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6年,21歲的法國超現實主義詩人蘭波(Arthur Rimbaud)與荷蘭殖民軍籤下六年的僱傭協議,乘上一艘駛往印度尼西亞爪哇島的荷蘭皇家軍艦。當艦船抵達巴達維亞、後稱雅加達的地區紮營後,蘭波隨即拋棄隨身財產,隻身潛入爪哇島的熱帶叢林中。
「對東方的想像在召喚他。」美國作家詹姆斯(Jamie James)在《爪哇島上的蘭波:迷失的航程》一書中寫道:「蘭波總算抓住機會,來到了令他魂牽夢縈的幻想之地。」
蘭波逃脫荷蘭軍營投奔的爪哇島,自殖民時代以來便是西方人對東方神秘魅力的幻想對象。早在13世紀,印度教的滿者伯夷王國在東爪哇島建都,爪哇島從此成為今天印度尼西亞的政治中心。17世紀,荷蘭攻佔爪哇島上的巴達維亞,也就是現在的雅加達,作為荷蘭東印度公司在東方的總部,最初用以控制香料貿易。
歷經多年的經濟發展和人口聚集,至今,僅佔印尼領土7%的爪哇島聚居了該國60%的人口,逐漸成為印尼的中心地區。龐大而集中的人口推進了基礎設施建設的完善和工業技術的發展,為印尼乃至全球商人提供了市場。
爪哇島上的首都雅加達更被印尼人稱為「黑洞」,吸進整個國家的政治、經貿金融、文化等各方面的能量。
8月26日,甫獲連任的印度尼西亞總統佐科(Joko Widodo)宣布將由位於爪哇島的雅加達遷都至位於婆羅洲的東加裡曼丹省力圖,人為地稀釋、轉移這個「黑洞」的引力,以平衡印尼各地區的發展,同時減輕雅加達的城市負擔。
印尼國土包括逾1.7萬個大小不一的島嶼。自印尼1945年宣布獨立以來,位於西南部爪哇島海岸的雅加達市一直是該國的首都。加裡曼丹省則位於相對居中的婆羅洲島,整個婆羅洲島分屬印尼、汶萊和馬來西亞三國,其中被印尼管轄的國土被稱作加裡曼丹省,分為東、北、中三部分。印尼政府透露,位於東加裡曼丹省的新首都將佔地18萬公頃,是雅加達面積的近3倍,距離雅加達有1000多公裡。
佐科稱,整個遷都計劃預計將花費約327億美元,包括建立新的政府辦公樓和18萬公務員的住所。印尼政府將支付其中的19%,其餘則由公私合營機構和私人投資承擔。目前,印尼政府將向國會提交相關的法律草案,如果獲得通過,預計2020年底開始施工建設,2024年前啟動遷都程序。
實際上,遷都在印尼並不是一個嶄新的提法,曾有多屆印尼總統考慮過遷都計劃,但最終都未能付諸實現。早在印尼建國之初,首任總統蘇加諾(Bung Sukarno)就曾考慮遷都,以平衡區域發展。當時他心儀的中加裡曼丹省首府帕朗卡拉亞(Palangkaraya),曾一度被印尼媒體視為新首都最有力的競爭地。
早在2017年,佐科就開始斟酌遷都事宜,但這一計劃的加速推進,則是在他贏得今年4月的總統大選之後。佐科把概念化為行動,首次將遷都一事提上日程,其中到底有多少歷史必然性,有多少佐科的個人意志?佐科政府歷經三年研究的新都選址有何優勢,背後又有何隱患?普通印尼民眾對遷都反應如何,誰將會受影響?借鑑其他國家的經驗,遷都是否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