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讀|探尋魯迅筆下的故鄉——紹興

2020-12-19 中國軍網

(海報/馬雙)

坐著烏篷船,臥聽打槳搖櫓聲,上了些年紀的老船夫頭戴烏氈帽,不緊不慢地載著船客,順河劃向目的地。阿Q怕此時正喝得醉醺醺,跌跌撞撞地走著。河岸上的婦人們,一邊洗衣服一邊嘮叨著些張三李四,家長裡短,不知是不是祥林嫂又聲淚俱下地說了她的故事。鎮上的鹹豐酒店裡坐著些歇腳的船夫,漁民,車夫,還有「我」和韋甫正在酒樓上敘著舊。孔乙己正倚著當街的曲尺形大櫃檯,一碗老酒,一碟茴香豆,便能喝出愜意。阿Q也愉快地跑來喝幾碗酒,又和別人調笑一通,與孔乙己口角一通,得了勝,愉快地回到土谷祠,放倒頭睡著了,夢裡是美滋滋的。

晚上了,迅哥兒跟母親撐著船去看水鄉社戲,在河灣裡的水上戲臺正在演社戲。河裡飄滿了烏篷船,滿載著人,還有一半人在岸上,然而人太多,有的從岸上被擠到了河裡,但也會立即被船上的人撈上去,仍舊津津有味地坐在船頭看起戲來。

看完戲,迅哥兒又和閏土去海邊,他們項帶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地刺去,那猹卻將身一扭,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

紹興,是魯迅念念不忘的故鄉。生與斯長於斯的魯迅,從小就接觸到許多的紹興民俗,並在長年的薰陶中深受其影響。素有水鄉名城之稱的紹興位於浙江省北部,古稱越州,至今已有2500多年建城史,是聞名遐邇的「名士之鄉」。紹興的無限風情,源自它的烏篷船,它的紹興酒,它的連目戲等等,這些都在魯迅的心中印上了深刻的痕跡,並對他的創作有著不可否定的影響。今日國防在線「悅讀」專欄為您帶來《魯迅的紹興》,一起走進紹興這座精彩的城市。

▼魯迅簡介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樟壽(後改名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中國現代史上影響深遠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的作品包括雜文、短篇小說、評論、散文、翻譯作品,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文化與中國文學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魯迅與紹興

紹興是魯迅先生的故鄉。那裡巍峨的寺塔、軒昂的府第、雄偉的殿宇既是古老歷史文化的見證,也是魯迅先生引以為自豪的象徵。就是那裡的一個村莊、一條深巷、一條小河、一座石橋和一座臺門,也常常喚起這位大思想家、大文學家對少年和青年時代的追憶。如今歲月漫漫、滄桑歷經,重讀魯迅回憶故鄉的作品,能再次使人領略魯迅筆下的風貌,勾起對於那個時代的浮想。同時讓人心馳神往"山清水秀之鄉,歷史文物之都,名人薈萃之地"的紹興。

在魯迅先生的25篇小說中,有13篇取材紹興或以紹興社會生活為背景。而他眾多的散文更是處處鄉情鄉景:百草園、三味書屋、魯鎮的街景、紹興的橋,烏篷船、集鎮、村莊農舍、酒店、閏土的氈帽、民間故事、迎神賽會、社戲等等。魯迅毫不掩飾地在他的作品中流露出這種濃厚的地域文化。紹興,對於魯迅是自小就滲入了他的生命之中,不論魯迅自己如何判定這份影響的好壞,紹興的文化都已與其作品非常好地融合,成了魯迅小說不可或缺的依託,魯迅散文的最真實感人的背景。

▼文段選摘

我有一時,曾經屢次憶起兒時在故鄉所吃的蔬果:菱角,羅漢豆,茭白,香瓜。凡這些,都是極其鮮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鄉的蠱惑。

——《朝花夕拾·小引》

我冒著嚴寒,回到相隔二千餘裡,別了二十餘年的故鄉去。時候既然是深冬;漸近故鄉時,天氣又陰晦了,冷風吹進船艙中,嗚嗚的響,從篷隙向外一望,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我的心禁不住悲涼起來了。阿!這不是我二十年來時時記得的故鄉?我所記得的故鄉全不如此。

——《故鄉》

我家的後面有一個很大的園,相傳叫作百草園。現在是早已並屋子一起賣給朱文公的子孫了,連那最末次的相見也已經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

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裡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裡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蛉在這裡低唱,蟋蟀們在這裡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會啪的一聲,從後竅噴出一陣煙霧。何首烏藤和木蓮藤纏絡著,木蓮有蓮房一般的果實,何首烏有臃腫的根。有人說,何首烏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於是常常拔它起來,牽連不斷地拔起來,也曾因此弄壞了泥牆,卻從來沒有見過有一塊根像人樣。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遠。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相關焦點

