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厚」的一本書就在中國,曾為了它專門修建了一個博物館

2020-12-18 小果果娛記

旅遊是一項很好的戶外活動,它能使人心胸開闊,心曠神怡,調節人心理活動,讀萬卷書,行萬裡路

本文章由遊走大自然獨家發布,歡迎小夥伴們閱讀。小編希望,自媒體帳號運營者要珍惜好自己的權利,履行自己的義務,積極的傳播正能量。隨著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人走上了小康社會,而且我們國家在國際上的地位有很大的提升,讓任何國家都不能夠忽略我們國家在國際上的地位,但是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們國家的工作壓力也隨之而來,所以越來越多的人會在自己的生活得到保障的前提下,選擇外出旅遊,去放鬆一下自己的心情,緩解一下自己的工作壓力。世界上最「厚」的一本書就在中國,曾為了它專門修建了一個博物館

眾所周知,我們國家是一個幅員遼闊,有著豐富旅遊資源的國家,今天小編就向大家來介紹一下這一個世界上最重最厚的一本書,在931年前。還專門為了存放,他修建了一座博物館,今天成為了一個5a級景區,受到了來自於世界各地的人來到這裡參觀遊覽,這一本書的名字叫做《開成石經》,現在就收藏於著名的西安碑林博物館內。

碑林博物館是一個國家的5a景區,也是西安的著名景區之一,在這裡面收藏著許多珍貴的文物。許多來到西安的朋友,可能都來過這裡,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事,碑林博物館始建於公元1087年的,是我們國家現存最早的博物館,而它的建立正是為了保護刊刻於唐朝的《開成石經》碑刻。在古時候,我們的技術並不是很發達,印刷術還沒有發明,石刻就是古代學子們學習的一個重要途徑。

《開成石經》這是一套刊刻了《詩經》《論語》等儒家12部經典的教科書,這一本書是由114塊碑石雙面組成的,共計228面,650152字它是由唐文宗親自下旨招集全國能工巧匠,歷時四年完成的,到如今已經接近1200年了。簡單來說吧,這一本書的每一塊石碑高約1.8米,寬0.8米,但是被下面還有一個方柱,中間插著京牌,上面還有碑額,算下來大概有三米高了。

