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粵西煎堆(姑爺籺),不僅是好吃,更是女婿滿滿的心意

2020-12-14 朝讀夕寫

中國幅員遼闊,各地風俗習慣截然不同,廣東(粵西)姑爺頭一年隨妻子回娘家,酒、茶葉、保健品等禮品準備因人而異,但有一樣東西必須帶上——廣東煎堆。

煎堆是什麼?或者其他省份的朋友比較陌生,若說「麻團」,大家應該熟悉,不管原材料、做法,廣東煎堆都與麻團一致,廣東煎堆較麻團個大,麻團內有餡,煎堆一般沒有。在廣東,煎堆不僅是一道傳統美食小吃,更包含了許多美好寓意。廣東煎堆外形圓潤,色澤金黃,素有「煎堆轆轆,金銀滿屋」之意;另有將芝麻撒在煎堆之山,形似石榴,寓意多子多福,是常見的賀年食品。

廣東粵西地區的小夥伴大多有這樣的經歷,過年期間,家裡會收到鄰裡鄉親的「姑爺籺」,姑爺則女婿,「籺」讀音he(二聲),漢語解釋1、米麥的碎屑,多用指粗食。 2、泛指稻、麥等的籽粒。不管是茶果、麻餈、煎堆……我們都叫「籺」(音似約),而「姑爺籺」則特指煎堆,為什麼有「姑爺籺」的說法?給鄰裡鄉親分發「姑爺籺」又有何意義?

相傳玉皇大帝的女婿灶王爺,在小年(年二十三)那天,要與灶君奶奶一起上天朝見玉帝,這一天,廣東地區的民間百姓就會炸一種食品交由灶王爺帶上,獻給玉帝,以糯米揉制經油炸而成,形似蟠桃仙果,餡裡有花生米、糖冬瓜粒、蜜餞桔餅、爆谷花、芝麻子等等,於是取名「煎堆」。煎堆五味調和,鹹甜適當,寓意人丁興旺,花開富貴,合家平安,萬事大吉……寄託人們的美好願望,久而久之,「煎堆」遂成廣東地區常見賀年食品。女婿灶王爺所獻帶的「煎堆」,深受老丈人玉帝的喜歡,所謂「上行下效」,出嫁的女兒同女婿過年回娘家,拜年禮品中也準備煎堆,相沿成習,煎堆便成了「姑爺籺」。

廣東粵西嫁女,女兒頭一年回家拜年,女婿一定會準備煎堆——「姑爺籺」,「姑爺籺」不僅送與丈母娘與老丈人,也給妻子叔伯兄弟家族中人準備,甚至村裡每家每戶。「姑爺籺」過年前便開始,煎堆的製作看似簡單,其實很考究手藝,一般請村中老師傅操手——保證煎堆色澤金黃、圓潤飽滿、皮脆且薄,這關乎「面子」,因為與妻子回娘家拜年,分享煎堆的村中鄰裡鄉親會點評,即使他們並不介意「姑爺籺」味道如何,但茶餘飯後閒聊之時,某某家的「姑爺籺」最好,是個避不開的話題。

由於給村中每家每戶(不一定),「姑爺籺」數量不少,加以其他物品,這是一筆不小的開銷,或者我們不能以「面子」看待分發「姑爺籺」的行為,更是一種心意,一種新婚喜悅的分享!

