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途丨尺度美!從電影《櫻花亂》微觀日本矛盾美學「豔」與「寂」

2020-12-13 拾途

江戶時代有一本《浮世物語》,開篇是這樣的,「萬事不掛心頭,隨風飄去,流水浮萍一般,即叫做浮世」。藝妓、歌舞伎劇場和相撲,並稱「浮世三絕」。

在藝妓早期,還有可以從事正常身體交易的妓女。而所謂花魁,就是江戶時期妓女院內最紅的那一個。隨著花魁越來越高級,但同外面世界漸漸脫節,變得非常儀式化,說話也不使用一般口語。

直到較為通俗的藝妓出現後,花魁的生存空間開始逐漸被取代。

提到花魁,就繞不過鬼才女導演蜷川實花的處女作《櫻花亂》,而看過櫻花亂你大概就明白了為什麼「一無所有的人生,反倒有趣得多」

電影改編自安野夢洋子所著同名漫畫,描述了在吉原遊郭(花柳街)的妓館區裡,一位被賣身的少女清葉,一邊對這裡的慣例進行反抗一邊成長為吉原第一名妓的故事。今天拾途就從櫻花亂中跟大家一起微觀日本的「豔」與「寂」。

花魁的「魚缸」

剛滿9歲的女主清葉被母親賣到妓院,作為那一代花魁妝妃的侍女,第一次看到妝妃和客人交歡而逃離,被抓回來的清葉因為一直喊,等櫻花盛開自己就會離開這裡,而被其他人恥笑。「櫻花盛開」更像是一個隱喻,這棵不會開花的櫻花樹,就像是被束縛在吉原的女人們沒有結果的愛情。

懲戒之後,妝妃責備她逃走時碰倒魚缸而害死一條金魚,當時用了一個很精彩的比喻:「唯有在魚缸裡,金魚才是金魚。把它放進河裡,它就只是一隻普通的魚。金魚待在魚缸裡,才能展現它的美。藝伎也是。你為什麼要跳出你的魚缸?」

花魁的愛與傷

「一個女孩子擁有的越多,越遭人妒忌,因為你獨一無二,這就是花魁」——妝妃

這部電影出現三位美豔到令人不敢直視的花魁,分別由三個演技精湛的演員來詮釋——土屋安娜表現出清葉的「狂」、菅野美穗演活妝妃的「傲」、木村佳乃道盡高尾的「痴」。她們對於愛情的態度,也決定了她們的人生。

電影對三個花魁性格的刻畫在這三個鏡頭裡得到了一定的體現。雖然身在青樓,是男人的玩物,但妝妃和日暮是勇敢和堅韌的。她們倆的心中還保有一份自尊和獨立,她們是敢於追求愛也敢於放下的,很多時候你能感覺到她們對這套系統和來這裡的男人的高傲和不屑,就像這個姿勢,將「男人」壓在自己的身下。

花魁高尾,不論是從肉體還是精神上都淪為真正的玩物,她所謂的情郎嫖客也不過是想佔有她的身體,甚至是她哭著求那個男人贖她時,那個男人還從後面把她壓倒在地來了一發。真可悲。結局也慘,想殺了情郎卻反被殺。

成為花魁後的清葉(日暮),雖有過別人給她愛情的希望,但最後都如櫻花般短暫盛放,隨即飄落一地。在花魁的世界裡,因為獨一無二,所以你被恨著。這或許就是花魁無法擁有愛情的原因。

電影的結尾,「跟著我可是要過苦日子的喔!」清次說,「但是似乎比擁有一切要來得有意思。」清葉笑著回答。

一部極盡妖嬈之能事的電影,結尾卻出乎意料的貞靜。最後還是有情人私奔成眷屬去看那大片的櫻花海。

但在日本侘寂文化中,日本對於櫻花的崇敬,也包含著自然觀的美學意識,也就是對永恆性的質疑,櫻花在日本這一國度裡,即是轉瞬即死的代名詞。這短暫綻放旋即凋謝的櫻花,也可以說是一種最終結局的暗示,在當時所處的時代下,背叛主人的二人勢必得不到好的結果,也印證了櫻花燦爛轉瞬即死的物象象徵。

花魁文化

花魁有兩種,一種叫『張世見』,他們和普通遊女一起在紅色窗格中招攬客人。

另一種叫『呼出』。吉原那時有3000遊女,而能成為呼出的只有4個。她們一般在二樓,等客人的指名。

花魁要學多門高檔禮儀、藝能,包括古典書法、茶道、舞蹈、優雅樂器(如日本箏和三味線)、和歌,還有圍棋之類。她們不會隨便接待一般街客,也不是隨便提供性服務,只會接受特定人士邀請。