大家想一下,有114塊這樣的石碑,那大概到底是有多麼好多麼重呢?所以稱這一本書為世界最大最厚也最重的書籍,這絕對是實至名歸的。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這一本書呢?如果你來到西安的時候,千萬不要錯過這一個地方,你可以在這裡感受到專屬於我們國家文化的魅力,不知道大家對此有什麼樣的想法或者是看法呢?小編希望,自媒體帳號運營者不造謠,不傳謠,不散布不良信息,不侵犯他人合法權益,堅守法律道德,嚴格行為自律。編輯:遊走大自然/審稿:文清,本文章為百家號作者獨家原創內容,未經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一本書就是一座博物館,《動物博物館》|《植物博物館》 開啟奇妙之旅
    [法] 希爾維·貝居埃爾/著[法] 克洛蒂爾德·帕洛米諾/繪陳明浩/譯     郭昱/審訂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9年5月翻開本書,見識地球上最古老、最輝煌的動物生命形態。《動物博物館》是一本生動地展示動物的形態、親緣關係及演化歷史的科普圖書。我希望有更多的孩子,通過這本書走進動物世界,了解動物的演化歷史,感受動物非凡的多樣性。—— 北京自然博物館館長、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協會副理事長孟慶金地球經過數十億年的發展,有了現在數以百萬種計的動物,形成了神奇、豐富多彩的動物王國。
  • 一本書,讀著讀著就厚了
    起初對這句話的體會不是很深,僅僅停留在字面意思,直到遇到這本書。這是對我人生產生影響的第一本書,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是從頭到尾、真正讀完的第一本書。在看到這本書之前,除了課本,閱讀量為零,沒有完完整整地讀完過一本書。
  • 《島上書店》,每一本書都是一個世界
    「沒有誰是一座孤島,每一本書都是一個世界」島上的書店那褪了色的招牌上寫著這句話,可我卻覺得,它鐫刻在了我的心頭。三十而立,這是我所謹記的良言,一個三十歲的男人應當有事業,應該能挑起家庭的擔子。書中的主人公A.J.費克裡人近三十,在一座孤島上開著一間小書店。這要是在中國,會成為父母教育子女的反面典型,不思進取,碌碌無為。可是要知道,每個人走的路都不同,我們應該尊重選擇。
  • 澳大利亞戰爭紀念館:青灰色的圓頂建築世界上最宏偉的博物館之一
    戰爭紀念館是一棟青灰色的圓頂建築,是二戰後為紀念澳大利亞陣亡的戰士而修建的,是世界上最宏偉的博物館之一。紀念館內有追思堂、展覽室、放映廳以及二戰時有關日本軍隊的展覽等,同時,它也是戰史和軍史的教育和研究中心。
  • 一進博物館美術館就懵?去英國前看過這5本書4個片輕鬆搞定
    這些展品在時間上跨越人類兩百萬年歷史、地域上幾乎覆蓋了人類活動過的所有區域,就全世界博物館而言,恐怕也只有大英博物館有如此實力。那麼問題來了,如此浩瀚的展品,怎麼做功課呢?其實不必擔心,大英博物館的館長已經為我們做好了。《大英博物館世界簡史》由館長尼爾麥格雷戈動員100多名館員、400餘位專家,歷時4年,精選100件最有代表性的藏品,串起一部有圖有真相的世界發展簡史。
  • 世界讀書日,帶一本書去旅行
    在真心喜愛閱讀的人看來,一本好書即等同於一場壯遊。而對於那些熱愛以腳步丈量世界的人而言,旅行途中卻又少不了文字的陪伴和慰藉。一個人,一本書,一段路,這可能是我們與世界交談的最棒的方式。在「4.23」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澎湃新聞-私家地理邀請5位旅行作家分享各自的心水讀物。
  • 去博物館學歷史!把五個世界著名博物館裝進一本書裡是什麼感受
    當然這都是我國的歷史,其實學習西方歷史,給孩子帶來的影響也是一樣的,孩子也能夠學到很多東西,可以是心理上意志上的,也可以是見識上眼界上的。所以說提前給孩子歷史教育,對孩子來說大有用處。而目前最生動的歷史教育方式,莫過於去博物館了。
  • 世界上最恐怖的博物館 ——美國馬特醫學博物館
    《抗「疫」特刊:世界醫學博物館巡展》系列三世界上最恐怖的博物館
  • 中國最有排面的古樹,馬路在它這裡要繞行,還專門給它立塊石碑
    像是在我國各地的旅遊景區中,會有一些景點做為景區自身的特色跟亮點,這些亮點建築一般都是有用欄杆或牆體給其包圍起來的,一個是因為這些亮點建築或者藝術裝飾是具有意義,有時候它又是容易被損壞的。自然,也有一些景區的特色是某一個古代的石雕或者是文物等,就像博物館中的那樣是會將遊客拒絕在藝術品的五米之外的。
  • 羅哲文曾多次勘察趙州橋 建議修建橋梁博物館
    羅哲文曾回憶,20世紀40年代初,自己跟著老師梁思成學習古建築的時候,就被辦公室牆上的趙州橋的圖片所吸引。當年,梁思成正把這一獨特結構的古橋寫成一個很長的報告,在1934年《中國營造學社彙刊》上刊發了,梁思成還曾親手教羅哲文為趙州橋描繪圖紙。  新中國成立後,羅哲文調到國家文物局,從事古建築文物的保護和研究工作,並參加了長達6年的趙州橋維修工程。
