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大劇院官方悼念:再見安德魯,感謝你為我們帶來「水上明珠」

2020-12-17 騰訊網

/NATIONAL CENTRE FOR THE PERFORMING ARTS/

據法國《費加羅報》援引巴黎美術學院消息,國家大劇院與戴高樂機場的設計師保羅·安德魯(Paul Andreu)於2018年10月11日去世,享年80歲。這位傑出的法國工程師和設計師, 以自己獨特而卓越的風格在世界各地留下了六十項作品。

▲保羅·安德魯(1938.7.10-2018.10.11)

保羅·安德魯1938年7月10日出生於法國波爾多市附近的岡戴昂(Caudéran),1968年畢業於巴黎美術學院(Ecole des Beaux-Arts Paris)。作為當代最具世界聲譽的建築師之一,安德魯為人矚目的職業生涯開啟於1967年,年僅29的他設計了巴黎的戴高樂機場1號航站樓,融合了非凡創意和高效便捷的設計被譽為「有著高品質的完成度和撼人心魄的感染力」。從那以後的40年間,他擔綱了包括印度尼西亞雅加達機場、埃及開羅機場、汶萊機場、中國浦東新機場在內的全球多處大型機場的設計。

而對於中國人民而言,保羅·安德魯最為大家熟知的設計作品無疑是國家大劇院。

2007年9月25日,在中國最重要的道路、「神州第一街」長安街的核心,醞釀時間近半個世紀、施工時間近六年的中國國家大劇院,首度亮相即驚豔了北京、中國乃至世界。它也使保羅·安德魯——從包括10個國家,36個設計單位,69個競標方案、著名建築設計師雲集的殘酷競爭中成功突圍的建築設計師,再次成為全球建築界和文藝界矚目的焦點。

安德魯以「城市中的劇院,劇院中的城市」為理念,設計了這座被譽為「水上明珠」的中國國家大劇院。從長安街望去,碧波之上的大劇院,透明玻璃仿佛打開的劇場帷幕,裡面五光十色、歌樂舞劇,是為「城市中的劇院」;從劇院裡透過帷幕遠看川流不息的長安街、金碧輝煌的紫禁城,是為「劇院中的城市」——它就是一座棲息在城市中、服務於這座城市人們的藝術殿堂。

這座位於天安門廣場西側的中國國家表演藝術中心佔地11.89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22萬平方米,外部主體為鋼結構殼體的半橢球形造型,整個殼體鋼結構重達6475噸,東西向長軸跨度212.2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穹頂建築,與殼體之外的人工湖形成了和諧的呼應。

▲國家大劇院外景

大劇院落成後,安德魯站在劇院外,凝望著這座從筆下圖紙到真實存在的宏大建築,神色一掃平素的淡然,激動之情溢於言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參與國家大劇院建築方案招標時的安德魯也曾一度陷入困境,直到一次在法國南部的自駕途中看到了猴麵包樹並聯想到它碩大的橢圓形種子,才有了第三輪投標中給出的這個全新的設計方案。

▲保羅·安德魯創作國家大劇院手稿

國家大劇院 藏

▲保羅·安德魯創作國家大劇院效果圖(非終稿)

國家大劇院 藏

最終,安德魯種下的這枚「種子」生根發芽,徵服了苛刻的競標評審團。「我想在中國的傳統中做一些突破,中國國家大劇院應該像一顆能孕育生命的種子,並最終生發為一塊夢想之地。同時,它也將成為每一個走進劇院的人的藝術沃土」,安德魯深情地形容著他的作品,「大劇院要表達的是內在的活力,是在外部寧靜籠罩下的內部生機。人們也可以把它比喻成一個『蛋殼』,永遠孕育著生命,永遠有精彩破殼而出。這就是我的設計靈魂——外殼,生命和開放。」

