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宏達:偽精緻掏空的年輕人,不願意回到現實,接受不了窮生活

2020-12-14 釋墨軒文化小天地

什麼是偽精緻?對於這個命題其實年輕人不太懂,而且更不想了解關於它背後的含義性。畢竟他們還不太了解這個社會,而且也沒有完全的成熟起來。

但偽精緻這一個話題對於80後甚至是再年長一點的人來講,偽精緻其實就是一種過度的提前享受型消費,也可以說是一種自我享受的虛榮心吧。

社會學家梁宏達對於偽精緻這一個話題做過解說,也從當下的90後人群之中,對於這一類偽精緻的年輕人做過分析,發現他們不管是男的還是女的,絕大多數都是開始了偽精緻的生活,就無法真正的願意回到現實生活之中,直接一點的說吧,他們就是接受不了回歸到1:1的窮生活之中。

對於偽精緻的生活,梁宏達是怎麼看的呢?他表示當下的年輕人,隨著社會的物質生活越來越多,很多的年輕人都喜歡把生活建立在精緻這二個字上面。在享受物質的同時,其實也是出賣了自己虛榮心的一方面。

比如看櫻花就必需要到日本才算是看了,而小品牌的東西都不願意拿出來示人,總是要用大品牌的生活用品。好的服裝已經完全滿足不了他們了,必須要限量款和設計款式的。

對於這種錯誤的偽精緻生活,其實也是在慢慢地掏空著年輕人,甚至直到最後,這些年輕人想精緻也精緻不起來了,問題也開始出現,最重要的原因還是能力不足,但他們不願意分析這背後的原因。

不願意回到現實之中的年輕人都把這種現象看成是常態,站在文化的角度來講,那就是他們從內心裡接受不了別人過得比自己好,內心裡有一種暗自的較勁,想著要把自己的生活過得充實,但其實卻是在提前消費著自己。

有這麼一個例子,住在杭州的一個老爺子每個月可以收房租達到2萬元,節約的他每天抽的煙也不過是8塊錢一包。而租客小李則每個月交300元的房租,而且每天還要抽20元一包的香菸。

這種反差的現象被年輕人認為是常態,而且這種看似乎不懂得如何生活的背後,其實也是偽精緻在殘害著他們,正在慢慢地掏空他們。

一個年輕人想要抽菸,抽8元的煙就意味著沒有面子,混進不了屬於他們的圈子裡。所以沒有辦法的他們只能過度在消費著自己,物價在掏空他們,人脈圈朋友圈裡面的那種虛榮在掏空著他們,這也是他們不願意面對現實的主要原因。

梁宏達解釋道,不是他們不願意回到現實,也不是他們還不夠成熟,只是周圍的環境都是這樣子的存在,而且偽精緻已經充滿了整個朋友圈。

其實大家也都明白自己的真實生活處境,既然大家都在裝,那自己幹麼要卸掉自己的偽裝呢!看似乎這種偽精緻的面具下面,其實這也是屬於年輕人的一種挑戰。如何正確地對待偽精緻這一個話題,年輕人什麼時候能放下偽裝的一面,真正的為自己而活一回,你學會了嗎?

