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過很多書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可能是你的讀書方法有問題

2020-12-20 閱是喵

古往今來,古今中外,無數的大家都在不斷談論著讀書的意義和重要性。高爾基說:「我讀書越多,書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對我也變得越加光明和有意義。」莎士比亞認為:「書籍是人類知識的總結。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大文豪蘇軾發願要「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

如今,我們都意識到了讀書的重要性,也開始讀各種書,但很多人都遇到了這樣一個問題——讀了很多書,但是讀過就忘了,對自己的人生好像也沒有什麼幫助。這是怎麼回事呢,難道這些大家們都是騙人的嗎?

當然不是,出現這個問題,是你的讀書方法有問題。

關於讀書的方法,明代著名理學家朱熹曾說:「讀書之法無他,惟是篤志虛心,反覆詳玩,為有功耳。」錢穆對朱熹在學術造詣上的評價頗高,說:在中國學術史上,若論博大、精微兼而盡之的學者,孔子之下,只有朱子,可算得第二人。

足見關於如何做學問和讀書,朱熹可謂頗有心得,他教導學生如何讀書做學問的內容,由他親傳的弟子彙編成《朱子讀書法》一書,其中的方法是中國古代影響最廣泛、最系統的讀書方法,包含了從選書、看書、如何用功、理解到實踐運用的整個過程,書中教的方法平易樸實,只要願意,人人都可以學會。徐復觀說朱熹是用生命來讀書的人,所以他的讀書經驗,對人們有永恆的啟發。

關於朱熹講到的如何讀書的方法,以下結合經驗總結了幾個實用的方法,希望對你的讀書有所幫助和啟發。

掌握讀書學習的底層邏輯

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規律,每一種規律都有自己的關鍵。掌握了這個關鍵並嚴格遵守,做的事雖然和別人沒什麼不同,但做這件事的目的已經有了質的不同。

這就是我們今天常說的底層邏輯。學習任何事物,都要了解並掌握其底層邏輯,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和結構,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臺灣學者歐麗娟曾說過,之所以你讀過的書都不記得了,是因為你所讀的內容不在你的知識體系中,你並沒有真的理解和學到它,那自然就很容易忘記。

知識體系和結構的構建就像是打造一個網絡,你學到的知識是一個個的點,有了好的體系結構,這些點之間才能建立起連結,形成穩固的框架,組織成一個有效的網絡,這樣你新學的知識點才不斷能加入這個網絡中,形成真正有用和有價值的東西。否則就像是建造沒有地基的空中樓閣,看似精美宏大,實則不堪一擊,隨時可能泥沙俱下、轟然倒塌。

循序漸進: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讀書務在循序漸進;一書已熟,方讀一書,勿得滷莽躐等,雖多無益。讀書務在循序漸進;一書已熟,方讀一書,勿得滷莽躐等,雖多無益。

在快餐時代,我們活得異常著急和焦慮。我們從想一天看完一本書,到一小時看完一本書,甚至到十多分鐘聽完一本書,我們「讀」書的速度越來越快,我們貌似「讀過」很多書,但因為太多了,我們消化不了,最終什麼都沒有留下。

欲速是讀書的第一大病,讀書的功夫是在綿密不間斷、循序漸進的過程中練成的,而不在速度快。讀書沒有章法、沒有順序、心浮氣躁、急於求成,反而達不到想要的效果。

任何事物都有其生長、發展的規律,揠苗助長的故事我們很小的時候就聽過了,這樣追求速成的方法,莊稼不但沒有長得更好,反而都死光光了。相信我們都不會讓一個還沒有學會走路的小朋友去跑步,這些都是簡單明了的道理,怎麼到讀書上,我們就忘記了呢?

