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筆下的「三不知」將軍,喜好作詩,寫出的詩總能貽笑大方

2021-01-13 你們的蓋世英雄

在民國有這麼一個軍閥,他沒讀過什麼書,肚子裡沒有什麼墨水,卻總喜歡作詩,每次寫出的詩總能讓人哭笑不得,這個人就是張作霖手下的將軍,被稱為「三不知將軍」的張宗昌。

張宗昌這位軍閥在魯迅筆下可謂是相當出名,"三不知"這個稱號也是魯迅給評價的。為什麼得到一個「三不知」的名號呢?一是他自己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錢,二是他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兵,三是他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女人。總之一句話,錢多,兵多,女人多,多到自己也數不清,他為此還寫了一首詩:

自從張宗昌當了山東的督軍後,覺得自己已經是孔聖人的父母官了,不帶點斯文枉來山東一趟,於是詩人張宗昌誕生了。如果說山東各景區最怕誰,張宗昌當屬第一,因為他能把各地景區黑得不要不要的。比如說他去泰山,寫的一首《遊泰山》:

又比如他去濟南的大明湖遊玩,手下的人給他介紹風景,並說了杜甫的評價,結果他沒頭腦的來了句:杜甫是誰?他會開大炮嗎?之後自己 還做了一首《大明湖》:大明湖 明湖大。大明湖裡有荷花。荷花上面有蛤蟆。一戳一蹦躂。

濟南的群眾估計要哭了,他簡直就是詩詞界的泥石流,不僅如此,他還出過一本詩集,並登上了報紙,可謂是轟動一時。說起來你們可能不敢相信,張宗昌還是山東大學的創辦人。

不得不說,這位「張詩人」在文學上的造詣確實還是蠻特別的,這讓我想起了歷史上的一位皇帝詩人,他也是喜歡作詩,也是和張宗昌一樣的有「才華」,你們知道他是誰嗎?