相關焦點

  • 「偽精緻」正在掏空這一代年輕人?
    這是一種消費潮流,更是一種讓人羨慕的生活方式。因此很多年輕人開始追逐這份「精緻」,而掏空了自己的口袋,讓吃土成為了常態。不知從何時起,我們開始用「精緻「的生活來證明自己的價值,用肉疼的消費,來成為努力生活的勳章。偽精緻的奶茶:半糖主義中了「偽精緻」的毒的女孩子,總喜歡在朋友曬高顏值的美食,奶茶就成為了一類代表食物。
  • 裝孤獨、偽精緻、窮炫富、真迷茫,一代年輕人的囧像
    裝孤獨、偽精緻、窮炫富、真迷茫,這幾個詞語,經常單獨或者組合起來出現在社交網絡上,單一看不覺得有什麼問題,都是年輕一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就如當初嘲笑80後是「垮掉的一代」一樣。可一組合把他們扎堆放在一起,發現真的有好重的戾氣,負能量爆棚。
  • 「偽精緻」掏空了年輕人
    不管怎麼行房價暴跌,現實就是房價依然在上漲。有一部分人,只要看到有人在說房價要上漲,他們就會不分青紅皂白說是房託,但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便即使房子跌到了蔥價,他們也不會去買。為什麼會這樣?我們從人民日報的一篇關於《「偽精緻」正讓年輕人深陷其中,別盲目跟風!》中或許能找到一些答案。
  • 偽精緻,正在掏空年輕人的生活
    物道君語:不知何時起,社會上越來越多「偽造」的東西,假奶粉、假學歷、假慈悲,而有的人生活也是假的——偽精緻。這樣精心打造出來的美好,看著確實讓人羨慕,事實上卻只是一襲華美的袍子,不斷消耗我們對生活的熱愛。無奈的是,如今偽精緻變成了一種潮流。也許,你會問什麼才是真正的精緻?
  • 「偽精緻」和「儀式感」正在掏空中國年輕人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偽精緻」和「生活要有儀式感」成了一些人的生活標準。就在前幾日,幾位研究生為了追求生活的儀式感,花費近萬元改造宿舍,走紅網絡。牆紙,檯燈,LED燈串,窗簾,立志於把宿舍改造成「小仙女宿舍」。由於在網絡走紅,很快就被消防部門關注到,並指出該宿舍的改造有消防隱患。太多的私拉電線。被勒令校方核實處理。
  • 「偽精緻」正讓年輕人深陷其中,別盲目跟風!
    有人「寧願買800元的衣服,也不買超過10元的牙膏」,有人「口紅必須用大牌,幾十塊錢的唇膏用了怕爛嘴」……在「偽精緻」者那裡,極力追求表面上的光鮮亮麗,挎著上萬元的包包,使用著大牌護膚品,每天必點一杯星巴克,在朋友圈曬各地旅遊……實際上,每月月初就把工資全部花掉,靠著花唄、借唄等度日,自己生活的那個「窩」也可能亂成一團糟,所租房屋或許還是群租,或許連個獨衛都沒有……
  • 偽精緻:只能負擔100 塊的生活,就不要硬扛 1000 塊的日子
    網友問:一個收入不高的人,可以偽精緻到什麼程度?其中有一個回答,得到了很高的贊:大概內容如下:說一個我之前的同事,坐前臺工作,工資沒有多少,大概3000多一點,但是生活精緻和奢靡到令人咋舌。吃的零食非進口不吃,即使買一個蛋糕,也得吃網紅食品。我剛開始認識她的時候,以為她家裡很有錢。因為像她這樣的消費,家裡不提供每月一兩萬,我覺得活不下去。可後來同事告訴我,她其實來自農村,家裡挺窮的,還有一個弟弟上學。可能就是因為窮而產生自卑心理,所以喜歡把自己偽裝成富二代生活。
  • 「偽精緻」,正在掏空中國年輕人
    不知何時,「精緻「和」儀式感」成了一些人的生活標準。 越來越多的女孩,都在期待成為別人口中「精緻」的人。「能買吸塵器就不用掃帚;吃完牛油果又要吃藜麥;100塊錢一張的面膜用起來也不心疼;口紅兩三隻不夠,要集齊全套;租房得獨立廚衛,還要帶落地窗。」這種對「精緻」感的追求,一時間成為被吹捧的焦點。 光鮮表象下,是把物質和外表變成了生活好壞的標尺。「偽精緻」,正變成擺在年輕人眼前的陷阱。
  • 如今多少年輕人是偽精緻?
    昨天桂林米粉又決定漲價了,很多年輕人直呼米粉都吃不起。然而只是從5塊漲到5.5而已,5毛錢就能把年輕人嚇到了嗎?當代年輕人的朋友圈各種旅遊各種美食各種詩和遠方,是否每個發這樣精緻朋友圈的人都能享受著這種精緻呢?
  • 偽精緻不是病
