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裡的麵條好吃?」在達州市大竹縣,隨便問一個路人,幾乎都會得到這個答案:「滿園春」!這家位於縣城南門口的麵館,成為了當地「好吃的面」的代名詞。排隊吃麵,是麵館裡常見的情形。
店主白永蓉今年63歲,30年前和丈夫開的這家麵館,現在已經移交給了自己的大兒子。
除了春節期間休息兩天,麵館每天從早上6點一直營業到中午11點,幾乎天天都要賣100多斤面。「很多從外地回來的人,都要一邊吃一邊感嘆『好難得吃到喲』!」白永蓉說,吃麵的人來的次數多了,吃幾兩,吃得硬還是吃得耙,加不加臊子,她都一清二楚。因為靠近學校,有些吃麵的學生,她都是看著長大。
二兩面從最初的七毛錢,漲到了現在的六元五——白永蓉也沒有想到自己的麵館一開就是30年,「最初還賣包子油條,結果麵條生意好,乾脆就專門賣麵條。」她煮麵,丈夫打作料,再請一個人收碗、洗碗。生意越來越好,人手卻越來越緊。在外地打工的兒子、兒媳就回到店裡邊學邊幹。2009年,丈夫因病去世,麵館也逐漸交給兒子打理。
面對大家的一致好評,白永蓉卻堅稱自己的面「沒有秘方」。面好不好吃?麵條、作料和臊子,三者缺一不可;無論哪一樣,都要質量上乘。面要定製、肉也要從定點的屠戶那裡拿、作料更是要自己親手打整。「炒臊子,香不香,肉一下鍋就聞得出來。」白永蓉說,如果肉不好就會直接找屠戶退掉。
聲稱「沒有秘方」的白永蓉,這些年也帶了十幾個徒弟,「要來學的我都歡迎啊,交點學費,直到你覺得學得可以了、想走了。」據她回憶,跟著她學煮麵的有去湖北的、重慶的、貴州的,生意都不錯;不過也有自己開麵館開不走的,「都是一樣的學,那就怪不得我了喲!」白永蓉說,也曾有打著他們招牌賣面的,結果最後都倒閉了,「『滿園春』現在就我這一家。」
三十年如一日,在年過六旬的白永蓉身上,卻看不到所謂的「職業倦怠」。「不過我現在年紀大了,煮麵煮久了,手還是要酸,總要交給下一代。」白永蓉說,兒子接了老子的班,生意照舊紅火,這麵館恐怕還有下個三十年。
能和「滿園春」麵館抗衡的,縣城裡還有一家叫「建平小吃」的麵館。從地攤做起的這家麵館,也有22年的歷史了,雖然年限略遜於「滿園春」,但是排隊的場面同樣火爆。老闆負責打佐料,老闆娘負責煮麵,兩人配合默契,一次性下鍋幾十碗面不渾湯,眼快手快動作之麻利,誰多菜誰少辣椒,都記得清清楚楚。據吃麵的人說,有時候忙不過來的時候,老闆就要罵老闆娘,弄得吃麵的人也不好意思催了。老闆娘倒是不介意,「他脾氣急,總不可能罵客人噻!」
在大竹縣城,旮旯角角的麵館往往都生意紅火,很多本地人回來都要吃一碗大竹面解饞。類似於北方雜醬面的大竹面,主要是鹼面,做法獨特,嚼勁十足;更講究的還在於臊子,即雜醬。大竹麵館幾乎只營業半天,就是因為下午要準備第二天的臊子。不同於機器把臊子打成肉沫,幾乎家家都是手工切成肉塊,炒臊子就需花費三、四個小時的時間,這個過程也就成為店家展示獨門絕技的時候。大竹面好吃,還在於佐料,佐料多達十幾種不說,尤其以八角、茴香等中藥炮製的香油,更讓人回味幽香,也成為了不同麵館的秘密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