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少霖:煙雨金溪 古邑豐州

2020-12-13 閩南網

  1700多年閩南最長建制史,380年築城史,延續在南安豐州古地。

  中原衣冠士族南遷,定居九日山下。數不清的煙雨,飄浮、滴落金溪水面。多少雙眼神被金溪流水吸引,被翻滾的煙雨迷濛,被大自然河山震撼,被古郡豐州繁華浸染!

  閩南文明發源地、我國海上絲綢之路最重要起點之一,不斷訴說往日豐州繁華。唐大學士韓偓、開泉進士歐陽詹、詩人秦系、宰相姜公輔、開閩傅氏始祖傅實、著名理學家朱熹、郡守王十朋、北宋四大書法家蔡襄、燕山黃氏始祖答剌真、歲至138琴痴孔希島、民族英雄鄭成功、一代高僧弘一法師……數不清賢達名士,他們的足跡在此盛開。

  宋代我國香火最鼎盛的海神廟宇——昭惠廟,佇立在九日山下千年時光裡。福建省最早的寺廟之一、泉州市第一座佛教寺廟——延福寺,又稱「晉代梵宮」在金溪畔煙雨中顯靜謐、溫婉!拘那羅陀(真諦)在延福寺內及寺後山崖翻譯我國第一部《金剛經》,秦系曾在後山結廬注釋《老子》。現存宋代石刻,紀念「翻經」逸事。秦系親手將姜公輔送行後,雲遊不知其蹤!

  上千畝「石亭綠」茶園包圍、點綴在石亭寺周邊。其品種為有史以來福建省第一種茶葉,它們是石亭寺僧人千年來供佛珍品。向大地深入,有一眼眼石窟,如是一隻只望天眼神。那些石窟現今已不再開採,然而它們的身影卻始終停留在了北京人民大會堂、英雄紀念碑、東西塔、洛陽橋……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稱,為「石礱石」,也稱「泉州白石」。它們,位於金溪北畔。

  傳說,金雞神馱飛陽廟,由金溪南飛至金溪北,北為陽地,從而飛陽廟一度興盛,建築規模達13落。其中「化侯公」及「海神通遠王」從神「陳益」,皆曾為肉身佛。

  文字記載中,閩南最早的古堡,位於豐州桃源,名為「周井堡」。豐州兩次修建石城,城牆周長原3196米,銃臺176個,設有護城河。

  「走夜佛」習俗已然消失,與倭寇對抗的「蛇脫殼」武術戰陣依然保留。山普、水普、水流公、萬公媽、登臺媽、厲壇……與眾不同的習俗與信仰,在豐州土地上沉澱,在百姓們心中播撒善良,堆砌虔誠!

  金溪水域,散布著鰻生、黃箍靈、沙溜、沙蜊等河鮮,它們在溪水中繁衍,它們為人間奉獻美食。它們在金溪的煙雨下遊蕩,在古邑豐州歷史煙雲裡化為熱量,它們呈現著閩南文明進程豐州百姓獨特的美食文化。

  茫茫煙雨,在世間縹緲。千年文明,燈火始終絢爛。九日山中,祈風石刻數量全國第一。桃源宮內,千年經幢使百姓生活變得從容!萬年金溪,古今儘是美景。千年古邑,不斷綻放世間繁華!

洪少霖

  作者:洪少霖,南安人,軍人出身,已在《人民日報·海外版》《人民代表報》《人民政協報》《人民教育》《經濟日報》《國際日報》《意林》《中國文化報》《福建文學》《北京青年報》等報刊書籍發表習作2000多篇。曾獲得海內外微散文獎、泉州文學獎等70多次獎項,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福建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共泉州市洪承疇學術研究會黨支部書記、南安市豐州古城歷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南安市政協文史委員。主編、執編30多部書籍。

