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武夷巖茶大紅袍、水仙、肉桂時,茶湯的顏色很淺,滋味就很薄?

2020-12-13 小陳茶事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老蘇寫美人,最神來一筆是: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這句話深得我心。

細究起來,顏色的濃與淡,跟美人的美,還真是關聯不大。

真正的美人,無論淡妝還是濃妝,都非常之美。

喝茶也是一樣,真正的好茶,無論顏濃淡,都一樣令你流連忘返。

然而,現實總是令人意外。

昨天我的朋友、資深巖茶客瑩老師就來抱怨,說,每每,出去混茶莊,在泡茶喝的時候,總有人會在你衝出第一道茶湯時,看著淺淡的湯色非常篤定地說,「這茶肯定沒得喝,湯色太淺了,估計喝起來都沒味道!」

掃一眼旁邊的茶客,多少受了些影響,跟著擺出一副略有失望的表情。

接下來可能整個茶桌的風氣就一邊倒,大家一致認為這茶湯水薄,不是好巖茶了。

這種茶還沒喝,光看著幹茶、茶湯就開始高談闊論的人,就跟看電影時一直在旁邊猜測劇情的人一樣,非常討厭。

李麻花如果遇到,會直接懟到他懷疑人生。

而村姑陳只能默默翻上幾個大白眼,不好意思跟這幫滿嘴跑火車的人計較。

《2》

瑩老師說,她發現,在巖茶界,半桶水還怨氣衝天的老年福州男,最可惡。

明明喝巖茶的水平還停留在表面看茶的階段,並且喝茶功力比這茶湯還淺薄,卻偏偏要裝得自己很經驗老道似的。

每每號稱自己在武夷山呆了三四年,其實,誰不知道他那兩把刷子呢。

其實他根本不知道,泡給他們喝的是今年沒焙火的牛欄坑肉桂,人稱「毛牛肉」,還有人上趕著拿去賣呢!

結果到了這位壓根兒不懂巖茶的人嘴裡,居然成了沒必要喝的爛茶。

我就想問這泡牛欄坑肉桂,你冤不冤?

記得武夷山春茶季,新茶初制,茶農家裡都擺起茶葉審評裝置,動輒十幾泡毛茶一長串擺開來對比評茶。

毛茶沒有焙火,泡出來的湯色都差不多是金黃色,光憑湯色基本看不出什麼,無非就是看看茶湯的純淨度罷了。

可大家按順序喝過幾輪後,基本能保持一致地指認出某某茶內質厚,某某茶湯薄不耐泡。

在湯色基本一樣的前提下,工藝不同,採摘時間不同的巖茶,滋味還是有明顯的厚薄之別的。

甚至,就算底子深厚的坑澗茶、正巖茶,在毛茶階段的湯色與半巖、外山茶無異。

所以,巖茶滋味的厚薄和湯色深淺有關係嗎?

沒有。

《3》

那巖茶茶湯的顏色,跟什麼有關呢?

首先,跟山場有關。

看起來這基本是送分題,但是,列位看官切勿小看了這個因素,這可是會讓大家產生誤解的大因素。

武夷茶的山場,從傳統上來分,分為正巖,半巖,洲茶,外山茶。

正巖茶內質厚,經得起焙火,用炭火把茶燉透了,把內質燉出來,就會轉化成茶湯中的醇厚感。

而外山茶不行,日曬強烈,空氣含水量低,茶葉內質薄,承受不了焙火之重,下重手就會把茶內質焙空,所以一般是焙了中輕火以保茶香。

兩相對比,正巖茶比外山茶,湯水醇厚了不少。

於是這便成為了正巖茶村人自豪之處,就連他們舉辦的鬥茶賽只能自己人參加,只接受正巖茶,還規定了必須要足火茶。

一開始,正巖茶的火功都偏高,茶湯顏色基本都是紅濃透亮的,久而久之,正巖茶給到茶客的印象就是——紅亮的茶湯就是好巖茶的象徵。

並且,這種印象反覆強化刺激之後,這很容易讓人產生認識固化,陷入誤區。

後來,正巖村的人開始改變工藝,降低火功,最大程度保留香氣,試圖讓每泡茶都能展現個性。

而且又香又厚的茶市場接受度好,輕輕鬆鬆可賣個高價,身為茶農,何樂而不為呢?

