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園林網4月19日消息:初春連綿的雪雨,喚醒了沉睡一冬的大地。所有一切的美好,開始在這片大地上繁衍不息。四月的伊金霍洛旗,正在「成長」,嫩芽抽出一抹淺綠,桃樹染上一片緋紅,漸次斑斕的色彩將春天的訊息和生命的因子四處傳播。
這是一座融古通今的城市。從空中俯瞰,綠色正不斷勾勒、刷新著這個縣域城市的輪廓。而一隊又一隊的園林綠化人員正在挖坑、植樹、培土、澆水,一片又一片的新綠迎風而舞,這個城市正濃墨重彩的書寫著一個園林集群。
有人喜歡把綠比作城市的靈魂,也有人把綠比作城市的眼睛。基於此,沒有一座城市願意擱淺甚至停止自己的綠化之步,而對於正從昔日小城鎮向「現代化大城市」發力的伊金霍洛旗而言,綠化關乎的意義頗多:生態環境、發展後勁、幸福指數、城市形象等種種柔性指標。
2011年,中國住房城鄉建設部表示,力爭到2015年,全國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9%、綠地率達到35%,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1平方米。
這一目標性數字在伊金霍洛旗早已實現,2011年,伊旗城區綠化總面積達到1641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到43.52%,綠地率達到43.08%,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82.31平方米。「全國綠化先進旗」、「全國綠化百佳縣」、「全國退耕還林後續產業先進旗」、「中國十佳綠色城市」、「中國全面小康生態文明旗」等榮譽,是伊金霍洛旗建設生態園林城市的生動縮影和有力見證,但他們的「增綠」行動,卻依然孜孜不倦……
經濟在「綠」上生長
有學者撰文稱:「當今世界競爭是城市的競爭,城市間競爭突出表現為人居環境的競爭。」
伊金霍洛旗地處毛烏素沙地東北緣,這裡屬半乾旱草原地帶,自然生態十分脆弱,是三北地區受風蝕和水蝕雙重危害的旗縣之一。就是這樣一個經濟超常規發展、生態異常脆弱的縣域城市,正以其生動的實踐唱響了「和諧共贏,綠富同行」的嘹亮長歌。
多年來,伊旗始終將生態建設看作可持續的「綠色生產力」,形成了自己的獨特的生態觀:綠色是和諧、綠色是實力、綠色是經濟。他們始終把生態建設作為最大的基本建設常抓不懈,通過工業化思維解決生態建設問題,用生態建設的標準解決工業化帶來的環境挑戰,以近乎苛刻的要求追求著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進而把伊金霍洛旗建設成宜業、宜居、富足、文明的現代化城市。
2012年,伊旗將繼續堅持「大城觀」,按照「連接寧晉陝、服務自治區」現代化區域性中心城市的總體戰略,充分利用生態環境對經濟增長的積極「誘導效應」,將城市打造成為集聚要素、集聚人才、集聚產業的「窪地」。同時,將生態綠化當做一個產業來推進,使其拉動就業、創造財富,形成滲透房地產、服務業等諸多行業的「經濟波瀾」。
從城市外圍的林業建設到城市中心的園林綠化,伊旗堅持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結合,生態效益優先的原則,走出了一條生態發展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特色發展之路,使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實現了多元共贏。
綠一片山川,興一群產業,富一方百姓,現在的伊旗林業產業初見成效:珂維璐集團沙棘飲品項目正常投入生產,年收購帶枝沙棘原果1.5萬噸,年產沙棘原漿3600噸,年產成品沙棘果汁飲料2萬噸。烏蘭中密度纖維板廠現生產規模達到刨花板生產能力1.8萬立方米,已建成中密度板生產能力8萬立方米,總計生產能力達到10萬立方米。2012年將分別建成文冠果基地0.4萬畝,山杏林基地1萬畝,沙棘基地1萬畝,建設沙柳、檸條及旱柳基地3萬畝,新建一個育苗基地,為農牧民增收致富拓寬渠道。
