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這4個部位若長息肉,需及時切除,一再拖延,可能會發生惡變

2020-12-20 醫說健康

生活中凡是與「腫瘤」相關的疾病,都會讓大家感到恐懼,這是因為我們都被「癌症」嚇怕了!

雖說近些年醫療界對癌症的研究從未停止,且有了一定的進展。但是由於癌症早期發現困難、晚期治癒率微乎其微,所以癌症在我國的治癒率一直都不高,大部分中晚期癌症患者,都在短短幾年內,因癌症轉移、各種併發症爆發,最終走向了死亡!

所以,在聽到腫瘤類疾病時,的確是會讓人害怕,比如「息肉」就是腫瘤的一種。但是,息肉不能與癌症劃等號,它就是常見的良性腫瘤,在臨床上又分為增生、嚴重、腺瘤和錯構瘤等多個種類,凡是人體有黏膜分布的器官,都可能出現息肉!

雖說息肉屬於良性病變,但是卻不能放鬆警惕。因為有一部分息肉同樣具有惡變傾向,如果沒有及時處理,後期就可能逐漸發展成癌變、癌腫!

如果以下四個部位檢查出息肉,儘早處理才就是正確做法:

1、腸道息肉

就如上文中提到的,可出現在腸道內的息肉也有炎性、增生性、腺瘤性等種類。根據臨床調查表明,炎性、增生性都是良性息肉,癌變率相對較低。

在沒有症狀、息肉生長較小的情況下,甚至不需要進行手術治療,只要定期複查、觀測息肉生長情況就可以了!

但是,如果是腺瘤性息肉,醫生都會建議患者第一時間進行處理。因為臨床調查表明,有接近90%的結直腸癌,都是由腺瘤性息肉發展而言的。越是數量較多、生長較大的腺瘤,後期發生癌變率也就會越高,而且腺瘤性息肉還具有遺傳特性;

其遺傳性也是造成大腸癌家族聚集的一大因素,當遺傳給下一代之後,患者在20歲左右時就可生長出腸道息肉,甚至是在結直腸內出現上百個息肉。如果未能及時發現和治療,後期癌變率幾乎就接近了100%!

2、胃息肉

胃息肉在臨床上的病發率並不及腸道息肉,而且有接近80%的胃息肉患者都是炎性或增生性息肉,其餘則是腺瘤性息肉。就目前臨床掌握的數據來看,增生性息肉的癌變率在0~5%左右,而腺瘤性息肉的癌變率能達到25%~50%之間;

所以,只要是發現了胃內腺瘤性息肉,無論大小與否,都應第一時間做切除處理。如果一直放任不管,無疑就是增加了後期的癌變率!

3、膽囊息肉

膽囊息肉有近90%的患者都是良性種類,比如膽固醇、增生性息肉等。不過,有少數的膽囊息肉同樣需要警惕起來,特別是單發性、直徑超過1釐米的息肉,應及時進行切除處理。另外,需注意的一點是,膽囊息肉並不是都需要將膽囊摘除;

這主要是看患者的病情、息肉大小,在能保留膽囊的情況下,醫生都會採用保膽切除息肉的方式。但是,如果息肉已經發生了惡變,手術切除膽囊就是最保險的辦法。

4、宮頸息肉

宮頸息肉的出現,與長期患有慢性宮頸炎有關係,大部分患者都是良性種類,且沒有明顯症狀,有少部分可出現繼發性不孕、出血等異常表現。

不過,宮頸息肉也有可能會發生癌變,其癌變率相對較低,僅僅是在0.2~0.6%左右,越是臨近更年期或進入絕經期的女性,癌變率也就會越高,所以在宮頸息肉生長較大、有癌變趨勢、影響身體健康時,也應進行切除。

最後還要提醒大家,息肉的生命力十分旺盛,有的息肉即便是已經切除了,仍然可能會死灰復燃、再次復發,特別是腸道息肉復發率相對較高。所以,在手術過後也應按照醫生建議,定期對出現息肉的器官進行複查,如此才能萬無一失!