▲國家大劇院歌劇院

▲國家大劇院音樂廳

▲國家大劇院戲劇場

▲國家大劇院小劇場

▲國家大劇院公共空間

作為中國舞臺表演藝術的最高殿堂,國家大劇院在經過了近11年的運營後已經成為世界表演藝術領域的重要一極。超過九百場的年演出量、名家大師的高密度到訪、日益豐厚的自製劇目積累、琳琅滿目的藝術品牌活動、豐富多樣的藝術普及教育、高效便捷的「網上大劇院」「移動大劇院」建設等等,都使之成為傳遞中國聲音、抒寫時代畫卷的重要平臺和藝術高地。

▲保羅·安德魯在國家大劇院

安德魯也早已成為這裡的常客。每次來到中國,哪怕日程再緊、工作再忙,安德魯都會特意擠出時間,到國家大劇院裡看上一場演出。當這位大名鼎鼎的設計師走在劇院的人群之中,沒有人知道他是誰,甚至沒有人注意到他。但安德魯的幸福卻無人能及。他坦言:「在我此生所設計的諸多建築作品中,中國國家大劇院在我心中排第一!」

點擊播放 GIF 1.3M

如今,故人已逝,我們在此向這位國家大劇院永遠的摯友表達我們的懷念與哀思。謝謝你,安德魯,這座最初誕生在你腦海之中的「水上明珠」一定會綻放出更加美好而絢爛的光芒。

點擊播放 GIF 0.2M

再見,安德魯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文字內容參考《大師遠方來:國家大劇院與外國藝術家的故事》