初會(第一輪):客人在「引手茶屋」指名花魁,花魁會與客人保持距離,不會和客人說話,更不會和他們喝酒,客人要討好她們,被花魁品評。客人必須叫很多藝人,用浮華的遊樂來顯示自己的財力。一般會指出10-20兩(相當於現在100-200萬日元)如果花魁沒看中客人,那麼客人離開,連跟花魁結識的機會都沒有。

裹(第二輪):第二次會面要與第一次花同樣多的錢,那時花魁會靠近一點,跟客人寒暄兩句,基本跟初會沒啥兩樣。

馴染(第三輪):那時花魁會放下架子,叫客人的名字並接待。客人將會有刻著自己名字的茶碗筷子。此時客人必須要付額外的馴染金給花魁作為禮物。通常三次相見便可一夜良宵。

P.S:成為花魁的入幕之賓一般金額是30-50兩。

時間表:

10-14歲:禿,服侍花魁的小女孩,一般就是端茶倒水伺候案前的

15-16歲:新造,一般禿長大後成為新造,是花魁的候補人員

18-27歲:花魁/普通遊女

28歲:退休,可被贖身,如果沒人贖的就變打雜的

另外如果細看會發現,通常藝伎的和服腰帶是綁在後面,而《櫻花亂》中的妓女都將腰帶綁在前面,是因為妓女需要時常脫衣接客,沒有時間綁在後面。

而遊街的時候,日暮穿著那麼高的鞋子。一方面象徵著「高人一等」。一方面鞋子本身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徵。除了繁瑣的漆工,鞋子上用的布料平民可能一輩子都沒摸過,有些鞋子上還會鑲上金箔或貝殼。

花魁走的八字花魁步,模仿的則是金魚擺尾。電影中為什麼頻繁的出現金魚?因為金魚在日本是娼妓的意思,諧音妓女。青葉的侍女前一晚對她說「姐姐,我夢到你客死他鄉。」還有侍女最後一句話「你知道你只有在魚缸裡才能生存麼?」

這兩句話可能在暗示,青葉和青次私奔後,他們的幸福生活可能並不會長久。青葉是金魚,離開了玉菊屋就無法生存。

還有一個伏筆,青葉被綁著,有人拿木棍狠狠地打她的肚子。後來她懷孕,決定留下肚子裡的孩子時候,卻意外流產了。

日本的矛盾美學「豔」和「寂」

提起同題材的電影,大家可能最先想到章子怡、鞏俐演的《藝妓回憶錄》。

比起《藝妓回憶錄》的素雅清淡,《櫻花亂》實在是活色生香。《櫻花亂》是由一個日本女性的角度詮釋,但是《藝妓回憶錄》則是由一個西方男性的角度詮釋。這兩部電影有一些不一樣的地方,是關於女性主義在東方和西方的文化差異。

十裡煙花,也不過一場浮世。從《櫻花亂》的寓意上講,清葉曾失去一樣又一樣——初次的愛戀,未降生的孩子,成為武士之妻的機會。當然,最後一樣是她主動放棄的,僅僅因為「一無所有的人生,聽上去反倒有趣得多」。經歷了人生波瀾壯闊,依然純粹、熱烈、七情上臉地活著。如此,也正是日本文化中所謂的「浮世」吧。

嚴格來說,《櫻花亂》是構建一個後現代風格呈現江戶時期妓院故事,具現了當時的日本正從通俗文化進入精緻生產的美學轉化。

從電影本身而言畫面布景和服飾妝容,都是日本古典美學的體現,日本審美的精魂是「豔」和「寂」,這是一種從兩個極端的對比中獲得美感的矛盾式美學。

此外,關於配樂

蜷川選擇了椎名林檎的搖滾電音作為影片插曲為花魁遊街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頗有爭議,但足以說明導演對於影片意境想要在傳統美學上有所突破的心。

文末推薦

【江戶東京博物館】

地址:東京都墨田區橫網1-4-1

常設展參觀門票:600日元(約合人民幣35元)

近期展覽攻略:

2018.04.01-2018.05.13(NHK特別項目「大江戶」展覽)

2018.04.01-2018.05.06( 浮世繪Best Collection)

電影/紀錄片推薦:

