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安徽日報評論部
7月28日一上班,黃山市徽州區潛口鎮食品安全監測室檢驗員金海鳳像往日一樣,對同事從市場上採集來的17個食材樣品進行檢測。
臨近中午,所有檢材全部合格。小金與同事一道,前往鎮東邊的「紫霞美食一條街」例行巡查。這裡有32家旅遊餐飲店,經營的徽菜以地道食材和純正味道出名,每年接待遊客超過10萬人次,年營業額近千萬元。「潛口一樓」是這條美食街的食品安全示範店之一,一位遊客結帳時對老闆吳澤軍豎起大拇指,「你們這裡菜的味道好,衛生也講究,我們吃得放心開心,有機會一定再來。」
從吃得飽到吃得好,從吃得放心到吃得開心,從吃得開心到吃得文明,小小餐桌折射百姓生活的巨大變遷,關聯著社會治理的不斷進步。
食品安全關係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小康生活的一把重要標尺,離開食品安全,一切都是空中樓閣。黃山市是海內外知名旅遊城市,每年接待遊客超過6000萬人次。「吃、住、行、遊、購、娛」旅遊六要素中,「吃」排在首位,如何以高質量食品安全保障高品質旅遊體驗,黃山市進行了一系列創新治理。在全省率先把食品安全納入綜治網格化管理,藉助全市2000多名網格員隊伍,抓源頭抓宣傳,把食品安全監管觸角延伸到城鄉每個角落,把食品安全由監管部門唱「獨角戲」變為社會各界「大合唱」,由「單打獨鬥」變成「人民聯防」。徽州區呈坎鎮食品監管人員介紹,藉助網格化治理,鎮裡在進山路口、集貿市場、餐飲場所設立禁採禁食野生蘑菇警示牌,安排專人巡查,全鎮連續10年未發生採食野生蘑菇等食品安全事故。
食安有保障,助力奔小康。黃山市是我省重點茶葉產區和名茶產地,茶農佔全市人口一半,茶葉是農民現金收入的重要來源。在茶區,農殘問題一直是茶產業面臨的「必答題」,不僅關係茶葉質量安全,也直接影響茶農收入。謝裕大茶葉公司是黃山毛峰的龍頭企業,在該公司生態茶園基地,滿眼綠色中點綴著密密麻麻的「小黃點」,記者走近一看,原來是誘殺茶園害蟲的黃板。基地負責人介紹說,黃板是黃山市今年統一推廣茶園綠色防控的物理防治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化學農藥使用量,減少茶葉農藥殘留。從源頭抓起,把食品安全標準貫穿茶葉生產、加工、貯運、銷售各個環節,實現茶業增值、茶企增效、茶農增收,廣大茶農才能在小康路上走得更順、收穫更多。
「吃什麼」有講究,「怎麼吃」是文明。小康生活既是一種富足美好的生活狀態,也是一種進步和諧的文明形態,體現著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吃得飽、吃得好、吃得放心,還要追求吃得開心、吃得文明。人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本是好事,但也帶來講排場、比闊氣、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等陋習,不僅加重群眾經濟負擔,也影響鄉風文明建設。如何引導群眾吃得開心吃得文明,需要動腦筋想辦法。徽州區巖寺鎮上街社區投入30多萬元,將6間店面房改造成社區便民餐廳,方便居民舉辦宴請活動。上街社區網格員兼市場監管信息員程洪說:「社區便民餐廳的開辦,方便了食品安全和衛生監管,宴請費用也節省了,請客省心開心,大家吃得放心安心,潛移默化中促進了移風易俗和鄉風文明。」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是一個動態、接續奮進的過程,需要與時俱進補短板、強弱項,不斷提高社會治理能力和水平。食品安全作為小康生活的基石,只有齊抓共管、用心用力,才能以舌尖上的安全提升幸福指數,讓廣大群眾香在舌頭、甜在心頭,美好生活更加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