難怪最近李麻花在武夷山連續喝了幾戶正巖茶農的成品茶,除了一家喜歡做陳年老巖茶的人做了高火茶,其他人的茶都保持在中火程度。

其實,真正的正巖茶,山場都不錯,就算把火功降低,還是能喝到茶湯裡的稠厚感,如同喝進滿滿的膠原蛋白。

相識的茶N代說,這幾年整個村子的人做茶都在「降火」,湯色顏色淺了,確實有不少不懂巖茶的人產生誤解,認為他們拿了半巖高山茶來以次充好。

好吧,同樣是麵粉,一直都是做成包子來吃,改成饅頭後就吃不出來是麵粉做的了!

《4》

其次,巖茶茶湯的顏色,跟工藝有關。

村姑陳以前喝到過一泡採嫩了不說,還包成10克一泡的正巖肉桂,只喝一口,就感覺無數螞蟻在舌苔上啃咬,苦、澀、麻,三元歸一,這口腔刺激感簡直了。

不光是我,周圍喝茶的人都在皺眉頭,直呼「這茶實在太厚、太濃了!」

然而,制茶師在一邊洋洋得意,看,我這茶煞口不?!

還好李麻花不在,要在,估計要摔杯子。

武夷巖茶茶葉一旦採摘得過於鮮嫩,茶多酚、茶鹼等呈苦澀味的物質含量就偏高,這種茶其實是不好喝的。

然而,而這種苦澀感帶來的口腔刺激感,卻正是一大票不懂巖茶的人,覺得茶湯厚重的來源。

這種茶喝下去,他們反倒覺得是好茶,有正巖韻,該賣個好價錢。

這種想法,真是太驚悚了。

可悲的是,市場需求便成為了茶農制茶的風向標。近些年,武夷正巖的茶農迅速調整了策略,為了迎合消費者的需求,把茶湯往重口味來做。

秘訣就是:茶湯不夠厚,嫩採來湊!

村姑陳倒不是排斥嫩採的意思,也並非要一味堅持標準採摘。

但是,既然選了嫩,就要有與之匹配的製作工藝。茶採得嫩,輕輕一搖葉片就紅,一不小心會發酵過度,產生酵味酸味,拉低了巖茶品質。

烏龍茶是半發酵茶,講究三紅七綠,現在很多武夷巖茶做出四紅六綠、五紅五綠,都是發酵度偏高了。

所以,如果採,那就要調整出相應的工藝來配合,這樣一樣,這茶,才可能符合正巖茶一貫的傳統風味,不致於被降維到外山茶的隊列裡。

《5》

再次,巖茶茶湯的顏色,跟焙火有關。

但並非火功越高,茶湯就越厚。

巖茶的茶湯確實具有迷惑性,一杯紅到發暗的茶湯,總是讓人覺得這茶太厚了。而其實,有可能這茶喝起來空無一物,與白開水無異。

好些人遇此情況,會盯著這像醬油一樣的湯,百思不解。火工如此重,為何湯如此薄?

其實,換個思路來想,就容易懂了。

比如燒烤,你仔細想想,一塊烤焦的雞翅還能鮮嫩多汁嗎?

焙到高火的巖茶,內質大量流失,落到茶湯裡所剩無幾,喝起來是半水半茶。

這倒是給了茶農矇混過關的機會,有瑕疵的巖茶焙到高火,香氣、滋味、瑕疵統統焙掉,只剩下很能糊弄人的深紅色茶湯。

一般人喝來,只覺得茶湯顏色好深,這工藝這火工肯定很高,肯定是好茶。

這樣一來,這劣茶就被過度的火工給成功「整容」了。

前面說到茶客會被深色茶湯誤導,這個跟茶農茶商的巧舌善辯也極有關係。

他們把這種二次加工掩飾瑕疵的茶包裝成傳統工藝的正巖茶,你想買傳統正巖茶焙足火,茶湯紅的?恭喜你,這便是了。

這種根植於茶客內心深處的對傳統正巖茶的認知,讓他們把茶湯顏色與茶湯厚薄畫了等號。

說到底,還是自身喝茶水平不夠,是茶是水?茶味濃厚與否?是靠喝出來的,而不是聽別人說的,看茶湯顏色!