  • 在中國觀鳥,帶上這本書就夠—新聞—科學網
    《中國鳥類觀察手冊》主編之一、中山大學生態學院副教授劉陽對購書人數超過1萬並不意外,因為眾籌一出,一些觀鳥會就預定了上百本。而且,作為一名從事鳥類生態與進化研究的青年學者和資深的觀鳥人,他曾經在2000年時一次性購買過4本由英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專家約翰·馬敬能主編寫的《中國鳥類野外手冊》。「家裡放一本,學校放一本,帶出去一本,收藏一本,現在其中的三本書基本都翻爛了。」
  • 旅遊篇:羅浮宮雄偉威嚴,一個世界上最古老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
    羅浮宮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同時也是法國歷史最悠久的王宮。羅浮宮的歷史與法國歷史連綿交織在一起,許是由於它與生俱來的文化氣質,這座深灰色建築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成為50位法國國王和王后的宮殿。此外,還有許多著名的藝術家在這裡生活。
  • 偉大的博物館之:《開羅埃及博物館》
    ●世界上最重要的古埃及珍品傑作,尚不被公眾熟知的古埃及文物,盡在此館! 【編輯推薦】1.開羅埃及博物館是世界上最著名、規模最大的古埃及文物博物館,收藏了古埃及從史前至希臘、羅馬時期的眾多珍品,其中從第十八王朝法老圖坦卡蒙陵墓中出土的千餘件文物最有影響力。
  • 世界上最著名的十大古都,中國只有一個
    世界上最著名的十大古都,中國只有一個左道獵奇 2018-03-17 10:17:38為了慶祝勝利,雅典修建了許多偉大的神廟,比如帕特農神廟,它是女神雅典娜的主要神廟,位於雅典衛城,被認為是古希臘藝術與建築的象徵以及古希臘強大的象徵。後來,可能由於一些致命的傷寒和發熱病,導致雅典帝國的最終沒落。3.巴比倫巴比倫因其令人驚奇的空中花園而世界聞名。美索不達米亞平原養育了今在伊拉克共和國境內的古巴比倫。
  • 最痛恨日本的國家,戰後特意修建博物館,進館前必須先踩踏膏藥旗
    當時,日本給中國乃至全亞洲人民帶來了非常大的傷害,無法磨滅。日本在亞洲稱霸還不夠,它野心勃勃還把自己的手伸到了歐洲,除了襲擊美國珍珠港航母基地外,喪心病狂的日本還對澳大利亞的港口進行了狂轟亂炸。而與中國、蘇聯相比,最痛恨日本的就是澳大利亞。在世界上,有戰爭就必定會有傷亡,這是一個必然的規律。所以澳大利亞為了紀念在二戰中犧牲的士兵,於是就建造了一棟青灰色的圓頂建築,在建造了4年之後,宣布對外開放。
  • 餘華最厚的一本書,講述了重組家庭的生活,很多人卻說看到了自己
    很喜歡餘華作家,可以說他是近現代中國的巴爾扎克,他的作品主要寫了新中國成立之後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三大改造,大躍進與十年文化大革……第一次接觸餘華的書是《活著》,知道了活著是留下,再則是《第七天》寫了一個人死後對現實生活的反映與對死亡的思考
  • 世界上最「好吃」的博物館
    或許你不知道,我們今天所使用的「博物館」這個詞,來源於日本……博物一詞雖在我國古來有之, 但將museum 一詞對譯成博物館的人,卻是江戶時期派遣到歐洲的日本使節——市川清流。1862 年,在參觀了大英博物館之後,市川清流在自己的考察報告中使用了博物館一詞作為museum 一詞的對譯。
  • 世界上最奇特的十個博物館 北京自來水博物館排第一
    博物館裡面大多數都是展覽的有關於歷史,自然,戰爭,科學和藝術的東西,然而,世界上有一些博物館就比較奇怪了,裡面展覽的都是一些匪夷所思的東西。在這裡你能找到世界各地最奇怪、最離奇的東西,畢竟,恐龍都可以被展覽,其他東西為什麼不可以呢?以下是世界上最奇特的十個博物館。
  • 中國最著名的五大博物館,圖四被評為「世界上最好的恐龍博物館」
    1、北京自然博物館 它的前身是成立於1951年4月的中央自然博物館籌備處,1962年正式命名為北京自然博物館。北京自然博物館是新中國依靠自己的力量籌建的第一座大型自然歷史博物館,主要從事古生物、動物、植物和人類學等領域的標本收藏、科學研究和科學普及工作。
  • 你讀的最厚一本書,不會是《5年高考3年模擬》吧?| 光明夜讀
    文| 宗小寧華東師範大學曾發布過上海大學生閱讀指數報告,報告顯示,84.3%的大學生將「手機閱讀」作為最主要的閱讀方式,而社交媒體閱讀已經成為大學生數字閱讀的主流:排名前三的大學生社交閱讀平臺分別是現代人習慣於在手機上進行信息獲取、即時通訊和電子閱讀,甚至患上了「手機依賴症」,不少網友表示「自己一離開手機就沒有安全感,總是怕錯過別人的信息」。手機的普及、網絡信息的泛濫降低了閱讀的門檻,每天手機屏幕上的幾百上千的小紅點讓人們深感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