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1368年1月23日,明成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南京。200年後包括壬辰倭亂在內的「萬曆三大戰爭」從根本上傷了大明王朝的元氣,從此女真崛起。
更多的人知道這場戰爭是因為前不久在中國上映的《鳴梁海戰》,在民族情感上朝鮮的抗爭史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韓國高麗大學的崔官教授是韓國研究壬辰倭亂的著名學者,其所著《壬辰倭亂——四百年前的韓戰》獲得了中韓學者的高度評價。搜狐歷史特邀其撰文,以獨到全面的角度來揭開這場戰爭的重重迷霧。
崔宮:出生於韓國鹹平,韓國高麗大學畢業,東京大學大學院比較文學比較文化專業學術博士。歷任韓國高麗大學一般大學院副院長、高麗大學日本研究所所長、韓國日本學會會長、人文韓國海外地域研究事業團長等。現擔任韓國高麗大學日文系教授、東亞文化交涉學會會長、韓日比較文學研究會會長。主要研究方向是日本近世文學、韓日比較文化、東亞學。主要著述有《文祿•慶長之役(壬辰•丁酉倭亂)》、《日本與壬辰倭亂》。
「戰爭其實是日本侵略,是日本和朝鮮、明朝之間的戰爭。」
壬辰倭亂戰爭期間是從1592年開始到1598年,大約有7年的時間。壬辰倭亂的戰爭背景從世界史的角度來看,是16世紀大航海時代的背景下展開的。
日本發動壬辰倭亂的目的有兩個:一是想最終徵服中國,就是明朝。壬辰倭亂是分兩個階段進行的,到了第二個階段,丁酉再亂那個階段,日本感覺要徵服明朝不可能,所以就改變了戰爭的目的,就是說最後要把朝鮮一半要割讓過去。
但是這個戰爭最終的結果,朝鮮的領土上沒有任何的變化,而是豐臣秀吉的死亡,這是戰爭結束的契機。戰爭其實是日本侵略,然後它是在朝鮮發動的,朝鮮這邊又得到了明朝援軍的支援,所以這是日本和朝鮮、明朝之間的戰爭。壬辰倭亂戰爭一共有109次戰役,109次戰役當中有很多確實跟明朝軍隊一起打仗的,但是大部分還是朝鮮自己打的仗多一些。但是這109次戰役當中,關鍵性的,而且能改變戰爭局勢的大戰役,基本上是明朝和朝鮮聯合作戰的。
戰爭產生的影響有很多種:
一是對朝鮮來說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在朝鮮是從未有過這麼大的災害,朝鮮人口的1/6--1/7的人口就死亡了。朝鮮李氏王朝大約持續了600多年時間,壬辰倭亂正好把朝鮮李氏王朝分成兩個部分,壬辰倭亂之前叫朝鮮王朝前期,壬辰倭亂之後叫朝鮮王朝後期。
對日本來說產生什麼影響呢?就是豐臣秀吉死亡之後它的政權就倒塌了,轉變成了江戶幕府時代,日本從朝鮮掠奪的人力物力資源,它的近世產業文化得到了發展。以壬辰倭亂為契機,韓國和日本的國力正好顛覆性的發生了變化。
對中國的影響,因為明朝那時候派了支援軍也花費了很多的財政支出,明朝以這個為契機,走向了滅亡的不歸路。
壬辰倭亂對三個國家都產生了這樣的影響,日本就把這個戰爭還有一些其他的名稱來表達,陶瓷器戰爭、書籍戰爭、活字戰爭、俘虜戰爭。其中這個活字戰爭,因為日本從朝鮮把銅字印刷技術,把那些東西都拿走以後,又過了50年以後才能恢復原來的活字印刷技術。書籍方面也是,日本掠奪了大量的書籍,現在在日本大量地方都可以看到當時日本掠奪走的那些書籍。
本人看來,壬辰倭亂應該是日本最初的海外侵略戰爭。
後面日本也發動了很多次海外侵略戰爭,但是應該考慮到它發動戰爭的根本,應該追溯一下它最初發動的海外戰爭。而且這個戰爭它的性質是豐臣秀吉發動的,他是想考慮顛覆一下當時以中國為中心的國際秩序。所以從這兒我們也可以看到,和日本以後發動的太平洋戰爭的本質東西都可以聯繫起來。而且這也是東亞中日韓三國之間的全面戰爭。
在壬辰倭亂之前有兩次比較小的戰爭,一是660年的白村江戰爭,那時候百濟和日本是一方,新羅和唐朝是一方;二是1274年和1281年兩次的戰爭,是元朝侵略日本的戰爭,當時元朝和高麗是一方,它們侵略日本。可以看出來這兩次戰爭都是非常短暫的,只有壬辰倭亂這個戰爭長達7年時間,這在後面也沒有這麼長的戰爭。這個戰爭的意義在哪兒?它改變了東亞的基本格局。對中日韓三國的各個領域都產生了影響,也是韓日關係的原點。在韓國,只要小學畢業的,沒有一個人不知道壬辰倭亂的;在日本也是,一提到豐臣秀吉,小學生畢業的都知道。