相關焦點

  • 能讓李白「仿照」的一首詩,4句話寫出錦繡山河,可謂神來之筆
    ▲《黃鶴樓》圖後來李白遊玩到此處,看到祖國的美好河山,頓時覺得豁然開朗、胸襟開闊,情趣盎然至極,想要吟詩一首,各位老友也是起鬨,讓李白作詩,李白推辭不了,胸中醞釀片刻,正在提筆之際,忽然看到了崔顥的詩篇,便詫異,是誰寫出這樣優秀的詩歌,意境極美,文辭更是精簡,便一直細細地品味這幾句佳句,表情十分豐富,敬佩之意溢於言表,自覺關公門前耍大刀,便擱下筆,寫下一首打油詩,大意就是:崔顥真是一個奇才,自己的文採比不得崔顥,自己寫不出比他更好地詩歌,還是別寫出來丟人現眼了。
  • 《慶餘年》詩會貽笑大方 其實古人鬥詩是這樣的
    我對主角範閒並不在意,不過今天恰巧有一段鬥詩會的內容,就看了一會兒。這一段有點意思,不過關於詩,似乎編劇(或者原著者)並不太熟悉,舊體詩不是這樣寫的。今天就簡單說說鬥詩會上的三首詩。先要說明的是,小說我沒有看過,電視劇也沒有通篇看下來,以管窺豹可能會有誤解。
  • 神童日均作詩二千首?網友:真能吹,所謂作詩速度就是打字速度
    中國向來是詩詞的國度,尤其是唐宋期間,有大量的詩人,更有大量的詩作出現,傳說中最高產的詩人應該當屬陸遊,他一生可能寫了三萬多首詩,甚至不包括他的詞作,還有據《四庫全書簡明目錄》記載,清朝的乾隆皇帝當時已寫詩39340首,乾隆皇帝活到了88歲,平均下來每天也只寫有3首詩詞。
  • 孟浩然「日暮客愁新」是千古名句,17歲的魯迅隨手一改,流傳至今
    個人認為前三分之一說錯了,魯迅的小說怎麼也不可能只是消遣之作;後三分之二是對的,至少他看到了魯迅詩作的魅力。正如郭沫若先生後來評價魯迅的詩:「魯迅先生無心作詩,偶有所作,每臻絕唱」,郭老雖與魯迅不合,但這句話足以概括魯迅詩的水平。處於危際中,他一點兒也不懼,用一句「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寫出了萬千豪情。
  • 魯迅故裡三座橋
    紹興魯迅故裡有魯迅故居、百草園、三味書屋、魯迅祖居、土谷祠、長慶寺、魯迅筆下風情園、紹興魯迅紀念館等一大批與魯迅有關的人文古蹟。全國各地的遊客在遊覽魯迅故裡各個景點後,不知你有否留意觀看這裡的幾座石橋 。
  • 魯迅很「剛」的硬核詩,無一生僻字卻令人醍醐灌頂,風靡100多年
    千年文壇,不缺雞湯文,也不缺雞湯詩。以珍惜當下的美好時間為例,唐代就有人寫出了《金縷衣》,「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詩人用幾句詩就告訴了我們一個再簡單不過的道理。但這類勸誡詩,最大的毛病就是太「苦口婆心」了,唐代詩人王貞白的「一寸光陰一寸金」是如此;漢樂府《長歌行》中的「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也是如此。這種詩讀久了,哪怕耳朵起了老繭,也不一定能收到應有的成效。所以本期筆者就和大家分享一首魯迅的硬核詩,讓大家感受一下另一種雞湯的「熬法」。了解魯迅文風的朋友們應該知道,先生說話是很「剛」的。
  • 你心目中的魯迅先生是個什麼樣的人
    的確,很多小夥伴們都不能理解為何魯迅先生會寫出如此現實且批判的作品,畢竟時代不同,處境不同。所以,後人常會有人片面的認為,倘若魯迅先生活在21世紀,那麼他不知入獄多少回,他的作品也不會被推廣。但是,換個角度思考一下,上個世紀之所以有魯迅先生的存在,那定是歷史的必然性,就如同中國的發展和崛起。也正是因為歷史的必然性,才會成就了像魯迅先生那樣偉大的有思想的作家。
  • 悅讀|探尋魯迅筆下的故鄉——紹興
    河岸上的婦人們,一邊洗衣服一邊嘮叨著些張三李四,家長裡短,不知是不是祥林嫂又聲淚俱下地說了她的故事。鎮上的鹹豐酒店裡坐著些歇腳的船夫,漁民,車夫,還有「我」和韋甫正在酒樓上敘著舊。孔乙己正倚著當街的曲尺形大櫃檯,一碗老酒,一碟茴香豆,便能喝出愜意。阿Q也愉快地跑來喝幾碗酒,又和別人調笑一通,與孔乙己口角一通,得了勝,愉快地回到土谷祠,放倒頭睡著了,夢裡是美滋滋的。
  • 走進魯迅筆下的魯鎮
    有清代張漢《五橋步月》詩為證:「天空湖闊夜蕭蕭,隨步南塘第五橋,人絕瓜圖凌碧漢,月臨鏡水徹瓊瑤。」顯然,五橋步月,吸引人的不是橋而是月照湖面的美妙。我們現在看到的五橋步月,五橋已經不是張漢詩中的五橋了,且我們又是在晴天白日下來到五橋,自然也難見張漢的「瓊瑤」了。不過,今天的五橋步月,依然可以欣賞到江南古橋的風採與氣質,橋與水巧妙結合後洋溢出來的詩韻與畫意。
  • 魯迅的這三首詩,你一定得知道!
    今天小笙要和大家分享魯迅的三首詩!01贈日本歌人近現代·魯迅春江好景依然在,遠國徵人此際行。《贈日本歌人》是現代文學家魯迅於1931年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的前兩句寫了時間、地點、人物和贈詩的事由,表達了惜別之情。後兩句既描寫了當時上海灘戲劇界的狀況,又契合友人劇評家的身份。全詩簡潔明了,寓意深刻。從描寫劇壇、文壇狀況,既而間接描寫了政壇和社會亂狀,具有諷刺意義。