《大奧》

《藝伎回憶錄》

《BBC 藝伎的真實生活》

相關焦點

  • 蕭耳《櫻花亂》:與清少納言談談心
    10月20日,「花落,刀落,跟清少納言談心——蕭耳《櫻花亂》新書分享會」在北京舉行。在《櫻花亂》一書中,蕭耳寫花葉舟雪、舞伎花魁、僧人武士;也寫櫻花易逝、美人薄命、武士落魄。對此,身為好友的著名評論家李敬澤笑言,蕭耳看上去哼哼唧唧的,其實喜歡一切殘酷的、暴力的、決絕的東西。
  • 寫日本文化是對中國文人的試金石,隨《櫻花亂》感受日本國民性
    蕭耳《櫻花亂》新書分享會日前在京舉辦,蕭耳與著名批評家、作家李敬澤,共話花開花落,時移世易。談到《櫻花亂》一書的緣起,蕭耳表示早在1912年她外公就曾去日本留學,因此她對日本似乎有一層私人情感。她寫出這樣一本作品,一方面是由於深諳日本文化,另一方面她想通過這本書同外公有一種精神上的對話。「這本寫日本文化的書關聯著我的前世今生,這裡有我個人對東方文化的探尋,對日本國民性的深究。」在《櫻花亂》中,蕭耳寫花葉舟雪、寫舞伎花魁、寫僧人武士;也寫櫻花易逝,美人薄命,武士落魄。
  • 【活動預告】蕭耳*黑陶 | 日本香草美人、和氏建築與家國命運——《櫻花亂》新書分享會
    無論是黑澤明鏡頭下的悲壯武士,還是平安末期的矛盾武士,日本武士皆以「禿髮」明志,外人看來殘酷至極的切腹,卻綻放出島國獨有的「大和魂」。千利休於茶,成就日本茶道極致的審美。專注於一小隅,一點紅,一抹白,一味茶湯,便是歡愉。風流僧侶,薄命英雄,魅惑耽美,野狐異色……多情與無情間,應是世事無常的真實寫照。
  • 《日日是好日》:一部關於茶道的電影,蘊藏著日本的「侘寂美學」
    「茶道依季節的循環,將日本人的生活美學與哲學變成親身體驗,瞭然於心。真正的體悟需要時間,可是就在「啊,原來如此」的那一瞬間,完全化為身上的血與肉」——森下典子《日日是好日》《日日是好日》是日本國寶級女演員樹木希林生前最後一部電影,改編自日本茶道教授森下典子的同名隨筆集。
  • 侘寂的美學觀念丨日本的傳統審美源於茶道,現代美學設計的起源
    二、侘寂——日本美學的核心,侘茶的出現滿足了市井文化的精神需求,使茶道在全國普及「侘」,作為日本的傳統美學,是一個具有民族特色的理念。以「人在宅中」會意,表達了日本人的獨處空間存在感。「寂」表示歲月流逝的狀態,在室町時代著名俳諧師松尾芭蕉的創作中,「寂」佔據了他作品中大部分,被認為是一種新式的美。寂指事物自然而然散發出來的美。而侘寂一詞描繪的是事物不恆久、樸素與自然。
  • 傳承千年的日本三大美學!為美而生的古老思維:物哀、幽玄、侘寂
    東方文化擅於實現意象與意境,蘊含講究倫理與道德規範的華人思想,以及看重美學淬鍊的日本哲學。日本三大美學:物哀、幽玄與侘寂,一道道迴路打破西方文化不曾觸及的領域,長達千年的歷史脈絡,以獨特的審美價值展現獨一無二的美感意識。
  • 網絡重構最新綜述推薦:從宏觀尺度到微觀尺度
    最近arXiv的一篇綜述文章,以統計物理和信息理論的視角,從宏觀、介觀和微觀三個尺度討論了解決網絡重構問題的思路、方法和技術,本文是對綜述整體內容的介紹。陳昊 | 作者劉培源 | 審校鄧一雪 | 編輯數據缺失是數據分析過程中遇到的普遍問題。
  • 域外丨日本街道的美學
    街道最直觀的是建築物。日本的街道,建築物形態種類多樣,傳統的和式建築,老式的店鋪,古老的神社或者寺廟,就與現代的西式建築比鄰。這種多樣化的空間感讓人同時體驗傳統與現代的魅力。尤其是傳統的和式木屋建築,用的是竹木土石這類自然素材,木質拉門與木格拉窗,裸露本質的木板牆,其材質與線條深具自然簡素之美。
  • 拾途丨去日本看櫻花前你需要知道哪些?
    《櫻大鑑》裡有寫道:日本櫻花最早是從中國的喜馬拉雅山脈傳過去的。但,這是野生櫻花的起源。現代人理解和觀賞的栽培櫻花是從喜馬拉雅山脈傳往日本後,在日本人精心培育下,不斷增加改良品種才達到如今狀態。櫻花の軼事日本為何變成櫻花之國?
  • 日本美學關鍵詞「侘寂」:無味之中感悟有味
    「日本美學關鍵詞」之侘寂(wabi sabi)——侘わび——在陰暗處照亮美——寂さび——從破滅中尋找真 生於茶道與俳句
  • 微觀宇宙與美學千年丨日本庭園的藝術
    而今,我們也可以透過千百年時光,從字裡行間看見細渺幽深的日本庭園之美。 書中記載了在一座庭園中將四季景觀特色全部呈現出來的方法——六條御息所的庭園根據中國風水學被劃分為四個部分,每個部分對應一個季節。日本的庭園藝術由來已久,不僅能夠將變換的四季裝進小小的庭園之中,還能夠自如地用狹窄的方寸之地呈現出森林和幽谷的自然之美。
