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首艘自製太空梭或於近期發射升空

2020-12-15 環球網

【環球科技報導 記者 程君秋】據臺灣「中央社」5月16日報導,因技術問題多次拖延後,印度太空研究組織(ISRO)預計在雨季來臨前,將發射自製「可重複使用飛行器」(RLV-TD,即太空梭)升空。

印度從2001年提出自製太空梭計劃後,ISRO就不斷進行研究和技術驗證,最後製造出形狀類似美國X-37試驗機的太空梭,大小只有約休旅車(SUV)的大小,具有圓滑的三角翼。

據報導,這艘太空梭15日在南印安德拉省斯利哈裡柯塔島(Sriharikota)進行最後調整,等候倒數計時發射升空。如果順利,這艘太空梭會在雨季來臨之前發射升空。這也將是印度太空研究組織首次發射太空梭升空。

印度這艘RLV-TD是印度阿凡達(Avatar)太空梭計劃的縮小原型,比最終版本縮小6倍,主要用來進行技術驗證。

ISRO的工程師希望太空梭能重複使用10次,有效降低將衛星送入太空軌道的成本,如果成功,預計可將發射衛星等載重物體成本降到每公斤2000美元。

位於南印度克勒拉(Kerala)省省會錫魯瓦蘭塔不朗(Thiruvananthapuram)的薩拉貝太空中心(VikramSarabhai Space Centre)主任席萬(K Sivan)表示,這艘太空梭只是邁向最終計劃的第一步,最終版本預計還要10到15年才會準備好。

