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稅究竟什麼時候出臺?前央行副行長警告:樓市狂歡日子不多了

2020-12-26 小強財藝

中國人一直都把房子需求排在第一位,養老需要房子,年輕人結婚需要房子,如果沒有屬於自己的一套拿得出手的房產,就會覺得人生沒有歸屬感,在親戚朋友面前也會感覺自己很沒有面子,因此,中國百姓都把一生掙取的財富都用來建房子或者買房子了,儼然房子已經成為中國百姓生活的第一「剛需」。調查顯示,雖然中國百姓的人均財富的70%都是房產,可見房子在中國百姓心中的重要地位。

但是,很多地方的房子的價格是真心不便宜,除了受某些調控政策影響外,房價一直居高不下的原因也有部分「炒房客」的功勞。一些比較富有的人,也會投資房產,如果遇到好的行情,轉手就能掙一大筆錢,前些年,很多人都靠炒房很賺了一筆。比如最著名的溫州炒房團。

炒房團的加入,讓空置房「泛濫」的同時,也讓很多人手中囤房太多,導致房價長期徘徊在高位,讓剛需者很發愁。

自從有了「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定調後,炒房雖然有所遏制,但是房價依然非常堅挺,一二線大城市的房價仍然在持續上漲。

所以為了讓更多老百姓能夠買得起房,確保樓市的健康發展,很多樓市調控政策密集出臺或即將出臺。其中,房產稅又是這些政策中大家最為關注的,因為,這可以從根本上解決房價持續上漲的問題,很多人已經開始把國家徵收房產稅作為控制房價的靈丹妙藥。

長期以來,大家對於房產稅認知方面的一個誤區

關於這個認知誤區,真的有必要說一說,不然很多人還蒙在鼓裡,不知道房產稅的來龍去脈。

大家一直說房產稅要來了,其實這句話嚴格來說是不準確的,房產稅早在30多年前就已經開始徵收了,換句話說,不是房產稅要來了,而是早就來了。

1986年10月1日,國家就已經開始實施《房產稅暫行條例》,明確規定房產稅的納稅人為由產權所有人。房產稅依照房產原值一次減除10%至30%後的餘值計算繳納。房產出租的,以房產租金收入為房產稅的計稅依據。房產稅的稅率,依照房產餘值計算繳納的,稅率的1.2%;依照房產租金收入計算繳納的,稅率為12%。

其中,按照房產租金計算的房產稅,就是現在很流行的說法:房東稅。

既然有房產稅,普通居民為啥感受不到?

為什麼我們普通百姓沒有感受到身邊的房產稅呢?或者說自己有好幾套的房子也從來沒有徵收過房產稅啊?

原來,雖然我國房產稅早就開始徵收了,但是房產稅暫行條例有免納房產稅的條款,就針對居民個人房產而言,該條例第五條第四款規定,個人所有非營業用的房產屬於免交房產稅的之列。從這個條款可以結論,居民個人居住的住宅顯然屬於非營業用房,當然就可以暫時不用繳納房產稅。

但具體什麼時候交?這才是大家現在所說的「房產稅要來了」。

房產稅究竟什麼時候會出臺?

經濟學家馬光遠做出了判斷:認為2022年之前出臺的可能性非常低。

經濟學家馬光遠直言不諱地說到:「十四五」期間可能是開徵房產稅的最佳時機,如果錯過這個時間,未來可能很難找到開徵的窗口」。他給出了四個依據:一是國家規劃草案提到了地方稅和直接稅制度,雖然沒有直接提及房產稅,但是肯定包括房地產稅;二是未來土地財政難以延續,開徵房地產稅可以補充地方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三是房產信息逐步健全,開展「第三套」房產的房產稅時機成熟;四是貫徹「房住不炒」,肯定得到老百姓擁護。

對於馬光遠的判斷是否準確,我們可以從之前他對房產稅的預測找到答案。

記得在2015年的時候,當時就有人大膽做出預測,認為房產稅將會在2016年出臺,2017年就開始徵收。但事實證明,這些預測徵收房產稅的人被打了臉,還被馬光遠斥為「胡說八道」,他還認為,房產稅在5年之類出臺的概率等於零。

事情的發展還真的如馬光遠所說,現在5年已經過去了,針對個人的非營業用房確實也沒有徵收房產稅。

另外,在今年11月中旬的時候,財政部部長劉昆發表題為《建立現代財稅體制》的文章,談到了要進一步完善現代稅制,未來的房地產稅將「按此計徵」。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房產稅的腳步已經越來越近了。

房產稅該如何徵?