與此同時,「現在的工程量是2005年的30倍,而且綠化要求越來越高,養護工人都要學習修剪技術,今年我們通過公開招標引進200多家園林綠化公司一同作業,來自河北、浙江等多個城市的上萬人在這裡務工,解決了很大一部分人的就業,」伊旗園林局副局長白增亮介紹說。
無疑,與一些地方經濟發展但付出環境代價相比,伊旗是幸運的也是值得讚揚的——經濟突飛猛進,環境同步變美。生態建設實現了森林面積、活立木蓄積、森林覆蓋率「三增長」,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持續「雙減少」的目標。
如今的伊旗,曾經肆虐的沙漠在一步步退卻,一度枯瘦的山溝在一天天豐腴;而「築好綠巢引金鳳」的生態戰略迎來了一個又一個高、尖、新的項目落地,多元產業的鏈條更長,結構轉型的步伐更穩,科學發展的後勁更足,經濟沿著四通八達的「綠脈」一路延伸、茁壯生長……
幸福在「綠」上開花
在伊旗東紅海子,有技術員在測點布線,有綠化工人在挖坑植樹,大卡車運來一車車的樹苗,30多棟培育花卉的大棚一字排開,沿著方圓150畝的湖面望去,闊葉林、針葉林錯落有致、綠意漸濃……這不過是伊旗「增綠」行動中的一個剪影。
「變化真是太大了,沒想到一個小城鎮建設這麼多的主題公園,沒想到曾經狹窄馬路變成了綠色的長廊,沒想到幾年前光禿禿的山頭也綠色盡染……」老百姓所感嘆的一個個沒想到,折射出伊金霍洛旗近年來在推進生態園林城市上的大手筆。
城市綠地能吸塵降噪,已經成為各地解決PM2.5問題的共同選擇。而環境是否優美、城市是否宜居,越來越成為人們幸福指數的考評因素。
伊旗按照「生態、景觀、精品」總體定位,以提升綠量、優化生態、改善人居為中心,把綠和水作為城市的「吸塵器」和「加溼器」,做大做活綠和水的文章,加大山脈、水脈、綠脈的密度,形成多山、多水、多綠的宜居環境,不斷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和滿意度。
柳溝河、掌崗圖河、烏蘭木倫河「三河」穿城而過,東西紅海子「兩湖」鑲嵌其中,6大主題公園曲徑通幽、綠樹掩映、鳥聲婉轉……「早晨是被鳥兒叫醒的。出門見綠,樹木越來越多,綠色愈來愈濃,心情越來越好。」市民烏力吉用樸實的語言描述伊旗的城市之變。
「現在生態建設越來越園藝化了,植樹造林要講究觀賞價值。」伊旗林業局副局長屈存虎說。為此,在林業方面,伊旗堅持尊重自然和經濟規律,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喬、灌、草合理配置,造林與封育相結合的原則。在園林綠化方面,充分尊重伊旗的自然條件和城市基礎,力求多方著手,圍城布綠、沿街植綠、拆牆透綠、擴地增綠,合理布局城市公共綠地、居住區綠地、單位附屬綠地、防護綠地、生產綠地、風景林地等城市「綠肺」,並且將更多的公共用地留給市民,形成城裡城外綠色輝映的有機系統。同時加強了各單位、居住小區的綠化美化監管,開展了「園林式單位」、「園林式居住小區」和「綠化先進單位」等評選活動,讓更多的人參與城市綠化、共享綠色家園。
2012年,伊旗計劃植樹造林10.9萬畝,完成核心區百萬畝防護林生態圈建設工程19.2萬畝,完成針葉樹幼林撫育30萬畝,退耕還林平茬撫育4.7萬畝。城區內新增綠地面積650萬平方米,全旗城市綠地率要達到50%以上,實現距離居民點500米有公共綠地、廣場。同時,綠地建設既追求視野開闊、風格明快的景觀效果,更側重於採取疏林草地,樹木組團,綠籬大色塊栽植等自然手法,大型綠地建設以建設精品工程拉動城市綠化建設總體水平的提高。
隨著阿大線、包茂高速、阿四線和「四區十線一新村」等一系列精品工程相繼完工精細化管護,伊旗的「小氣候」已然形成,不僅實現了造林樹種多樣化,林份質量得到了顯著提高,降雨量從上個世紀的200多毫米增加了現在的360毫米,而且初步形成了以高速公路、國道省道、鎮村公路、城市外圍為重點的綠色通道景觀框架。而在城市中心區,城在森林中、人在花園裡、行在綠陰下、樂在芳草間的美景正在上演……
