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正倉院看日本國寶大展

2021-02-08 三聯生活周刊

今秋,第69回正倉院展。10月28日始,11月13日終。我是開展第二日清晨去的。九時開放,八時便至,未成想館外早已排出近百人的隊伍。不通曉日文的弊端在此刻彰顯無疑,因為這些候場者手持的都是提前購置好的參觀券,而我只能守在一旁的售票窗口前,等到八時半現場開始售票。待轉換到候場隊伍時,已是二三百人開外了。在陰翳天氣裡的屋簷下,卻無抱怨,只因身處有序的隊伍中,加之幾近於無的低聲私語,反覺得一切都值得禮讚,畢竟迥異於「清明上河」或「千裡江山」時的午門啊。便如谷崎潤一郎所說:「美,不存在於物體之中,而存在於物與物產生的陰翳的波紋和明暗之中。」九時,這逶迤的長蛇陣動將起來,感覺也就十幾分鐘功夫便入得館來。徑直上二樓,人雖多至近乎摩肩接踵,但卻似乎個個恪守著間隔數釐米的分寸。

起首第一件便是這一回特展的招牌展品《羊木臈纈屏風》。唐時流行的織物染彩技術有臈纈、夾纈、絞纈三種。臈纈當為如今所言「蠟染」——用蠟在織物上畫出圖案,然後入染,再沸煮去蠟,成為色底白花的染品。工藝流程或可參照今存波士頓博物館的《搗練圖》。有日本學者認為,這扇屏風製作年代應在天平勝寶三年(751)十月至天平勝寶八歲(756)六月之間,距今已有近一千三百年的歷史了。

《羊木臈纈屏風》

這扇屏風的精彩處在於其描繪主體乃所謂「大角羊」,表現了日本與波斯之間的文化交流。從「大角羊」雙角形狀分析,應為如今仍廣泛分布於內亞各地的盤羊(學名Argali sheep),日本不產。此扇屏風若真於日本製作,則其粉本流傳則是文明交流的絕好案例。但更可注意的是屏風下部的山水,「群峰之勢,若鈿飾犀櫛……列植之狀,則若伸臂布指」,實為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論畫山水樹石」文字最形象的說明。至於屏風上端的大樹,形象幾與庾子山所云「拳曲擁腫,盤坳反覆」相互映照。觀其枝繁葉茂之狀,確有森梢百頃之感。子山言「重重碎錦,片片真花」,這株大樹的神貌也許流傳二百年,成長為一片鬱乎蒼蒼的森林,與即將在臺北故宮展出的五代《秋林群鹿立軸》形成了絕妙的呼應。

此扇屏風裡形象最傳神者,莫過於攀援跳躍於樹幹上的兩隻獼猴,造型和迄今仍分布於東瀛列島的日本獼猴(學名Macacafuscata)無二。民國學者傅芸子在《正倉院考古記》中提及「樹幹上更點綴二白猿,益增趣致」。雖然傅氏不辨猿猴,但「益增趣致」四字切中肯綮。當年製作這扇屏風的畫師,想必曾與日本獼猴朝夕相處,否則筆下怎生出如許靈氣?相較之下,幾乎成為此回特展LOGO的大角羊則委實僵硬乏神之至。

此回正倉院展共出陳兩扇屏風,《羊木臈纈屏風》風頭最勁,讓其旁同為一組的《熊鷹臈纈屏風》多少有落寞之感,實則此扇屏風看點亦多。譬如其上所繪林中飛馳的野豬、「麒麟」的風格,都可讓人聯想到隋開皇十三年(592)殮葬、於山西太原出土的虞弘墓石槨浮雕。特別是所謂「麒麟」,應是以現實中的羚羊為基礎而成的變體。其頭部刻畫與甘肅武山雕鑿於北周時期(559)的拉梢寺摩崖大佛蓮座上的羚羊如出一轍,無非一動一靜之別。略有遺憾的是,這組臈纈屏風共計四扇,大象、鸚鵡二扇與此回特展無緣,使我不免意馬心猿。

正倉院寶藏讓人佩服處,還在於傳承有序。即以臈纈屏風為例,配合兩扇展出的,還有三組臈蜜,也就是可用於蠟染織物的蜜蠟,大小不一,方圓各異,甚至其中兩組還仍如銅錢般串連在一起。而用來裝這些臈蜜的麻布臈蜜袋,以及附帶的說明木牌也都一併妥帖收納,陳於展櫃之內。在這個四季鮮明且溼潤的島國,近一千三百年前的有機質文物竟保存如此完好,這才是最令人嘆為觀止的關鍵所在。

