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年前,即1975年12月26日,世界上第一架超音速客機圖-144完成了莫斯科-阿拉木圖的首次商業飛行。
毫無疑問,這架美麗的超音速飛機的研製和試飛工作,是蘇聯航空業最高成就之一。然而不幸的是,這個成就只具有純粹的宣傳意義。實際上,圖-144客機是不成功的型號,實際上並沒有起到什麼作用。
它並沒有給蘇聯航空公司帶來什麼收益,卻讓其蒙受了巨大的損失。在第一次商業飛行僅兩年半之後,圖-144的所有16架生產型全部停飛並被封存,隨後被註銷。大多數圖-144被報廢處理,只有少數幸運兒被送進博物館,或是豎立到基座上成為紀念碑。
在這兩年半的時間裡,圖-144僅僅進行了55次商業飛行,共運送旅客3280人次,每架飛機的運輸成本比機票銷售價格高出好幾倍。這種毫無意義的瘋狂浪費,只有在蘇聯那種僵化的計劃經濟體制下才能變成現實。
圖-144可以被評為世界上最賠錢的飛機。首先,這是由於極不經濟的NK-144發動機造成的,只有在打開加力燃燒室的情況下,才能保持客機的超音速飛行狀態,而此時的燃油消耗量是巨大的。
在燃油經濟性方面,圖-144落後其競爭對手——英法聯合研製的「協和」超音速客機,同樣的航程耗油量幾乎是對方的兩倍。另外,長時間使用加力燃燒室,導致發動機快速磨損。NK-144的工作壽命只有200小時,這對於一架客機來說,簡直是荒謬可笑的。圖-144每飛行200小時,就要將四臺NK-144發動機全部更換。
但這還不是全部,圖-144的機體壽命估計只有500飛行小時。相比之下,當時蘇聯的主力客機圖-134機體壽命長達55000小時。但是,蘇聯航空工業甚至沒有解決這個問題,飛行時間最長的圖-144隻有497小時,而16架量產型平均飛行時間僅有269小時。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架「協和」客機在商業運營期間,平均飛行了12100小時,是圖-144平均飛行時間的46倍。「協和」客機的商業運營幾乎與圖-144同時開始,一直持續了25年,直到2003年停飛。在此期間,「協和」客機成功收回了研發和製造成本,並為英法兩家航空公司帶來了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