房產稅還沒有出臺,所以關於按照什麼樣的標準徵收問題,各種觀點和討論也是滿天飛。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徵收方式:

第一種,按照「套數」徵收。

以家庭為單位,超過「套數」就需要繳納房產稅。比如馬光遠就認為家庭第三套房徵收房產稅就比較合適。但是如果按套數來徵收,房產面積有大有小,有些家庭雖然套數多,但面積小,有些家庭雖然套數少,但面積大,這些複雜的矛盾該如何解決?會不會因為躲避房產稅而引發離婚潮?

第二種,按照「面積」徵收。

主要方法就是人均居住面積,如果家庭人均居住面積超過一定的標準,就要徵收房產稅。

第三種,按照「價值」徵收。

以家庭為單位,評估家庭所有房產的價值。以房產的評估價值或者當地房產交易數據得出房產價值平均值,當某人的房產價值高出平均值就要繳納房產稅,低於平均值就不用繳納房產稅。

仔細品味發現,不管採用哪種房產稅徵收方法,都很難做到十全十美。並且房產稅的徵收不僅需要理論計算依據,還更要有可行操作,如果計稅麻煩,操作困難也是不可取的,會給執行帶來很多問題。

寫在最後:

房產稅已經持續多年成為樓市熱詞,因為它不僅影響開發商,也影響炒房客、剛需用戶等,作為樓市調控的「壓箱底」大招,一旦實施整個樓市都會受到影響。

雖然目前樓市整體平穩,但是因為樓市的「慣性」,房價依然處於高位,仍然讓很多收入不高的人望而卻步。對於絕大部分人來說, 買房意味著一輩子降為這一套房「打工」;對於投資者來說,最擔心的就是樓市泡沫。

前央行副行長吳曉靈就說,要做好樓市泡沫破滅的準備,狂歡的日子已經不多了。

馬光遠公開表示:房地產的財富風口基本已經結束,房子作為中國投資產品的年代已經結束,炒房客的時代基本結束。

早在3年前,財政部高層在談及房產稅時就已經明確表示:未來要按照「立法先行-充分授權-分步推進」的原則,推進房地產稅的立法和實施。

是否需要考慮在政策落地前拋售多餘房產呢?提醒一句,那些手握多套住房的人,還是要早做打算,不要讓房子爛在手裡,一旦房產稅落地,房價再想上漲,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相關焦點