迦樓羅

本回展上還有三件伎樂面具:醉胡從、吳公兩件皆為木雕,而迦樓羅一件系麻布乾漆質地,經過悉心修復才重見於世。據文書檔案記載,天平勝寶四年(752)四月九日,日本舉國慶祝東大寺大佛開眼,這些面具曾在當日供養大法會上表演使用。那場千年前的法會是怎樣一番景象?當時戴著面具翩翩而行的人們,舉手投足和如今猶存於藏傳佛教寺院裡的「跳步踏」有何異同?為何那具醉胡從,與我半月前在韓國安東洛東江畔所見的河回村假面有著驚人的相似性?我只能把種種問題暫且擱置心頭,繼續沿著觀覽路線看下去。

碧地金銀繪箱

關於正倉院的種種史實,盡可去翻閱民國傅芸子《正倉院考古記》、今世韓昇《正倉院》等中文著作。今年的正倉院展,共出陳58組寶物,臈纈、樂器面具外,還有太多可言者。比如六環白銅錫杖,在法門寺地宮銀花雙輪十二環錫杖出土前,號稱是東亞佛教法器中的至寶;長達一米二的玳瑁杖,則以玳瑁模仿竹節,杖末又配以染色象牙,將豪奢隱於素樸洗鍊的線條之中;綠琉璃十二曲長杯晶瑩古豔,和田白玉長杯簡淨無華,金銅八曲長杯與犀角杯皆素麵無紋,純以造型與材質爭勝;最勝王經帙,通俗點說就是類似唐僧取經的包袱皮,在印刷術發明前的寫本時代,書籍裝幀究竟有多豪華?從這用美錦織就的包袱皮中就可見一斑;至於眾多文書、地圖、帳目、寫經,真可與敦煌、吐魯番兩地的出土文獻比美,只可惜中文研究著述尚不多見。概略說,正倉院寶物類型之豐富,或用集何家村遺寶、敦煌藏經洞、法門寺地宮於一室來形容,至少我個人以為如此講並不算太過誇張。

金銅水瓶

展線尾聲,循例是賣場。買下十幾種圖錄,緊緊塞入行囊,終於可以坐在落地大窗前休息了。窗外,紅葉帶雨濃,惟鹿不避悽悽,兀自低頭默默食草。我羨慕林文月,因為在《奈良正倉院展參觀記》的開篇,她說自己是「在十一月初旬一個乾燥而晴朗的日子裡」參觀一年一度的正倉院展。真希望來年第70回正倉院展時,我也能趕上好天氣。然而,雖則陰風怒號,淫雨霏霏,但既見寶物,雲胡不喜?1969年,看畢第22回正倉院展的林先生已然道出了我的心聲。她說「這是相當辛苦,但是精神上卻極豐富而愉快的一次旅行。」

喬魯京寫於2017年11月07日周二

(圖片來自網絡)

⊙文章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所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轉載請聯繫後臺