圖片攝影| 王小京逄小威

內容整理、編輯 | 高建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安德魯揭秘設計靈感:國家大劇院不是巨蛋,是種子
    中新網10月17日電 中國國家大劇院的造型設計,自法國設計師安德魯(Paul Andreu)的「巨蛋」造型在2002年中標後,幾乎陷入海內外的一致爭議中。香港《文匯報》報導稱,今年的中秋節,國家大劇院試演,設計師安德魯適時到訪北京,與記者對談被忽略了的國家大劇院的秘密。
  • 社會記錄:安德魯 中國國家大劇院的設計者
    換句話說,安德魯在投標的過程中都做了些什麼?咱們國家大劇院的建設單位是不是被他蒙蔽了?—— 《京華時報》沒有作詳細的報導,我們的記者找到了。涉嫌在咱們的國家大劇院投標過程中舞弊!這安德魯跟咱們中國還真是有緣呀,可都不是好事.他設計的機場塌了咱們遇難了同胞,這次又跟咱們大劇院有關.大而且就這大劇院,從它沒誕生就在咱們自己這兒惹來爭議不少,不知這次法國人針對安德魯的調查又會惹出些什麼.
  • 國家大劇院設計者保羅·安德魯辭世
    保羅·安德魯最為大家熟知的設計作品是中國國家大劇院。   2007年9月25日,中國國家大劇院首度亮相,也使保羅·安德魯——從包括10個國家、36個設計單位、69個競標方案、著名建築設計師雲集的殘酷競爭中成功突圍的建築設計師,再次成為全球建築界和文藝界矚目的焦點。安德魯以「城市中的劇院,劇院中的城市」為理念,設計了這座被譽為「水上明珠」的中國國家大劇院。
  • 他的「玻璃蛋」曾飽受爭議,國家大劇院設計者保羅·安德魯逝世
    他最為國人熟知的作品,是酷似「玻璃蛋」的中國國家大劇院。他和上海也有不解之緣,為上海設計了浦東國際機場一期和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其中,浦東國際機場一期是他進入中國市場的第一件作品。
  • 泰山大劇院設計者保羅·安德魯離世,我們或多或少都與他有過交集
    我們感嘆那個讓《梁祝》旋律響徹世界的老人最終化蝶而去;我們感嘆再也無法聽到那個用獨特的沙啞的嗓音講故事的老人對我們說「且聽下回分解」;我們感嘆那個為我們描繪了刀光劍影、快意恩仇的武俠世界的老人最終與他的江湖徹底告別……還有一位老人,也在這個秋天默默與塵世告別,他就是著名建築師保羅·安德魯。他於2018年10月11日去世,享年80歲。
  • 瑞士媒體:老百姓稱國家大劇院為國家大巨蛋
    瑞士《每日新聞報》1月7日文章,原題:閃亮的走廊中守舊的思想  中國建造雄偉的建築來展示它的成就,剛剛投入使用的國家大劇院就是其中一例  國家大劇院坐落於北京市中心,緊臨紫禁城、天安門和人民大會堂。遠遠望去,它就像一個鋼鐵玻璃製造的完美無暇的水球。國家大劇院的設計人法國建築師保羅•安德魯似乎在完美的圓形裡找到了建築的歷史意義。但卻沒有多少人給予他掌聲。
  • 國家大劇院為何建在"水面"上 設計師揭密含義
    不過安德魯不是只設計跟機場「沾邊」的建築,除了北京的國家大劇院,他還參與了巴黎德方斯地區的大拱門、英法跨海隧道法方終點站的設計。  不過,國家大劇院仍被安德魯稱為「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他在演講中說:「國家大劇院這個工程需要我全身心地去投入,它像吸血鬼一樣把我的血都吸乾了。」
  • 處女作出版 國家大劇院設計者:一直想成為作家
    「我在中國國家大劇院建設的十年中,從來沒有停止思索,這本小說是我這十年在中國沉思的產物。」安德魯這樣形容這本他自己目前唯一出版的小說的誕生,雖然這本小說的內容可能和中國毫無瓜葛。出版社為這本小說的定位是「新小說」,對此安德魯倒並不否認這一有點「過時」的寫作手法,「可以稱它是新小說。」安德魯說,「這本書在講什麼我也說不上來,可能是長篇詩歌,也可以是小說,但重要的是那是我寫的。
  • 著名建築師保羅·安德魯去世,他設計過中國國家大劇院,在上海留下...
    保羅·安德魯在很多國家留下了建築作品。他最為中國人熟知的作品,是酷似「玻璃蛋」的中國國家大劇院。 他和上海也有不解之緣,而且為這座城市帶來了一座機場和一座藝術中心:浦東國際機場一期和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其中,浦東國際機場一期是保羅·安德魯進入中國市場的第一件作品。
  • 國家大劇院:何以改寫北京中心的政治空間?
    當年毛澤東把文藝定義為兩支能有效打擊敵人軍隊中的一支,可見文藝承擔著不可或缺的政治社會功能。於是,國家級別的大劇院被規劃在緊鄰城區政治中心的位置,既為政治中心服務,又參與政治中心的運作。或許在安德魯看來,國家大劇院的建造,已經不僅僅是在設計一座國家級的藝術殿堂,而且是在為當代中國首都的政體空間提供一種來自發達世界的建築詮釋:它在其微觀場域內形成了一種國家對人民的充滿溫馨而魅力四射的召喚。
  • 國家大劇院及其風水(組圖)
