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西廂記》教我看懂的事

2020-12-15 夏末淺曦

書評:《西廂記》教我看懂的事

文 / 叄閱原創首發,轉載請註明

其實,比較精確的說法,應該是金聖歎批點的《西廂記》教會我的事,金聖歎是清代名人,著名的六大才子書就是由他定下,才子書是才子必讀之書,不催眠大家,不說是哪六大了,反正《西廂記》是其中一本。

小紅是被此書捧紅的人物,即現今很流行的牽線「紅娘」,紅娘會那麼紅不是沒有原因,她是小姐身旁辦事伶俐又有個性的小丫鬟,偷遞情書這件事在她嘴裡,密不透風。

從女主角崔鶯鶯的經典情書名句說起:「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隔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

這段文字可把男主角張生害慘了,張生自詡才子,解得:「(待月西廂下)著我待月上而來,(迎風戶半開)她開門等我,(隔牆花影動)著我跳過牆來,(疑是玉人來)這句沒有解,是說我至矣。」

張生就這麼跟紅娘解釋,紅娘半信半疑,她家姑娘擺明不太理張生,情書看起來也回得很勉強。

當張生真挑準時機跳過牆來,崔鶯鶯又假裝沒這回事說:「有賊!」紅娘回:「是誰?」金聖歎則在下面寫:妙,妙!賊也,而又問誰哉?

其實那句「隔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不是要張生真的跳牆過來,只是一種「少女情懷總是詩」的心情,比較接近「茱麗葉喊著羅密歐,羅密歐便心有靈犀地出現在她家窗下」而非真的跳進她家牆下。

以下,就來分享讀此經典的心得:

小說家筆法:金聖歎開頭寫「讀第六才子書西廂記法」其中:「沉潛子弟文必雅馴,苦不透脫;高明子弟文必透脫,苦不雅馴。極似分道揚鑣,然實同病別發。何謂同病?只是不換筆。……夫真雅馴者,必定透脫;真透脫者,必定雅馴。問誰則能之,曰西廂記能之。夫西廂記之所以能之,只是換筆也。」

看起來很白話,其實不好理解。透脫指文筆流暢,無拘無束,雅馴指文辭善修飾,注重章法。整段的意思為:真正善於用筆之人,能寫文字質樸自然的文章,也能寫擅於雕飾的文字,兩者之間能取得很好的平衡,西廂記就是典範。

這段文字,為作家最高心法,寫小說的人是不得不努力的方向,畢竟,一本小說要顧及大局,總不能老是寫很美的字,或是很平淡的文,寫咖啡店要有咖啡店的樣子,寫小吃店要有小吃店的樣子。

另一位大文豪曹雪芹也有此格調,他的《紅樓夢》不只寫高格調的詩詞和氣氛,也寫幽默,他的幽默之處也是換筆得當之處:

16回:「那秦鍾早已魂魄離身,只剩得一口悠悠餘氣在胸,正見許多鬼判持牌提索來捉他。那秦鍾魂魄哪裡肯就去,又記念著家中無人掌管家務,又記掛著父親還有留積下的三四千兩銀子,又記掛著智能尚無下落,因此百般求告鬼判。無奈這些鬼判都不肯徇私,反叱吒秦鍾道:「虧你還是讀過書的人,豈不知俗語說的:閻王叫你三更死,誰敢留人到五更!我們陰間上下都是鐵面無私的,不比你們陽間瞻情顧意,有許多的關礙處。」

幽默文字的價值:金聖歎的批點文字─凡能使人失笑文字,悉是刳心瀝血而出,莫容易讀過古人文字也。先分享《西廂記》張生初次跳牆抱錯人的精彩片段:

張生:小姐,你來也。(摟住紅科)紅娘:禽獸,是我,你看得好仔細著,若是夫人怎了?張生:小生害得眼花,摟得慌了些兒,不知是誰,望乞恕罪!紅娘:便做道摟得慌呵,你也索覷咱,多管是(八成是)餓得你個窮神眼花。

搞笑和幽默不一樣,愛搞笑的不一定愛幽默,愛幽默的人肯定無法接受太無理頭的搞笑。

幽默文字很難刻意為之,但偶爾的神來之筆,不只能逗笑別人,客倌們不知道的是,作者才是笑得最厲害的那位,只是笑完後,要趕快把靈感寫下來,用理性文字整理過。金先生說失笑文字都是刳心瀝血而出,個人感覺沒那麼誇張,只能說得來不易,那種靈感說來就來,像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不至於刳心瀝血,但是很值得珍惜,人人都愛幽默,可是幽默作家是少之又少。