  • 聊聊日本獨特的美學與世界觀在和風遊戲中的反映
    從當年派來唐朝學習的遣唐使,到黑船入港而來的美國人,再到世界已經成為一個地球村的如今,日本人將各種外來文化雜糅進本土文化後加以演變,最終形成了一種既古又新的美學風格,或者說,是一種「矛盾的綜合體」,它完全包含日本的一切,同時也深深植根於其國內的設計、藝術等各個領域,並且就和一說起中國便想到中國功夫一樣,「和風」也已成了日本最經典的一張名片,在海外的設計師手中也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
  • 《用心棒》——淺談六十年代日本武士和戰爭電影對暴力尺度的突破
    但是極限地表現血腥和暴力,也引起主流影評人的反感,以《映畫評論》為陣地的中青年影評人,如佐藤忠男,大都質疑:黑澤明這樣不過是拍出了耍弄武士刀的殘虐美,完全是江戶時代的情趣,這在反戰反核反日本再武裝的時代環境中有什麼意義?以當時的認知水平,也難怪心繫天下的影評人做如此反應。一、斬首的價值與嚇人的鬼物相同是啊,殘虐有什麼意義?《異形》和《猛鬼街》又有什麼意義?
  • 美的人身心俱美丨美學專家談普及美學
    王先生說:「邱偉傑先生的普及美學,仿佛有一種知其不可為而為的精神,其理論與實踐的努力,試圖切實地為這個社會提供一種方案。他不是不知道存在之痛,不是不知道當前的社會範式,卻竭力去身體力行,這是難能可貴的。邱先生談到生活方式的革命,從生活方式入手,讓美的本質回歸。」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張立波教授指出,邱先生的普及美學史論第一次對普及美學的思想資源、理論來源做了比較完整、系統的闡發。
  • 《茶煙外·茶掛》丨一本書,走進禪與茶美學
    其雖名「茶掛」,卻不僅限於茶道之中,而是一種集中了文學、禪宗、書道、茶道等多種藝術形式的審美訴求,也是一門根植於日本的綜合藝術形態。那些跨越時空留存下來的日本茶掛,不止包含了筆墨之美,更保存了禪的智慧與歷代高僧、文人的生命激情。為什麼在日本,自古至今,茶道諸器之中,茶掛為第一要物?為什麼說,茶掛是這個時代,年輕人進入古典最好的契機與接引?
  • 王家衛電影的色彩美學|顏色會說話,你看懂了嗎?電影語言分析
    王家衛的電影風格獨樹一幟,他對於色彩的運用也別出心裁——打破了 「百分之百天然色彩」這一傳統電影美學原則。在他的電影裡,色彩不僅可以給觀眾帶來巨大的視覺衝擊,還與人物性格、心理、命運等緊密聯繫,具有象徵主義和表現主義的作用。
  • 日本建築文化的禪意之美
    禪宗對日本文化的影響深遠,日本也因此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建築理論和居住觀,在日本人的精神生活、藝術修養以及建築文化的形成過程中,禪宗都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日本的學者認為,日本人是為了美而活著,而究竟是禪造就了日本人對於美的執念,還是為美而活的態度造就了禪在日本的發揚與壯大,這已經不再重要。
  • 日本茶道美學的文化內涵,你有多少了解和認識?不妨一看!
    日本人親近自然,崇尚自然中最質樸的元素,並將真摯而直觀的情感沉浸於自然之美中。正如李澤厚在《美學四講》中說的那樣:「人的自然化是情感(心裡)本體的建立。」   20世紀西方美學在日本廣泛傳播,並在日本確立成為一門學科。日本作為一個群島國家,四季分明並且氣候變化多端,有著許多日本獨特的自然風景和自然景觀等。
  • 日本審美精神中的「侘寂」:寂寥、古老,以及本質
    日本的美學很特殊,塑造了世上獨一無二的審美精神和體系。自古以來,在日本的社會中,不管是畫家、作家、詩人,乃至武士,都在用美學約束自己的生活。日本的美學是一種微觀的「生活美學」,要求人們在生活中「覺察」出美的意蘊,從一片櫻花、一株小松樹盆景、幾個字的俳句中感到「言外之意」;從簡陋、簡單、簡潔的意向中,感慨美就在斯物中。
  • 從日本美學看日系裝修風格
    關鍵詞日式裝修,色彩搭配,美學,川端康成,侘寂,物哀人群:需要家裝,喜歡日系風格,對日本文化美學感興趣————————————————————————————————————————近些年「日系」常常被大家掛在嘴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