美譽在「綠」上結果
綠色是城市「無聲的詩、立體的畫」。有特色的園林,有特色的綠化,才能造就有特色的城市。人們每到一個城市,往往從一草一木、一園一景,讀出這座城市人民的追求,感受當地自然特色、地域文化和歷史底蘊,從而深深地愛上這座城市。
沿著伊旗城外的交通要道前行,道路兩旁正在抽芽吐綠的景觀林構成一道道「綠圍牆」,園林工人正在修整的一塊塊綠地就像一抹抹油彩,勾勒出這座城市的靚麗身姿。而在中心城區,亭臺軒榭、小橋流水,一渠清水河中流,兩岸樹木綠成蔭,依託豐富的生態環境資源,伊旗以公園廣場為點,以道路綠化為線,以山水環境為面,獨特化、立體化、全方位打造北方特色的生態園林城市。
在接受新華網內蒙古頻道專訪時,鄂爾多斯市委常委、伊金霍洛旗委書記王東偉說「搞好城建是更高層次的民生」,為此,他提出「在建設過程中,我們堅持站在打造現代化區域性中心城市的高度,認真做好每一項城市規劃,努力將伊金霍洛旗建設成居者怡然、觀者嚮往的首善之城」。
為此,在城鎮建設中,伊旗積極倡導大城市、大文化、大生態,力避回歸到建設小城鎮,原地踏步,圍繞「人文、綠色、親水、時尚」來做文章,讓水環繞城市、穿過中心,讓綠脈沿著水脈流淌,同時,小區內、公園內綠地分割成塊、連接成面,沿街傍道的修剪整齊的景觀林演變為一條條風景線……
在東紅海子,來自北京正和恒基濱水生態環境治理股份有限公司的技術員們正在打點布線,準備下一步的施工。初次來伊旗的該公司的負責人廖海永說:「我沒想到西部地區還有綠化這麼好的地方,也沒想到伊旗會這麼重視綠化,從速度到質量的把控要求都很嚴格」。
伊旗把「增綠」行動貫穿於城市建設全過程,項項「給力」。中心城區綠化美化工程做到城市框架拉開到哪裡,綠化美化就延伸到哪裡,樹木就紮根到哪裡,實現綠化美化全覆蓋、零遺漏;城區綠化、景區綠化、園區綠化、通道區綠化、重點生態移民區綠化讓路網、水網、林網融為一體、相得益彰……正是這樣高水平、全方位、立體式的創建,伊旗才盡顯「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林水相依,林城相依,林居相依」的美景。
「拼卻心血千萬點,換得新綠百千重」。數據表明,截至目前,伊旗有人工草地達120萬畝,林地面積達357萬畝,天然草場達653.39萬畝,農田林網化程度達到了90%,農牧業的綠色屏障基本形成,植被覆蓋率是達到90%和森林覆蓋率接近40%,居全市第一。初步形成了以環城、環鎮、環村綠化為點,以公路綠化帶為線,以速生特色苗木基地為面,點、線、面結合,喬、灌、草搭配,多林種、多層次、多色彩的生態網絡體系。數據背後是伊旗的生態環境更加優良,植被逐年茂盛,動植物種類也在逐年增加,人與自然更加和諧,地表水質、空氣品質更加優良,城鄉面貌更美麗。
伊旗的「生態之旅」遠不至此,爭取到2015年,全旗現有林面積達到40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42%,植被覆蓋率達到90%,把林沙產業做為西部地區農牧民增收的重要支柱,把伊金霍洛旗打造成經濟建設最富裕、人居環境最優美、文化氛圍最濃厚、基礎設施最完善、人民生活最幸福的地區之一。
一項項殊榮為這座城市增添了內涵,注入了榮光,增加了美譽。「園林之城」、「生態之城」、「宜居之城」成了伊旗最具吸引力的名片,這是一座被綠意環繞的靈秀之城—— 透過這種美,我們聽到的是伊旗人民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的聲音,看到的是伊旗構建和諧社會的精美畫卷。
推薦閱讀:
安徽:春風又綠垂楊陌 園林城市更親民
廣西鹿寨縣加強園林城市建設彰顯特色 綠滿鹿城惠民生
烏魯木齊申報園林城市 新增100塊遊園地
山東德州力爭明年通過國家園林城市驗收
(來源:鄂爾多斯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