相關焦點

  • 再次提醒:身體這3個部位長息肉,若置之不理,可能會惡變
    為了保持身體健康,平時應該養成好的生活習慣,只有身體維持健康狀態才不容易受到疾病的影響而縮短壽命。很多人長期存在不良生活習慣,有可能會讓身體的某些部位受到損傷,甚至出現了息肉。而在這些息肉生長過程中還可能會產生惡變,轉變成癌症威脅健康。
  • 體檢查出腸息肉,要不要切除?若是遇到3種息肉,早處理比較好
    癌變,有數據顯示,腸息肉的尺寸越大,發生惡變的風險越高。如果查出腸息肉的尺寸大於1.5釐米,那麼很可能會有癌變的風險,儘早切除處理掉比較好,如果害怕手術也應該保持密切的定期隨訪才可以。>因為它長得位置比較特殊或者體積位置影響了人體的正常運轉,導致患者出現便血,長時間的便秘等不適症狀,這時就算這種息肉確定是良性息肉,也要及時的切除,以免影響更多的不適症狀出現。
  • 身上長出什麼樣的痣需要切除?若滿足4個特點,惡變機率較大
    大部分人身上都會有痣,這些痣可能遍布在身體的各個地方,一般背部,胸前,雙腿皮膚,手部以及臉部都會分布大小不一的痣,這些痣雖然不痛不癢,但是很多人對於它的出現還是比較煩惱的,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自己的容貌,特別是長在臉上的痣。
  • 身上的3種息肉,一旦發現不能拖,及時切除,別讓癌細胞逮到機會
    提到息肉大家可能想到的是胃息肉,除了胃,其實人體很多部分也會出現息肉,例如腸息肉,聲帶息肉等等,有些地方的息肉呈單個存在,而有些地方的息肉可能有兩個以上,稱為多發性息肉,息肉指的是人體黏膜表面長出的贅生物,屬於良性的腫瘤,但是有些息肉存在惡變的可能
  • 一家三代膽囊都長了息肉,他為什麼不用像長輩那樣切除膽囊?
    肝膽外科張竝主任告訴他,膽囊息肉分為真性息肉和假性息肉。真性息肉就是臨床上的腺瘤型息肉,這類息肉往往是單發,逐漸增大有惡變為膽囊癌的可能。張主任曾接診一名22歲的患者,剛剛大學畢業,就查出了1.1釐米的膽囊息肉,一年後,長到了1.9釐米,有癌變傾向,當機立斷選擇了切除膽囊。
  • 切除膽囊對身體有哪些影響?
    切除膽囊對身體有哪些影響? 膽囊在人體內的作用是什麼,什麼情況下需要切除膽囊,膽囊切除後對身體有哪些影響? 體檢發現膽囊息肉,一定要做手術、切膽囊嗎? 其實除了膽囊息肉,還有其他一些疾病的治療也需要切除膽囊。在醫生做術前   原標題:膽囊什麼時候非切不可? 切除膽囊對身體有哪些影響?
  • 膽囊息肉不可怕及時消除是關鍵!快了解一下中醫不手術消息肉的方法!
    膽囊息肉是指膽囊壁向腔內呈息肉樣突起的一類病變的總稱,包括腫瘤性息肉和非腫瘤性息肉,因在臨床上和影像學檢查上很難明確其性質,故又稱「膽囊黏膜隆起性病變」。膽囊息肉雖然可能發生癌變,但並不可怕,因為膽囊息肉不手術也能消除!真正可怕的是患者不治療,或隨意切除!
  • 息肉切除就萬事大吉? 忽略複查後果可能很嚴重
    福州新聞網12月8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朱丹華 通訊員 沈華鳳 周彬彬)在腸鏡檢查中發現息肉,是很常見的事。不過,可別因為常見就不當回事。最近,兩年前曾切過腸息肉的李依姆,就因未遵從醫囑做定期複查,息肉發生癌變。兩年前,50多歲的李依姆出現排血便的症狀,擔心自己得了腸癌,遂趕緊上醫院做腸鏡檢查。
  • 長了息肉也莫慌,它沒那麼可怕
    胃息肉,簡單說來就是在胃裡長了個凸出來的小肉贅,它可能不疼不癢,一直與你友好相處;但也有可能像不定時炸彈一樣,潛伏在你的身體裡,看似友好,但當有一天引爆後,後果不堪設想。那麼究竟如何分辨在身體裡生長的息肉是「友好」的息肉,還是「兇惡」的息肉呢?下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的消化分中心專家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 膽囊息肉要如何治療?一文告知你如何取捨,或對你有幫助
    臨床上的膽囊息肉分為多個類型,我們姑且以假性和真性息肉來分辨。所謂的假性息肉,並不是從膽囊壁上長出來的,而是膽汁中膽固醇結晶沉積在了膽囊壁上,從而導致了息肉的出現,這種息肉是臨床上最常見的種類,不需要過度擔心。另一種則是真正從膽囊壁上長出的息肉,這種息肉也分為多個類型,包括增生性、炎性、腺瘤性等等。
  • 腳底長痣,必須切除?
    這樣的腳底痣,不切也行南方醫科大學皮膚病醫院皮膚科薛汝增醫生說,他自己的腳底也有兩顆痣,但並未切除。「正常而穩定的痣,是無須切除的。」因為,這類痣惡變的可能性通常較低。何謂「正常而穩定」呢?「但如今我們也較少根據大小來判斷了,大面積的痣不一定就有惡變的傾向。」E:進展的速度。普通痣長得很慢,惡性黑色素瘤則增長得非常快。如果自己難以判斷,建議到醫院就診。當存在可疑狀況,應儘早切除。