- END -

相關焦點

  • 分享|寫書評五個基本步驟,看懂了,你就會理解書評人
    一個句子,一個段落,之所以會讓你心動,可能是它給了你某種啟發,可能是它說出了你心底裡想說但沒來得及整理的信息,可能是它幫助你看透了某件事的真相。碰到心動的句子,用彩筆劃線就對了。畢竟,想要回味才能有跡可尋啊。
  • 《西廂記》中崔鶯鶯人物形象
    你好,我是當歸姑娘,今天我想從詩詞和細節方面來看崔鶯鶯這一形象。塑造人物形象在《西廂記》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王實甫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以細節描寫和詩詞刻畫為手段,不僅塑造出了一系列生動、豐滿、典型的人物形象,還推動了情節發展,謳歌了反對封建禮教,追求婚姻自主的主題。在《西廂記》中,詩詞刻畫和細節描寫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
  • 從《鶯鶯傳》到《西廂記》,看張生如何從渣男變成情種的?
    唐代元稹的唐傳奇《鶯鶯傳》問世以來距今也有一千多年的時間了,它是最早敘述張生和崔鶯鶯故事的作品,到了宋元時期又經過文人的不斷創作,至金,董解元寫了《西廂記諸宮調》將這個悲劇的結局改為喜劇,元代王實甫最終完善,元雜劇《西廂記》問世,《西廂記》的完成說明王實甫對於「情」的關注更加深刻,希望所有的相愛的人都能夠可以不顧一切地在一起,「願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
  • 《西廂記》究竟是「妙詞」還是「淫詞」
    這恐怕就是《西廂記》原本不僅從未出現過刪節本、潔本,而且始終在舞臺上演出的原因。蔣星煜最別出心裁的是《紅樓夢》作者曹雪芹,他對《西廂記》用了非常形象化的手法,十分聰明地把當時大觀園中各色人等對《西廂記》的內心深處的熱愛、表面上的一意貶低像工筆畫般精雕細刻了一番。《紅樓夢》第二十三回標題為《西廂記妙詞通戲語,牡丹亭豔曲驚芳心》,不言而喻,曹雪芹認為《西廂記》用心描摹崔鶯鶯與張君瑞的愛情故事的語詞為妙詞,並非淫靡之語也。
  • 《西廂記》中的人物形象張生篇
    《西廂記》中的人物形象張生篇——以細節描寫和詩詞刻畫為途徑《西廂記》「願普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這一主題表達了大眾的心聲,代表著很多人的願望。讓《西廂記這部愛情劇,深受讀者喜愛。後來張生擱置科舉之事可以看出相對於愛情而言張生對功名不太看重,因對鶯鶯心生愛意,他可以放棄進京趕考的機會,還說要在僧房複習,其實只想靠著西廂,可以時常見到鶯鶯。這裡寫出了鶯鶯的美麗,也寫出張生對愛情痴迷。張生把功名利祿置於愛情之下,沒有考慮自己四處「飄零」的處境。
  • 《西廂記》原來歷史上第一位「紅娘」是她?
    《拷紅》中,她先把張生和鶯鶯的私情告訴了老夫人,然後對老夫人說:「目下老夫人若不惜其事,一來辱沒相國家譜,二來日後張生名垂天下,施恩於人,忍令反受其辱哉?使至官司,老夫人亦得治家不嚴之罪。」她「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讓老夫人啞口無言,也只好默認了張生和鶯鶯的婚事。這部作品中「紅娘」的確是一個"喧賓奪主"的角色。
  • 《西廂記》|紅娘人物形象
    《西廂記》中,丫鬟紅娘看起來似乎是一個次要人物,其實是本文中必不可少的線索。在《西廂記》二十一齣戲的元雜劇中,作為配角的紅娘在七折裡擔任主唱。 可見紅娘在劇中是很重要的,其影響力快和兩個男女主角等量齊觀,甚至快超越了主人公張生和崔鶯鶯了。
  • 《西廂記》牛年主題文化系列彩色檯曆面世
    牛年前夕,古典愛情名著《西廂記》文化學者、山西普救寺文化顧問雷建德,相繼推出了「牛年-西廂記珍品主題文化彩色檯曆」「2021西廂記珍品-主題文化木質檯曆」「2021西廂記-文化彩色檯曆」「2021情傾西廂-文化彩色檯曆」等6部系列檯曆。
  • 《西廂記》裡的羅衣、羅衫、羅袍
    《紅樓夢》寶黛共讀《西廂記》,是讓讀者知道林黛玉的名字取自《西廂記》,它與《水滸傳》、《三國演義》都寫了三家分晉遺蹟官廳,晉陽古城歸去的歷史。《西廂記》借山西柳宗元的故鄉普救寺之名,實際用崔鶯鶯在十裡長亭送別張生的故事,比喻晉陽古城消失在官廳村前。
  • 《詩詞挈領》書評,看來作者是個技術控,用電腦數據來分析詩句
    《詩詞挈領》書評,看來作者是個技術控,用電腦數據來分析詩句以前讀書時喜歡看武俠小說,看見那些古人出口成詩好不羨慕,覺得文縐縐的十分有文化很師。可惜我語文底子差,不要說寫詩,連看詩也不懂。連計以前學校課本教的,大慨我懂背得出的詩,十隻手指可以數完。人家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好幾次拿起本唐詩三百首來看,讀不了幾首便因為太悶放棄了。市面上輯錄古詩加以注釋的書很多,如果連詩的最基本也不懂,不知該如何去理解一句詩句,看那些注釋書會十分吃力。某次在香港逛書店時,看見這本《詩詞挈領》,由淺入深教讀詩寫詩,便買立即下來。
