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馬克思《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有感

2020-12-14 龍仔日常

讀馬克思《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一文有感

每個人眼前都有一個目標,這個目標至少他本人看來是偉大的,而且如果最深刻的信念,即內心深處的聲音,認為這個目標是偉大的,那它實際上也是偉大的,理想的實現談何容易,從人類誕生那一刻起到現在幾千萬年過去了,才發展到今天的境界!實現崇高的理想必定要有三個重要的點,一是堅持,二是機遇,三是掌握技能方法!

品讀馬克思《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時,我深有體會,有如今強大的祖國作為後盾,我們的理想才能更好地去實現!馬克思曾經說過:我們的使命決不是求得一個最足以炫耀的職業,因為它不是那種使我們長期從事而始終不會感到厭倦、始終不會鬆勁、始終不會情緒低落的職業,相反,我們很快就會覺得,我們的願望沒有得到滿足,我們的理想沒有實現,我們就將怨天尤人。是的,理想的確遙遠,但是在殘酷的現實面前,我們就必須為了實現理想去奮鬥!有了理想才有動力,有了理想,才有希望!怨天尤人只會徒增你的煩惱!

當今社會,我們大多數大學生畢業後都有一段迷茫期。要麼是猶豫考研還是工作,要麼是不清楚找工作社會需求為主還是興趣為主等等。我們都沒有靜下心來,認真考慮我們的內心渴望得到的到底是什麼。一個人真正的成功並非是你掙了多少錢,也並非是你出了多大的名氣,而是在你的工作領域也好,目標追求也罷,你是否做到了自己能做到的最好。馬克思認為「我們在選擇職業時應該遵循的主要方針是人美的幸福和我們自身的完美。」當我們選擇了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並且使自己的內心感別充實快樂,為人類做出了自己的貢獻,那麼就快接近成功了。

現如今大一的我,仍然是對自己人生規劃迷茫,每當一個個理想從我腦海中浮現,我都會心急如焚地去實現,可是實現談何容易,我沒有足夠的人生閱歷和經驗 ,技能掌握得不夠全面,所以理想只能從我眼皮底下溜走,留住它,談何容易!你將來從事什麼工作,都與你現在掌握得技能和你的興趣,對這個工作的了解程度息息相關!假如你連興趣都沒,談何去保持熱度動力去工作了!

我在大學學的是市場營銷專業,但是我的興趣愛好是體育運動,我以後理想從事的工作就是把體育運動產品還有服務推廣到市場,進軍體育服務貿易行業,這個就是我現階段以至於將來要實現的一個理想目標!既契合我的專業技能,也契合我的興趣愛好和對體育市場這方面的了解!

由此可見,以後的職業選擇一定要遵從自己的內心想法。如老師說一般,不論以後幹什麼,立足現在,想做什麼就去做,並努力為之奮鬥,做好自己該做的、要做的就不算是荒費自己,就像那句話一樣:「當你不知該做什麼,迷茫無知時,便做好自己,充實自己,這就足夠了」。未來的世界我不能預測,但是未來我自己的人生可以預測,並為之奮鬥!

「青年時代,我們選擇吃苦也就選擇了收穫,收穫一份甜蜜的果實也就等於實現自己人生的理想,我們選擇奉獻也就選擇了高尚。青年時期多經歷一點摔打、挫折、考驗,有利於走好一生的路,也為自己的事業鋪上厚實而又靚麗的道路!」