  • 央媒出臺新規,副行長表態:狂歡的日子不多了
    嚴格意義上來說,在過去20年樓市並非一路高歌,就比如在本輪調控中,2018年被稱之為公認的市場最頂峰,而在那個時候雄安新區劃立導致燕郊的房子成為香饃饃,售樓處全部都是外地人口,看不起本地經濟和產業結構,但依然選擇硬上車買房,原因很簡單,堅定認為未來房價會上漲。但現實真的是這樣嗎?
  • 央行原副行長:做好泡沫破滅準備
    不僅如此,他更隱晦暗示,我國樓市存在很嚴重的投機和泡沫——遏制房地產投機炒作和燙平樓市泡沫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事實上房地產泡沫的形成更是由來已久。無獨有偶,北大經濟學院院長、教授董志勇不久前在2020年金融街論壇年會上更直言不諱表示,「不要任何時候都汙名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因為房地產市場仍然是未來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支柱,他們有很多困難,但目前為止個人覺得並沒有泡沫。」
  • 原建行行長劉桂平擔任央行副行長,央行「一正六副」格局再配齊
    見習記者丨曾仰琳 現年54歲的原建設銀行行長劉桂平履新,上任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 11月27日,建設銀行發布公告稱,因工作調動,劉桂平先生已向董事會提出辭呈,辭去本行副董事長、執行董事、行長以及董事會戰略發展委員會委員、風險管理委員會委員的職務。
  • 原央行副行長:要做好泡沫破滅的準備
    在過去幾年,由於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市場規模小,並且有棚改貨幣化安置項目不斷給這些城市樓市「輸血」,所以在調控政策出臺之後,三四線城市的房價還在繼續上漲。但是今年以來,不少北方三四線小城市的房價不斷降低,比如大慶、周口、廊坊、保定、南陽、鶴崗、阜新等城市的房價,從今年以來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鬆動和下跌。
  • 央行副行長道出答案
    也就是說,一個家庭13.3年的收入才能買一套房子,這足以看出現如今的房價有多高。所以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穩定房價的政策,加上對房地產市場的資金開始監管之後,房價上漲的速度慢慢被遏制了下來,這讓不少購房者看到了房價下跌的希望。現如今,不少城市房價確實降了,鄭州、天津、青島、太原等城市的房價都出現了明顯下跌。
  • 瑞典央行副行長SKINGSLEY: 歐洲央行的作為有利歐洲
    瑞典央行副行長SKINGSLEY: 歐洲央行的作為有利歐洲
  • 德國央行行長:歐洲央行加大貨幣刺激規模不能成為長期手段
    當地時間16日,德國央行行長魏德曼在一場線上論壇發表講話時指出,歐洲央行日前宣布推出的緊急貨幣政策措施不能成為長期手段:「想要在未來維護價格穩定,貨幣政策就必須正常化。」△德國央行行長魏德曼(圖片來源:路透社)魏德曼坦言,雖然為了幫助歐元區應對第二撥新冠疫情,歐洲央行必須採取行動,但自己對該行出臺的最新刺激措施持懷疑態度。他認為,各歐元區成員國中央銀行持有國債的比例應該受到一定的限制,否則會造成貨幣政策的市場影響力和風險溢價過高。尤其歐洲央行決定擴大緊急資產購買計劃規模更是增加了市場供求關係扭曲的風險。
  • 挪威央行副行長被迫辭職,只因妻子是中國人
    【文/觀察者網 劉程輝】因安全許可更新申請被拒,挪威中央銀行副行長喬·尼古拉森(Jon Nicolaisen)已於本周五(4日)被迫辭職。尼古拉森稱,這一切僅僅因為他的妻子是中國人。《金融時報》:挪威副行長因與中國的聯繫而辭職尼古拉森說,審查機構告訴他,「就我個人的情況而言,在獲得安全許可方面不存在任何可疑之處。」不過他表示,僅憑這一點「缺乏足夠的分量」,不足以影響該機構做出的最後決定。「我現在不得不承擔這一切後果。」尼古拉森說。
  • 央行行長周小川發出的離別警告到底是什麼意思?最全的解讀都在這裡...
    這位代表就是擔任央行行長 15 年之久的周小川。馬克·吐溫曾說過:所謂銀行家,就是一個在天晴時候借給你雨傘,剛下雨就馬上要收回去的人。雖然有點損,但這句話揭示的是因為金融的順周期本質而帶來的不確定性。後來,美國經濟學家明斯基發展了一套解釋金融內生不穩定的理論:如果所有銀行都忙著收回雨傘,金融危機就不可避免了,這一瞬間就叫明斯基時刻。
  • 國家未提房產稅,有專家稱不適合徵收,馬光遠:5年內大概率出臺...
    其實我今天說的房產稅就是官方提到的房地產稅,雖然細究兩個是不同的概念,但姑且這麼混著叫,實際上說的是一回事。這些年,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樓。我記得2009年的時候我做房產稅專題就是空轉十年的房產稅,可見,不知道這個討論持續了有多久了。