責任編輯:連培煌

相關焦點

  • 印象古城 | 煙雨金溪 古邑豐州
    印象古城 | 煙雨金溪 古邑豐州 2020-11-21 21:47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豐州九日山登臺廟:暖心之地 仁愛永存
    □本報記者 吳拏雲 通訊員 洪少霖 文/圖核心提示豐州九日山不高,上山極易。擇一日,步履輕快,半炷香的功夫,便與友人從山門登至東峰之巔。途遇一廟,地處敞亮石臺,名喚「登臺廟」,廟門一側高掛著「黃養蒙讀書處」匾額。
  • 南安豐州千年古道上「一坊二匾」 只剩一根完整石柱
    東南網3月24日訊(海絲商報記者 蘇明明 李想 文/圖)在南安市豐州北郊泉永古道上,曾經有一座古牌坊,與泉州清代名人陳大玠有關。與其他古牌坊不同的是,這坊集「五經進士」和「孝子」兩匾為一體。近日,南安市民洪少霖再次到訪這座古石坊,發現這裡只剩下一根石柱,驚訝之餘又深感痛心,希望有關部門能夠介入保護。十年間兩次到訪 原本完整的牌坊只剩石柱洪少霖家住豐州,是一名文學愛好者。
  • 南安豐州訪古 拜謁「李世民」
    今天,就讓記者帶您一道,穿越千年時光,去豐州探幽訪古一番。泉州市直黨工委派駐豐州駐村幹部張彩雲帶領記者來到位於豐州鎮桃源村內的桃源宮,據說,此地古稱神仙坊、周井堡,是個福地。桃源宮坐西南、面東北,面闊、進深各三間,廟貌巍峨。宮廟的大門匾額上,書寫著「桃源古地」四個大字。村裡人說,遠在西晉元康六年(296年),此地就建有佛祖廟,香火鼎盛。
  • 南安豐州訪古 拜謁「李世民」
    今天,就讓記者帶您一道,穿越千年時光,去豐州探幽訪古一番。泉州市直黨工委派駐豐州駐村幹部張彩雲帶領記者來到位於豐州鎮桃源村內的桃源宮,據說,此地古稱神仙坊、周井堡,是個福地。桃源宮坐西南、面東北,面闊、進深各三間,廟貌巍峨。宮廟的大門匾額上,書寫著「桃源古地」四個大字。村裡人說,遠在西晉元康六年(296年),此地就建有佛祖廟,香火鼎盛。
  • 金溪水道 多少故事風雨中——將樂金溪水路驛道古與今
    將樂因「邑在將溪之陽,土沃民樂」而得名,而「將溪」正是金溪的古稱。金溪源於武夷山東側,流經建寧、泰寧、將樂、順昌後,與富屯溪匯合南平後經福州流向東海。 作為將樂的母親河,同時也是閩江重要支流之一的金溪,人文底蘊深厚。舊時,金溪上的渡口、碼頭,對當地的交通運輸、商貿往來、經濟發展的貢獻功不可沒。
  • 旅遊中國傳統古村落金溪—滸灣
    1986年版《金谿縣地名志》載,明初,許氏從本邑後潭許家遷此,因建村於撫河灣上而得名許灣,後雅稱滸灣。  《許灣許氏族譜》新序載,文煥公十一世紀末(即北宋哲宗趙煦在位時)自郡城(今撫州市)大巷遷於金溪歸德鄉中洲裡之西溪金官渡,爾後子孫繁衍,人鹹以所居之地名曰許灣。
  • 走訪中國傳統古村落——金溪安吉
    終於有機會來整理金溪境內的42處中國傳統村落,對於這42個古村落的具體數字和指代,我還費了一番周折,因為第五批公布的名單有不同的版本,這其中包括坪上村(含裡姜、樓下自然村),湖坊(含珊珂、仲嶺自然村)。如果連行政村都算進去,就是46個,我在這裡儘量都算進來,雖然不準確,但是沒有遺漏。
  • 南安豐州發現古城門殘匾 見證豐州古城城建史
    ,見證了豐州古城城建歷史,意義重大!」昨日,泉州收藏愛好者王先生致電早報記者稱,在南安豐州昔日古城北門長壽門遺址不遠處的荒地上,發現北城門殘匾。2014年正月,泉州歷史文化中心理事會決定,對泉州乃至整個閩南地區最早的行政中心——豐州古城進行一次實地考察。考察內容包括古城的歷史沿革、城市的形態和布局、城區的歷史遺存和現狀等,並決定組成「南安古城踏勘小組」,組織實施。
  • 探秘南安豐州「周井堡」
    南安豐州「周井堡」一直是歷史遺留的一個謎,它的建置要早於三國時期吳國建立的東安縣,可謂歷史悠久;在豐州至今有古碑、文獻、門牌、聯對、族譜等物證實它的存在;現場踏勘發現疑似「周井堡」的具體遺址……  本報記者 吳拏雲 通訊員 王贊成 蘇歆悅 文/圖「周井」古石刻立於道旁「先周井,后豐州」
  • 九日山、延福寺、城隍廟……千年豐州古韻盡收在一幅油畫之中,這是65歲畫家耗時半年完成的
    「我們這邊有一句口口相傳的古話:『先周井,后豐州。有豐州,才有泉州。』這句話《南安縣誌》上也有記載。」傅文川說,他這麼做,觀畫的人就算對豐州歷史變遷不熟悉也能一目了然。  九日山、延福寺、閩南第一座城隍廟……但凡你能想到的、看到的豐州古蹟,畫中盡有。而一些遺失在歷史長河中的古蹟,例如石將軍碑牌、孝子坊等,油畫中也再現出來。
  • 旅途⎜原來豐州才是閩南之源啊
