 梧州地攤,人間煙火
    夜市地攤中的小吃 都說晚飯要吃七分飽 還有三分要留給地攤上的夜宵美食 是人間的煙火,和『高大上』一樣,是中國的生機。」
  • 成都開創了全國先例,率先合法擺地攤文化,有煙火氣的城市很迷人
    來自劍橋大學商學院風險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他們認為這場疫情可能會在這5年中給全球經濟造成82萬億美元的損失,也因此如何振興經濟成為了目前多數國家都在考慮的一個問題,而對這個問題也是我們需要考慮的,所以如今各地的城市紛紛出臺一些經濟振興計劃,其中就有一個城市因為一件事而獲得滿堂喝彩,它就中國西南的「天府之國」成都。
  • 繽紛的城市,多彩的「地攤」,歡樂的生活
    如何調和擺攤設點與居民生活、交通擁堵、市容市貌等方面的矛盾?是否會讓文明城市、衛生城市創建的多年努力受到影響?等等相關問題均成了廣大市民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熱點話題。圖片來源網際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要說到「地攤經濟」能夠促經濟發展,效果還是毋庸置疑的。
  • 地攤經濟火了!擺地攤用英文應該怎麼說?
    最近一個詞火了,網絡朋友圈都被它佔領了,那就是「地攤經濟」。很多人都表示,快走,讓我們一起去擺地攤去吧。那麼,擺地攤的英語是怎麼說的呢?和小天一起來看一下!擺地攤英文怎麼說?street vending 擺地攤Is street vending legal? 街邊擺攤合法嗎?
  • 擺攤市民努力自救脫困境 地攤經濟點燃武漢煙火氣
    隨著城市秩序走上正軌,很多人開始積極自救。三鎮街頭,擺攤設點的人多了起來,大家售賣日常百貨,既為自己創收,也方便了廣大市民。這是城市煙火,盎然生機。圖為市民在漢陽蜜城小區門口擺攤。常先生認為,地攤可以擺,但要有序,更需要講文明。由於城管部門管理較嚴,他一般晚上9時之後才出攤,11時半左右收攤,每晚的收入約200元。記者在現場發現,等城管人員離開後,在路邊擺攤的人逐漸增多,不少美食店將桌椅擺到路邊,食客坐在街面品嘗美食。
  • 日本人擺地攤有哪些規矩,政府又是如何管理?
    看多了城管搶奪農村大媽的秤桿,甚至掀翻烤紅薯爐子的視頻,突然在一場疫情之後,城管叔叔打來電話,親切地邀請大媽到城管局門口擺攤,誰都不敢相信,這會是真的!要不是領導說中國還有6億人口月收入不到1000元人民幣,要不是疫情造成眾多民眾的失業失收入,「地攤」這把「人間煙火」估計還燒不起來。
  • 「地攤經濟」被重提,是不是表示可以隨便擺地攤了?
    目前正在召開的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楊寶玲提出建議,在進一步加強規範城市管理的同時,因地制宜,釋放「地攤經濟」的最大活力。對於地攤經濟,目前不同的城市採取不同的政策,有的城市是完全禁止,有的城市則是已經放開,而更多的城市則是只能在特定的時間段以及特定的地點才可以擺地攤,之所以這樣,主要是很多地方政府考慮到「市容市貌」的問題。
  • 地攤經濟到底是人間煙火還是「網際網路煙火」?
    然而自2008年開始,全國掀起的文明城市、衛生城市熱潮,「城市形象」被管理者擺在了首位,地攤行業由於太「接地氣」,成為了文明城市中最大的犧牲者,小攤販們從此也開始了「遊擊生活」,與城管之間的「相愛相殺」,成為人們記憶中的一道風景。地攤經濟的消失,確實讓很多大城市確實變得乾淨整潔,但是人間的煙火氣息卻幾乎消失,城市似乎變成了一座座冷冰冰的「鋼鐵叢林」。
  • 我縣「早市夜市」點燃城市「煙火氣」開啟新地攤模式
    今年疫情之下,更是在城區多處地點新增便民服務點、季節性夜市,開啟新地攤模式,為保障民生、促進就業、刺激居民消費和經濟發展帶來新活力,也為三臺這座城市帶來更多的「煙火氣」。西瓜蘋果車釐子、冰粉燒烤冰淇淋……6月2日下午6點左右,伴隨著下班高峰人流,會仙路路段的流動攤主們開始忙碌起來。安靜了一天的街道伴隨著流動攤主、市民的到來,頓時「煙火」升騰。
  • 城市如何玩轉「地攤經濟」?
    聯商專欄:5月28日,國家總理李克強答中外記者問時,曾提到,「西部有個城市,按照當地的規範,設置了3.6萬個流動商販的攤位,結果一夜之間有10萬人就業。」6月1日,李克強總理在山東煙臺考察時表示,地攤經濟、小店經濟是就業崗位的重要來源,是人間的煙火,和「高大上」一樣,是中國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