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古早味」潤餅菜 一層薄皮卷盡美味

2020-12-21 閩南網

  潤餅菜餡料豐富(林勁峰 攝)

潤餅菜 一層薄皮卷盡美味

  剛剛過去的清明節,若是泉州人就會知道,在這個傳統節日裡,除了掃墓祭奠緬懷先人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習俗——吃潤餅菜。如今,潤餅菜搭著《舌尖上的中國》這個平臺上了央視,在全國露臉,這就不得不讓人再來回味一下這道「古早味」。

用潤餅皮將餡料捲起來即可食用 (林勁峰 攝)

傳說 唐宋中原人 南下帶春餅

  關於潤餅菜的起源,民間有多個傳說,其中之一是說潤餅菜由明代同安才子蔡復一的夫人首創。

  相傳蔡復一才華橫溢、為人耿直,但屢遭奸臣陷害。皇帝聽信讒言,要求蔡復一須在49天內完成整理抄寫朝廷歷年來的文書,共九大箱,否則以抗旨論處。

  為完成任務,蔡復一廢寢忘食,晝夜雙手齊書,抽不出時間吃飯。蔡夫人想出了一個妙法:把麵粉加水攪成糊狀,在熱鍋上輕輕一抹,做成一張張薄薄的麵皮,再把各種菜切細,炒成燴菜,然後用麵皮把燴菜捲成圓筒狀。每天用餐時,蔡夫人雙手捧著「薄餅」餵丈夫吃,這樣既不影響工作,又不耽擱時間。在夫人的照料和協助下,蔡復一如期完成了朝廷的使命。

  泉州民俗專家傅孫義表示,多數關於潤餅菜的民間傳說都未經過考證,但可以推測是「唐宋時期,因大批中原人遷徙南下,春餅隨之傳入閩南地區,成為潤餅菜的前身」。潤餅皮是圓形的,象徵一家團團圓圓;其白皮紅餡的特徵,也稱「金包銀」,被賦予了「包金包銀」的招財寓意,深受泉州人喜愛。

製作 鐵鍋烙皮兒 餡料分類炒

  製作潤餅菜,潤餅皮不可或缺。

  看,亞佛潤餅皮店傅師傅正在灶臺前烙潤餅皮。他說,制餅的平底鍋是特製的,全由生鐵打造,其最大的好處就是加熱快、保溫效果好,更能讓餅皮迅速成形。而讓餅皮更白透亮的秘訣在於攪拌麵粉時要適度,不能太幹也不能太稀,面泥需要用木棍不停地攪拌,並加入調料拌勻,連續不斷地拌上幾十分鐘,這樣才能調出既有黏性又有韌性的麵粉。待到麵粉拌勻,鐵鍋燒熱,傅師傅手捏一把麵團往鍋上一貼,一蹭,劃上一個圓圈,手快速提起。手落手起間,粘在鍋底的麵糊瞬間變成一張薄麵皮,最後再用鏟子輕輕挑起,一張又白又薄的潤餅皮就做成了。

  而潤餅菜的內餡原料大多以應季的時令食材為最佳選擇,如胡蘿蔔此時最甜,乳豆、蒜仔、韭菜、芫荽又最適口。清明前後正值海蠣肥美的季節,食用最有營養價值。

  製作內餡大致分為兩個步驟:切絲、拌炒。

  主餡方面,先將胡蘿蔔、豌豆、豆腐乾等食材切成絲,隨後分別進行拌炒,再分裝入盤。海蠣煎後切成條。

  輔料方面,挑選炒熟的花生,將其磨成粉後,與砂糖混合,製成花生糖粉。再將米粉油炸至酥脆蓬鬆,加上砂糖與海苔拌勻。最後,再備一些蒜、芫荽和香菜。

品嘗 薄皮包餡 多味蔓延

  潤餅皮與餡料都備好了,那麼如何吃呢?

  要將這麼多的餡包捲成一束,可是技術活。首先要把薄薄的潤餅皮攤平,撒上一層酥脆的米粉海苔,隨後依次撒上花生粉末以及由胡蘿蔔等燴煮成的主餡料,最後點綴一些蒜白和香菜,捲成圓筒狀,雙手握好,一卷美味的潤餅菜就成了。

  手握一卷潤餅菜,輕輕咬一口,首先迎接味蕾的是海苔的香氣,還沒享受完香脆的米粉海苔末,主餡料錯綜複雜地在味蕾上散開,一下子,脆的、甜的、鹹的、滑的、酥的都來了,讓人胃口大開。(記者 黃雅珊)

