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科學家發現恐龍新物種,命名「日本龍神」
【環球網報導 見習記者 李桐佑】據新加坡亞洲新聞臺(CNA)6日報導,日本科學家通過研究一具7200萬年前的恐龍全身骨骼後得出結論,該骨骼化石為鴨嘴龍科下的一個新物種,系生存於白堊紀後期的草食類恐龍。新加坡亞洲新聞臺報導截圖據北海道大學發布的一份聲明稱,該團隊將新物種起名為「Kamuysaurus japonicus」,意為「日本龍神」(Japanese dragon god)。研究顯示該骨骼屬於年齡為9歲的成年恐龍,長達8米,重約4噸(存活時重約5.3噸),是日本國內發現的最大恐龍全身骨骼化石。
-
古生物學家發現恐龍新物種
古生物學家發現了一個以前未知的恐龍物種,其外觀與科學家們所描述差異很大。 它有長矛狀的齊肩毛狀物和鬃毛。 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白堊紀研究》期刊上。這種恐龍的個頭不超過現代的雞禽,大約於110萬年前生活在如今的巴西境內。
-
原始肉食恐龍介紹以及簡筆畫
根據早期的估計,哥吉拉龍的身長約5.5米,體重估計約150-200公斤,是當時的大型肉食性動物之一。坎普龍Camposaurus,生存於晚三疊紀的北美洲。化石發現於諾利階早到中期地層,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新獸腳類恐龍。
-
巨型新物種恐龍化石 或是全新的三角恐龍物種
近日在美國俄克拉荷馬州博物館展出了一副古怪的恐龍頭骨化石,據科學家稱它可能是一種全新的三角恐龍物種,是目前發現最早的巨型有角物種。這個長達1.2米的頭骨很可能屬於一個全新的恐龍物種,耶魯大學的尼克這樣說道。
-
英美學者發現恐龍新物種 被誤認為巨椎龍數十年
海外網8月6日電 近日,英美研究員在對一具數十年前發掘的恐龍遺骸研究後對外公布,發現恐龍新物種,此前將該遺骸歸類為巨椎龍屬於誤判。然而,在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的恐龍研究員保羅·巴雷特(Paul Barrett)和博士生金伯利·查佩爾(Kimberley Chapelle)在與威特沃特斯蘭德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重新評估標本之後,他們意識到骨骼和頭骨屬於一個全新的物種。
-
科學家發現恐龍新物種 大小如公雞 卻是食肉恐龍
科學家發現恐龍新物種 大小如公雞 卻是食肉恐龍 2019-11-26 14:16:26 來源:環球網 | 作者:林迪 |字號:A+ | A- 【發現恐龍新物種】據外媒CNET援引發表在《脊椎動物古生物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顯示,近日,科學家在澳大利亞1億多年前的意莫瑞拉組(Eumeralla Formation)化石中發現了少數骨頭,包括8英寸(
-
夢回白堊紀之大型肉食恐龍展——埃及棘龍
最近美國國家地理博物館展出了比霸王龍還要厲害的大型肉食恐龍——埃及棘龍!是不是有點心動呢,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這些模型的展出主要得益於近期發現的一批化石。這些化石不僅揭示出埃及棘龍在9500萬年前為適應水生環境而發生的演變,還為確定恐龍何時能夠在水生環境中生存、捕食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更意味著埃及棘龍將登上地球上最大肉食恐龍的寶座。你知道嗎,它比最大的霸王龍標本還要長2.7米呢。此次展覽圍繞棘龍的故事展開,講述了從德國古生物學家Stromer的首次發掘到國際團隊揭秘棘龍水生特性的艱辛歷程。
-
科學家發現美頜龍類新物種 30釐米的恐龍復原圖曝光,一隻沒有羽毛...