  • 回放 到水鄉紹興 看魯迅筆下的烏篷船
    回放 到水鄉紹興 看魯迅筆下的烏篷船
  • 回放 吾鄉丨到魯迅筆下的紹興,喝黃酒、坐烏篷船
    回放 吾鄉丨到魯迅筆下的紹興,喝黃酒、坐烏篷船
  • 魯迅的故鄉——紹興
    浙江紹興一個連名字都不太秀氣的地方我卻不是為了魯迅先生來的而是因為一個充滿腊味的不知名古鎮安昌古鎮魯迅故裡而我因為家訓需要背課文那時就想為什麼要寫這麼長篇幅的文章如今《百草園》真實面貌展現在我面前一模一樣可是我終究不是他找不到那些有趣的事情原來這就是回憶,就是故鄉啊
  • 紹興古鎮,感受魯迅筆下的鄉愁
    圖文\張公子江南的水鄉賊多,而我又是一個賊喜歡逛古鎮的人,目的不是閒逛,而是想拍些有意義的照片,到紹興出差,理所當然選擇在進入古鎮大門是不需要門票的,只是往裡面的八個小景中國銀行舊址、師爺館、穗康錢莊、民俗風情館 、石雕館、 安康寺需要買票,總的講這裡沒有烏鎮 、 同裡 、 周莊、西塘那麼濃重的商業味道,街面的小店大部分賣些紹興的特產
  • 魯迅先生的獨特故鄉
    水橋倒影些許文學作品中或許流露出魯迅先生對紹興的恨,其實卻恰恰相反,他對於故鄉充滿敬意,因為他認識了故事的本質,認識到了封建社會的弊端:麻木思想!何其正常!「紹興師爺」作為當時舊社會地域性很強的一群人,其正義的精神,以及善用法典的智謀,同樣閃耀著名士文化的思想光芒。紹興其獨特的地域文化對魯迅先生作品的影響是如此深刻,在行雲流水般的筆觸下,留有深長的令人深思的韻味。
  • 典型的江南水鄉景色,古色古香的浙江紹興,魯迅文化的懷舊之旅
    提起紹興,很多人都會想起縱橫交錯的河道,穿梭往來的烏蓬船,幽靜的石板街,微雨的日子,徜徉在古色古香的老街,一壺黃酒、一首小曲、一段故事,令人心醉。紹興是典型的江南水城,屬於偏秀氣的類型。紹興建城時間早,存續時間長,但是也一直沒有太大的發展,但百姓較安逸,有點小富即安的意思。
  • 魯迅筆下「閏土」原型:被魯迅家解僱辭退,積勞成疾沒錢醫治身亡
    魯迅創作的有關故鄉的小說和散文,讓人感受到撲面而來的鄉土氣息,還有一種難以割捨的故鄉情懷。尤其是《故鄉》中的少年「閏土」形象,更是活靈活現、有血有肉。可是大家不知道的是,閏土真實的人生卻是被魯迅家解僱辭退,因積勞成疾沒錢醫治,50歲不治身亡。
  • 故遊憶· 初到紹興尋訪魯迅感受烏篷船
    2006年4月18日,我在寧波告別小光同學,隻身搭乘長途大巴,第一次來到心中嚮往已久的紹興。當晚下榻在市中心,次日上午便先就近參觀了魯迅故居,並感受了烏篷船的味道。遊紹興,魯迅故居必是不能錯過,畢竟語文書裡僅存記憶的課文大半都是他的。或許因為大家的想法都一致,紹興的魯迅故居、百草園和三味書屋,不分時日,總是人頭攢動、熙熙攘攘。被附魅的魯迅,作為偶像被送上了神壇。然而從者眾眾,捧者濟濟,這麼多年,又有多少人真正讀懂過他?「周家新臺門」是魯迅這一支分家後另建的居住地,魯迅就出生和生活在這裡。
  • 趁著中秋假期,去紹興看看魯迅的三味書屋,還有那水鄉的烏篷船!
    紹興,是魯迅的故鄉,最早知道紹興,應該是從語文課本中了解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從孔乙己的茴香豆到故鄉的社戲。紹興,有著2500年的歷史文化,今天,就帶大家去看看魯迅的書屋,坐上那烏篷船,在小橋流水中慢慢感受水鄉的美。
  • 遊紹興之魯迅故居
    小時候魯迅的一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我們課本上看到的,總覺得離我們的生活比較遙遠,從來沒有想過在長大後會有那麼一天我會來到看了書本上課文裡寫到的魯迅故居觀,今天小編就跟大家分享一下遊玩一下魯迅故居的那些經歷。
  • 魯迅寫《故鄉》一文的蘊意是什麼?