相關焦點

  • @青年們,今天,我們要向馬克思學什麼
    他就是「千年第一思想家」馬克思。在馬克思的身上,有我們每個人都能汲取到的精神力量。他正是當代青年最勵志、最具正能量的超級偶像。2018年5月3日在德國特裡爾市立西麥翁博物館拍攝的馬克思主題展入口。新華社記者 單宇琦 攝【關於理想】馬克思說: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而工作的職業,那麼,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作出的犧牲;那時我們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將悄然無聲地存在下去,但是它會永遠發揮作用,而面對我們的骨灰
  • 馬克思是一個怎樣的人
    馬克思是德國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學家、經濟學家、革命理論家和社會學家。主要著作有《資本論》 、《共產黨宣言》等。馬克思創立的廣為人知的哲學思想為歷史唯物主義,其最大的願望是對於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馬克思在1835年-1841年中學畢業先後在波恩大學和柏林大學法律系學習。
  • 馬克思在波恩和柏林時的大學時代:初步了解黑格爾哲學體系
    馬克思在波恩和柏林時的大學時代:初步了解黑格爾哲學體系 2020-12-15 12: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革命導師馬克思:你真的了解這個「完美主義者」嗎?
    這就給那個掛在牆上、印在書裡、出在考試題裡的馬克思,來了一個200年歷史大穿越,一下子帶到我們身邊,讓我們貼近這個常人中走出的偉人。選擇「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馬克思故鄉特裡爾,大家可能覺得陌生,我說兩件事你就不陌生了。
  • 馬克思理解生命的理論圖景
    馬克思在《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中寫道:「在選擇職業時,我們應該遵循的主要指針是人類的幸福和我們自身的完美」,「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將悄然無聲地存在下去,但是它會永遠發揮作用,而面對我們的骨灰
  • 專訪日本神戶女子學院教授:對日本人來說,讀馬克思是成熟的標誌
    新華網北京5月5日電(記者 郭丹)《青年們,讀馬克思吧》《傾聽馬克思》,這兩本關於馬克思的書籍,在日本熱銷200多萬冊。今天是馬克思誕辰200周年,新華網專訪了這兩本書的作者之一日本神戶女學院大學教授內田樹,探尋他眼中馬克思的魅力。
  • 韓毓海:馬克思的共產主義即人類的「初心」
    如果說馬克思關於階級鬥爭的思想裡,蘊涵著強烈的希伯來色彩:苦難、罪惡與復仇,那麼,在他青年時代的宗教作文裡,推動人類「不停歇追求」的宗教因素究竟是愛,還是鬥爭與復仇,卻尚屬語焉不詳。 令人驚駭的是馬克思德文課的論文,題目就是《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正是這篇文章令校長維滕巴赫特大為震驚,大加讚許。
  • 謠言止於智者——擊碎污衊馬克思的三大謠言
    ,來論證馬克思在大學時加入過撒旦教。中文網絡界根據這些書,虛構出一篇所謂的《馬克思的成魔之路》,也大肆鼓吹這一點。但其實,除了漫無邊際的聯想之外,這些人唯一能憑藉的「證據」,只不過是馬克思在大學時期寫給父親的一封信。根據《馬克思的成魔之路》記述,馬克思在給父親的信中這樣寫道:「一層外殼脫落了,我的眾聖之聖已被迫離開,新的靈必須進駐進來。」作者一口咬定,這裡所謂的「新的靈」就是指的魔鬼撒旦。
  • 《偉大也要有人懂:一起來讀馬克思》尼泊爾語版發布
    《偉大也要有人懂:一起來讀馬克思》尼泊爾語版發布 2018-05-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李夏君   中新社加德滿都5月22日電 (記者 張晨翼)由北京大學教授韓毓海撰寫的《偉大也要有人懂:一起來讀馬克思
  • 人民日報:馬克思的人生境界
    孟子說過:「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這裡強調的「知人論世」道理,特別適用於學習馬克思理論的過程。我們要研讀馬克思的著作,就不能不了解馬克思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馬克思是在19世紀的歐洲從事理論創造和革命活動的。他對一系列重大問題的研究動因、判斷依據和分析結論,直接來源於當時的社會矛盾和革命實踐,同時也來源於他對人類歷史的深邃思考。
  • 歷史上的今天1883年3月14日馬克思逝世
    歷史上的今天1883年3月14日馬克思逝世 2013-09-04 08:46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
  • 【專訪】大衛·哈維:生活在資本主義世界裡 不讀馬克思是愚蠢的
    當問到川普當選對住在紐約的他帶來什麼影響時,地理學家大衛·哈維這樣回答界面文化(公眾號 ID: BookAndFun)。目前執教於紐約城市大學的哈維,是當代西方最有影響力的地理學家,以結合地理學研究與馬克思主義而著稱。
  • 五四青年有感,敢遊念情肆舞
    五四青年有感 敢遊念情肆舞 ——一個男人五十四歲生日之青年 (五一)無疑尚積累, 勞動潔(節)汗水; (五四)午巳已吐蕊, 青年結(節)玫瑰。 備註一: 解讀字詞新意: 五四:五十四歲; 青年:第二青春; 敢:應該; 遊:旅遊相聚拜訪; 念:惦記、為此; 情:愛情親情友情; 肆舞:無所顧忌、任性; 積累:努力工作; 潔:正當的; 午巳:中年; 結
  • 火種:馬克思、恩格斯與《共產黨宣言》
    因此,馬克思和恩格斯早期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立場是與生俱來的。馬克思出身的律師家庭,是中產階級一個重要的代表性職業;恩格斯出身的工業資本家家庭,更是資產階級的中流砥柱。人一出生就帶有階級烙印,是社會的自然規律,但偉大人物的不同凡響之處,就是能夠超越時代和階級的局限性,突破自身的種種限制,做出有益於民族、國家和人類的偉大事業。
  • 馬克思的博士論文:自由意識的集中表達
    這位沒到場參加答辯的「異類」,就是我們的主角——馬克思。我們知道,馬克思是在柏林大學學習哲學的,為什麼他會在耶拿大學答辯拿學位呢?這就和馬克思大學時期的學業生活與思想發展密切相關。1836年,馬克思轉學到柏林大學學習哲學後,很快,他成為一名勤奮的「學霸」。
  • 東北大學思政課「品讀經典」讓學生領略理論之美
    同時精選《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中國革命與中國共產黨》《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多篇理論經典進入思政課堂,讓學生領略經典,在經典中認識客觀真理、追尋人生價值。  東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田鵬穎說,思政課品讀經典,就是讓大學生實實在在地走近原著,在字裡行間與偉人進行「原汁原味」的對話,滿足學生的心理、信仰需求,切實領略馬克思主義者的人格魅力。
  • 馬克思與黑格爾法哲學傳統
    德國的思想家普遍相信,理性基礎上的法和國家是人實現自我規定的倫理實體,這種傳統深刻地影響了青年馬克思對於自由的理解。在哲學上,德國的自由道路始終與民族國家的獨立和統一緊密關聯,體現為通過理性立法來實現自主和自決的追求,並以此來批評英國和法國的自由主義傳統。德國傳統中對自由的追求極力地避免英法的抽象討論方式,逐步形成了通過立法和建國來實現自由的國家主義路線。
  • 讀《紅色傳奇》有感
    讀《紅色傳奇》有感 www.gxbszx.gov.cn  2020-11-27 08:59  閱讀:385次  作者:谷宗華  編輯:班潔  來源:右江日報
  • 書香法院|一起讀好書(十五)——讀《瓦爾登湖》有感
    書香法院|一起讀好書(十五)——讀《瓦爾登湖》有感 2020-12-11 17: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