讀書同樣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們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和閱讀適合自己的書。如果一個人,不怎麼了解歷史,也沒有國學和閱讀古文的常識,聽到別人說《史記》是本不得不讀的好書,就跟風去讀,恐怕最終書讀不完,也體悟不到這為什麼是一本好書。

讀書就要先看那些清楚明白、容易懂的,有了一定的基礎之後,再增加難度;當你把一本典籍真的讀懂真的讀熟、讀懂了,再看其他書也就容易了,你也就能更好地消化其中的知識,正所謂:舉一綱而萬目張,解一卷而眾篇明

泛泛地讀書,就成了靠堆砌書來顯示自己的廣博,放下書卷,自己還是茫然無知。希望你能專心致志地讀一本書,從容求索,深入體味。這樣浸潤久了,內心安定,道理自然就清楚了,必然會有收穫。

專心勤勉:結硬寨,打呆仗

前輩文人都才思敏捷,卻願意做這個最笨的工夫,現在的人心思愚鈍,卻妄想投機取巧。

曾國藩曾說:「吾輩讀書人,大約失之笨拙,即當自安於拙,而以勤補之,以慎出之,不可弄巧賣智,而所誤更甚。」這個觀點與朱熹關於讀書做學問的看法可謂不謀而合。我們該如何讀書呢?具體的做法可以參考曾國藩在帶領湘軍時的心法——「結硬寨,打呆仗」。

很多人讀過的書不記得,大多是讀書不仔細,心浮氣躁,草草地讀完,並沒有讀到心裡去,更沒有理解其中深層次的含義,所謂好讀書不求甚解。

而真正的讀書,要下死工夫,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一定要做到全都搞明白了才罷休。讀的時候要親切地體會認識,理解時要分辨得清楚明白,這樣讀書才能真的使自己受益。當然,如果遇到了實在是理解不了的,也可以暫時先放下,等到思路清晰的時候,再拿出來讀,而不是囫圇吞棗般的隨便讀一讀。

這樣在讀書的時候專心致志、願意下苦工夫、「笨」工夫,平心靜氣踏實講道理,只是這一點,就已經超越了很多人的眼界。

切己體察:輸入與輸出

讀書不能一味地在紙上尋求義理,需要反過來聯繫自身推尋探究。讀書裡的每一句話,都要想想這句話我能在什麼地方用得到。

讀書是一個輸入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廣泛學習,仔細求證,謹慎思考,辨別清楚。而想要真正掌握書中的知識,必須做輸出,努力去踐行從書中學到的知識,這樣才能讓知識為我所用。否則,很多書你看的時候很high,看完了就過去了,就像風拂過湖面,雖然帶來了一點點漣漪,但最終,什麼都沒有留下。

華盛頓說:「讀書而不能運用,則所讀書等於廢紙。」讀書要聯繫自身實際去體會,用心去驗證,親身踐行,想必沒有一個人是靠讀過一本教你如何遊泳的書就學會了遊泳吧。當你通過理論結合自己的實踐,深刻地體味了書中的道理,能力自然會有所長進。

朱子認為,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朱子讀書法,是中國傳統的讀書法中講得最親切有味的,人人都能學會的方法,雖然樸實無華,卻可使人終身受用,研究不盡。