《6》

巖茶茶湯的顏色,還有和品種多少有些關係。

比如武夷山原生品種,奇種、名叢,這些有性繁殖的樹種,在感覺上要比新品種厚重一些。

村姑陳有幸喝過慧苑坑的奇種,一大片茶山裡可能混種著幾十個品種,樹形葉片都各有差異,茶葉成熟時間也不同,這一片茶地的茶採下來放在一起製作,茶農戲稱它們是天然拼配的茶。

核心山場的奇種茶樹稀少,願意保留下來的茶農不多。我喝到的時候,這款慧苑坑奇種只焙了一道火,但是已經足以證明它的實力了。

讓村姑陳印象最深的就是它的湯感,如同米湯般濃稠,仿佛可以咀嚼。它沒有茶多酚、茶鹼帶來的口腔刺激感,卻仍能感覺到它猛烈的茶勁,要是任性,一連喝上幾杯,還真的會上頭。

肉桂也是名叢,它的濃厚度勝過很多品種,大家都覺得它辛辣、濃厚、霸氣,這也是它能爆紅的原因之一。

老叢水仙雖是外來品種,卻在武夷山有著悠久的種植歷史,早已融入了武夷山的水土。

近幾年,老叢水仙的火功越做越輕了,茶農說是為了保留花香和叢味。就算是火輕了,茶湯厚度不減,依然是綿裡藏針,後勁十足。

《7》

看一泡茶的濃厚程度,不僅要細細品嘗,還要體會它的回韻。

有時候這泡茶入口的感覺輕盈柔順,口腔刺激感弱,但是吞咽後,等待一小會,喉嚨開闊,回甘伴著茶香逆流而上,在口中流轉,持續很久。

曾泡過一款焙得很透的慧苑坑水仙給朋友喝,基本沒有苦澀感,朋友剛喝了一口,就評價說茶湯過於綿柔,水感偏薄。

等他喝完兩道水,他自己體會到了這泡水仙帶來的回韻,滿臉驚喜,啪啪打臉,直呼「這茶強勁,底子厚啊!」

李麻花在一邊偷笑。

武夷巖茶,近些年來,風格愈發多樣,多樣到超出你的想像,所以,列位看官對巖茶的認識與理解也應該與時俱進。

喝茶時,如果還在用自己的固有印象去評判茶葉,會容易產生偏差。

有時候並非茶湯淺薄,而是茶喝太少,認知淺薄而已!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讚。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相關焦點