  • 《西廂記》如此有名,作者王實甫,為何進不了「元曲四大家」?
    關於王實甫的評價有很多,像明代賈仲明在《凌波仙》說到「新雜劇,舊傳奇,《西廂記》天下奪魁」。明代朱權在《太和正音譜》中說王實甫之詞,「如花間美人,鋪敘委婉,不虛偽,深得騷人之趣。極有佳句,若玉環之出浴華清,綠珠之採蓮洛浦。」金聖歎在《第六才子書》中批語,「有人來說《西廂記》是淫書,此人日後定墮拔舌地獄。何也?《西廂記》不同小,可乃天地妙文。」
  • 周鋒律師,記元青花《西廂記拷紅》大盤
    願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屬——記元青花《西廂記拷紅》大盤在中國文學史上,唐詩、宋詞、元曲是三足鼎立的歷史豐碑,元曲主要是散曲和雜劇。展現在大家面前的這件「西廂記拷紅」圖元青花葵口大盤(直徑44釐米),這段故事情節源於元代雜劇王實甫的《崔鶯鶯待月西廂記》。
  • 《西廂記》中崔鶯鶯、張生、紅娘3者之間不為人知的關係
    崔、張、紅娘三者之間究竟存在著什麼樣的不為人知的關係王實甫創作的《西廂記》是元雜劇中的傳世之作。故事取材於唐人的傳奇小說《鶯鶯傳》,並在金元之際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的基礎上予以全面改造,賦予整個故事反抗封建禮教,追求自由幸福的主題,並對元雜劇體質有所突破,塑造了中國古典戲曲的典範語言。《西廂記》中有兩對矛盾,兩對戲曲衝突。
  • 「徐批」《西廂記》辨偽
    作者:張正學(天津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作為千古名劇,王實甫的《西廂記》傳播廣泛,僅其明代批點本,傳世者就不下20種,其中,徐渭的批點本不僅獨樹一幟,而且也為研究者所樂道。據徐渭的學生兼鄰居王驥德《新校注古本西廂記》(以下簡稱「王驥德本」)說,徐渭曾評解過數種《西廂記》,「暨陽刻本」即其中之一。
  • 《西廂記》的「春」與「秋」
    原標題:《西廂記》的「春」與「秋」王實甫的《西廂記》雜劇在文學史和戲曲史上頗負盛名,被賈仲明譽為「新雜劇,舊傳奇,《西廂記》天下奪魁」(〔凌波仙〕弔詞)。作為崔張故事的改編本,該劇充分發揮雜劇文體的特點,將抒情與敘事緊密結合,於小說、諸宮調之外,另塑典範。
  • 浙浙音戲劇系(越劇表演)畢業作品小百花版《西廂記》上演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馬黎 通訊員 郭楠「我叫曾希琰,工小生、呂派,我叫屠可依,工小生、呂派,我叫張莎莎,工花旦、王派,我叫樓海霞,工花旦、呂派,我叫王金洪,工花旦、王派,呂派,我叫黃紫薇,工花旦、王派....,我們來自浙江音樂學院戲劇系越劇表演171班,我們畢業啦!」
  • 由張生和崔鶯鶯的愛情故事寫成的《西廂記》,是一部怎樣的劇本?
    元代著名的戲劇家王實甫寫的《西廂記》是中國戲曲史上成就很高的劇本。《西廂記》寫的是張生和崔鶯鶯的戀愛以及及他們反封建鬥爭的故事。作者在劇本中開展的衝突,實質上是維護封建禮教、封建婚姻制度的封建勢力和要求自由表達愛情、自由結合的青年一代的衝突。劇本中對封建勢力的代表崔夫人作了有力的揭露;熱情歌頌了青年一代對封建勢力所作的鬥爭。
  • 「碧雲天,黃花地……」,我和她的《西廂記》,也許你真沒讀懂
    元代王實甫的雜劇《西廂記》,相信不少人都聽說過,那膾炙人口的「碧雲天,黃花地……」更使文人墨客朗朗上口,稍微喜歡文學的人更能通曉全文。《西廂記》主要講述的是張珙和崔鶯鶯的愛情故事,曲折纏綿,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影響非凡,主要歌頌了兩人以情動天、對愛情的堅貞、以及掙脫封建社會的桎梏的偉大愛情。筆者男,當年也經歷了類似於《西廂記》的故事情節。
  • 教你看懂天氣雷達回波圖
    教你看懂天氣雷達回波圖 2020-05-31 03: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雷建德工作室首推:「2021(牛年)西廂記珍品-主題文化系列彩色檯曆」
    又有,國內外博物館、圖書館、藝術院校稀少的館藏珍品和民間擁有的藏品,還有當代部分著名書畫家代表作品:水墨藝術大師邱振中西廂記人物畫選、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於水西廂記畫選、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國畫系主任顧炳鑫西廂記畫選、金陵畫院院長高馬德西廂記人物畫選、原山西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田樹萇西廂記墨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