    原標題:偽精緻不是病   年輕人,是一個永遠被人看不慣的群體,被長輩看不慣,被媒體看不慣,被中年人看不慣,被營銷號寫手看不慣。這不,又被貼了個標籤:偽精緻。原來是「精緻利己主義」,現在連精緻都不配了,只不過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偽精緻。
  • 「偽精緻」還是「類精緻」:對偽精緻一文若干觀點的反駁
    對《偽精緻正在掏空年輕人的錢包和內心》一文若干觀點的反駁一.對比得出的精緻不是精緻精緻是這樣的:李銀河和劉若英的現身說法,即「精緻的生活首先是清醒,其次是平和,再次是喜樂」,「我會提醒自己臉上總要帶上笑容,心中滿是歡喜」。
  • 不要因為「偽精緻」,讓你的人生寸步難行
    我對閨蜜說,這就是網上流行的「偽精緻」男人。閨蜜也笑了,是啊,只是沒有想到,他遇見了這次疫情,真正的生活暴露得一覽無餘。再也沒有星巴克的摩卡和焦糖瑪琪朵,沒有西緹牛排,也沒有土耳其烤羊膝。有的只是無力的現實和人生。
  • 「精緻窮」、「偽精緻」可能會害了自己!如何做到真正的精緻?
    如今有個比較熱的詞叫「偽精緻」,偽精緻是指那些表面看似光鮮亮麗:吃飯喜歡去昂貴的餐廳,買各種名牌包包鞋子和手錶,各種護膚品彩妝全是貴婦級,辦理各種美容卡健身卡,朋友圈經常發表去了哪裡哪裡旅遊……而實際上是個「月光族」,甚至靠著花唄各種唄超額消費,月入三四千卻過著看似月薪過萬的人的生活。
  • 年輕人也能精緻,但不窮!
    每年的雙十一都有不一樣的瓜分現金的活動,今年的雙十一也不例外。每天清晨第一件事就是找各種朋友「幫忙蓋個樓」、「幫忙領個喵幣」。買買買的同時還要精打細算,用三個字概括那就是「精緻窮」。而對於什麼是「精緻窮」,網友也給出了詳細的解釋。而近期的《奇葩說》也將「精緻窮」帶到節目中,提出:「年紀輕輕精緻窮我錯了嗎?」
  • 為什麼越來越多年輕人在「偽精緻」生活下生存?
    什麼是「偽精緻」生活?就是一群人,看起來每天有吃有喝有玩,生活追求精緻,但實際上並不富裕的生活狀態,這樣的人被稱為「隱形貧困人口」。《人民日報》將這群人做了這樣的畫像:雖然朋友圈光鮮,外表看起來精緻無比,但這群人口袋空空如也,吃土是常態。
  • 「偽精緻」的坑,「有請」也莫入
    新華社北京1月25日電(佘宗明)1月25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偽精緻」的坑,「有請」也莫入》的評論。近日,一篇題為《「偽精緻」正在掏空年輕人的錢包和內心!》的文章熱傳,直言「偽精緻」正變成年輕人眼前的消費主義陷阱。文中提出的青年一代的「偽精緻」消費傾向值得深思。
  • 從「買買買」到「精緻窮」,這屆年輕人經歷了什麼?
    在這個消費時代,不少年輕人成為了「精緻窮」群體。 啥是「精緻窮」? 追求「高性價比」消費之路 有關「精緻窮」,媒體對其定義是:一種普遍發生在年輕人群體中的生活方式。
  • 「偽旅行」,正在掏空中國年輕人
    在北京解決不了的事,去趟東京就能解決嗎?如果是,為什麼我們去了那麼多次遠方,回來還是苦逼工作,面對重重障礙壓力?!其實,再遠的遠方,也救不了你眼前的苟且,但可以給你重新面對生活的勇氣。但旅行可以是一片阿司匹林,在生活靜如死水的時候,聊藉現實之痛。在電影《白日夢想家》中,沃爾特因為一次尋找底片的經歷,從日復一日平淡無味的工作生活中跳出來,開始了一段不可思議的冒險旅程。
  • 從「買買買」到「精緻窮」 這屆年輕人經歷了什麼?
    你的身邊,一定有這樣一群年輕人:   1、租著小單間,卻把屋子裝扮得極具ins風,沒把日子過成了接地氣的樣子;   2、或許對吃未必太講究,卻願意為自己的身體著想,辦理健身卡,買一堆養生品;   3、在打扮上可能穿基本款,卻經常去博物館、逛展。   在這個消費時代,不少年輕人成為了「精緻窮」群體。
  • 被偽精緻綁架的年輕人最後怎麼樣呢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很多人都開始追求更加精緻的生活。尤其是一些年輕人更是將精緻做到了極致:下午茶一定要是星巴克咖啡、旅遊必定要配上美麗的圖片、護膚品和化妝品一定都必須是迪奧、阿瑪尼,女孩子無論高矮體重必須是90斤……精緻其實沒錯,人生苦短該精緻的時候就要精緻,但是過度的精緻帶來可能不是美好的體驗反而可能是新一輪的焦慮。我稱這樣的精緻為偽精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