  • 烏龍茶---武夷巖茶之肉桂、水仙、大紅袍
    有人說,「喝巖茶,是茶界新手的試金石」,也就是說,只要你能把巖茶喝懂,你喝茶的水平就不低了。武夷巖茶種類眾多,今天先說一下肉桂、水仙、大紅袍。武夷巖茶肉桂、水仙、大紅袍都屬於武夷巖茶一類,是以武夷山茶區優良茶樹品種命名,其中肉桂、水仙屬於無性繁殖,大紅袍是經長期選育並無性繁殖進行推廣,與鐵羅漢、水金龜、白雞冠、半天腰並列五大名縱
  • 大紅袍、水仙、肉桂,當下武夷巖茶最適合喝的,是它!
    有的巖茶,天生適合焙火高,比如肉桂、水仙、大紅袍,這些內質豐富的茶,經過較高火功的烘焙後,口感會提升許多,水感更好。且這些內質豐富的茶,經過較高火功的烘焙,耐存放,一般能夠喝到次年。茶友們可別小看這焙火,它的作用可大了。
  • 武夷巖茶大紅袍、水仙、肉桂、正山小種簡介
    大紅袍武夷山大紅袍素有(茶中之王)的美譽,為武夷名樅之首,原產於武夷山天心巖九龍窠的高巖峭壁上,據傳明朝永樂年間,舉子進京趕考,途經武夷患病,巧遇天心永樂禪寺住持,贈此茶其飲病癒。舉子高中狀元後將皇帝御賜紅袍蓋於茶樹之上,故得(大紅袍)之名。大紅袍外形緊結、壯實,葉底軟亮勻齊,葉邊帶硃砂色,色澤帶寶色或油潤,湯色橙黃明亮顯金圈。香氣利,濃長、馥鬱,具幽蘭之盛,滋味醇厚,帶有巖韻。水仙武夷巖茶,素有(香不過肉桂,醇不過水仙)的說法,水仙和肉桂是巖茶當家品種。
  • 武夷巖茶水仙、肉桂、大紅袍品類繁多,春節送禮要怎麼選?
    《3》巖茶眾多品類中,送禮要怎麼選?武夷巖茶當中,繁多的品類,讓人應接不暇。除了水仙、肉桂這兩大當家花旦,還有著大紅袍這一老大哥。雖然母樹大紅袍早已停產,現如今處於有價無市的狀態,但江湖上依舊流傳著它的傳說,拼配大紅袍的存在,使得人們依舊可以感受大紅袍的魅力所在。除了水仙、肉桂、大紅袍外,巖茶中還有著許多特色的品種,如半天妖、水金龜、鐵羅漢、梅佔、雀舌、黃觀音等等。
  • 茶友們心心念念的武夷巖茶大紅袍、水仙、肉桂,標準是什麼?
    早幾年前,曾和過幾位茶圈大佬們喝巖茶,在喝到某款肉桂時,有位號稱喝了多年經驗的巖茶大師義憤填膺跳了出來說,標準的肉桂不是這個味!咦,這個肉桂不正宗?麻花覺得喝著還行呀,那天喝的肉桂,香氣上並不是傳統的桂皮香,而是帶著了水蜜桃似的果香味,湯水不屬於濃烈的款型,但同樣綿柔有勁,倒挺對當時自己的喝茶口味。
  • 如何區分武夷巖茶中的水仙與肉桂?「香不過肉桂,醇不過水仙」
    武夷巖茶歷史悠久,早在西漢的時候便已經很有名氣了,是我國的傳承下來的歷史名茶。史上曾被贊做「臻山川精英秀氣所鍾,品具巖骨花香之勝」。從溢美之詞,也可看出武夷巖茶的絕佳風味。作為烏龍茶的一個茶種,武夷巖茶自己又可以劃分出水仙、肉桂、奇種、名樅與大紅袍五個類別。
  • 一泡大紅袍、水仙、肉桂能喝到幾種香?
    是巖茶的醇厚的滋味,還是巖茶豐富多變的香氣,還是那神秘的火功?若是將巖茶的特點進行總結,可用「巖骨花香」來形容。「巖骨花香」,是武夷巖茶的代名詞和滋味香氣的濃縮。那我們在一泡茶當中,又能喝到幾種香氣呢?本文以巖茶圈最流行的大紅袍、水仙、肉桂為例,分別解讀一泡茶該具備什麼樣的香氣。《2》巖茶的香氣,除了會受到本身品種的影響,還會受到種植地點、製作工藝的影響。
  • 武夷山大紅袍、肉桂、水仙三者之間基本的區別!
    由於它的香氣滋味有似桂皮香,所以在習慣上稱"肉桂"。成茶外形緊結呈青褐色,湯氣香味刺鼻。肉桂茶其品質優異,性狀穩定。是武夷巖茶的當家品種,且被外地廣為引種。在多次國家級名優茶評比中,作為巖茶典型代表參評,均獲金獎。九十年代後武夷巖茶躋身於中國十大名茶之列,主要也就是依靠它的奇香異質。出口港澳、東南亞、日本、英國等國家和地區。
  • 過去的巖茶都叫大紅袍,現在的巖茶都叫肉桂?
    但是大家都知道,壓根就不可能是母樹大紅袍,有的是二代扦插的,有的是三代扦插的,就是從二代茶樹中選取好的枝丫,再次扦插,能喝到二代扦插的大紅袍已經是相當不錯了。基本上都是三代扦插的。武夷山茶的加工方法有幾百種,奇蘭,水仙,肉桂等等。」 額,看來這位仁兄,對武夷巖茶的誤會可不淺啊。
  • 茶葉品鑑:武夷巖茶正巖是指什麼?水仙、肉桂、大紅袍如何分辨?
    現在喝武夷巖茶的人越來越多,隨之而來的疑問也越來越多,綜合起來,今天給大家先來回答兩方面的問題。首先,武夷巖茶正巖、半巖是什麼意思?2002年3月,武夷巖茶被列為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地理區域上界定為武夷山市行政轄區全部範圍2798平方公裡。