閩南美食推薦

  探尋南安官橋「驢肉」的美食奧秘 香軟嫩滑爽口美容養顏

  泉州傳統小吃炸春卷 甜鹹適宜鬆脆可口

  探訪泉州「紅菇拌麵線」製作過程 菇香濃鬱滋補開胃

  莆田特色小吃幹炸荔枝肉 幹炸外酥裡嫩塊塊香

  閩南獨特小吃「醋肉」 酥香嫩滑酸醋香縈繞舌尖

  閩南安溪獨創自製「凍豬蹄」 天然冷凍口感Q爽

責任編輯:openkado

相關焦點

  • 傳統習俗傳承|泉州潤餅菜
    泉州「古早味」潤餅菜 一層薄皮卷盡美味        清明節,泉州人有吃「潤餅菜」的習俗, 但如今,「潤餅」也與時俱進,製作精細,四季皆宜,成為閩南一帶的傳統美食、風味小吃  泉州的「潤餅菜」是以麵粉為原料搓制烘成薄皮,俗稱「潤餅」,在泉州的飲食習慣中有著相當長遠的歷史。早些時候,逢年過節,「潤餅菜」經常與山珍海味一同出現在人們的餐桌上。食用時先鋪開餅皮,再卷上準備好的胡蘿蔔絲、肉絲、蚵煎、芫荽等混鍋菜餚,製作非常簡單,吃起來卻甜潤可口。
  • 【學做泉州菜•第二期】吃潤餅菜啦!一層薄皮卷進美味!
    「潤餅菜」。3月15日下午兩點半【學做泉州菜•第二期】準時舉行,現場一片熱鬧,只為學做那些地道的泉州菜。小城故事會是一家充滿泉州本地特色的家庭飯館。菜色是純正的泉州味,喜歡的朋友可以去品嘗下哦!我們也會每個月定期舉行「學做泉州菜」,喜歡我們就關注泉州小魚網吧。屆時會有驚喜哦!
  • 泉州傳統「古早味」:一層薄皮,卷盡美味,嘗遍思念.
    追思懷遠過後,泉州人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習俗——吃潤餅菜。❖清明美味❖潤 餅 菜最好吃的潤餅菜還是在家裡,媽媽做的潤餅菜內餡篇買到潤餅皮之後,就得準備潤餅菜的內餡食材。這樣,加在潤餅菜的材料就都準備好了,接下來就是包潤餅菜了。
  • 絲綢之路上的美食:泉州「古早味」潤餅菜
    吃「潤餅菜」是福建泉州自古就有的習俗。關於潤餅菜的來源,據民間傳說是「唐宋時期,因大批中原人遷徙南下,春餅隨之傳入閩南一帶,成為潤餅菜的前身」。潤餅皮是圓形的,象徵一家團團圓圓,深受泉州人的喜愛。曾榮獲中華老字號傳承創新優秀掌門人的傅國忠介紹,「好的潤餅皮要求口感很筋道,並且要薄得可以透光且不能破」。潤餅菜的陷料以胡蘿蔔絲、豆芽、豬肉、豆腐乾、蝦仁等為主。餅皮將餡料包起,捲成圓筒狀,一道美味的潤餅菜就製作完成了。新華社發(張九強 攝)
  • 過清明吃寒食 泉州古早味"潤餅菜""清明粿"
    每年清明前後,泉州的許多人家會全家人聚在一起吃潤餅菜。薄餅包時蔬 卷出美味來不同於許多南方城市都有的「清明粿」,「潤餅菜」則更像閩南人們「私藏」的一道清明佳餚。藉由唐朝詩人杜甫的一句詩「春日春盤細生菜」,讓人可以循跡找到關於「潤餅菜」出現的點滴線索。
  • 清明節,西街老厝裡賣的潤餅菜,還是舌尖上的古早味……
    對土生土長的泉州人來說,清明節和潤餅菜幾乎可以劃等號。潤餅菜,又被老一輩稱為「思鄉菜」。薄餅裡卷的不僅是美食美味,還有泉州人的故鄉情節。1潤餅好不好吃,關鍵在皮,一張好的潤餅皮可以包萬物。西街鬧市裡的亞佛潤餅皮,不用說肯定在每年的必選名單上。店鋪開在西街的老厝裡,離開元寺很近,一抬頭就能看見東西塔。這是一家很出名的老店,老字號的牌匾在頭頂掛了滿滿一排,就連《舌尖上的中國》都曾慕名造訪。
  • 每到清明時節,泉州人有吃潤餅菜的習俗,潤餅菜脆嫩香軟爽口!