  • 魯迅筆下「閏土」原型:被魯迅家解僱辭退,積勞成疾沒錢醫治身亡
    這是魯迅先生在中篇小說《故鄉》中,對兒時玩伴閏土的形象描寫。閏土是魯迅家的一個傭人家的孩子,他的主要工作就是負責照顧魯迅。魯迅作為當時周家的小少爺,平時經常和閏土在一起玩耍,久而久之變成了比較要好的朋友,兩個人年紀相仿、性格也比較投緣。
  • 魯迅筆下的海州常山
    魯迅一生熱愛博物學,更鍾情於花草樹木。魯迅先生描繪的百草園就是他童年的樂園,他從小就喜歡栽花種樹,留意觀察自然,採集植物標本。魯迅手抄過《南方草木狀》《竹譜》《何首烏錄》《洛陽牡丹記》等花木古籍,他還翻譯過日本藥物學家刈[yì]米達夫的《藥用植物》,魯迅甚至打算編一部《西湖植物志》。
  • 紹興古鎮,感受魯迅筆下的鄉愁
    很多朋友都羨慕我能到處遊玩拍照發圈,其實當我拖著行李箱,背著近二十斤的攝影器材時,累了也一樣叫苦連天,安頓好住宿,放下行李箱,便消失在安昌古鎮的夜色之中正蹲下拍街面石條的延展透視效果時,迎面走來三位背著長劍剛剛結束晨練的阿姨熱情的向鏡頭招著手,不遠處一個老人正在街口生著爐火,埠頭上紅衣婦人正浣著衣裳,還有騎電動車趕路的行人,三三兩兩,隨著太陽緩緩的升起,小鎮開始變得熱鬧起來。
  • 胡適寫出第一首白話文詩,眾人力捧叫好,魯迅潑冷水:應去掉第一
    不知為什麼,一個忽飛還。剩下那一個,孤單怪可憐。也無心上天,天上太孤單。」1917年當胡適先生將自己的第一首白話文詩作發表在《新青年》的雜誌上,並取名《兩隻蝴蝶》(《朋友》)後,社會各界的文學史家、詩論家、詩人無一不稱讚胡適先生寫出了中華大地上的第一首白話文詩。
  • 他是唐朝最佛系的詩人,卻寫出最豪放的打獵詩,通篇妙不可言
    此詩名為《觀獵》,全詩如下: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 回看射鵰處,千裡暮雲平。
  • 讀了李白《關山月》才知道 唐詩三百首中好多樂府詩也是格律詩
    借問何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蓋譏其拘束也。《本事詩》南北朝齊梁以後,出現了以沈約(字休文)為代表的永明體詩人。因為他們講究格律,重形式不重內容,所以陳子昂和李白都提出了「復古」一說。李白批評作詩不能」束於聲調俳優「。陳子昂說」齊梁間詩,彩麗競繁,而興寄都絕「。
  • 魯迅「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病句?讀讀小學一年級這詩
    對於魯迅先生的不少名篇,近年總有不少人提出質疑。比如稱《記念劉和珍君》中的「記念」用錯了,應該是「紀念」,但事實上當時是白話文推行之初,很多字詞的用法並沒有完全規範好,所以魯迅先「記念」是可以理解的。詩中意象也並不多,只有蓮葉、池水,以及魚,連人物都沒有出現。但在讀懂了它之後,卻發現這首詩其實並不簡單。首先是全詩充滿了樂律之美。漢樂府產生之初,就是為了採集民間詩歌來編曲成樂,這首詩音調迴環,若是能曲唱出來效果是極佳的。
  • 魯迅假裝失戀寫下一首詩,讀來捧腹大笑,實則是在諷刺徐志摩
    魯迅作為中國現代文學的重要奠基人,雖然在新文化運動中大力身體力行的提倡白話文,但是魯迅的古文水平也是很高的。這從魯迅的著作《中國小說史略》和《漢文學史綱要》就可以看出來,魯迅真是博覽群書,他讀過的古籍真是汗牛充棟。1924年,魯迅發表了一首現代詩《我的失戀》,表面看是講述了自己四次失敗的戀情,實際上是模仿張衡的《四愁詩》這首古詩寫的。
  • 「狗肉將軍」張宗昌詩二首,你確定他不是搞笑的嗎?
    他有很多外號,比如「狗肉將軍」「三不知將軍」。有哪三不知呢?有多少錢不知道,有多少兵不知道,有多少姨太太也不知道。據說,他喝酒高興的時候,還會把姨太太送人。是不是很奇葩?今天不說他的那些奇葩事,專門說說他的兩首詩。
  • 王維的這首詩很冷門,卻寫出了絕美的田園風光,美得讓人念念不忘
    所謂田園詩,就是以大自然的田園風光為描寫對象的詩歌。它是人們對自然美的認識達到一定程度的產物,也是人們對農村生活、對農民及農事活動具有一定思想感情的產物。譬如,陶淵明的《飲酒》:「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孟浩然的《過故人莊》:「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王維的《山居秋暝》:「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等,都是田園詩中的千古名篇。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春園即事》,便是唐代詩人王維筆下的一首田園詩。雖然它相較於王維的《山居秋暝》等詩來說要冷門很多,但是依然寫出了絕美的田園風光,美得讓人念念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