  • 43歲男子,腸子裡長了100多個息肉,會不會變成癌?
    大部分長了腸道息肉的人都是在檢查身體時才會發現。 如果是腺瘤性息肉,一旦發現,醫生都會建議做預防性切除,以免發生惡變,而且這類息肉一定是越早切除越好。 醫學上對腺瘤性息肉發展到腸癌的時間劃分了三個分水嶺:5年、10年和20年,這三個時間分段癌變的概率分別為3%、8%和24%。
  • 大痣、深黑痣、破潰痣最好手術切除
    專家提醒,有痣的部位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防曬、防摩擦,降低惡變風險;良性的痣可以通過非手術措施祛除,但出現瘙癢、疼痛、出血、潰爛的痣,則有可能惡變,不宜進行點痣,應及時就醫,手術切除。適宜此類治療的痣一般都是良性的,特徵是個頭比較小且大小相對穩定,表面光滑、柔軟、邊界清晰、顏色一致,沒有出血、瘙癢的情況。非手術治療後,患者只需要注意預防傷口感染即可。 比較大的痣和惡變風險較大的痣建議手術切除。它們通常發生在掌蹠部、腋窩、腹股溝等易摩擦受損的部位,或者近期出現較明顯的增大、顏色加深、表面破損出血、增生不平的痣,其發生惡變的風險較大。
  • 腸道息肉長度超過2釐米需檢查
    醫院一天做120個腸鏡檢查,幾乎有100人有息肉單發的多發的、腸炎、大面積潰瘍、腫瘤等問題,當然,這個高比率跟大多數腸鏡人本來就會有一些症狀有關係。另一方便,吃得越來越精細,腸道有問題的人的確越來越多。腸癌也處於高發期,中心醫院每年就能做400多例結直腸腫瘤手術,2012年,全市腸癌手術每年接近1600例。  腸癌高發,與飲食過於精細、大魚大肉、醃漬食品、化學農藥等都有關係。
  • 膽囊受損,身體會有哪些表現?一定要切除嗎?很多人都誤會了
    肝臟、腎臟、腸胃以及膽囊都是身體中比較重要的部位,不過我們平時都是注重肝腎以及腸胃的養護,卻忽略了膽囊,對它的關注不多,都是任其發展的,只有當它出現問題的時候,才會注重膽囊,一些人還不太清楚膽囊受損後,會有什麼表現,而且也容易將異常表現和其他的問題所混淆,那我們今天就來了解一下,膽囊受損會有哪些信號
  • 10年前腸道長息肉沒在意,8旬老人患上結腸癌
    讓老人沒想到的是,患癌的原因很可能與10年前發現的腸道息肉有關。今日,湖南省人民醫院消化三科主任廖江濤表示,超過半數的大腸癌是腸息肉癌變所致,建議腸息肉患者要儘早在腸鏡下做息肉切除,避免息肉進展為癌;建議長期抽菸、喝酒等7類高危人群進行腸鏡檢查。曹奶奶這兩年體重逐漸下降了10公斤左右,除此之外,沒有任何消化道不適感及排便異常。
  • 體內長了腫瘤,如何辨別是良性還是惡性良性腫瘤?要不要切除?
    腫瘤分為良性和惡性的,雖然都是腫瘤,但給身體帶來的影響有很大的不同。良性腫瘤比較「懶」,生長的速度比較慢,切除之後很少會復發,對機體的影響比較小。而惡性腫瘤就是我們常說的癌症,病情發展較快,不及時的治療,會危及生命。
  • 身上莫名長「包塊」,這種腫瘤會惡變嗎?
    日前,家住重慶市沙坪垻區的50歲李阿姨在洗澡時無意摸到腰上長了一個包,雖然不痛也不癢,但因特別擔心害怕而到醫院檢查,結果是脂肪瘤。這脂肪瘤是良性還是惡性腫瘤?會不會對身體有害?用不用治療?怎麼治療?
  • 腸道息肉明明切除了,為什麼還是患了腸癌?可能是這3點沒做到位
    根據研究表明,有大約80%--95%的大腸癌是由腸息肉慢慢發展而來。所以腸道息肉是大腸癌發生的一個主要因素,但是並不是說發現腸息肉就會癌變,這個過程可能需要十幾年的時間,根據個體的差異也會有所有不同,所以醫生建議發現腸道息肉,應該儘快切除。但是王先生之前已經切除了息肉了,為什麼後來又發現了呢,還轉變成了腸癌呢?
  • 腸子長息肉最怕吃什麼 長息肉是什麼原因
    現在很多人都有腸胃方面的疾病,腸子長息肉就是其中之一。若是飲食不當是會加重息肉的情況的,因此,飲食方面要多留意。那麼,腸子長息肉最怕吃什麼呢?長息肉是什麼原因?應該怎麼治療?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腸子長息肉最怕吃什麼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很多疾病都是不能吃辛辣刺激的食物的,對於腸息肉來說也是如此。辛辣刺激的食物會刺激腸胃,可能會讓之前的治療功虧一簣,導致病情惡化。像那些白酒、辣椒及醋等具有刺激性食物,患者最好不要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