相關焦點

  • 最能代表廣東粵西年味的地道傳統美食是哪些東西?
    春節,在廣東粵西,一直有大多數人公認的過年的傳統鄉土標配美食。這些標配美食的味道,就代表著「年味」。我知了哥是土生土長粵西人,與粵西大多數人一樣,對這些傳統「年味」的本地地道鄉土美食非常懷念。這種美食,以前是家家戶戶家裡自己一家人齊齊動手,自備原料,自己加工,自做而成。
  • 說說,粵西茂名,過年有哪些特色的小吃!
    拿著一個油乎乎的煎堆、熱騰騰的籺,回到電腦前,動動手指,把我們家這邊過年的特色小吃給大家說說。家鄉坐標:粵西茂名化州南盛街道辦下的一個小村莊(因為太無名了,我覺得它不配擁有姓名,哈哈)。籺:這是逢年過節必不可少的一種特色小吃,昨天也稍微介紹了一下。叫法多種多樣,茂名和湛江人都是叫「e」,字就是「籺」。
  • 廣東美食也太太太太太豐盛了吧!
    ▲煎堆「煎堆碌碌,金銀滿屋。」多年來,酥化爽脆的煎堆已成為珠三角地區的味覺標籤。鴨母捻的特點是形狀潔白如去皮荔枝,清香軟滑,剛煮熟的好吃,煮得過熟的也好吃,各有特色。血蚶可以說是潮汕、漳州、泉州和其他沿海地區圍爐的必備。潮汕人除夕夜吃蚶,那是由於蚶殼相磨時所發出的聲音,與銅錢的聲音很像,蚶殼也稱為「蚶殼錢」,寄託著老百姓希望「年勝一年」的美好祈願,還寓意著來年財源滾滾。
  • 農村俗語「脹死女婿,餓死姑爺」是什麼意思?貌似誇張其實客觀
    不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現在,女婿和姑爺這兩個稱謂,在姻緣親戚關係中,都是同一人在不同語境下的不同稱呼。可是,正是這不同的稱謂,卻包含著不盡相同的人文文化內涵,同時還能道出人際關係的微妙之處來。那麼,農村俗語「脹死女婿,餓死姑爺」到底是什麼意思吧?
  • 撈粉、糖籺、簸箕炊…化州老闆開的「粵西名小吃」店,15塊管飽!!
    菜單上的選擇並不多,但是基本都是粵西多個城市的特色美食,比如籺、撈粉皮、簸箕炊、豬腸碌、香油雞、鴨仔飯...我所知的,其中就包括茂名、陽江、湛江三個地方。但在廣州也還好吧,我們點了8個滿滿一桌,以下全部一共花費85.5塊,三個人吃撐了也沒吃完。
  • 除了月餅,吳川還有這些特色籺,你都試過嗎?
    不過現在少見了,但這道美味依然可以在市場和大排檔吃個滿足,而且好吃不膩。另外,小編告訴你,這個超級便宜,五塊錢就有一大袋,絕對是早餐佳品,買它準沒錯!而用以相同吃法的(即配以韭菜油、芝麻和醬油),還有紅豆籺、芋頭籺、簸箕炊等。
  • 俗語「脹死的女婿,飢餓死姑爺」這是什麼意思?
    在我國一些地方,女婿就是姑爺,姑爺就是女婿,沒有什麼分別。但在我國的另一些地方,女婿就是女婿,姑爺就是姑爺,不是一回事。這也就是俗語「脹死的女婿,飢餓死姑爺」讓一些地方的人難以理解的地方。女婿是嶽父母以上的長輩對女兒丈夫的叫法,其他長輩只是在前面加了前綴詞。
  • 廣東經典過年小吃「煎堆」,外脆裡嫩,好吃而不膩,你吃過嗎?
    「煎堆碌碌,金銀滿屋。」這是廣東人過年的溫暖記憶之一。煎堆,色澤金黃,外形渾圓中空,口感芳香酥脆體積膨大滾圓,表皮薄脆清香,而又柔軟粘連,內餡香甜可口,有團圓甜蜜、富有富足的寓意,就和蜜柚給人的感覺一樣。
  • 廣東煎堆,做法簡單又好吃
    關注我~每天教你們做一些簡單、快捷又美味的家常菜煎堆在我們廣東,一般是冬至或是年底才會做的小吃。也是廣東及港澳地區常見的賀年食品,有「煎堆碌碌,金銀滿屋」之意 。煎堆又叫麻團、珍袋,麻球,傳統小吃,流行於全國各地大部分地區。煎堆的品種眾多,做法也各有不同。下面就給大家分享一下廣式煎堆的一種做法。
  • 廣東粵西過年風俗簡介