    巴黎機場出事,由同一建築師、法國人安德魯設計的中國國家大劇院也被發現安全性有問題。我建議拆除蛋形圓頂,保留三個劇院和音樂廳骨架,費用不會超過五億元。究竟如何看待國家大劇院的設計?感覺歸感覺,而事實要以事實來說話。  首先,國家大劇院是一稿兩投設計。一九九三年,安得魯在日本大阪參加了水族館的設計競賽,他做了一個方案:中間是一個半圓玻璃球,周圍是一圈水。北京國家大劇院方案的構思,基本是這個方案的翻版。兩個完全不同性質和功能的建築物,居然做成外形雷同的建築物是絕對形式主義,也愚弄了中國的專家與人民。
  • 國家大劇院官網「生日」當天優惠多驚喜連連
    11月3日,為慶祝國家大劇院網站開通一周年,國家大劇院選擇了一臺別開生面的音樂會,與眾多藝術愛好者和網友共同慶祝這一日子。當晚,大劇院官方網站不僅將聯合9大網站同步直播這一音樂會,而且還會隨之奉送一系列優惠回饋廣大關注國家大劇院網站的朋友們。
  • 國家大劇院的「中國爹」談「巨蛋」誕生趣事
    ,並做了批示,大劇院的選址「以在人民大會堂以西為好」。所以我們國家要引進一些國際頂尖的藝術演出,就必須建設大劇院。  國際招標推翻傳統民族風格  這樣到了1990年,文化部重新提出建設大劇院,成立了籌建辦公室。直到1998年,成立了國家大劇院建設領導小組和業主委員會,先是組織了一次全國範圍的設計競賽,有二三十家單位參加,最後前兩名是清華和北京建築設計院,兩個方案都還是傳統民族風格的。
  • 國家大劇院設計師:中國天壇「高」於杜拜塔
    2010年3月3日晚,北京,夜色下的國家大劇院。他就是法國建築大師保羅·安德魯,中國國家大劇院的設計者,或許也是世界上最有爭議的設計師。安德魯的文學作品也同樣令人捉摸不透。他的新作《房子》,被中方出版社稱為自傳,但他卻更認同其為一部自傳小說。  對此,日前在滬接受記者獨家專訪的安德魯,笑稱是把自己比作「房子」。現實中的他,則對中國古代建築讚譽有加,甚至直言,在他心裡,中國的天壇在建築學上的地位高於世界第一高樓——杜拜塔。
  • 高清:走進國家大劇院 盡享「藝術團圓飯」
    大劇院建築自身和馬年新春豐富多彩的節目及藝術普及活動都會給人許多驚喜,每年一度的「我愛北京——市民新春聯歡會」更能讓人在歡樂中盡享「藝術團圓飯」 圓夢的國家級標誌性文化建築。建一座國家大劇院一直是國家和人民的夢想,早在20世紀50年代就列入國家規劃,且周總理曾批示:地址「在天安門以西為好」,但財力不足未能實施。
  • 中國國家大劇院設計師直面建築與耗資爭議
    中國國家大劇院設計師保羅·安德魯出席論壇,並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安德魯設計的建築都堪稱完美經典,然而這些傑作卻因投資過大的問題往往而引起人們不小的爭議。安德魯在接受騰訊世博關於建築與環保、耗資等問題的專訪時說,以一種模式去定論所有問題是毫無意義的,生活在變,不應該單純以節省資源的故有眼光來看待所有建築的存留與拆除。一座建築,只要它真正使公眾受益,就應該得到人們的肯定。
  • 國家大劇院 由空地到奇觀40年未解之謎
    中國國家大劇院,它是如何穿越數十年的時光,由空地轉變為建築奇觀?人們為什麼等待了它幾十年,在漫長的歲月裡,這塊土地究竟隱藏著什麼樣的故事呢?《築夢天下》,為你講述國家大劇院背後的故事。1958年,政府決定在北京興建以人民大會堂、歷史博物館為代表的一批國家級公共建築,以迎接即將到來的建國十周年,這也正是後來極具象徵意義的50年代「十大建築」。
  • 國家大劇院的設計師去世了,那顆「種子」如今成了北京的符號
    生前曾因修建巴黎戴高樂機場名聲大噪,中國國家大劇院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日前,安德魯還曾出席日本建築師安藤忠雄在巴黎蓬皮杜的個人回顧展開幕式。>在中國,安德魯最為著名的建築就是2007年落成於北京的國家大劇院。
  • 大師隕落 | 國家大劇院設計者,著名建築師保羅·安德魯辭世
    上海浦東國際機場 ▲保羅·安德魯在中國最有名的建築就是國家大劇院。國國家大劇院▲安德魯並非從小就立志當建築師的。法國戴高樂機場 T1航站樓▲中國國家大劇院「國家大劇院要表達的,就是內在的活力,是在外部寧靜籠罩下的內部生機。巨大的半球仿佛一顆生命的種子,裡面孕育著生命。
  • 保羅·安德魯在中國:國家大劇院、上海東方藝術中心等都曾受爭議
    保羅·安德魯在中國也完成了很多著名的建築作品,中國國家大劇院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安德魯在中國最有名的項目是飽受爭議的中國國家大劇院、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廣州新體育館等。 建築風格——新現代主義 上世紀60年代末,西方建築界質疑那種純工業主義的理性所表現出的排斥傳統、民族性、地域性和個性的所謂國際式風格,開始反思現代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