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房子跌到「蔥價」,他們也不會買!「偽精緻」掏空了年輕人

2020-12-21 新農果爸

關於房子的價格走向的問題,歷年來都是被人們反覆爭論。不管怎麼行房價暴跌,現實就是房價依然在上漲。

有一部分人,只要看到有人在說房價要上漲,他們就會不分青紅皂白說是房託,但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便即使房子跌到了蔥價,他們也不會去買。

為什麼會這樣?

我們從人民日報的一篇關於《「偽精緻」正讓年輕人深陷其中,別盲目跟風!》中或許能找到一些答案。

文中提到,如今,奉行「偽精緻主義」消費觀的年輕人何其多哉?有人「寧願買800元的衣服,也不買超過10元的牙膏」,有人「口紅必須用大牌,幾十塊錢的唇膏用了怕爛嘴」。

在「偽精緻」者那裡,極力追求表面上的光鮮亮麗,挎著上萬元的包包,使用著大牌護膚品,每天必點一杯星巴克,在朋友圈曬各地旅遊等等。

實際上,每月月初就把工資全部花掉,靠著花唄、借唄等度日,自己生活的那個「窩」也可能亂成一團糟,所租房屋或許還是群租,或許連個獨衛都沒有。

數據分析機構尼爾森發布的《中國年輕人負債狀況報告》顯示,86.6%的年輕人都在使用信貸產品,年輕人平均債務收入比(即負債率)為41.75%,只有13.4%的年輕人零負債。

滙豐銀行的調查報告顯示:中國90後一代人的債務與收入比達到1850%,該群體欠各種貸款機構和信用卡發行機構的人均債務超過17433美元,即90後人均負債多達12萬元人民幣。

人均負債12萬元,這12萬元在二三線城市可以是一套房子的首付了。但他們寧願為自己表面光鮮背負高額的債務,卻不願意花一分錢在買房子的事情上。

到了這個年齡逃不脫買房的命?

在我們中國骨子裡面有一種傳統思想,有房才有家,安家才能樂業。房子,在人們的心中佔比非常高。

常言說男人三十而立,很多人在30歲的時候,基本上都成家了。成家了,連自己的一套房子都不打算買,這是對家人的負責態度嗎?

小王,從西部偏遠的地區農村來到廣州打工,在工廠裡面認識了年輕漂亮同事,年前的時候,小王和女朋友準備一起回小王的老家過年,兩人高高興興地坐著火車輾轉汽車到了老家。女朋友一看,老舊的房屋,心裡不是滋味。

小王的女朋友在恰當的時候,不經意地問小王,我們結婚的時候準備在哪裡辦酒?你打不打算去縣城買一套房子?小王若無其事地回答道,就在這裡辦呀,去縣城買房子幹什麼?在這裡住多好啊。

春節過後,女朋友向小王提出了分手。告訴他,不是不願意嫁給他,而是連買房的勇氣都沒有,未來你拿什麼給我做避風港?小王就因為不想買房的事情,把女朋友丟掉了。

其實,這些故事在我們生活中反覆上演。

小蘇,也是貴州大山出來的,他和他的女朋友在高中就認識,大學畢業後一起去北京打拼,他女朋友也是問他,我們以後還回你老家的農村去嗎?小蘇認真地跟她說,我們現在的收入水平,在北京買房肯定無望,但是,我們的收入可以在貴陽買一套房子。

小蘇的女朋友聽了,心裡也暗自高興,自己也明白,確實在北京買房不太現實。不久,小蘇就趁國慶放假的時候一起帶著他女朋友來貴陽看房子。向親朋好友借了一些首付,把房子定下來了,最後他們也走向了幸福的婚姻殿堂。