    每到清明時節,泉州人有吃潤餅菜的習俗。但如今,「潤餅」也與時俱進,製作精細,四季皆宜,成為閩南一帶的傳統美食、風味小吃。清明節,若是泉州人就會知道,在這個傳統節日裡,除了掃墓祭奠緬懷先人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習俗—吃潤餅菜。潤餅菜脆嫩香軟爽口,是清明節的習俗美食,是不錯的早餐選擇。
  • 泉州潤餅今天你吃了嗎?清明小長假餐桌的必備食物
    一到清明節潤餅可以說是泉州人餐桌的必備食物。看著這個排隊的架勢,不難想像潤餅在泉州人心目中的地位。最好吃的潤餅莫過於自家做的!,按個人口味加料,之後撒上白糖和花生末,包起來就可以好好享受,潤餅菜這道美食。
  • 【地道比拼】探秘清明「潤餅菜」製作流程
    清明除了掃墓祭祖外,在南安,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習俗——吃潤餅菜。今天我們就帶大家去回味一下這道具有「泉州古早味」的清明食品。親,請在WIFI下觀看視頻,隨時隨地關注家鄉資訊。潤餅菜準備的食材一般都是一些閩南家常菜,像清炒胡蘿蔔絲、荷蘭豆、油炸花生、海蠣煎等。一道道閩南傳統菜往餐桌一放,色澤豐富,最重要的是香氣撲鼻。看得記者的口水都快流出來了。不過,這潤餅菜到底要怎麼包呢?
  • 清明寒食,閩南人用潤餅包盡萬物
    甜的、鹹的、脆的、酥的一層薄皮卷盡美味不同口感的味道溢滿口腔甜潤餅當然,也有甜口的潤餅通常叫做「潤餅夾」>還有最後那一勺大蒜汁必須是「點睛之筆」甜口潤餅卷就大功告成了至於味道嘛是吃完還會想念的那種!!>外身堂堂正正△ 泉州潤餅或潤餅皮哪裡買:1.亞佛潤餅皮:中山路西街165號2.老金鐘潤餅皮:中山路西街163號3.福泉珍潤餅菜:中山路西街155號佳鑫服裝店旁的一個小攤
  • 清明節吃潤餅菜,泉州特有的風俗
    泉州的「潤餅菜」是以麵粉為原料搓制烘成薄皮,俗稱「潤餅」,在泉州的飲食習慣中有著相當長遠的歷史。食用時先鋪開餅皮,放上準備好的胡蘿蔔絲、肉絲、蚵煎、芫荽,海苔,花生碎,炸米粉等,製作非常簡單,吃起來卻甜潤可口。
  • 泉州潤餅菜,甜潤可口,泉州美味的傳承
    閩南人,在清明的時候,除了掃墓、祭祖,在回到家鄉的時候,大家還會坐在一起坐在一起吃潤餅菜。作為比春餅更古老的美食,吃潤菜餅是古時寒食節食俗之遺風,現在成為了清明節的必吃美味。文中圖片引用至網絡,如有版權方請聯繫潤餅菜是春卷的一種,是福建省傳統的漢族名點,發源於福建泉州,而後流行於臺灣、福建地區,又稱潤餅、嫩餅菜,屬於閩菜系。
  • 清明節到 泉州人吃「潤餅菜」
    每到清明時節,泉州人有吃「潤餅菜」的風俗。據說,這是古時寒食節食俗之遺風。「潤餅菜」的正名應該是春餅。清明吃潤餅,不僅是泉州獨有的,廈門人也喜好之。當時同安屬泉州府轄,因此這種吃法便流傳開來,在閩南成了家常名品。不過,閩南各地的春餅形式相同,內容卻有很大不同。泉州的「潤餅菜」是以麵粉為原料擦制烘成薄皮,俗稱「潤餅」或「擦餅」,食時鋪開餅皮,再卷胡蘿蔔絲、肉絲、蚵煎、蕪荽等混鍋菜餚,制食皆簡單,吃起來甜潤可口。晉江的"潤餅菜"卻複雜許多,那包"潤餅菜"的主料肯定是要多種多樣,擺了滿滿一桌的。
  • 潤餅菜是一種什麼樣的食物?
    吃潤餅菜是清明時節,流行在福建一帶的食俗。潤餅菜,俗稱「潤餅」或「擦餅」,和春餅相似。烙好薄麵皮,包上各種各樣的菜,捲成筒狀或枕頭狀,開吃。相傳吃潤餅是明朝總督雲貴湖廣軍務蔡復一的夫人發明的。蔡夫人就用麵粉揉搓成皮,包上各種各樣的菜,讓蔡復一辦公的時候填飽肚子。因為潤餅菜製作簡單,美味可口,漸漸地就廣泛流傳開來。泉州的潤餅菜製作比較簡單,用麵粉烘成薄皮,吃的時候鋪開餅皮,再卷上胡蘿蔔絲、肉絲、蚵煎、蕪荽等菜,吃的時候,可以蘸上甜麵醬或者辣醬,入口嫩脆甜潤,醇香多味。