  • 武夷巖茶大紅袍,喝起來是什麼味道?
    這下母樹大紅袍更添神秘感,這款處於神壇上的母樹的大紅袍喝起來是什麼味道?不好意思,麻花沒喝過。但,總有個別被幸運之神眷顧的人喝過,比如那位資深茶圈人物,在做學徒的時候曾喝過「尾水」(也就是泡到最後幾泡的茶湯),那心情,那滋味,簡直無法用言語來形容。
  • 武夷巖茶中的「四大名叢」分別是什麼茶?
    武夷巖茶「大紅袍」的火熱,帶動了肉桂、水仙的知名度;隨著「巖茶熱」,越來越多人關注武夷巖茶這個「茶樹品種王國」。千叢百味的武夷巖茶,總讓人有新奇之感。茶葉研究人員對所選育的單叢茶樹,依據不同的特點給予命名,因此武夷名叢的名稱「花雜」。在這些名叢中,最知名、也最多人希望親自品嘗的就是武夷巖茶「四大名叢」。
  • 武夷巖茶中,肉桂和大紅袍,究竟有什麼區別?
    明顯的可以對比出,肉桂的品種選擇,原料更純、更單一。而大紅袍的品種選擇,則是包羅萬千。甚至於,往最廣的層面上來看,所有的巖茶,都可以歸入大紅袍的範疇。大紅袍,作為武夷巖茶對外的一塊金字招牌,擁有著包羅萬千的特性!
  • 初冬季節,喝什麼樣的武夷巖茶最好?大紅袍,水仙,還是肉桂!
    喝巖茶,也不例外,講究因時制宜。在相應的時間裡,才能喝到對味的巖茶。這也是近來諸多茶友關注的共同話題:現在這個季節,喝什麼巖茶好。中足火巖茶,正當時!十一月,是喝一些耐火品種的好時節。所謂耐火,即經得起焙火,通常火功較高,往往能焙到中足火。典型代表:水仙、肉桂、大紅袍、鐵羅漢、梅佔等。品種的選購,豐儉由人,多寡隨意。值此時節,我們要側重於火功的選擇。
  • 武夷巖茶千百種,為什麼出名的只有大紅袍、肉桂和水仙?
    武夷巖茶因其特殊地形導致種植方式特殊,號稱巖巖有茶非巖不茶,武夷巖茶品種各類名樅、單樅等加起來多達幾百上千種。那麼為什麼這麼多品種裡面出名只有大紅袍、肉桂、水仙和妖精,以及為數不多的單縱、名樅。大紅袍大紅袍素有「茶中之王」的美稱,說到巖茶大家第一印象就是大紅袍,說到武夷山大家第一印象是張藝謀拍的「印象大紅袍」,大紅袍簡直成了巖茶的另一個名稱,成了武夷山的文化名片,大紅袍出名主要是文化積澱深厚、產量有限(現在母樹已經禁止採摘)、當作國茶贈送外賓等原因才火起來。
  • 了解武夷巖茶大紅袍
    1.拼配大類①(商品)大紅袍: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陳德華研製出了商品大紅袍。它主要由純種大紅袍等武夷巖茶中質量優異者拼配而成。②水仙系列:外形,條索壯結;滋味,濃爽鮮銳;葉底,嫩軟亮。③肉桂系列:色澤,油潤、砂綠明;湯色,金黃清澈明亮;葉底肥厚軟亮。
  • 四個衝泡巖茶小技巧,泡出大紅袍水仙肉桂本來味道!
    有些茶藝師泡茶,雖然手勢到位(什麼關公巡城、韓信點兵,看著的確美不勝收),可湯稠水滑茶香悠揚的高叢水仙到她們手裡,愣是被泡的又苦又澀,堪比去泰國參加了一次變性手術,連親媽都認不出。茶藝師泡茶,只能成為喝茶時的一個助興節目,真正要喝好茶,還是自己動手吧。
  • 巖茶品種成百上千,為何大家只知道大紅袍、水仙、肉桂?
    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近年來,武夷巖茶的人氣雖日益高漲,卻陷入了這樣一個窘境 : 巖茶的品種成百上千,大家卻只知道大紅袍、水仙、肉桂。春節期間,去往武夷山的周邊城市走親訪友,經常會聊到武夷山的茶葉,很多朋友平時還喝點茶,但說起武夷山的茶葉,他們確實只知道大紅袍、水仙、肉桂,更甚者,連武夷巖茶是這些茶品的總稱都不知。我不知該高興還是該失落了。
  • 武夷巖茶在過去都叫大紅袍?肉桂、水仙、名叢只是它新的稱呼?
    一人在說:我剛從武夷山回來,原來真正的大紅袍從始至終就只有景區裡的那幾棵樹,現在還不讓採了,外面賣的都是忽悠人的,全是假茶。另一人緊接著附和:巖茶水太深,反正我就喝某某茶,幾百塊一斤,能喝好幾個月。有閒錢花不完,才去喝那些價格貴上天的牛肉、馬肉。聽到這番話,一時無語。當時我正在百無聊賴的等著上菜,雖然類似的評價,已經聽到不止一回兩回,但親自耳聞,還真讓人有些百感交集。
  • 細說大紅袍、水仙、肉桂,巖茶第幾泡最好喝?
    而今天這篇文章的主角,正是擁有悠久歷史的武夷巖茶。作為烏龍茶中重要的一個代表,現如今的武夷巖茶,可謂茶界紅人。《2》在品嘗武夷巖茶時,我們往往會關注巖茶的香氣和滋味,而巖茶之所以會吸引我們的眼球,它的香氣和滋味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