確實一套房子,有時候能決定一樁婚姻,這裡面蘊含的一些東西不僅僅是房子,更體現的是對家庭的責任。

有人會說,我農村都有大房子,也不需要買房子。但細心的朋友就會發現,國家現在在搞城鎮化建設,很多的農民轉為城市人口,很多的農民已經在城市安家了。

現在,在扶貧政策的引領下,很多貧困戶靠移民搬遷,也在城市住上了新房子。漸漸地就會發現,特別是貧困地區的農村人口會越來越少。

根據央行的一項調查顯示,中國城鎮居民96%的家庭都有住房。說明,成家過後幾乎每個家庭都把買房提上了日程。

又有人說,我不買房,租房可便宜多了。央視名嘴白巖松在節目中表示,「只要有可能當然要買房,怎麼能租呢!因為租房相當於肉包子打狗,刷刷往外扔錢;買房子則是肉包子都能變成狗,它會升值。」白巖松的這句話雖然「俗」了一點,但是他能反映出買房和租房的區別。

年輕人不買房也可以,但不要「偽精緻」給掏空了

對於年輕人來說,更多的應該是把精力放在事業上面。就像人民日報說的那樣,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超前消費、負債纍纍帶來的壓力與焦慮「花錢一時爽,還錢淚兩行」,也有職場競爭激烈帶來的工作不確定性,更不要說,每個人都不能保證自己不會有生病、事業不順、家道中落等突如其來的意外。

有遠見者還是不要將一次又一次讓自己感到肉疼的消費,作為彰顯品位、證明不凡的「勳章」。

況且,房子是固定資產中是能抵禦通貨膨脹的資產。簡單而言,現在3000元一平方,10年後8000元一平方,也是合理的。10年後工資也會翻了一番。理論上來看,現在的3000元和10年後的8000元是一個價。

趁我們現在年輕的時候,提高自身的本領,增加自己的收入,至少讓自己的收入能跑贏通貨膨脹,也不至於十幾年過後收入還在原地踏步,但中國家庭的這一生大多都逃不出要買房的命,至少在未來10年都是這個樣子。

