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一直都把房子需求排在第一位,養老需要房子,年輕人結婚需要房子,如果沒有屬於自己的一套拿得出手的房產,就會覺得人生沒有歸屬感,在親戚朋友面前也會感覺自己很沒有面子,因此,中國百姓都把一生掙取的財富都用來建房子或者買房子了,儼然房子已經成為中國百姓生活的第一「剛需」。調查顯示,雖然中國百姓的人均財富的70%都是房產,可見房子在中國百姓心中的重要地位。
但是,很多地方的房子的價格是真心不便宜,除了受某些調控政策影響外,房價一直居高不下的原因也有部分「炒房客」的功勞。一些比較富有的人,也會投資房產,如果遇到好的行情,轉手就能掙一大筆錢,前些年,很多人都靠炒房很賺了一筆。比如最著名的溫州炒房團。
炒房團的加入,讓空置房「泛濫」的同時,也讓很多人手中囤房太多,導致房價長期徘徊在高位,讓剛需者很發愁。
自從有了「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定調後,炒房雖然有所遏制,但是房價依然非常堅挺,一二線大城市的房價仍然在持續上漲。
所以為了讓更多老百姓能夠買得起房,確保樓市的健康發展,很多樓市調控政策密集出臺或即將出臺。其中,房產稅又是這些政策中大家最為關注的,因為,這可以從根本上解決房價持續上漲的問題,很多人已經開始把國家徵收房產稅作為控制房價的靈丹妙藥。
長期以來,大家對於房產稅認知方面的一個誤區
關於這個認知誤區,真的有必要說一說,不然很多人還蒙在鼓裡,不知道房產稅的來龍去脈。
大家一直說房產稅要來了,其實這句話嚴格來說是不準確的,房產稅早在30多年前就已經開始徵收了,換句話說,不是房產稅要來了,而是早就來了。
1986年10月1日,國家就已經開始實施《房產稅暫行條例》,明確規定房產稅的納稅人為由產權所有人。房產稅依照房產原值一次減除10%至30%後的餘值計算繳納。房產出租的,以房產租金收入為房產稅的計稅依據。房產稅的稅率,依照房產餘值計算繳納的,稅率的1.2%;依照房產租金收入計算繳納的,稅率為12%。
其中,按照房產租金計算的房產稅,就是現在很流行的說法:房東稅。
既然有房產稅,普通居民為啥感受不到?
為什麼我們普通百姓沒有感受到身邊的房產稅呢?或者說自己有好幾套的房子也從來沒有徵收過房產稅啊?
原來,雖然我國房產稅早就開始徵收了,但是房產稅暫行條例有免納房產稅的條款,就針對居民個人房產而言,該條例第五條第四款規定,個人所有非營業用的房產屬於免交房產稅的之列。從這個條款可以結論,居民個人居住的住宅顯然屬於非營業用房,當然就可以暫時不用繳納房產稅。
但具體什麼時候交?這才是大家現在所說的「房產稅要來了」。
房產稅究竟什麼時候會出臺?
經濟學家馬光遠做出了判斷:認為2022年之前出臺的可能性非常低。
經濟學家馬光遠直言不諱地說到:「十四五」期間可能是開徵房產稅的最佳時機,如果錯過這個時間,未來可能很難找到開徵的窗口」。他給出了四個依據:一是國家規劃草案提到了地方稅和直接稅制度,雖然沒有直接提及房產稅,但是肯定包括房地產稅;二是未來土地財政難以延續,開徵房地產稅可以補充地方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三是房產信息逐步健全,開展「第三套」房產的房產稅時機成熟;四是貫徹「房住不炒」,肯定得到老百姓擁護。
對於馬光遠的判斷是否準確,我們可以從之前他對房產稅的預測找到答案。
記得在2015年的時候,當時就有人大膽做出預測,認為房產稅將會在2016年出臺,2017年就開始徵收。但事實證明,這些預測徵收房產稅的人被打了臉,還被馬光遠斥為「胡說八道」,他還認為,房產稅在5年之類出臺的概率等於零。
事情的發展還真的如馬光遠所說,現在5年已經過去了,針對個人的非營業用房確實也沒有徵收房產稅。
另外,在今年11月中旬的時候,財政部部長劉昆發表題為《建立現代財稅體制》的文章,談到了要進一步完善現代稅制,未來的房地產稅將「按此計徵」。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房產稅的腳步已經越來越近了。
房產稅該如何徵?
房產稅還沒有出臺,所以關於按照什麼樣的標準徵收問題,各種觀點和討論也是滿天飛。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徵收方式:
第一種,按照「套數」徵收。
以家庭為單位,超過「套數」就需要繳納房產稅。比如馬光遠就認為家庭第三套房徵收房產稅就比較合適。但是如果按套數來徵收,房產面積有大有小,有些家庭雖然套數多,但面積小,有些家庭雖然套數少,但面積大,這些複雜的矛盾該如何解決?會不會因為躲避房產稅而引發離婚潮?
第二種,按照「面積」徵收。
主要方法就是人均居住面積,如果家庭人均居住面積超過一定的標準,就要徵收房產稅。
第三種,按照「價值」徵收。
以家庭為單位,評估家庭所有房產的價值。以房產的評估價值或者當地房產交易數據得出房產價值平均值,當某人的房產價值高出平均值就要繳納房產稅,低於平均值就不用繳納房產稅。
仔細品味發現,不管採用哪種房產稅徵收方法,都很難做到十全十美。並且房產稅的徵收不僅需要理論計算依據,還更要有可行操作,如果計稅麻煩,操作困難也是不可取的,會給執行帶來很多問題。
寫在最後:
房產稅已經持續多年成為樓市熱詞,因為它不僅影響開發商,也影響炒房客、剛需用戶等,作為樓市調控的「壓箱底」大招,一旦實施整個樓市都會受到影響。
雖然目前樓市整體平穩,但是因為樓市的「慣性」,房價依然處於高位,仍然讓很多收入不高的人望而卻步。對於絕大部分人來說, 買房意味著一輩子降為這一套房「打工」;對於投資者來說,最擔心的就是樓市泡沫。
前央行副行長吳曉靈就說,要做好樓市泡沫破滅的準備,狂歡的日子已經不多了。
馬光遠公開表示:房地產的財富風口基本已經結束,房子作為中國投資產品的年代已經結束,炒房客的時代基本結束。
早在3年前,財政部高層在談及房產稅時就已經明確表示:未來要按照「立法先行-充分授權-分步推進」的原則,推進房地產稅的立法和實施。
是否需要考慮在政策落地前拋售多餘房產呢?提醒一句,那些手握多套住房的人,還是要早做打算,不要讓房子爛在手裡,一旦房產稅落地,房價再想上漲,基本上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