點擊以下封面圖

一鍵下單「日本風物記」


▼點擊閱讀原文,打開雙十一市集大促。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這是「史上最強正倉院展」:東京奈良同展日本國寶傳承
    澎湃新聞獲悉,正倉院北倉寶庫第一名品,一件精美絕倫的唐代螺鈿紫檀五弦琵琶將展出,它在盛唐時隨日本遣唐使傳至東瀛,為日本聖武天皇身前所珍愛。與此同時,10月26日-11月14日,奈良國立博物館將迎來「第71回 正倉院展」,據悉,如此等級與數量的正倉院寶物在同一時期公開展覽,之前幾乎沒有過,可以說金秋將拉開「史上最強的正倉院展」。
  • 正倉院特展:日本民眾熱捧中國唐朝寶物
    東京國立博物館正倉院寶物晾曬、清點都會舉行隆重的儀式,有的年份還會有皇室參與。因此,這一期間,正倉院每年選擇一部分寶物在奈良博物館展出。這次在東京國立博物館舉辦正倉院特展,是時隔34年來的特展,展出寶物數量、質量均為歷年之最,也難怪日本民眾對這次特展的追捧。
  • 日本正倉院
    雖然受疫情影響,世界範圍內的文博機構都受到了的衝擊,但據說仍會有數十萬人趕到日本奈良國立博物館,只為一睹聞名世界的「正倉院展」。2019年的「正倉院展」,也曾展出了一件螺鈿製品,那就是被稱作正倉院第一名品的,唐代螺鈿紫檀五弦琵琶。
  • 日本正倉院特展中的盛唐印象
    作者:王紀潮(湖北省博物館二級研究員)吸引了無數觀眾的「正倉院的世界——皇室守護傳承之美」特展日前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落下帷幕。此前該館僅在1949年、1959年、1981年舉辦過正倉院特展。東京本次特展,一口氣展出「正倉院寶物」和「法隆寺獻納寶物」代表作約116件(含複製品2件),時間也從10月25日延長到11月24日,堪稱盛況空前。最令人豔羨的是正倉院三大國寶——唐代螺鈿紫檀五弦琵琶、螺鈿紫檀阮鹹和金銀平文琴在兩地分別參加大展。據稱五弦琵琶、平文琴近20年來只展出過兩次。
  • 史上最強正倉院展即日啟動,去奈良看中國的大唐
    據悉,正倉院北倉寶庫第一名品,一件精美絕倫的唐代螺鈿紫檀五弦琵琶將展出,它在盛唐時隨日本遣唐使傳至東瀛。與此同時,10月26日-11月14日,奈良國立博物館將迎來「第71回 正倉院展」,展出41件寶物。據悉,如此等級與數量的正倉院寶物在同一時期公開展覽,之前幾乎沒有過,可以說金秋將拉開「史上最強的正倉院展」。
  • 「史上最強正倉院展」,在楓葉季裡看盡盛唐流芳
    楓葉季,一年僅有一次如2019年的正倉院展,幾十年僅有一次毫無疑問,今年秋天,將會是「史上最強的正倉院展」。正倉院就是一個巨大的日本皇家藏寶庫,九千餘件藏品一直秘不示人,只在每年秋天拿出60多件來辦特展,為分外絢麗的楓葉季注入靈魂。令無數文博愛好者痴迷的是,正倉院保留了迄今為止種類最豐富、最全面、且最有價值的唐朝藝術品,且絕大部分是世間孤品。
  • 日本最美神社國寶出陳,當四月最美紫藤季遇到平安時代的「正倉院」
    嚴禁門戶網站、自媒體平臺等未經授權複製、抄襲或抓取,違者必究創建1250年紀念特別展國寶·春日大社的全貌日本|奈良國立博物館如果說,四月初是去MIHO美術館最好的櫻花季,那四月下旬去春日大社而神社,則是神道的信仰中心,人們在這裡參拜,祈求吉祥、平安、健康、願遂……古老的春日大社,是日本三大神社之一。除了貌美,神社國寶殿內寶物眾多,包含了352件國寶級文物,971件重要文化財,甚至有「平安時代的正倉院」之稱。
  • 對話|正倉院寶物展策展人內藤榮:正倉院展不能輸給疫情
    一年一度的正倉院寶物展又一次迎來了十月秋日的絢爛。每年的楓葉季,全球各地有數十萬人趕到日本奈良國立博物館,只為一睹聞名世界的「正倉院展」。今年的正倉院寶物展和往年有所不同。疫情的影響下,世界範圍內的文博機構都受到了不小的衝擊,正倉院寶物展也不例外。
  • 全球好展|最好的看展季 來看「史上最強正倉院展」
    擴展閱讀:雅昌藝術網關於「以冒用'雅昌'名義騙取藝術品等犯罪行為」的聲明最好的看展季來了,這個秋天的必看項目,當屬日本東京和奈良的「史上最強正倉院展」。一鍵查看科普貼:關於「正倉院」不得不知道的三個小貼士2019年,恰逢德仁天皇即位,日本改國號為「令和」。
  • 奈良正倉院展:日本人如何把文物展辦成年度全民盛會
    第67回正倉院展現場每年秋季在日本奈良舉辦的正倉院展都會引起轟動。今年10月24日至11月9日,第67回正倉院展照例在奈良國立博物館舉辦。展覽現場人山人海,連素來冷淡有禮的日本人在千年寶物面前也不由得卸下了矜持。