  • 家常菜「古早味」 外地遊客爭嘗鮮
    西街亞佛潤餅店的老闆更是笑得合不攏嘴,店裡昨日迎來了不少買潤餅和拍照的人們。家裡不起眼的蘿蔔飯竟也露臉了,倒是出乎很多人意料,可不,昨晚就有市民動手煮上一鍋蘿蔔飯,也品一品遊子寄託鄉情的「古早味」。他今年30歲,是湖北人,4年前來到泉州,兩年前租住在西街的舊館驛巷一帶。他說,之前就知道泉州的潤餅挺出名,沒想到出名到央視上去了,所以,他特意跑到上了央視的這家潤餅店的門口拍照,「我要發到朋友圈上去,讓大家羨慕我!」果然,照片一上網,朋友就開始點讚,有的朋友直接留言「流口水啦,能幫我寄嗎」,有的表示有機會來泉州一定要親自去品嘗。昨日,李超準備去莆田看朋友,特意買了兩盒帶上。
  • 【海絲泉州】泉州潤餅PK福州春卷,你更喜歡哪個呢?
    據歷史記載,自宋代起,閩南一帶,尤其是泉州人每逢冬至祭冬之時,清明祭祖之日,均有吃潤餅的習俗。到後來,吃潤餅這一習俗又延續到每年的元宵、中秋、春節等傳統民間節日。相傳開這種吃法之先河的,是明朝總督雲貴湖廣軍務的同安人蔡復一。當時同安屬泉州府轄,因此這種吃法便流傳開來,在閩南成了家常名品。
  • 舌尖上的福建:泉州潤餅PK福州春卷
    近日,《舌尖2》滾燙來襲,酥油蜂蜜、樂山豆花、藍田褲帶面、陝西臊子麵、清燉跳跳魚、嗆吵野生木耳、山東煎餅、廣東潮州春卷、魚醬燉稻花魚、泉州潤餅、蘿蔔飯……數十種美食應接不暇,訴說吃貨兒時的回憶,可以說是美食與感動並存。
  • 美味古早味,來泉州這家小店打卡吧
    福建泉州是全國首個東亞文化之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唯一認定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這裡的美食也是琳琅滿目,今天就和大家來打卡這裡的一家不起眼的小店。禾和古早味,古早味,是閩南人用來形容古舊的味道的一個詞,也可以理解為「懷念的味道」。
  • 泉州的清明,是潤餅菜和青團的味道
    在泉州,春與秋這樣的過渡季節似乎總是很模糊。時令在日曆上不疾不徐地循環著。春分之後,立夏之前,天朗氣清,四野明淨,是謂清明。少時讀詩,清明是牧童短笛,是楊柳流鶯。縱使煙寒露重,也不妨礙它的詩意光景。臨近清明,泉州的大街小巷都會冒出許許多多的綠色小糰子。作為民間小吃,最正宗的味道往往藏身於擁擠的人流和潮溼的菜攤之間。胖乎乎的糰子鮮豔可愛,帶著怡人的青草香味,綿軟香潤,和家人或者朋友一起分享,幸福體驗可以翻幾番。除了傳統的綠色艾草團,還有黑色皮、棕色皮、白色皮的青團。
  • 小P食間| 有種潤餅皮叫亞佛
    伴隨著老泉州對潤餅皮的記憶等待著你的親臨...潤餅菜作為泉州古早味的代表之一,大家並不陌生。對潤餅菜的印象,一定是一張雪白的潤餅皮,包裹著琳琅滿目的食材,握在手裡一種紮實的感覺,入口帶來豐富的層次。做為一家泉州老字號,一隻拌麵粉的木棍,已有六、七十年歷史。每日清晨,亞佛的傅師傅早早開張,升起爐火,拌好麵團。隨著傅師傅雙手熟練地起起落落,一張張潤餅皮在烏黑髮熱的鐵鍋上誕生。雙手一起一落的節奏感、翻飛的春餅皮,仿佛一場精彩的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