相關焦點

  • 讀過的書都忘了,讀書還有什麼意義 難道就不需要讀書了嗎?
    遇到這種情況,其實完全沒必要在意,可能是書中所闡釋的想法你沒聽到過,自然很難記住。也可能是我們的境界沒達到,暫時無法理解作者的思想。不過,我們只要合理的看待一本書的價值就夠了,未必記下來的就一定是有用的。
  • 頂級富豪比爾·蓋茨書單曝光:你讀過的書,暴露了你的層次
    然而,這只是比爾蓋茨一周閱讀的量,還是在出差的間隙。眾所周知,比爾蓋茨是個讀書狂。他自己有公開表示過:「我讀了很多書,即使是現在我也會讀很多課本。」關於讀書,他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有記者曾問他:「你怎樣選擇要讀什麼書呢?」他也透露了他的方法:「各種因素都有。梅林達和我有時候交換自己喜歡的書。朋友們也向我推薦書。我讀完一本好書,也經常會去找這個作者的其他著作,或是類似題材的其他書籍。」比爾蓋茨不止一次在訪談裡說過:對大多數人的成功來說,閱讀是非常重要的。
  • 明明看了很多書,但並沒什麼用?三個方法教你將書中知識為己所用
    看似讀了很多書,感覺自己掌握了大量的知識、道理,為什麼生活、工作卻沒有太大的改變,該怎麼樣還是怎麼樣?讀書的確可以幫助我們成長,但如果方法不正確,讀再多的書,知道再多的道理,依舊過不好這一生。如何才能讓讀過的書、學過的知識,真正為自己所用呢?
  • 讀完書就忘了?讀書沒用?別擔心,這本書能幫你解決各種閱讀問題
    在這本書中,我提到過:30歲以前300本,然後每年50本,因為您閱讀了更多,所以付出的結果和結果將是關鍵的。畢竟收集信息的方式不僅僅局限於閱讀,更重要的是與人交流和實踐書中的內容,你應該慢慢地消化書中的知識,把他變成你自己的能力。因此多讀書並不是更好,讀書太多會適得其反。
  • 為什麼孩子讀了很多書還是語文不好?這事你想得太簡單了
    這是一個困擾著很多家長的問題。從專家到老師,都說要多讀課外書語文才能好,可是我們的孩子讀了很多的課外書,語文還是不見成績提高,作文不會寫,閱讀題理解不了。這是為什麼?首先我們要肯定一定,多讀課外書是沒錯的。如果沒有大量的閱讀,語文更是不可能學好的。
  • 讀書很多,為什麼作文不好?老師一針見血指出問題,非常實用!
    想寫好作文,就要多讀書,但是多讀書,卻不一定就能寫好作文!就如同你看了很多宮廷劇,難道就會編好宮廷劇了嗎?難道就能寫好宮廷劇了嗎?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這在每一個領域都是適用的!那些讀書多,但是不會寫作文的學生,往往存在下面這些問題:第一,讀得多,但是讀得淺!
  • 董卿讀書隨處淨土:你的氣質裡,藏著你讀過的書和愛過的人
    三毛曾在《送你一匹馬》中寫過這樣一段話:讀的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為了過眼雲煙,不復記憶,其實他們仍是潛在的,在氣質裡,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裡。許多人總說,我也想讀書,可是世界太紛擾,在這喧鬧的城市中,又有幾個人真的能靜心讀書呢。
  • 原創:你聽過很多的道理,可是為什麼還過不好這一生?
    「聽過了很多道理,可依然過不好這一生。」是電影《後會無期》裡的一句臺詞,電影沒什麼好看的,儘管可能有些人愛看的「思想性」,但樸樹唱的歌是真好。之所以聽過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無非是兩個原因,一個是天意弄人,命不好;一個是聽的道理不對,或是道理對了,但是成了耳旁風,沒按道理去做。
  • 一生能讀幾多書?——《書海泛舟記》讀書筆記
    恰好在書裡也提到了如何巧讀《詩經》,這個方法更具體,更容易操作:先從字詞開始,把每篇中的熟詞、成語抄下來,編個詞彙索引;然後把佳句抄下來,編個佳句選。做完這兩件事,你對《詩經》了解得就差不多了。讀了這麼多年書,我發現參讀法最有用,尤其讀史。
  • 新學期,你家孩子還是不愛讀書怎麼辦?這本特別實用的書推薦給你
    下面這本書是給家長朋友推薦的,書名是《孩子,你是在為自己讀書》為了你的孩子愛上學習,愛上讀書,家長朋友不妨閱讀一下,書中的道理淺顯易懂,教給你怎樣列一下合理的讀書計劃,怎樣掌握讀書的方法,逐步擁有學習的能力。
  • 讀過這14本外文書的女人定是高品質的女人,且讓你受益一生
    讀過這14本外文書的女人定是高品質的女人,且讓你受益一生每本女人必讀的14本外文書女士們,這裡,向你推薦14本非常適合於女性閱讀的、最重要的書籍。讀過這14本書其中的一、兩本或幾本,會讓你受益一生。這些書籍,從回憶錄、心靈雞湯到,不完美的故事和真實的經歷,我們都可以從小說中的中學到一些非常有用的東西。現在就來看看,有哪些外文書,值得推薦給你?