  • 一眼千年,正倉院展第71回唐物珍寶盡覽
    同行的小夥伴中有出入日本三十多次的資深看展客,以他的評價為證:此次正倉院展品的規格極高、器物精美無以言表,稱得上是史上最強一屆,值得一看。 此圖由看展客趙楊先生攝於正倉院特展現場 金銀平文琴國寶北倉26全長114.5首寬16.0展寬13.0上回展出年份1999年
  • 東京國立博物館特展「正倉院的世界」
    為慶祝與紀念別具意義的令和元年,東京國立博物館舉辦以正倉院寶物為主,聚焦於飛鳥、奈良時代,具有國際色彩且富有造型文化的特展。
  • 正倉院與唐朝
    伴隨新一任天皇的即位典禮,奈良國立博物館一年一度的文物盛會「正倉院展」拉開帷幕,並被賦予一個特別的名字——「御即位記念,第71回正倉院展」,展出正倉院秘寶41件(組)。與此同時,在東京臺東區的上野公園內,還有另一場大展與之遙相呼應。東京國立博物館「正倉院的世界——皇室守護傳承之美」特展。
  • 正倉院寶物展策展人:今年的疫情 讓博物館「浴火重生」
    一年一度的正倉院寶物展又一次迎來了秋日的絢爛。每年的楓葉季,全球各地有數十萬人趕到日本奈良國立博物館,只為一睹聞名世界的「正倉院展」。疫情影響下,今年的正倉院寶物展和往年有所不同。談到正在展出的第72屆正倉院寶物展,策展人內藤榮說,雖然今年日本各方面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但是正倉院展還是決定正常舉行展覽。內藤榮回憶說,就在今年日本疫情最嚴重的四五月份,他們必須要決定今年是否舉行正倉院寶物展。當時負責展出的奈良國立博物館與負責寶物管理的宮內廳都遲疑不決。
  • 正倉院展講述的「琵琶行」:東渡日本的唐代五弦琵琶
    今秋日本的國立博物館「連放大招」,拿出了不少本來收藏於正倉院的珍品。在東京國立博物館「正倉院的世界」特別展(2019年10月14日至11月24日)中,一件唐代的五弦琵琶最為引人注目。這把傳承千年的琵琶,因為此次皇位交接才得以展出;它又是一件來自中國的文物,見證了中日兩國文化上的獨特因緣。圍繞著它,還有許多謎團:是什麼原因讓這把琵琶離開中國,收藏在日本正倉院?
  • 對話正倉院寶物展策展人內藤榮
    一年一度的正倉院寶物展又一次迎來了十月秋日的絢爛。每年的楓葉季,全球各地有數十萬人趕到日本奈良國立博物館,只為一睹聞名世界的「正倉院展」。今年的正倉院寶物展和往年有所不同。疫情的影響下,世界範圍內的文博機構都受到了不小的衝擊,正倉院寶物展也不例外。
  • 漂洋過海看京都國立博物館120周年國寶大展
    原標題:漂洋過海看大展   在京都國立博物館開館120周年之際,館方籌劃了日本41年來最高等級的特別展覽會。展品有210組,全部是日本政府公布的國寶。在日本文化遺產保護體系裡,國寶是最高等級,截至2017年,共有223組不可移動的建築物和885組可移動的美術工藝品被指定為國寶。換言之,1/4可移動的日本國寶都在此次京都大展上現身。
  • 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國寶」特展 文物中見中日文化交流
    北京現在就有「千裡江山」「秦漢文明」等重量級大展。   要說北京之外水平最高的展覽,那非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的「國寶」特展莫屬了。這是日本四十年來首屈一指的展覽,展期為10月3日到11月26日,分四期展示210件日本國寶文物,堪稱是今年世界文化界的盛宴。
  • 人潮湧動的京都國寶展,從《瓢鯰圖》等看日本與中國文化相承
    2017年是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開館120周年,亦是日本國寶制度誕生120年的特殊紀念,京都國立博物分四期展示日本210件國寶(10月3日-11月26日),這一展覽適逢日本傳統秋季文化慶典格外引人注目,這也是繼1969年、1976年之後,第三次舉辦「國寶展」。」
  • 來自大唐的"中國最美銅鏡"亮相奈良,正倉院寶庫再次開啟
    10月末,一年一度的京都「正倉院展」再一次拉開了帷幕,今年已是第70回。因為明年日本天皇將要退位,年號隨之更改,所以這也是平成年最後一回「正倉院展」了。在去往奈良的軌道交通裡,到處可見「正倉院展」的宣傳海報,在展覽門口排隊的地方還播放介紹視頻,觀眾可以免費領取展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