    南安人文歷史羅列出來大致是這樣的:▷豐州鎮:武榮慈濟宮 / 甘棠井 / 豐州書院 / 豐州影劇院 / 南邑城隍廟 / 燕山黃氏家廟 / 銀青光祿大夫第(武榮傅式大宗祠  據《漢書》及《史記》記載晉太康間,豐州古城建立「未有泉州,先有豐州」就能體現它的分量了這裡還是閩南文化的發祥地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
  • 南安豐州桃源村蛇脫殼古陣法 源自太祖拳傳習至今(圖)
    南安豐州桃源村蛇脫殼古陣法掃帚也能當武器,桃源村的老拳師傅子嘉隨時在一旁傳授弟子功夫推薦人:市級非遺傳承人傅子嘉制敵術:自唐已演習,能攻也能守  在南安豐州桃源村  83歲的傳人傅子嘉說,傅家人依然代代相傳古陣法,早在1938年,他就跟隨父親傅孫周學習祖輩遺存的拳法和陣法。他還跟著父親將陣法傳授給本村村民,還有南安、晉江許多地方,算起來有超過1500人學習過蛇脫殼古陣法,讓獨特的套路原汁原味地延續下去。  其實不單是仿蛇脫殼,泉州還保留著「田螺陣」、「蝴蝶陣」、「蜈蚣陣」、「長城陣」等古陣法。
  • 中國傳統古村落金溪——竹橋
    五代南唐時(961年),唐代吏部尚書餘褐的長子、福建人餘克忠被封為敦武校尉 ,駐紮在江西上幕鎮,後來,餘克忠又把家眷從福建紹武蘭田遷到了金溪。明正德六年,餘克忠第13代孫餘文隆從陸坊鄉上源餘家 遷來祝喬安了家,後人尊餘克忠為竹橋餘氏始祖。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餘氏家族人丁興旺,餘氏後人餘恆在當時主持修整家譜時,建議用祝喬的諧音,將村子的名字改成竹橋。
  • 在撫州金溪看古村落,山水如畫
    important}在撫州金溪看古村落,山水如畫!>要論古村旅遊資源,整個撫州古村,金谿縣幾乎佔了一半,其密集程度令人嘆為觀止,故有人說「金溪歸來不看村竹橋古村竹橋古村位於江西省撫州市金谿縣雙塘鎮,始建於元末明初,是一個江右民系聚居的古村,保存有明清時期風格、格局比較完整、贛派建築成片的古建築150餘個,以及古祠堂100餘座、明代牌坊8座、清代牌坊30餘座、古民居
  • 豐州古鎮增加了新景點,你注意了嗎?歷久彌新
    現改造為文創基地,設有南安南坑窯瓷器、鞋文化、茶文化、古磚、民俗民居、木雕、石雕等多個微型展覽區。黃氏家廟:座落舊南邑頂街,坐西面東,建築規模宏大,面闊五開間,前後四落。始建於明正統二年(公元1437年),祀閩南黃氏燕山派始祖·元達魯花赤答喇真及其夫人許宜人。
  • 這就是金溪!
    弘揚獨特地域文化標識的象山文化,金溪更是勇於擔當,主動作為。成立專門研究機構,出版了多部研究成果專著。如今走進金溪,猶如走進「一座沒有圍牆的古村落博物館」。百餘個古村落的11633棟明清古建築,散落在1358平方公裡的青山綠水間,訴說著金溪的古往今來。我們用心去感受古村落的迷人風姿,感悟象山文化的無窮魅力。
  • 金溪一百古村
    因其完整的保存規模、仕商農工的文化背景,獨特的布局理念、優秀的建築品質,在中國同類歷史遺產中的價值與地位,可等同於「徽州古村落群、福建土樓群、黔東南苗寨」等。金溪是明代民間建築的寶庫,包括明代祠堂、明代民居、明代官廳、明代牌坊等。金溪現存的十棟明代官廳,十棟明代祠堂,均完整保留了明代建築的做法,未施過多的裝修,保持了原真和樸素的氣度,座座建築梁架粗而精神壯,構造精而遵古典法式,是研究江西民間官式建築做法以及古代大木做法傳播演變的珍貴標本,是民間木構的寶庫。
  • 南安豐州:唱響文化牌 古鎮煥新生
    ­  豐州過去和未來的發展,永遠少不了「文化」二字。­  近日,在一位老豐州人的帶領下,記者在豐州各地走了一圈。行至豐州古街燕山段,數座閩南古建築相簇成群,路邊老式櫥窗比比皆是,雖櫥窗緊閉,但依稀可見當年古街的繁華。「以前這些店面都開著,賣油賣米,食品加工,整條街很是熱鬧。」村民傅先生說。
  • 南安豐州溪口傅氏宗祠:名門望族英才輩出
    勝跡名片  景點推薦  南安豐州溪口傅氏宗祠修建於明嘉靖十一年(公元1522年),距今有近500年歷史。  傅氏宗祠  南安豐州溪口物華天寶,英才輩出。其中明清兩代的傅氏家族曾官高位顯、門庭顯赫:明朝萬曆年間擔任南京戶部主事的傅慶貽、清代康熙年間的大慈善家傅奏功、雍正癸卯武進士傅奏啟……至今,南安豐州溪口傅氏宗祠仍在向人們講述著那段輝煌。    在南安豐州溪口傅氏宗祠理事會會長傅卿哲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了傅氏宗祠。宗祠由磚石砌牆,杉木屋架,東西房神龕門面吊仝精雕細刻,油漆鑲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