印度政府推動這艘RLV-TD計劃已經5年,投入9.5億盧比(約合人民幣9282萬元)。

相關焦點

  • 印度首架自製太空梭將升空 或大幅降低發射成本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印度自製太空梭已進入最後程序。(圖/印度時報。)參考消息網5月17日報導 臺媒稱,印度太空研究組織(ISRO)已經準備好自製的太空梭發射計劃,預計將趕在6月雨季來臨以前,將第一艘全自製的RLV-TD太空梭送上人造衛星軌道,如果成功將可讓未來太空發射成本降低10倍。
  • 印度太空梭要升空!造價只有NASA十分之一
    因技術問題多次延宕後,印度太空研究組織(ISRO)預計在下月雨季來臨前,發射自製「可重複使用飛行器」(RLV-TD,即太空梭,又稱太空梭)升空,造價號稱比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太空梭便宜10倍。
  • 印度發射首架太空梭縮比模型 造型奇特(組圖)
    圖為發射現場。(網絡截圖)印度23日發射一艘用於技術驗證的小型航天運載器,引發廣泛關注。有印度媒體評論說,這是印度向自主研發「太空梭」邁出的重要一步。這個航天運載器全名是「可重複使用運載器技術驗證器」(RLV-TD),是未來印度「太空梭」的縮小版原型,也是印度「可重複使用運載器」(RLV)自主研製計劃的首次發射試驗。它長約6.5米,重量為1.75噸,造價9.5億盧比(約合1400萬美元)。
  • 太空梭發射時是什麼感覺?
    在發射臺上,由於座艙的方向和位置,航天員們是背靠背、腳朝上(航天醫生規定了他們發射前處於這種狀態的時間)。在艙門關閉和所有的最後檢查工作已經完成後,航天員在心裡默默期待著發射,在腦海中再一次回憶在過去的幾年中所培訓的操作程序。例如,他們上方的所有櫥櫃是否鎖好?眼前的提示卡提醒你在緊急情況下應採取什麼措施?
  • NASA宣布今年發射計劃 太空梭今年發射四次
    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今年NASA將計劃實施4次太空梭發射活動,以繼續其國際空間站的建造工作。根據該計劃,2007年美國太空梭的發射日期分別為:6月8日發射亞特蘭蒂斯號、8月9日發射奮進號、10月20日發射發現者號、12月6日再次發射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 今年初,NASA原計劃在2007年安排5次太空梭發射活動。亞特蘭蒂斯號最初計劃在3月升空,但2月份矗立在發射架上的太空梭遭到冰雹襲擊,數千個高爾夫球大小的冰雹砸壞了亞特蘭蒂斯號的油箱。
  • 美國發現號太空梭順利升空 踏上謝幕之旅
    當地時間2月24日,美國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的發射中心的「發現號」整裝待發,即將於美東時間2月24日16時50分(北京時間2月25日5時50分)發射升空。本次飛行,將是美國全部太空梭的最後一次進入太空。
  • 天氣原因致使「發現號」太空梭發射計劃推遲
    8月24日,在美國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發現」號太空梭在甘迺迪航天中心的發射臺上做最後的發射準備。按計劃,「發現」號將於美國東部時間8月25日1時36分發射升空,前往國際空間站。但美國航天局氣象預報部門23日表示,由於雷暴天氣有可能影響到「發現」號的燃料加注,繼而導致「發現」號的發射將被推遲。新華社/路透  據法新社最新消息,由於天氣原因,美國宇航局(NASA)宣布取消今日發射「發現號」太空梭的計劃,將發射時間推遲24小時。  早先「發現」號太空梭原定於美東時間今日(25日)1時36分(北京時間13時36分)從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
  • 32年前:「挑戰者」號太空梭升空爆炸
    32年前,美國太空梭「挑戰者」號升空後爆炸。28日上午11點39分,「挑戰者」號點火升空,一股黑色煙霧從發動機右側尾部噴出,持續了約2秒。不到10秒鐘後,挑戰者號在1.46萬米的高空解體,而飛船上的7名太空人全部罹難。事後,美國政府專門成立的調查委員會調查原因。
  • 美國太空梭開始注燃料 準時發射機率僅3成
    中新網7月8日電 據外電報導,美國「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預定於美國東部時間8日上午11點26分(北京時間晚11點26分)發射升空。但由於天氣狀況不佳,準時發射升空的機率僅有30%。儘管如此,美國宇航局全體成員8日一致決定,開始向「亞特蘭斯蒂」號太空梭的外部燃油庫注油。
  • 從太空梭到龍飛船:太空人發射前都會焦慮些什麼?
    來源:新浪科技正在發射的太空梭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6月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太空發射並不總是一帆風順,正如SpaceX公司的載人龍飛船首次發射時也出現了延期。如果事情沒有按照計劃進行,坐在火箭太空艙裡的太空人會是什麼感覺?
  • 美國迷你太空梭計劃2016年升空—新聞—科學網
    據國外媒體報導,2016年全球第一艘私人太空梭將首飛:美國本土的商業航天公司即將推出全球第一艘私人太空梭,預計在2016年完成首次試飛,同時也證明這款概念型的迷你太空梭可以勝任國際空間站的任務該私人太空梭被命名為「追夢者」,由內華達山脈公司研製,延續了美國宇航局的升力體氣動,2016年11月1日,聯合發射聯盟的阿特拉斯5型火箭將執行這款迷你太空梭的首次發射任務。
  • 為什麼印度緊急停止了探月發射,差點與挑戰者號太空梭一樣爆炸
    美國專家解釋:為什麼印度在最後時刻停止了月球-2號的發射GSLV MK-III是印度推力最強大的火箭,重達640噸,高144米。 火箭的第一級包括兩個固體燃料助推器,第二級有兩個Vikas發動機,第三級有低溫液氫液氧發動機。
  • 工程師勸阻發射未果,太空梭16000米高空爆炸,7名太空人全損失
    圖片為美國的挑戰者號太空梭,是美國的第二架太空梭,自美國首次試飛太空梭以來,這種有人駕駛並且可以重複使用的太空飛行器已經安全的執行了24次太空任務,挑戰者號亦成功執行了9次太空任務,此時的人民沉浸在零事故的喜悅當中,直到1986年1月28日,挑戰者號的發射失敗,人們才幡然醒悟,太空探索從來都不簡單
  • 美太空梭將重返太空(圖)
    點擊進入>>>   美國東部時間7月13日15時51分(北京時間7月14日凌晨3時51分),美國「發現」號太空梭按計劃將在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的甘迺迪宇航中心發射升空
  • 蘇聯太空梭的唯一一次飛行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星空早知道」 1988年11月15日,蘇聯「暴風雪號」太空梭發射升空,這也是蘇聯唯一的一次太空梭飛行。
  • 1986年1月28日,美國挑戰者號太空梭升空後解體
    挑戰者號太空梭是美國航空太空總署(NASA)旗下正式使用的第二架太空梭。於1983年4月4日正式進行任務首航。挑戰者號此前共飛行9次,繞行地球987圈。1985年4月29日,王贛駿(Taylor Wang)乘坐挑戰者號參與太空任務,是第一位登上太空的華人。
  • 「阿特蘭蒂斯」號太空梭啟程返回地球(七)
    7月8日美國東部時間11時30分(北京時間23時30分)許,「阿特蘭蒂斯」號太空梭在美國甘迺迪航天中心升空,這是美國太空梭的最後一次飛行。「亞特蘭蒂斯」號計劃於7月8日發射,成為執行最後一次太空飛行的美國太空梭。 新華社/法新
  • (特快)美「發現」號升空(圖)
    東方網記者龔萌欣12月10日報導:美國「發現」號太空梭於北京時間10日上午9點47分左右發射升空,執行代號為STS-116的飛行任務。  這是美國太空梭第20次執行飛往國際空間站的任務。也是4年來美宇航局首次嘗試在夜間發射太空梭。  相關閱讀  :由於天氣原因,NASA在發射前幾分鐘,將原定在今天發射的「發現號」太空梭時間推遲。官員們稱,考慮到目前的天氣,「發現號」在北京時間10日上午9時發射的可能性僅有30%。
  • 發現號多病堪稱「老爺機」升空計劃受阻(圖)
    根據設計要求,每架太空梭應該可以正常使用100次左右。現在,「發現號」剛剛完成了30次發射活動,即便是整個太空梭家族也僅僅開展了113次太空之旅而已。  太空梭因其可以反覆使用,加上載重量很大,經常被美國用來向太空部署衛星或開展其它空間試驗活動,大名鼎鼎的哈勃望遠鏡和國際空間站也是由太空梭載人前去維修建設的。1981年升空的「哥倫比亞」號是美國首架投入空間飛行的的太空梭。
  • 吳國庭:太空梭安全隱患終難消
    搭載7名太空人的「發現」號太空梭美國東部時間4日下午2時38分(北京時間5日凌晨2時38分)從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先是由於天氣原因,7月1日和7月2日兩次推遲發射。繼而又突然發現外部燃料箱絕熱泡沫裂縫問題,引發外界廣泛關注。美宇航局頂住壓力,認為泡沫裂縫問題不影響發射,決定維持原計劃。    「發現」號行程預定12天。此次發射是美國太空梭第115次太空飛行,也是自2003年「哥倫比亞」號失事後美國太空梭的第二次上天。這次飛行對美國航天計劃來說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