  • 不會選書,還敢說自己會讀書?7招教你如何選到對的書
    有句話叫做,選擇比努力更重要。這句話用在讀書上同樣奏效。選擇對了,事半功倍。很多人習慣於隨便拿起一本書就讀,殊不知選書才是讀書的第一步,其重要性不亞於讀書。就像你想擁有幸福的婚姻,你必須找一個合適靠譜的戀人;你想烹飪一道美食,你必須篩選優質的食材一樣,如果想通過讀書來獲得最大的成長,你首先要學會選書。
  • 《好讀書而求甚解:葉聖陶談閱讀》:為什麼讀書?書又是什麼?
    為什麼讀書看起來似乎是一個愚蠢的問題,但好好想想則不然。把我們為什麼讀書換一個說法就不會愚蠢了,這個說法是:我們讀書是為了解決什麼問題。轉換之後,為什麼讀書這個問題就容易回答了,讀書是為了解決問題,除了解決問題,還有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等很多意想不到的作用。
  • 「書越來越多,到底該怎麼讀?」丨《讀書讀書》
    這對於致力於終身讀書的人興許並不構成問題,他們終將會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對於兒童和青少年而言也算不得什麼問題,他們讀書多半靠別人引導;老年人則可能還有那麼大的好奇心和讀書興趣的怕也不太多,讀書能力,至少是目力和記憶力,到老年也會大不如前了。所以,金克木總結道:「書讀不過來的問題只怕主要是從二十幾歲到五六十歲以知識為職業的人的煩惱。
  • 聽過很多時間管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不如試試逆向規劃
    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經常聽到有人說:我最近看了關於時間管理的書,決定要好好管理自己的時間啦!我要利用碎片化時間每天寫200字,每周健身三次,每月讀完3本書……的確,現在市面上關於時間管理的書和課很多,隨便一搜就是各種時間管理方法:四象限法、番茄工作法、計劃清單表格、34枚金幣時間管理法……數不勝數,彷佛你掌握了其中一個,就能掌控時間自由,走上人生巔峰。
  • 從「毒書大王」到「讀書達人」:全腦快速閱讀,改變你一生的方法
    那麼,真正有效的讀書方法是什麼呢?怎樣才可以練習學到這種方法呢?大腦潛能思維開發培訓專家——劉志華,他最有發言權。我們選擇信他,那是因為他有著從「毒書大王」逆襲為「讀書達人」的接地氣的讀書經歷。他曾有一個美好的夢想,是成為一名優秀的腦力潛能開發培訓師。
  • 正確讀書的姿勢,你get了嗎
    隨後七堇年做出了回答:「你買我,你看了嗎?你記住了嗎......你看懂了嗎?」很多人買回來的書堆積在那裡,有一種買了就是看了的心理。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買了書未必看,看了也未必記得住,這個「記得住」,指的是對書裡的內容的了解,大部分時候我們只是知道:噢,這本書啊,我有,好像看過,也好像沒看過,並不記得內容是什麼了。那麼怎樣才能有效的閱讀呢?
  • 蘇軾:讀過的書,走過的路,遇見的人,會形成一個人的人生格局
    蘇軾在文壇中是數一數二的大文豪,他的一生經歷挫折無數,一生被貶數次,後世都戲稱蘇軾不是在被貶就是在被貶的路上,即使是經歷了數次的困境,他卻依然能夠過得瀟灑、豁達,從來不會被挫折所打倒,在被貶的路上依舊我行我素、遊山玩水。
  • 破除「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你務必要了解這3點
    每到年初,大家都會給自己立下新年目標,最常見的就是讀書、健身、旅遊,還有85天2019年就過完了,這些計劃我們完成了幾項呢?曾經在網上看有朋友抱怨,看別人一年50本書,輕輕鬆鬆讀完,自己也下定決心好好讀書,結果翻開兩頁就放在一旁讓其落灰。今天我們就來談談讀書這個話題,如何讓自己更有效的讀書呢?首先我們要弄清為什麼讀書。
  • 人到底為什麼要讀書、要旅行?看完風月書旅,你就會恍然大悟!
    有多久沒有停下來重新審視並慰藉你疲累的靈魂生命是一次時空旅行生活探尋不同視境的風景人生最沒意義的就是麻木重複真正的覺醒是忠於自我從這一生的修行中獲得真樂趣實際上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每一次為別人的命運思索其實都是在尋找自己的精神歸處曾經在知乎上看過這樣的提問我讀過很多書,但後來大部分都忘了那讀書的意義又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