相關焦點

  • 「偽精緻」正在掏空這一代年輕人?
    因此很多年輕人開始追逐這份「精緻」,而掏空了自己的口袋,讓吃土成為了常態。中了「偽精緻」的毒我們都變成了「隱形貧困人口」最近流行的熱詞「隱形貧困人口「,生動地描述中了「偽精緻」的毒,會呈現的樣子:每天吃喝玩樂,但實際上並不富裕。
  • 梁宏達:偽精緻掏空的年輕人,不願意回到現實,接受不了窮生活
    社會學家梁宏達對於偽精緻這一個話題做過解說,也從當下的90後人群之中,對於這一類偽精緻的年輕人做過分析,發現他們不管是男的還是女的,絕大多數都是開始了偽精緻的生活,就無法真正的願意回到現實生活之中,直接一點的說吧,他們就是接受不了回歸到1:1的窮生活之中。對於偽精緻的生活,梁宏達是怎麼看的呢?
  • 「偽精緻」和「儀式感」正在掏空中國年輕人
    宿舍改造沒被拆除前,網上已經撲天蓋地在追捧這種儀式感和精緻的生活。然而「偽精緻」和「儀式感」,正在變成大多數人成長道路上的陷阱。在光鮮亮麗的外表下來判斷一個人的生活好壞,也成為現在年輕人的價值觀。人民日報曾對現代年輕人的生活態度有這麼一個總結:有一雙鞋還不夠,要買齊最新款,能買吸塵器就不用掃把,100塊錢的面膜用起來也不會心疼,租房子要有獨立廚房,口紅兩三個不夠用,要把色號湊齊。追求美好的生活本無可厚非,但是所謂的精緻,不過是讓別人看的。
  • 偽精緻,正在掏空年輕人的生活
    物道君語:不知何時起,社會上越來越多「偽造」的東西,假奶粉、假學歷、假慈悲,而有的人生活也是假的——偽精緻。這樣精心打造出來的美好,看著確實讓人羨慕,事實上卻只是一襲華美的袍子,不斷消耗我們對生活的熱愛。無奈的是,如今偽精緻變成了一種潮流。也許,你會問什麼才是真正的精緻?
  • 「偽精緻」,正在掏空中國年輕人
    「能買吸塵器就不用掃帚;吃完牛油果又要吃藜麥;100塊錢一張的面膜用起來也不心疼;口紅兩三隻不夠,要集齊全套;租房得獨立廚衛,還要帶落地窗。」這種對「精緻」感的追求,一時間成為被吹捧的焦點。 光鮮表象下,是把物質和外表變成了生活好壞的標尺。「偽精緻」,正變成擺在年輕人眼前的陷阱。
  • 「偽精緻」正讓年輕人深陷其中,別盲目跟風!
    對於一些大學生來說,「偽精緻主義」的消費觀念深深地影響著他們,以至於有時為了一張發在朋友圈裡的唯美擺拍,不惜借錢去買新推出的網紅單品。眼下,疫情導致延期開學,很多大學生一時間斷了主要經濟來源——父母提供的生活費。
  • 90後平均月薪6900,超前消費負債13萬,偽精緻正在掏空年輕人
    近期,LV、香奈兒、古馳等奢侈品接二連三的漲價,但奇怪的是,這一類消耗品竟然也出現了黃金市場中「買漲不買跌」的現象,各大奢侈品門店門口,人們排著長隊,迫不及待地把手中的錢換成奢侈品。不少網友紛紛留言說「這一代年輕人真有錢,現在年輕人的消費能力明顯增長,精緻,講究。」
  • 如今多少年輕人是偽精緻?
    昨天桂林米粉又決定漲價了,很多年輕人直呼米粉都吃不起。然而只是從5塊漲到5.5而已,5毛錢就能把年輕人嚇到了嗎?當代年輕人的朋友圈各種旅遊各種美食各種詩和遠方,是否每個發這樣精緻朋友圈的人都能享受著這種精緻呢?
  • 「偽精緻」的坑,「有請」也莫入
    新華社北京1月25日電(佘宗明)1月25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偽精緻」的坑,「有請」也莫入》的評論。近日,一篇題為《「偽精緻」正在掏空年輕人的錢包和內心!》的文章熱傳,直言「偽精緻」正變成年輕人眼前的消費主義陷阱。文中提出的青年一代的「偽精緻」消費傾向值得深思。
  • 網購成癮的年輕人,正在被「偽精緻」掏空
    他們的銀行卡裡不僅沒有存款,反而還在借貸平臺欠了很多錢。不光是迷戀網購的妻子和90後的護士李玫,在中國,還有很多這樣的年輕人。他們為了一部蘋果手機不惜賣腎、為了還貸去選擇賣卵、甚至有年輕女孩為了買奢侈品去裸貸。作家林清玄說過:「真正的生活品質,是回到自我,清楚衡量自己的能力與條件,並在有限的條件下追求最好的事物與生活。」
  • 被偽精緻綁架的年輕人最後怎麼樣呢
    尤其是一些年輕人更是將精緻做到了極致:下午茶一定要是星巴克咖啡、旅遊必定要配上美麗的圖片、護膚品和化妝品一定都必須是迪奧、阿瑪尼,女孩子無論高矮體重必須是90斤……精緻其實沒錯,人生苦短該精緻的時候就要精緻,但是過度的精緻帶來可能不是美好的體驗反而可能是新一輪的焦慮。我稱這樣的精緻為偽精緻。