    作為廣東省粵西地區的化州人,同時也是在廣州工作生活了二十多年的新廣州人。現在我向大家介紹一下我所了解到的廣東粵西化州地區和廣州地區的一些過年習俗習慣,其中我將重點介紹化州的過年習俗。其實,相對於國內的其它省份,我認為廣東省在整體上還是保留了很多傳統文化和傳統習俗。
  • 大陸女婿組「臺灣姑爺協會」 盼臺灣人放下偏見
    大陸女婿組「臺灣姑爺協會」 盼臺灣人放下偏見 2014-08-20 11:18:42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溫雅瓊     畫家梁全威(左三)與其他大陸女婿
  • 婚禮結束後,新娘姑爺回門誰去接應,有什麼講究?婚嫁習俗
    回門宴也是婚禮習俗之一,新娘出嫁後1到3天,要回娘家看望父母,回門宴是為女兒姑爺回門舉辦的宴席,那么女兒姑爺婚後第一次回娘家,一般安排什麼人去接應呢?有什麼講究呢?3、也有的地方是姑爺跟女兒回門那天早起準備好回門禮物,小兩口一起回家,到了娘家後由自己的親姐妹來接應,也是可以的。
  • 給你分享4種廣東傳統過年美食,好吃還有好寓意,你都吃過嗎?
    俗話說吃在廣東,廣東的許多美味都讓人難忘。許多過年的傳統食物,也是非常好吃,雖然有些現在已經很少人做,很難吃到了。但是一說起這些過年食物,就會勾起我的童年記憶。油角油角又叫角仔,是廣東廣州等地著名的傳統小吃。
  • 這些廣東過年必吃的東西,想吃就趕緊的!
    廣東人一年到頭最重視的莫過於「吃」,新年到了,一家人的團年飯要吃好吃的、去親戚家拜年要帶好吃的、招呼客人時更要好吃的……廣東「年味」究竟有哪些,如果沒吃過家鄉這些地道美食,那就趕緊啦!「煎堆碌碌,金銀滿屋,油角彎彎,家財百萬。」
  • 廣東人吃大米,很有一套!
    碳水之王遇上廣東人 在廣東人手下大放光彩!粿不僅是逢年過節的祭拜供品,更是融入到潮汕人的日常生活中。 自家包紅桃粿,是逢年過節的一種情趣。鹹口一般是糯米、五花肉、香菇、蝦米、芋頭等調配而成,煎一下更能激發它的豐富味覺體驗。
  • 你知道為嘛只有天津人過「姑爺節」,這天要吃撈麵?
    都說「一個姑爺半個兒」,天津的丈母娘疼姑爺更是名聲在外。正月初二,在天津,稱這一天為「姑爺節」。是天津的姑爺們給嶽父母大人拜年的「法定日子」,姑爺們不管多忙,都要提著點心盒子帶著妻子兒女去嶽父嶽母家過節。
  • 化州糖水、陽江豬腸碌、湛江生蠔……在廣州也能吃遍粵西!
    廣東人有一個不約而同的萌點,那就是大多數人都分不清南北方。畢竟在我們眼裡:廣東以外統稱北方!以為逃過了「一劫」的廣東人,是不是忘了廣東本身也有東、西、北方位區分?什麼粵西、粵北、粵東地區,「ham把啷」都搞不清了吧!
  • 化州糖水、湛江生蠔、陽江豬腸碌……粵西美食才不止海鮮!
    廣東人有一個不約而同的萌點,那就是大多數人都分不清南北方。畢竟在我們眼裡:廣東以外統稱北方!以為逃過了「一劫」的廣東人,是不是忘了廣東本身也有東、西、北方位區分?什麼粵西、粵北、粵東地區,「ham把啷」都搞不清了吧!
  • 廣東美食大盤點:廣東味,猴賽雷!
    在廣府,有許許多多的美味小吃,廣式蒸腸粉、雲吞麵、煎堆、雙皮奶、雞仔餅、蘿蔔牛雜、艇仔粥.這些地道的美食小吃,相交形成了廣府的美食文化,更是讓每個來到這裡的人都甘願為其駐足停留。如果說廣府的朋友愛吃地道小吃,那粵西的朋友又愛吃神馬呢?
  • 廣東這十種流行了多年的傳統糕點!第一款就是不少韶關人喜愛的...
    蘿蔔糕是中式傳統的糕點,在福建閩南、廣東等地區的漢族特色糕點。採用在來米粉,又稱再來米粉,是中式點心中最好使用的粉,可以在製作中式小吃如蘿蔔糕、肉圓、碗粿時用到。然後在米粉漿中加入醃製好的蘿蔔絲等材料,上蒸籠蒸製而成的糕點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