  • 樓市「萬人搶房」再現,一線城市「房產稅」不遠了?你還買房嗎
    眾所周知,今年的房地產市場出現了明顯了「升溫」,不少熱點城市的房價均出現了上漲,尤其是深圳、杭州等城市,但很快這些城市就出臺了新的調控措施,並不斷加碼了調控的力度,但一些熱點城市依舊出現了「萬人搶房」的熱潮,並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那麼,國內的房產稅會到來嗎?
  • 央行前副行長:要做好泡沫破滅的準備,這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現實
    幾天前,中國央行前副行長吳曉靈表示:要做好泡沫破滅的準備,這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現實。與此觀點相一致的是,央行高層在《求是》雜誌中,明確指出,房地產泡沫是對金融安全的最大威脅「灰犀牛」。在整個中國,每個城市的房價的走勢都不一樣。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中國許多熱點城市的房價都存在泡沫,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分析。一是中國房地產市場總價值現在等於日本 + 美國 + 歐盟的房地產市場總價值,如果中國房地產價格繼續上漲,其市場價值將趕上全球房地產市場。
  • 樓市「貶值潮」開始,無房者該慶幸?專家預言:做好泡沫破滅準備
    央行前副行長吳曉靈說出,在泡沫中狂歡的日子不多了,做好潮水退卻後的準備是每個國家、每個人要面對現實。在房說君看來,兩位專家的話語可謂是一針見血點破高房價帶來「惡果」,尤其是央行前副行長吳曉靈的告誡,要做好泡沫破滅的準備。
  • 原央行副行長吳曉靈:做好泡沫破滅的準備,這是我們要面對的現實
    我突然想起了房產行業大佬王石的一句話,買房子不是目的,年輕人如果在城市買不起房子,可以選擇先回老家創業,等你回來的時候可能就已經是一個能買得起房子的創業者,一旦過早買了房子,實際上就等於把你約束在那了。
  • 各國房產稅大起底!200萬的房子究竟要交多少房產稅?
    上半年,國內的樓市熱鬧非常,棚改、去槓桿、限購、搖號,政策一項接著一項,房價卻遲遲不見降溫。然而,不久前的另一個重磅消息又讓大家坐不住了:房產稅來了!在不久前統計部門的發布會上,已經明確將房產稅搬出了臺面,實行是肯定要實行,只是何時落地的問題了。那國內房產稅的本質是什麼?
  • 娶中國妻子引發國安疑慮 西歐最大石油生產國挪威央行副行長辭職...
    娶中國妻子引發國安疑慮 西歐最大石油生產國挪威央行副行長辭職 主管全球最大主權財富基金的挪威中央銀行副行長喬恩 尼古拉森(Jon Nicolaisen)周五(12月4日)宣布辭職,他表示自己的續籤安全審查申請已被拒絕,原因是他娶了中國妻子,且妻子居住在中國。
  • 央行新規,銀行行長預測:2021年房價或不得不跌,或許只是開始
    萬科鬱亮前不久說到,今後房地產將和製造業沒有差別。 聽到這句話,人們第一想法就是:今後房地產真的沒有20%-30%的高利潤空間了?或許真的有可能,央行三根紅線的新規定,或許真能促使整個樓市局面發生不可逆的改變。
  • 英國央行行長貝利警告:脫歐將帶來巨大經濟損失
    來源:新浪財經英國央行行長安德魯·貝利預測與歐盟達成的貿易協議或最終導致英國經濟損失超過800億英鎊(1090億美元)。他的講話可能重新引發有著政治意味的脫歐問題辯論。貝利在英國12月31日退出歐盟以來他的首次公開評論中支持了財政監督機構--預算責任辦公室(OBR)發出的警告,即從長期來看,國內生產總值將比該國仍留在歐盟的情形低多達4%。這些言論可能會激怒脫歐支持者,後者稱讚首相鮑裡斯·詹森最後一刻達成的協議為英國經濟從新冠疫情中復甦打下了基礎。
  • 總資產7萬億的央企巨頭換帥,央行副行長將入駐「中國尊」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總資產7萬億元的央企巨頭中信集團今日換帥,掌舵近10年的常振明卸任黨委書記,央行副行長朱鶴新接棒。他歷任交通銀行蘇州分行行長、南京分行行長、江蘇省分行行長、總行公司業務總監、北京管理部總裁、北京分行行長等職。2015年3月,他由交通銀行副行長轉任中國銀行副行長,次年6月調任四川省政府副省長。2018年7月,朱鶴新出任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黨委委員。
  • 國家未提房產稅,有專家稱不適合徵收,馬光遠:5年內大概率出臺
    對於房產稅的出臺就好像談房價一樣,大家的回答真的是五花八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甚至完全不著邊的觀點都可能出現。其實我今天說的房產稅就是官方提到的房地產稅,雖然細究兩個是不同的概念,但姑且這麼混著叫,實際上說的是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