恐龍家族裡的成員們並不都是大個子,還有的身體結構像一隻沒有羽毛的雞。 美頜龍類,長期以來被認為是「典型」的小型獸腳類恐龍的集合,包括具有歷史意義的美頜龍和中華鳥龍——分布比較零散。該分支的絕大多數已經確定的成員發現於德國索爾恩霍芬群島的上侏羅統地層和中國遼西下白堊統義縣組地層。
-
注意,重慶城區有大型肉食恐龍跑步經過……
注意,重慶城區有大型肉食恐龍跑步經過…… 2020-06-02 05: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重慶發現大型肉食恐龍出沒證據!「造跡者」或為正在小跑的中國龍
6月1日,「重慶發現大型肉食恐龍出沒證據」的消息刷上微博熱搜。南都記者從重慶市規劃自然資源局獲悉,去年攀巖愛好者在重慶歌樂山國家森林公園發現一堆「雞爪印」,後經初步鑑定,為誕生於1億9000萬年前下侏羅統恐龍足跡群。目前該研究已發表在英國知名SCI期刊《歷史生物學》。
-
重慶城區發現侏羅紀早期大型肉食恐龍出沒證據:正在「小跑」
208地質遺蹟保護研究院研究人員現場描繪恐龍足跡什麼是卡巖塔足跡(Kayentapus)?卡巖塔足跡(Kayentapus)最初指的是一種較大的(長約為35cm)三趾型兩足行走的獸腳類恐龍足跡的屬名,這種獸腳類恐龍最早發現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下侏羅統地層。
-
重慶主城區發現侏羅紀早期肉食恐龍證據
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6月1日發布消息稱,2019年3月由攀巖愛好者在重慶主城區歌樂山國家森林公園附近發現的一堆「雞爪印」,經組織相關古生物學專家團隊初步鑑定為誕生於一億九千萬年前的下侏羅統珍珠衝組獸腳類恐龍足跡群。
-
科學家發現恐龍新物種迅猛龍 復原圖曝光全長約60釐米
1 迅猛龍腰帶和後肢化石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1月26日消息,今日,中外科學家團隊在北京宣稱,他們在河北豐寧地區發現了一個美頜龍類新物種,對我們理解恐龍的演化有重要意義。該研究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邢立達副教授領銜,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執行館長鈕科程、美國芝加哥大學宮下哲人博士(Tetsuto Miyashita),著名古生物學家,加拿大埃爾伯塔大學菲利普·柯裡院士(Philip J。 Currie)等學者共同研究。研究論文發表於Elsevier出版集團的《白堊紀研究》。我們知道,恐龍家族的成員們並不都是些大個子,美頜龍就是很小的一種。
-
侏羅紀大型肉食恐龍「出沒」重慶中心城區 當時它正在「小跑」
208地質遺蹟保護研究院研究人員現場描繪恐龍足跡。市規劃自然資源局供圖 華龍網發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6月1日6時訊(記者 王瑋)去年攀巖愛好者在重慶歌樂山國家森林公園發現一堆「雞爪印」後,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隨即組織古生物學專家團隊進行考察、研究。
-
麗水發現新植物!和恐龍同時代 屬國家珍稀瀕危物種
2018-06-22 10:44 | 指尖麗水粗齒桫欏近日,景寧林業局「景寧蕨類植物調查研究」課題組在景寧石印山公園和金仙寺後山發現桫欏科植物——粗齒桫欏新分布,這是麗水市範圍內的新記錄。據介紹,粗齒桫欏(Alsophila denticulata)屬桫欏科,由於葉邊緣呈粗型鋸齒狀而得名,屬國家珍稀瀕危物種,具有極高的園藝觀賞價值。桫欏科植物是能長成大樹的蕨類植物,又稱「樹蕨」,是迄今發現的唯一木本蕨類植物。在約1.8億年前,桫欏曾是地球上最繁盛的植物,與恐龍並稱「爬行動物」時代的兩大標誌。
-
重慶中心城區發現侏羅紀早期最強肉食恐龍證據
新華網 發 新華網重慶6月1日電(韓夢霖)近日,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發布消息,2019年3月攀巖愛好者在重慶歌樂山國家森林公園東部沙人防空洞發現的一堆「雞爪印」,經該局組織的古生物學專家團隊初步鑑定,確定為誕生於一億九千萬年前下侏羅統珍珠衝組獸腳類恐龍足跡群。
-
重慶發現大型肉食恐龍出沒證據 1.9億年前在石英砂巖表面留下...
人類對探索恐龍這種經歷了「大滅絕」的遠古生物似乎情有獨鍾,那個時代的場景被一次次加以還原。最近,中國的科學家們則在重慶發現了大型肉食恐龍出沒證據,讓人十分驚訝。(圖文無關)6月1日,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發布消息稱,去年3月,攀巖愛好者在重慶歌樂山國家森林公園東部沙人防空洞由發現的一堆「神秘爪印」,經過鑑定其實是誕生於一億九千萬年前下侏羅統珍珠衝組獸腳類恐龍足跡群。
-
河北發現1.2億年前恐龍新物種 這身材竟然有點想要放家裡養呢!
河北發現1.2億年前恐龍新物種 這身材竟然有點想要放家裡養呢!時間:2019-11-26 18:15 來源:大福科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河北發現1.2億年前恐龍新物種 這身材竟然有點想要放家裡養呢!
-
80後潮州籍學者發現肉食恐龍足跡,緣起於鄉間一串「雞腳印」!
10月23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在微博宣布,根據微博上的一條線索,他的團隊在四川宜賓發現巨大肉食恐龍足跡。就在幾天前,邢立達和四川自貢恐龍博物館研究員等一行人,來到四川宜賓白花鎮,通過現場考察,發現了實雷龍足跡、異樣龍足跡和蹺腳龍足跡。
-
「新霸王龍」被發現,遊客在海邊撿到四塊骨頭,拼成未知物種
懷特島的尚克林(Shanklin)小鎮,作為整座島的核心區,每天都有無數人來來往往,所以從直覺上說,這裡如果有恐龍化石,早就被遊客發現了,然而,直到最近才有人發現了四塊恐龍骨頭。那裡的專家馬上就嚴肅起來,知道這些都是罕見的東西,並問我們是否可以捐贈它們,以便進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