  • 與年輕人「偽精緻」相對的,是中年人的「偽堅強」
    今天看到一篇文,說的是現在有些新生代年輕人不顧經濟實力能否支撐推崇一種「偽精緻」的生活,還要曬出來,怕別人不知道,誰的朋友圈估摸都有這樣的,我也一樣。其他人我都可以屏蔽或視而不見,唯獨高中同桌除外,一來她人長得漂亮,時不時看到能令人舒服又有情懷。再者,就算是曬,人家也有那個實力,而且曬也不只是物品東西,連人也跟著一起。
  • 「偽精緻」還是「類精緻」:對偽精緻一文若干觀點的反駁
    偽精緻還是類精緻?對《偽精緻正在掏空年輕人的錢包和內心》一文若干觀點的反駁一.對比得出的精緻不是精緻精緻是這樣的:李銀河和劉若英的現身說法,即「精緻的生活首先是清醒,其次是平和,再次是喜樂」,「我會提醒自己臉上總要帶上笑容,心中滿是歡喜」。
  • 偽精緻不是病
    原標題:偽精緻不是病   年輕人,是一個永遠被人看不慣的群體,被長輩看不慣,被媒體看不慣,被中年人看不慣,被營銷號寫手看不慣。這不,又被貼了個標籤:偽精緻。原來是「精緻利己主義」,現在連精緻都不配了,只不過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偽精緻。
  • 中國的年輕人正在被「偽精緻」毀掉?
    一番言論發表後,引起了很多在大城市拼搏的年輕人的認同,隨後在某短視頻平臺出現了很多去超市買一顆車釐子的視頻,慢慢地,隨著擴散範圍的增大,三四五線城市也開始流行起了購買車釐子!有網友表示,在今年春節回家的時候,原來超市、水果市場供應有限的車釐子已經開始成箱成箱的售賣,價格在300元到500元不等。即使是論斤來賣,在房價還沒有過萬的低線城市,一斤車釐子的價格都已經要超過一線城市了。
  • 「偽旅行」,正在掏空中國年輕人
    我小時候在西安生活過,只要一出門,就能看到從世界各地去西安旅遊的人,他們中大多數人,急匆匆的趕著鐘樓大雁塔,吃著全都是外地遊客的回民街,當時我就想,這樣一次旅行回去,收穫的大概只有滿身疲憊和「到此一遊」而已吧。因為最當地的風情,不是趕出來的,是感受出來的。
  • 被「偽精緻」迷翻的年輕人
    01那些肉眼可見的精緻感精緻是一種思想,而非一種方式03用文化撐起來的高端這一群用著奢侈品的人之所以能聚集到一起,不是因為他們穿了什麼奢侈品。而是因為他們做了什麼才能穿上奢侈品。說到底還是脖子上面的問題。如果傾盡所有買個LV,企圖混進高端圈子,這如意算盤趁早別打。當你和他們溝通有障礙的時候,身上掛滿黃金也是徒勞。最多覺得你這人挺逗。比如中國比較出名的商會——江南會。這是浙江商人的搖籃。他們的理念很簡單——資源共享。這是圈子的核心所在,大家都在交流資源的時候。你說看看我最新款的LV?
  • 不要因為「偽精緻」,讓你的人生寸步難行
    什麼是偽精緻?就是指那些看起來每天有吃有喝但實際上非常窮的人。從存款上講,他們就是新時代裡的「新窮人」。即物質條件與精神需求的矛盾,矛盾的爆發點就集中表現在群「偽精緻」者身上。著名社會學家羅峰認為「偽精緻」人群有三種特徵:一是他們在城市中工作與生活,尤其是一線城市,有著相對於普通大眾來說較高的生活質量。
  • 拒絕偽精緻,這一屆的日本年輕人熱衷「極簡生活」,崇尚少即是多
    拒絕偽精緻,這一屆的日本年輕人熱衷「極簡生活」,崇尚少即是多眾所周知,自從日本社會進入第四消費時代以來,這一屆的年輕人,就在對待消費的態度上出現180°的轉變。從以前熱衷買名牌奢侈品,到現在開始熱衷「極簡消費」,伴隨著「消費降級」現象產生的,不是消費水平的下降,相反,而是在打造另一種「精準消費」。例如:這一屆的日本年輕人,雖然他們在消費方面的數量降低了,但是他們的消費質量卻顯著提升。
  • 「精緻窮」、「偽精緻」可能會害了自己!如何做到真正的精緻?
    如今有個比較熱的詞叫「偽精緻」,偽精緻是指那些表面看似光鮮亮麗:吃飯喜歡去昂貴的餐廳,買各種名牌包包鞋子和手錶,各種護膚品彩妝全是貴婦級,辦理各種美容卡健身卡,朋友圈經常發表去了哪裡哪裡旅遊……而實際上是個「月光族」,甚至靠著花唄各種唄超額消費,月入三四千卻過著看似月薪過萬的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