    魯迅寫故鄉這篇文章先後寫了回憶中的故鄉和再回故鄉兩次,前者是美好的回憶,後者卻是故鄉悲涼的景象,曾經的少年閏土也已經徹底麻木和迷失,小編認為,魯迅寫故鄉一文,正是想寫當時鄉民和社會中人們已經麻木,精神迷失的一種諷刺和批判,而不僅僅只是針對故鄉的緬懷,接下來小編就和大家一同討論一下!
  • 川端康成「光臨」魯迅故鄉
    川端康成「光臨」魯迅故鄉 發布日期:2019-10-31 09:52 瀏覽次數: 字體:[ 大 中 小 ]
  • 浙江魯迅故居探尋百草園和三味書屋
    浙江魯迅故居探尋百草園和三味書屋遊覽紹興魯迅故居 領略魯迅的快樂!想看看浙江紹興魯迅故裡的念頭,我在幾十年前就有了,細細想來,應該是那時候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開始的。在那篇文章裡,魯迅把三味書屋寫得太令人神往,他們的百草園充滿了誘惑。
  • 追尋魯迅的遺蹟,探尋江南水鄉的美麗,紹興的這些景點值得一去!
    追尋魯迅的遺蹟,探尋江南水鄉的美麗,紹興的這些景點值得一去!說起紹興,第一反應就會想起魯迅,在大家小時候的書本裡就有看到過魯迅的文章,裡面就有寫到過關於他在紹興生活的一些故事,也因此抱著對於這位文豪的喜歡和好奇,每一年就有很多人都會去這裡
  • 紹興遊(二)夕陽下的魯迅故裡
        下午3點坐K9路回市區,在司機和售票員的努力下,4點到魯迅路口,趕到魯迅故居已經停止領票(免費d)。想著第二天可以再來,便趁著日落人稀,在魯迅故裡的小街上休閒地漫步細看,可能是沒有白天那熙熙攘攘的遊客,這座江南小城的一角顯露出魯迅筆下的那一抹淡雅水墨。
  • 尚宴:品嘗魯迅筆下的江南風情
    孔乙己尚宴源自江南文化古鎮紹興,是在原孔乙己餐飲名店基礎上創立的全新高檔餐飲品牌概念店。在保留孔乙己純正紹興菜口味的同時,也針對菜品進行了改良加工,更加注重現代人養生、綠色的健康理念,菜品獨到精緻。而長板凳、八仙桌,角落的架子上,還擺放著很多老舊的瓷器瓶罐等,讓人不免想到魯迅筆下孔乙己常去的江南小酒館,體會著作者筆下的情景。推薦菜:菜泡飯、茴香豆、黃橋燒餅地址:朝陽公園西路電話:010-65082228
  • 魯迅筆下的海州常山
    魯迅一生熱愛博物學,更鍾情於花草樹木。魯迅先生描繪的百草園就是他童年的樂園,他從小就喜歡栽花種樹,留意觀察自然,採集植物標本。魯迅手抄過《南方草木狀》《竹譜》《何首烏錄》《洛陽牡丹記》等花木古籍,他還翻譯過日本藥物學家刈[yì]米達夫的《藥用植物》,魯迅甚至打算編一部《西湖植物志》。
  • 走進魯迅筆下的魯鎮
    說到古橋,紹興人又會自豪的,紹興擁有「萬橋之鄉」之譽。我讀到過中國當代著名橋梁專家唐寰澄教授的一句評價:「中國古橋數浙江,而浙江古橋數紹興。」 如果把紹興的古橋拍一本集子出來,也是很有價值的。我想起來了,魯迅的很多作品中是寫到過「魯鎮」的,「魯鎮」裡還有很多人是魯迅寫到過的,譬如阿Q,譬如祥林嫂,譬如孔乙己;魯迅還特別介紹過「魯鎮」的酒店,說「魯鎮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別處不同的。」只是,我沒有想到我能有幸走進了「魯鎮」。
  • 魯迅先生的故鄉你去過嗎
    浙江紹興人,字豫才,十七歲之前曾用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以筆名魯迅聞名於世,魯迅先生有個二弟叫周作人,三弟叫周建人,合稱為「周氏三兄弟」。魯迅先生這一生以他的文章為名寫出當時處在封建社會和強權政治的統治下的階級力量要下寫的在的,在1936年10月19日魯迅因肺結核病逝於上海,上海上萬名民眾自發舉行公祭、送葬,葬於虹橋萬國公墓。
  • 帶你走進魯迅筆下的百草園和三味書屋
    很多人知道紹興,是從魯迅的文章開始的。那麼想像中的紹興是什麼樣子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